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沈水湾街道中海社区
沈水湾街道中海社区成立于2015年8月,位于长白岛东南,占地面积47万平方米,共10个园区。东临沈阳的母亲河——浑河,西至南京南街,南靠长白岛内河,北至长白中路,双河阔园,水秀风光。有居民1.2万户,2.6万人,现入住率已达85%。中海社区全力打造以家为核心、水为特色的“善水文化”。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如果规矩坏了,家就乱了;如果忘记了规矩,就找不到“回家”的路,那条含有文化基因的河流就可能断流。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
2016年3月11日,和平区家教家风工作推进会在中海社区隆重举办。5月18日,家教家风书系首发式在中海社区举行。会后,中海社区紧抓和平区开展“弘扬家教家风树立家国情怀”工作的有利契机,积极开展中海社区“承家训,传家教,树家风”系列活动,在言谈举止中,在潜移默化中,传导中海“家教”,感受中海“家风”。
一、“多维”搭建活动载体
父母将“家训”传给我们,以“家教”约束我们,以“家风”影响我们,我们再传给孩子,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这就是家文化的魅力。中海社区从成立之初,便主动承担起了凝聚“小家”力量的责任,努力搭建活动载体。3—6月,中海社区对办公环境进行了全方位的“文化”打造,设计大小宣传板共计36块,挂牌75块,两条宣传长廊,科普宣传画16幅,路旗22面。设计了“阳光少年”“残健同行”“畅游书海”“夕阳驿站”“书香雅苑”“舞动奇迹”等活动室,共计10间。设立微笑墙一面,留言板一块,收集居民意见和建议。中海社区与5期物业和居民建立起微信群、QQ群,拓宽沟通渠道。
二、“跨域”链接多方资源
中海社区成立时间较短,社会资源基础薄弱,为推进“家教家风”活动顺利开展,中海社区汇集全员力量,“跨域”
链接多方资源,弥补不足。中海社区有效链接到兴业银行、盛京银行、和平区社区学院、沈阳市外事服务学校、中海地产、中海物业、沈阳燃气公司、晶音艺术学校、弘毅跆拳道馆、侨悦义工站等,汇聚了金融、教育、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领域的多方资源,通过各方人力、物力、财力的支持,开展了一系列的“承家训,传家教,树家风”活动,促使“家教家风”理念快速广泛宣传,逐步深入人心。
三、“凝心”开展丰富活动
中海社区依托教育资源,每周一至周五为居民提供茶艺、书法、舞蹈、太极、养生、摄影等多门涉及传统文化的培训课程,累计授课500余学时,培训学员600人次,形成以党员代表为领头人的合唱、太极拳、舞蹈、跆拳道、管弦乐、老年人协会、社会组织孵化管理、妇女权益维护等10个团队。几乎季季重点开展一次大型文体活动,如“仁孝”读书季、“粽叶飘香”端午活动、“关怀暖心”中秋活动、“互敬互爱邻里情”冷餐会活动、“敬老、孝老”重阳活动等,结合传统文化与中海社区“水域”特色,以“家”为核心,通过丰富多彩的社区活动,寓教于乐,潜移默化地传导“仁德、勇德、智德、正德、善德”的中海家教,凝聚民心,汇聚民力,弘扬“清明公正、刚柔有度”中海家风。
四、依“势”拓展宣传范围
优秀的传统文化之所以始终散发着勃勃生机,灿烂的风俗民俗之所以灿烂悠远,正与一个个家庭善待传统文化有关,与薪火相传的文化使命有关。2016年,中海社区深入挖掘中海特色,创新工作方式、方法,通过“追本溯源,仁孝传家”这一年度主题项目丰富“善水”文化内涵。一是利用和众公园,进行宣传讲演、派发宣传册等传统宣传手段,将
“仁孝自律”的家风传遍中海10个园区,形成辐射效应,覆盖周边社区。二是利用社区活动室,着力开展“仁孝传家”
系列主题活动,开辟“体验活动室”,通过播放家教家风电影、动漫视频故事等,以“视觉、听觉、体感”等多维模式,生动、立体地将中海“善水文化”与居民的“小家文化”相互融合,升华为“家国情怀”。
五、借“人”创新宣传模式
2016年,中海社区依托现有人力资源,发挥人才优势,进一步创新宣传模式。中海社区充分发挥辖区内志愿者的行业优势,通过志愿者言传身教,特别是优秀的教师团队志愿者们,鼓励他们以微信、教学、开展帮扶活动等方式,与中海社区一起宣传、倡导、践行“仁孝传家”的家风。例如,弘毅跆拳道馆的馆长梁恩茂,以身作则,尊师重道,传播中华传统文化和良好家风;省委党校宫明辉主任,利用休息时间为广大在职党员授课,倡议大家无论是生活还是工作中,都应该时刻严格要求自己,以良好的家训约束自我;退休老教授孟宪昌,75岁高龄,连续三年在楼道中召集大家讨论时政,从今年初开始在社区开设了“家长英语学堂”,倡议大家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打破耳提面命的呆板模式,使居民印象深刻。
六、树“风”丰富文化内涵
2016年,中海社区沉淀自身,归纳梳理中海“善水文化”内涵,初步确立中海“家教”“家训”,进一步弘扬中海“家风”。一是加强中海家风建设。中海团队将以“水之训”为家训,以“水之德”为家教,以“水之行”努力践行“服务到家”的承诺,同时,以“七彩”界定出七条工作主线,全力打造“七彩和谐”社区。二是选树优秀典型。众所周知,良好的家教家风会使人受益匪浅,如晚清重臣曾国藩,子孙后代英才辈出,就与其良好家风家训有直接关系。因此,中海社区2016年深入园区家庭,与物业联手努力挖掘具有代表性的家庭,如宫明辉、周鑫等,将汇聚来的优秀元素提炼融合,借助专家学者的力量,形成中海独有的“善水家文化”。
当历史与现实对接,总能找到交集;当家风与家教重逢,总能滋养中华民族。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正因为有优秀的文化品质穿插其中。中海社区希望通过努力,让中海人在每一天都能感受家风,传承家训,严守家教,用精神的力量穿越一道道险关与滩涂,使社区这个家庭更有风采。
周鑫:爱岗敬业 践行实干
——记沈水湾街道中海社区文明家庭
“阿姨,您住几号楼呀?我帮您把东西拎回去。”“小刘,1号楼的张大爷行动不便,你作为管家,要多去看看大爷。”无数次的问候与叮咛,中海明珠物业经理周鑫,就是在这一声声的叮咛中度过工作岗位上的每一天。
在家,他是一位好丈夫、好父亲;在工作上,他是爱岗敬业的典范,勤干实干的带头人。他时刻将园区居民的事情放在心间,无论居民的大事小情,他都认真对待解决。做到合法、合理、合情。物业接触的多是家长里短的小事,讲理讲情才是物业工作的关键。换位思考,不仅仅是帮助居民解决问题,更是帮助居民“舒心”。明珠园区南门门口路面不平整,存在安全隐患,居民李大哥向周鑫反映,他不仅第一时间做出回应,联系维保部门排查隐患,更是亲自到居民李大哥家了解情况,发现居民李大哥家中亲人行动不便,所以不平整的路面对李大哥家有很大的影响。李大哥还向周鑫反映,园区中的无障碍设施太少,老人或特殊人群出行很不方便。了解情况后,周鑫一方面让负责的管家将李大哥列入重点服务对象,提供更为细致的服务,另一方面主动联系上级部门,增设更多的便民措施,如无障碍通道、安全扶手等,更好地为园区的老人及特殊人群服务。
作为一个背井离乡在外地打拼的异乡人,周鑫经历过很多的磨难,但他始终坚信父辈的教诲:本分做人,勤干实干。所以无论面对什么样的困难他都不退缩,脚踏实地地做人,勤勤恳恳地工作,通过自己的努力干出一片天地。
由于工作的缘故,周鑫在家的时间并不多,但他只要有时间,就会陪儿子学习、玩耍,教他诚实做人,将自己自强勤奋的人生信条传递给下一代,通过良好的家教让家风代代相传。
每次和周鑫交谈,都能感受到他的勤奋好学,学习物业管理的相关知识,想方设法提升为园区居民服务的水平,让物业服务更加科学、系统。他还是出了名的热心肠,经常参加社区的公益活动,帮助社区内的流动人口和孤寡老人,用自己的一腔热血温暖人心,更为大家做出表率。
夜幕降临时,周鑫又开始巡查园区内的各个重点地段,一盏路灯、一个背影,他的身体不算健壮,但却透出温暖的光晕,他的话语犹在耳边:“这万家的灯火需要我去守护。”
朱秀清:努力学习,积极向上
——记沈水湾街道滨河湾社区文明家庭
爱,在人间;爱,就在你的身边。
有人说,友爱如春雨,滋润着大地;有人说,友爱如阳光,温暖着人心。左邻右舍的一声问候、一杯热茶、一句关心问候,足以让人感到温暖。生活在滨河湾社区的人们,每天都能在社区看到这样一个常年做好事不求回报的熟悉身影,居民们称呼她为朱姐,年轻的孩子们都亲切地称她为朱阿姨。
朱阿姨出生于1953年,今年63岁了,是滨河湾社区的老居民了,也是滨河湾社区居民的典型代表,是一位颇具亲和力的好大姐、好阿姨。她热心社区活动,助人为乐,深得同事朋友们的喜爱和单位领导及群众的好评。虽然她只有小学文化水平,但是对于教育子女,她却有自己的独到观点。她培养了两个优秀的儿子,并且都是党员。目前,她的两个儿子都已成家立业,有了各自的家庭、子女,现在她的家是一个拥有9口人的幸福大家庭。朱阿姨为这个幸福的大家庭树立的家风就是“努力学习,积极向上”。她将家里的事情处理得井井有条,两个儿子也是孝顺的好孩子,朱阿姨对孙子、孙女也从不溺爱,一直秉承她的观点:好好学习,将来要做个有用的人,有价值的人,未来的生活才会更精彩。
朱阿姨助人为乐,积极参加社区活动。她把助人为乐当作自己人生重要的一部分,尽可能地去服务社会和帮助别人,不断充实自己的人生。她常说:“我现在最想做些有意义的事情,对社会尽一份自己的责任。”她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一直以来,敬老爱亲是中华民族的美德,倡导敬老爱亲,她先于别人,积极行动干出了样子。无论在她居住的滨河湾小区,还是在群众聚集活动的广场上,她都积极组织和参与“助人为乐、敬老爱亲”“文明从我做起”等活动。
多年来,她用实际行动传播爱的文明,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助人之所困,帮人之所需,并恪守文明守则,时刻提醒自己,作为滨河湾小区的一员,不仅要做好分内工作,更要保持良好的道德修养,做助人为乐的倡导者和践行者。她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去帮助更多的人,让自己的生活更充实,也充分体现了她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助人”是无声的诺言,只需星星火花,就能让世界充满温暖;“助人”是无偿的交换,只要一缕奉献,就能让彼此真诚相待。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明天。正是有了像朱阿姨这样助人为乐的热心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和行动,让助人为乐成为一种精神,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互助关爱,人与社会的相互融合,政府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朱阿姨孝老爱亲,热心服务小区的老人和弱势群体。为了活跃居民的文化生活,朱阿姨组织老年人在社区活动中心,打麻将,下象棋,还举办了几次棋牌比赛活动,并为获胜者颁发奖品。朱阿姨是活动室的负责人,平时会督促大家保持公共卫生,在公共场所不吸烟、不大声喧哗、不影响他人娱乐。她默默地做好活动室的各项卫生宣传工作。朱阿姨还会不定期地组织老人们去社区书屋开展阅读活动,只要社区搞文化活动、公益讲座、志愿服务活动等朱阿姨都会积极响应,还会号召老人们一起去听讲座,学习一些生活健康小常识。她总是说:“能帮助别人也是自己的福气。献爱心不是一定要做出很伟大的事,只要在别人有需要或无助的时候,你能伸出友爱之手,点点滴滴地帮助他人,给他人带来希望、带来快乐,那就是奉献爱心。”她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树立了一个乐于助人的良好典范。
朱阿姨热心助人、乐于助人,获得了邻里的认可。不论是谁、遇到什么困难,只要她碰到或是只要找到她,她都会尽自己的最大能力去帮助和安慰。她常说:“邻里相聚,一起居住、生活,都是一种缘分,多做一些好事情,善事情,大家的关系肯定就会和谐,邻里关系肯定会和睦,不仅工作起来有劲,自己心里也很舒坦。”多年来,朱阿姨始终认为助人是快乐之本,是一种美德,人要有善心,多点爱心,能为他人多办点好事,多帮一点忙,就多一份快乐,社会就多一份和谐。
家庭既是生活之所,更是修身之所,家风建设对领导干部来说至关重要。良好家风有助于领导干部涵养清廉之气,家风败坏往往成为领导干部腐败堕落的催化剂。党员干部应从“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入手,正确处理公与私、小家与大家的关系,使家庭成为自己拒腐防变、永葆本色的最坚实、最可靠的后方阵地,切实做到廉洁修身、廉洁齐家。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