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少数民族创世神话选集-朝鲜族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创世纪

    太初无人,天地混沌未分,天上挂着两个太阳和两个月亮。自从盘古氏出现,才把天地分开,以阳清为天,阴浊为地,并立上四根铜柱把地撑起来,天上只留下一个太阳和一个月亮,用另外的那一个太阳和一个月亮分别做南斗、北斗和大小星座,缀满天空,然后取火找水,分别造出男人和女人来。这时从那阴森、潮湿的地方突然跑出来一个释迦,要管理这个世界。从此,人世间的一切罪恶,也开始滋生和蔓延起来。

    选自《中国各民族宗教与神话大词典》,学苑出版社1990年版

    巨石老翁造山河

    古时有一个老人长得十分高大,身影长九百里,但不能从事农活,就被人们放逐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在遥远的路途之中,没有吃的,他就吃地下的土;没有喝的,他就喝海里的水。土吃多了,水喝多了,拖着肚子走不动了,他便倒在大地上,然后慢慢排泄肚子里的土和水。他排出的土,变成了今日的白头山;排出来的水,变成了鸭绿江、图们江等大小山脉和水系。人们有山有水好生活了,所以这个老人我们称他为巨神老人,受到子孙后代的尊敬。

    整理者:金东勋

    选自姚宝瑄主编《中国各民族神话》,书海出版社2014年版

    赫居世神话

    据传,古时朝鲜遗民分居于山谷之间的六个部落。东是以谒平为首领的杨山村,南是以苏伐都利为首领的古墟村,西是以俱(一作仇)礼马为首领的大树村,东南是以智伯虎为首领的珍支村和以祗沱为首领的加利村,东北是以虎珍为首领的高耶村。这六部之祖都是从天而降的神人。当时,虽有六部,却无君主。于是,六部之祖各率子弟聚于阏川岸边商讨立君之事。他们商议道:“我辈上无君主临理烝民,民皆放逸,自以所欲,盍觅有德人,为之君主,立邦设都乎?”这时候首领苏伐都利发现杨山下罗井旁有异气如电光垂地,旁有一紫卵(一曰青大卵)。人们都感到新奇,于是剖卵,竟得到一个形仪端美的童男。六部之人,领这个男孩到东泉沐浴,顿时他身上光彩夺目。此时,不知从何地赶来无数鸟兽,翩翩起舞,而且天震地动,日清月明。因而人们把这个男孩取名为赫居世(或作弗矩内,意为“以光明治理天下”)。六部之众,皆大欢喜,欲立其为君主。“今天子已降,宜觅有德之女,君配之。”是日沙梁里的阏英井(一作娥利英井)边出现一只鸡龙,从左胁生童女(一云龙现,死而剖其腹得之),姿色艳丽,天下无双。然而,她的嘴唇像个鸡嘴似的,很不雅观。这时,有位老妪带她到月城之北川中,给她沐浴,于是她的嘴一下子被拨落了,那个川因而得名为拨川。得到这么一对圣人之后,六部之众在南山西坡建造宫室,精心供养。赫居世是卵生的,卵又像瓠,当时人们以瓠为朴,所以取朴姓。女孩因生于阏英井旁,故取名为阏英。这两位圣人长到十三岁时,六部之众把赫居世立为王,阏英立为王后,建邦立国,国号为徐罗伐,又称为徐伐或云斯罗、斯卢。当初因为赫居世王出生于鸡林,所以又称鸡林国,也因为是鸡龙出现的缘故。一说,脱解王时,得金阏智而鸡鸣于林中,故改国号为鸡林。到后世,改定为新罗。赫居世王即位六十一年后,有一日忽然升上了天。等到七日后,遗体一分为五,散落于地。随后王后也去世了。徐罗伐人悲痛万分,想合而葬之。可是有条大蛇总是跟在人们的后面,妨碍合葬。无奈,分五体各葬五处,遂变为五陵。又因为当时葬赫居世时出现大蛇,所以亦称蛇陵。

    改写者:金永奎

    选自《中国各民族宗教与神话大词典》,学苑出版社1990年版

    昔脱解王神话

    据说,古时有个叫龙城国(龙城国在倭东北一千里处)的国家,国王含达婆即位后,久无子,常祈天求子。七年后王后终于有孕,莫说国王有多高兴了。

    十月怀胎,一朝分娩,谁知王后生下的竟是一个卵,君臣大惊。

    含达婆召集众臣商讨对策。

    有人曰:“人而生卵,古今未有,殆非吉祥。”

    于是国王做出决定:做个大柜,里面放大卵、七种宝物及奴婢,载在船上送入大海,任其漂泊。

    这时,不知从何方飞来一条赤龙护着载柜之船。这只船首先到驾洛国海边,其国首露王与臣民击鼓而迎,意欲留之。而船未停,调头驶向鸡林国东侧的阿珍浦。

    阿珍浦旁有个叫阿珍义先的老妪,每日以捕鱼为生。这天她望着海说道:“此海中原无石岩,何因鹊集而鸣?”

    老妪划船至鹊鸣处一看,原来鹊群正站在一个长二十尺、宽十三尺的大柜子上。于是她拽船到岸上,小心翼翼地打开了柜子,发现柜子里正坐着一个英俊男孩、一些奴婢与七种宝物。

    过了七天之后,柜中男孩开口说话,老妪这才知道他的来历。又因以其解柜脱卵而生,便取名为脱解。

    一日脱解带两个奴隶,登上吐含山,做石冢,为寻找自己未来居住地而察看了七天七夜,终于发现了风水极好之宝地。

    谁知瓠公已住此地。于是脱解使诡计,在瓠公宅附近暗埋砺灰,随后找瓠公说这是祖先留给自己的房屋。为此,他们俩争执不休,最后闹到官府。脱解说:我们祖祖辈辈是以打铁为生的,不信就掘地察看。后掘地果然找出砺灰。

    瓠公无奈,只好把自己的家让给了脱解。

    当时在位的南解王,早就听说脱解才智非凡,于是把大公主嫁给他,让他做驸马。

    儒利王死后脱解登上了王位。因昔日强取他人家而得昔姓。

    一说,因鹊开柜,故去鸟字,取昔姓;解柜脱卵而生,故名脱解。其在位二十三年崩。后有神诏:“勿埋我骨。”其骷髅周长为三尺二寸,身长为九尺七寸,可谓天下无敌力土之骨。当时人们把他的骨捣碎后,做塑像放入宫内。后来又出现他的神灵,告诉臣民把自己的尸骨安放于东岳。于是他的臣民不仅照他说的去做,而且把脱解视为东岳神来供奉。

    改写者:金永奎

    选自《中国各民族宗教与神话大词典》,学苑出版社1990年版

    朱蒙

    朝鲜族人都是古高句丽人的子孙。可是,你知道高句丽国的第一个国王是谁吗?他就是东明王。说起东明王,还有一段动人的传说呢!

    传说很古很古以前,我国东北有个扶余国,扶余国的国王七老八十了,还没有儿子。他就天天到七星堂[1]去拜大山,请求赐给他一个儿子。

    有一天,国王拜完了七星神,回来路上,看见有块大石头在“扑簌”、“扑簌”地掉泪。国王觉得奇怪,赶忙叫人把大石头翻开一看,发现石头底下有个小男孩,长得像个金色的青蛙。国王大喜,说这是天帝赐给他的儿子,便把孩子抱回去养了起来,并把他立为金蛙王子。

    话分两头。有一年,天帝派他的儿子解慕漱下界巡视。传说解慕漱身坐天车,有五条龙拉套,一百多个随从骑着仙鹤、吹着洞箫,从天而降。他们白天下界巡视,夜晚返回天宫。

    一天,解慕漱巡视到鸭绿江边,忽然看见碧绿的江水上有三个漂亮的姑娘在玩耍。那天宫里的仙女长得就够美的了,可是解慕漱一看,这三个姑娘哪一个都比天上的仙女漂亮。解慕漱看得入了迷,刚想派人去叫她们上岸来,这三个姑娘扎个猛子[2]就没影儿了。

    你问这仨姑娘是谁呀?传说鸭绿江上有个河伯神,这仨姑娘就是河伯神的女儿,大的叫柳花,二的叫萱花,三的叫苇花。她们三个数老大柳花最漂亮。

    这天王郎解慕漱见到这仨姑娘就不想走了,挥起鞭子,在地上画了一座宫殿。一眨眼的工夫,画在地上的宫殿变成真的了,那真是高台广宇,雕梁画栋,金翅金鳞,要多阔气有多阔气。宫殿里头,红毡铺地,金碧辉煌,桌上的金杯玉盏,飘散出一阵阵酒香。

    仨姑娘扎进水里待了一会儿,又钻出水面来。她们钻出水面一看,嗬!一眨眼的工夫,哪来这么一座大宫殿,可比水中的宫殿好上多少倍了!这么好的宫殿是谁住的呢?她们想看个究竟。就这样,三个姑娘一个接一个地上了岸,朝宫殿里头奔去。

    这时候英俊的天王郎解慕漱从里边迎了出来。仨姑娘害羞地想往回跑,门口早有天兵天将把她们拦住了。解慕漱热情地邀她们喝酒,喝了酒又一起跳舞,玩得那个痛快劲儿就不用说了。天帝的儿子也好,河伯神的女儿也好,有生以来第一回玩得这么开心。

    这时候,河伯神怒气冲冲地来到宫殿门口,指着解慕漱的鼻子骂开了:

    “你是什么人,竟如此大胆,敢来戏弄我的女儿?”

    解慕漱赶忙施礼说:“我本是天帝的儿子,下界巡视,只因仰慕您美丽的女儿,才邀请她们来赴宴。”

    河伯神一听大怒,厉声喝道:“你既是天帝的儿子,理应懂得规矩,要求婚就得派媒人来找我,怎敢如此无礼?”说着,河伯神喝令三个女儿赶快回水宫。

    老二、老三吓得麻溜儿跑了回去,可是,唯有柳花,站在那儿就像没听见阿爸基[3]的话,一动也不动。原来,她这是看上天王郎解慕漱了。

    河伯神一气之下,甩着袖子走了。

    柳花对解慕漱说:“你若想同我结为夫妻,那就请你坐着你的天车,带我到水宫里,亲自向阿爸基求婚吧!”

    解慕漱说好,当下就带着柳花进水宫求婚去了。

    这河伯神不相信解慕漱是天帝的儿子,对他说:“你想娶我的女儿吗?那就看你有没有本领了,你若有战胜我的本领,我就把女儿嫁给你。”

    河伯神说完,“扑棱”一声变成一条鲤鱼钻进了鸭绿江。解慕漱也摇身一变,变做一只水獭追了上去。眼看鲤鱼要进水獭肚儿,河伯神又钻出水面变做一只小鹿,飞快地逃了。这时候解慕漱又变成一只豺狼,追啊,追啊,眼看就要追上了,河伯神又变成一只野鸡,飞上了天空。解慕漱灵机一动,一下子变成了一只老鹰,“扑棱棱”飞了上去,不一会儿工夫就把野鸡一把抓住了。

    河伯神见解慕漱果真神奇无比,相信他就是天王郎,于是答应了这门亲事,置酒款待。

    河伯神为啥这么痛快就把女儿许给了解慕漱呢?原来河伯神有个小心眼儿:天有天帝,河有河神。河伯神只能在水里称神,要是再有了升天的本事,那不就更神了吗?就为这他给解慕漱喝的酒都是烈性酒,一般人喝了,没有七天工夫是醒不过来的。

    果然,解慕漱喝了酒,就醉得像死人一样,什么事也不知道了。河伯神趁这工夫,赶忙拉着柳花,把解慕漱抬进了天车,向五条龙吆喝了一声:“升天!”

    五条龙扬开爪子一躬腰,这天车就起来了。眼瞧这天车要钻出水面了,解慕漱也醒了。他一看河伯神和柳花在车上,顿时吓出一身冷汗。他怕啥呀?既然想娶柳花,把她带上天宫得了呗!不行!因为这门亲事没有得到天帝的允许。再说,天神是不许同地神、河神结婚的,这若是让天帝知道了,有他解慕漱的好吗?解慕漱一机灵,拔下柳花头上的黄金钗,在天车上扎了个眼儿,顺着眼儿就跑了。因为天王郎不在车上,五条龙扔下车就飞回天宫去了,河伯神也就升不了天了。

    这一来,可把河伯神气坏了,他一生气,就冲着柳花骂开了:“都是你这个不要脸的臭丫头,不听我话,在天王郎面前丢尽了我的脸!”

    河伯神骂完,怕柳花再凭着她好看的容貌去招惹是非,便叫下人用大钳子扯住柳花的嘴唇,一扯就是三尺长,接着又把她绑在一块千斤巨石上,贬进了长白山的天池,永远不许她出来。

    日子如流水一样过去,柳花在长白山天池底下,不知被贬了多少年,反正花开花落有十遍,燕去燕来有十回,先前说的金蛙王子也成了东扶余国的国王,又有了七个儿子。长白山就归东扶余国的金蛙王管辖。

    有天,天头响晴响晴的[4],日头照得长白山天池头一回见了底儿。天池边上有个老渔翁,一眼看见天池底下有个长嘴唇、散头发的怪物,便连忙去禀告金蛙王。金蛙王下令手下人立即捕捞。

    可这天池的水足有百丈深,拿什么去捕捞?金蛙王下令叫国内所有的渔夫都来织网。织啊,织啊,足足织了三个月零十天,一张大网织成了。可是往天池底下捞,怎么样?网叫那个怪物给撞破了。

    金蛙王又下令叫渔夫们织一铁网。渔人们织啊,织啊,织了三个月零十天,铁网织成了,往天池底下一捞,真的捞上来一个怪物,是一个长嘴唇、披头散发的女人,她屁股底下绑着一块千斤巨石。

    金蛙王叫手下人给她卸去了大石头,问她:“你是个什么人,为啥被压在天池底下呀?”

    怪女人摇摇头,指指嘴唇,意思是说,我的嘴唇太长了,说不了话。金蛙王又命令手下人给她剪去了长嘴唇,这才知道她原来是河伯神的长女、天帝的儿媳妇柳花。

    知道她是天帝的儿媳妇,金蛙王哪敢怠慢她呀!在王宫里造了个别宫,把柳花奉养起来。

    说来也怪,柳花一个人被关在别宫里,没有一个男人接触她,能见到她的只有日光,可是她却出奇地怀孕了。怀胎满十个月从左胳肢窝下生了一个肉蛋子,足有五升大。

    金蛙王说:“人生了个肉蛋可不是个好东西。”忙下令手下人把肉蛋子扔进了马圈。奇怪的是,这群马都惊慌地望着肉蛋,没有一个去踩它。后来这个肉蛋又被他们扔进了长白山,山上的飞禽走兽都来保护它,还不准谁伤害它分毫。到了阴天和晚上,这肉蛋还闪闪发光。

    下人们看到这怪事,就去报告金蛙王,说这个神奇之物,不能伤害它,就又把它抱给了阿妈妮[5]。

    有一天,这个肉蛋子在地上直蹦跶。阿妈妮寻思,我倒要看看这肉蛋子里是个啥怪物,便拿过一把宝剑,照肉蛋子上一刺,“扑哧”一声,打里面冒出一个胖胖的男孩子,长得模样俊俏、肉皮白嫩,阿妈妮给他起名叫高朱蒙。

    这孩子神奇得很,刚满月就会说话、就能走路了。有一天,孩子正在睡觉,有只苍蝇落在孩子的眼角上,孩子醒来就说:

    “阿妈妮,阿妈妮,这苍蝇叮得我睡不着觉,你给我做张小弓吧,我要把这些可恶的东西都射死。”

    阿妈妮就给小朱蒙做了一张手巴掌大的小弓,又拆了篦子上的竹签给他当箭。苍蝇落在纺车上,这孩子一箭射死一只,箭箭不落空。

    朱蒙越长越聪明。长大以后不但箭射得好,而且力大无比。

    有一回,金蛙王的七个王子邀朱蒙去狩猎。他们一同进了长白山,打了一整天,只猎到一只鹿,还是朱蒙射死的。回家的路上,七个王子好生嫉妒,抢了朱蒙的鹿不说,还把朱蒙绑在一棵大树上。哪承想,朱蒙“嘿”的一声,把大树连根拔了起来,把大伙儿都吓傻了。

    金蛙王的大儿子回来就跟父王说,朱蒙这小子神勇得很,射箭准得百步以外能射穿针鼻儿,力气大得能连根拔起大树,留着早晚也是个祸害,不如趁早除掉他算了。金蛙王想,别叫这小子夺了王位,非得把他除掉不可。又一想,他是天帝的孙子呀,可不能轻易地动他,就叫朱蒙到草原上跟奴隶们一块儿去放马。

    朱蒙对阿妈妮说:“我是天帝的孙子,却让我去当奴隶放马,这么活着还不如去死!阿妈妮,我想到南边的土地上去建立一个国家。”

    阿妈妮听了这话,流着眼泪说:“孩子啊,看到你受到贱待,我心里也难受,到南边去建立国家好是好,可这么远的路程,没有骏马你是走不了的。”接着,阿妈妮贴着朱蒙的耳朵,悄悄地告诉他得到骏马的办法。

    要问什么办法呀?别急,听我慢慢往下讲。

    这一天,朱蒙一大早就来到了马场。他走进马圈,把马圈门关得严严实实的,接着挥起鞭子把马挨个猛抽。那些马挨了鞭子,连叫唤带尥蹶子[6],纷纷往圈外头蹦。那马圈栏杆足有两丈高,那么多的马当中只有一匹马蹦了出去。

    朱蒙脸上露出了笑容,他心里想:这就是阿妈妮说的那匹骏马呀!他牵过这匹马,掰开马嘴,拽出舌头,把早就预备好的钢针扎进了马舌尖里。

    这马舌尖一疼就不吃草料,吃不了草料就瘦了下去,没过多少日子,这匹马就瘦得皮包骨头卷起毛,耷拉脑袋没精神了。

    有一天,金蛙王来巡视马场,他看朱蒙把这群马喂得滚瓜溜圆,乐得合不上嘴儿,当时就把那匹最瘦的马赏给了他。

    金蛙王一走,朱蒙就把那匹骏马舌头上的针拔了出来。日后又精心调养,加草添料,过了些日子,这匹马眼看着就龙兴[7]起来了。

    这朱蒙平时待人厚道,结交了三个最要好的朋友,一个叫乌伊,一个叫摩离,一个叫陕父,他们三个人是一个比一个聪明,都是国家丞相的材料。

    朱蒙一看,有了上等的骏马,又有了聪明的好朋友,机会到了。一天清早他对阿妈妮说:“阿妈妮,我一定不辜负您老人家的养育之恩,今天要去南边的土地建立起一个强盛的国家,再不受人气,望阿妈妮多多保重。”朱蒙说完,深深地朝阿妈妮鞠了一躬,起身就要走。

    这时候阿妈妮在慌忙中想起一件事来,把几个小布包递给朱蒙说:“傻孩子,要建立新国家,没有粮食你吃啥?快把这粮种带上。”

    朱蒙接过粮种,往前衣襟里一揣,洒着眼泪告别了阿妈妮。

    俗话说:白天说的话鸟儿能听见,晚上说的话耗子能听见。朱蒙要逃离扶余国去南方建立国家的事,也不知怎么让金蛙王知道了,他立刻点了精兵强将前去追赶。

    朱蒙和他的三个好朋友一直往南跑啊跑啊,金蛙王带领士兵们在后边追啊追啊。

    朱蒙跑着跑着,忽然眼前有一条又宽又深的大江挡住了去路。这可真是要上天没有路,要过河又没有桥,眼看金蛙王的追兵就到跟前了,急得朱蒙勒住马缰团团打转。

    朱蒙没有法儿,翻身下马,举起长鞭指天长叹道:“我是天帝的孙子、河伯的外孙,今天来到这个地方避难,要是天帝有情,就快快降船,要是河伯长眼,就快快搭桥!”

    话音未落,眼看着大江里就像开了锅一样,“咕嘟”“咕嘟”滚开了。这是怎么啦?原来无数的鱼鳖虾蟹浮出水面,从南到北搭成了一座浮桥。

    “这是天帝和河伯来救我呀!”朱蒙说着,同他的伙伴策马扬鞭,一会儿工夫就过了江。

    金蛙王的追兵,刚上到桥半截儿,鱼鳖虾蟹一沉底,这些兵马“扑通通”全都掉进水中,鱼鳖虾蟹回头就把他们给吃掉了。

    朱蒙和三个朋友跑到江对岸,又饿又渴,靠在一棵大树上喘着气。忽然,有两只布谷鸟飞来,一声接一声地喊着“布谷”“布谷”。朱蒙搭上箭,“嗖”的一声射了出去,两只布谷鸟应声掉地,咕噜噜吐出一堆麦种。

    朱蒙当时就明白了,这是阿妈妮派鸟儿送麦种来了。朱蒙感激这两只布谷鸟,他含了口水朝鸟身上一喷,鸟儿醒了过来,拍拍翅膀又飞走了。从那以后朝鲜族人才开始种麦子,有了麦子吃。

    朱蒙和他的三个朋友在鸭绿江的上游定都建国,朱蒙当上了国王,国号叫高句丽。朱蒙的王号叫东明王,他的三个朋友是开国的丞相。这东西南北的老百姓听说是天帝的孙子来建立国家,纷纷前来投奔。因为他的国家富庶强盛,就像东方升起的朝霞新鲜兴旺,所以,高句丽人又叫朝鲜人。

    民间还有一段传说不可不讲。说是朱蒙在东扶余国的时候娶了一妻子,前往南土建立高句丽国时,没能把她带走,后来她生了一个儿子叫类利。

    那类利也像他阿爸基一样,自幼聪明过人,特别是弹弓打得好。他专打麻雀,打得那个准呀,说打鸟头不打鸟尾,无论是天上飞的还是树上落的,指哪儿打哪儿,百发百中,大家都说他是神弹弓。

    有一天,类利又出去打麻雀,半道儿上碰到一个顶水的妇人。类利没鸟可打,便拉开皮条,朝妇人的顶水罐弹去。说来也准,“当”的一声,就把顶水罐儿给穿了个窟窿,水罐“噗噗”地直往外喷水。

    那妇人见是类利,便气愤地骂道:“你这个没阿爸基的小崽子,怎么这么淘气呀?”

    类利知道自己做错了,赶忙上前赔不是,并用泥巴把顶水罐给补好了。

    类利听了这妇人的话,心里总不是个滋味,就问阿妈妮:“我到底有没有阿爸基呀?”

    阿妈妮对他说:“你呀,就没有阿爸基。”

    类利一听,抹着眼泪说:“连个阿爸基都没有,还有什么脸去见人!”说着拔出宝剑就要自杀。

    阿妈妮这才夺下宝剑告诉他,高句丽的国王东明王就是他阿爸基。接着把一张纸条交给了儿子。类利展开一看,上面写着:

    吾有藏物,七岭七谷石上之松,能得此者乃我之子也。

    类利一看“藏物”在“七岭七谷石上之松”,这一定是在深山里了。他就进了长白山,翻过了七道大岭,越过了七道深谷,又找遍了石砬子上的每一棵松树,足足找了三个月零十天,就是找不见阿爸基藏起来的东西。

    这一天,类利耷拉个脑袋回到自己家里。阿妈妮问他:“孩子,找到没有哇?”

    类利抬起头刚想答话,忽然眼前一亮,瞟着眼前的一个大柱子怔住了。

    原来,屋里柱子虽然多,唯有屋当腰这一根柱子是带棱的。类利上前一数,整整七道棱(岭)七道沟(谷),而这根柱子是松木的,柱脚又立在一块圆石上。类利一拍大腿乐了:“这就是‘七岭七谷石上之松’啊!”

    可是藏物在哪儿呢?类利在柱子上找啊找啊,果然发现柱子上有四四方方一道缝子,类利拿刀插进缝里一撬,“啪”从里边掉出半拉宝剑来。类利想:这就是阿爸基的藏物了。

    找到了阿爸基留下的藏物,类利就直奔高句丽国去找阿爸基。到了高句丽国,类利把半拉宝剑递给了东明王。东明王从怀里掏出半拉宝剑一对,眼看着从缝里渗出血来,把宝剑给粘上了。就这样,类利靠着自己的聪明找到了阿爸基。以后,他就成了高句丽国的第二个国王。

    ****

    此传说在朝鲜族中流传比较广泛,在《二十四史》中有简要的记载。作为一个始祖传说,带有一定的传奇色彩。整理时,根据闵永斌老人(民间医生)的口述稍有补充。

    讲述者:金德顺

    整理者:裴永镇

    选自裴永镇整理《朝鲜族民间故事讲述家金德顺故事集》,上海文艺出版社1983年版

    注释:

    [1]七星堂:从前朝鲜族民间信奉七星神,认为七星神可以给人们赐儿赐女,因此,民间就有了拜七星堂的习俗。七星堂一般设在名山大川。

    [2]扎个猛子:钻入了水中。

    [3]阿爸基:朝鲜语,爸爸。

    [4]响晴响晴的:特别晴朗。

    [5]阿妈妮:朝鲜语,妈妈。

    [6]尥蹶子:牲口用后腿向后踢。

    [7]龙兴:北方方言,健壮、精神。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