回忆朱蕴山-忆朱蕴老抗战初期在大别山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余允龙

    “七七”事变揭开了抗日战争的序幕,全国人民处在共赴国难的严重时刻。朱老在北平协和医院做胃穿孔切除手术,出院不久,就怀着满腔怒火,化装乘车南下。他奔赴徐州前线,会见第五战区司令长官兼安徽省政府主席李宗仁将军,提出:发动群众,组织民众总动员委员会,集中人力、物力,以大别山为根据地,实行全面抗战。李宗仁完全接受了朱老的建议,于是,朱老回到了他向往的大别山。

    第五战区安徽省民众总动员委员会(以下简称“省动委会”)主任委员由李宗仁兼任,著名的爱国人士、七君子之一的章乃器先生任安徽省财政厅厅长兼任该会秘书,因战时财政困难,章的工作忙,遂由朱老主持会务,并兼总务部部长职务。

    朱老在筹备和成立省动委会的各项工作中,总是按照党的要求,与党内同志亲密合作。在安排骨干力量和各县动委会的指导员以及各工作团团长人选时,总是先由张劲夫等党内领导同志开列名单,然后由朱老和周新民出面采取提名的方式,报请省政府任用。

    省动委会是国共两党合作抗日的统战组织,是国共两党在安徽第二次合作的领导核心。统战工作实际领导权掌握在以张劲夫、周新民、朱蕴山为代表的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士手中。因此,动委会的工作搞得热火朝天,声势极大。

    朱老在组织动员工作中发现,金寨和麻埠这两个山区的小城镇,田园荒芜,工商凋敝,人民生活依旧处于饥寒交迫之中,从沦陷区逃来的难民也不少。朱老面对现实,提出三项紧急措施:(一)救济从沦陷区逃来的难民,成立南、北街两个难民保,盖一批草房让难民安居,支持难民和当地居民从事正当工商业活动;(二)请安徽省财政厅拨一笔专款,由麻埠镇商会派出专人设立“小本经营贷款处”分批、分期提供手续简便的短期低息贷款;(三)大力发展手工业,利用山区特有的竹、木、棉、麻原料,开办军用被服厂、天峰卷烟厂;扶持发展商业、服务业;特别是用以工代赈的方式,兴修战时公路,为交通运输提供方便。这三项紧急措施,为活跃麻埠和金寨的市场、繁荣皖西经济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麻埠在短期内人口激增,商业繁荣兴旺,当时有“战时的小南京”之称。朱老的形象在老区人民的心中树起了丰碑。

    后来,省动委会由六安迁到麻埠镇的张家湾甘家茶行办公。当时我是麻埠青年抗敌协会的宣传组组长,负责《青年壁报》的编辑工作,经常向朱老请教。在朱老身边的日日夜夜,我学到很多毕生难忘的真理,朱老的谆谆教诲,后来成为我一生的行动指南。

    1938年8月16日下午,麻埠发生火灾,灾情严重。朱老非常关怀,指定不久前成立的“青年抗敌协会”帮助灾民重建家园。同年11月又发起为抗日将士献棉衣,我们通过话剧义演,连同工商界捐献的棉衣款合计1.8万元,献给了新四军四支队。从而鼓舞了军民斗志,密切了子弟兵与人民的鱼水深情。

    不久,第五战区司令长官部驻扎湖北老河口,李宗仁将军辞去安徽省政府主席的兼职,同时电请国民党中央任命朱老为安徽省民众总动员委员会专职主任委员。时隔一个多月,廖磊以二十一集团军总司令兼任安徽省政府主席,国民党右派头面人物刘真如等趁机卷土重来。1939年3月朱老怀着“青山不老人常在,岂奈蛇神牛鬼多”的愤慨心情,辞去了民众总动员委员会主任委员职务,经老河口去重庆。

    朱老对大别山的青年舐犊情深,他在《寄怀大别山青年朋友》一诗中写道:

    杨柳青青满眼舒,

    江南江北感何如?

    黄金时代君须记,

    正是春风二月初。

    1987年5月12日于合肥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