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未解之谜大全集-人体机器的神秘构造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人体首先是一个精密的有机的整体,各部分通力协作,密不可分。无论多微小的地方出现了差错或疾病,都会引起全身的反应,正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下面我们就听听这些来自身体的绝密报告吧!人类的特异功能:英国曼彻斯特市的普琳夫人身上带电,罗马尼亚的一个男子身体如同磁铁;人们饿了吃饭,竟有人饿了吃玻璃……

    复杂的人体十大系统

    人体首先是一个精密的有机的整体,各部分通力协作,密不可分。无论多微小的地方出现了差错或疾病,都会引起全身的反应,正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研究者们根据人体内各组成部分生理功能的相对不同,常常把人体分为许多个系统。按照解剖学的学说,人体可以分为以下10个系统。

    1.皮肤系统

    由皮肤、毛发、指甲/趾甲、汗腺及皮脂腺组成,是覆盖体表的器官。

    2.呼吸系统

    由呼吸道和肺两部分组成。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临床上将鼻腔、咽喉叫上呼吸道,气管和支气管叫下呼吸道。呼吸道的壁内有骨或软骨支持以保证气流的畅通。

    肺主要由支气管分支及其末端形成的肺泡共同构成。气体进入肺泡内,在此与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内的血液进行气体交换。

    呼吸道吸入的氧气透过肺泡进入毛细血管,通过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各个器官组织,供给各器官氧化过程所需;各器官组织产生的代谢产物如CO2,再经过血液循环运送到肺,然后经呼吸道呼出体外。

    3.消化系统

    消化系统由消化管和消化腺两大部分组成。消化管是一条自口腔延至肛门的很长的肌性管道,包括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十二指肠、腔肠、回肠)和大肠(盲肠、结肠、直肠)等部分。

    消化腺有小消化腺和大消化腺两种。小消化腺散布于消化管各部的管壁内,大消化腺有唾液腺(腮腺、下颌下腺、舌下腺)、肝和胰这三对,它们均借导管将分泌物排入消化管内。

    4.运动系统

    由骨、关节和骨骼肌组成,构成坚硬骨支架,赋予人体基本形态。

    骨骼肌附着于骨,在神经系统支配下,以关节为支点产生运动。骨骼肌属横纹肌,接受神经支配,随人的意志而收缩,又称随意肌。成人约有600多块骨骼肌。

    骨主要由骨组织构成,有一定形态及构造,外被骨膜,内容骨髓,含有丰富的血管、淋巴管及神经。成人有206块骨,可分为颅骨、躯干骨和四肢骨三部分。

    骨与骨之间借纤维组织、软骨或骨相连,称为关节或骨连结。可分为纤维连结(纤维关节)、软骨和骨性连结(软骨关节)以及滑膜关节三大类,滑膜关节常简称关节。

    5.神经系统

    由脑、脊髓以及与之相连并遍布全身的周围神经所组成。其中脑和脊髓被称为中枢神经系统。

    6.循环系统

    又称心血管系统,由心脏、血管及血液所组成,负责体内物质运输功能。

    7.内分泌系统

    由身体不同部位和不同构造的内分泌腺和内分泌组织构成,其对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和生殖活动等进行体液调节。

    8.淋巴系统

    由淋巴器官、各级淋巴管道和散在的淋巴组织构成,其中流动着无色透明的淋巴(液)。其主要功能在于协助静脉运送体液回归血循环,转换脂肪和其他大分子且参与免疫过程,是人体重要的防护屏障。

    9.泌尿系统

    由肾、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组成。机体在新陈代谢过程中所产生的废物(尿素、尿酸、无机盐等)及过剩的水分,需要不断地经血液循环送到排泄器官排出体外。排泄的渠道有两个:一是经皮肤汗腺形成汗液排出,二是通过肾形成尿再经排尿管道排出。经过肾排出的废物数量大、种类多,肾不仅是排泄器官,对维持体内电解质平衡也有重要作用。

    10.生殖系统

    由内生殖器与外生殖器组成。其中男性生殖系统由生殖腺/睾丸、管道(附睾、输精管、射精管)、附属腺体(精囊、前列腺、尿道球腺)、阴囊、阴茎组成。女性生殖系统由生殖腺/卵巢、输送管道(输卵管、子宫、阴道)、女阴(阴阜、大阴唇、小阴唇、阴道前庭、阴蒂、前庭球、前庭大腺)组成。具有繁衍之功能。

    重要的人体比例规律

    1.达·芬奇的人体绘画规律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著名画家达·芬奇在长期的绘画实践和研究中,发现并提出了一些重要的人体绘画规律,即标准的人体比例。

    达·芬奇认为,凡符合下述比例的人体就是美的。在今天,这一人体比例规律仍被认为是十分有价值的:

    头是身高的1/8;

    肩宽是身高的1/4;

    平伸两臂的宽度等于身长;

    两腋的宽度与臀部宽度相等;

    乳房与肩胛下角在同一水平上;

    大腿正面厚度等于脸的厚度;

    跪下的高度减少1/4。

    2.人体对称规律

    经进一步研究,对称也是人体美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外部形态上,人体的形体构造和布局是左右对称的,比如身体背以脊柱、前以胸骨为中线,乳房、肩及四肢均需左右对称;面部以鼻梁为中线,眉、眼、颧、耳、两侧的嘴角和牙齿都是左右对称的。

    如果这种对称受到破坏,就不能给人以美感,所以对称修复是人体美容的重要原则之一。但是,如果人体各部分假如真的绝对对称,那就反而会失去生动的美感。可见对称也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

    3.黄金分割定律

    “黄金分割定律”的发现是关于人体美的规律的最伟大发现。所谓黄金分割定律,是指把一定长度的线条或物体分为两部分,使其中一部分对于全体之比等于其余一部分与这部分之比。这个比值是0.618∶1。

    人们还发现一个更为有趣的现象:遵循黄金分割定律的作息时间,即每天活动15小时、睡眠9小时是最科学、最有益于人体健康的。因为9个小时的睡眠,可以使机体细胞、组织、器官的活动和机体各系统的协调最优化,有利于机体的新陈代谢和体力、精力的恢复。

    神奇的黄金分割定律在人体中表现得如此充分,使人们把它视为人的内在审美尺度。据此观点,任何东西只要符合黄金分割比例就一定是美的。例如,电视机的荧屏、电冰箱的开门、门窗的设计等等,无一不是有意或无意地遵循着黄金分割定律;我们的各种家具肯定不能都做成正方形,几乎都要做成有一定长度比的形状,而这个比值一定与0.618接近;舞台上报幕员所出现的位置,也大体上是在舞台全宽的0.618处,此处观众视觉享受最好。

    黄金分割规律能在人体中得到如此完美的展现,实在是大自然造化的神奇所在。

    令人惊奇的人体黄金分割

    近年来,有人在研究黄金分割与人体的关系时,发现了人体结构中的14个“黄金点”(物体短段与长段之比值为0.618)、12个“黄金矩形”(宽与长比值为0.618的长方形)和2个“黄金指数”(两物体参数的比值为0.618)。

    1.4个“黄金点”

    肚脐:头顶—足底之分割点。

    咽喉:头顶—肚脐之分割点。

    膝关节:肚脐—足底之分割点(左右各一个)。

    肘关节:肩关节—中指指尖之分割点(左右各一个)。

    乳头:躯干乳头纵轴上之分割点(左右各一个)。

    眉间点:发际—颏底间距上1/3与中下2/3之分割点。

    鼻下点:发际—颏底间距下1/3与上中2/3之分割点。

    唇珠点:鼻底—颏底间距上1/3与中下2/3之分割点。

    颏唇沟正路点:鼻底—颏底间距下1/3与上中2/3之分割点。

    左口角点:口裂水平线左1/3与右2/3之分割点。

    右口角点:口裂水平线右1/3与左2/3之分割点。

    2.12个“黄金矩形”

    躯体轮廓:肩宽与臀宽的平均数为宽,肩峰至臀底的高度为长。

    面部轮廓:眼水平线的面宽为宽,发际至颏底间距为长。

    鼻部轮廓:鼻翼为宽,鼻根至鼻底间距为长。

    唇部轮廓:静止状态时上下唇峰间距为宽,口角间距为长。

    手部轮廓:手的横径为宽,五指并拢时取平均数为长(左右各一个)。

    上颌切牙、侧切牙、尖牙(左右各三个)轮廓:最大的近远中径为宽,齿龈径为长。

    3.2个“黄金指数”

    反映鼻口关系的鼻唇指数:鼻翼宽与口角间距之比近似黄金分割率。

    反映眼口关系的目唇指数:口角间距与两眼外眦间距之比近似黄金分割率。

    人体器官也有年龄

    科学研究表明,人的实际年龄与身体内各器官的年龄并不相同,只是存在一定的关系。一个人的实际年龄是30岁,他的心脏可能已经40岁了,大脑或许才20岁,而肌肉说不定已经到了50岁了。但也有可能你的身体比实际年龄要年轻许多。

    测定皮肤年龄的一个简单的方法就是观察皮肤表皮伤口愈合所需要的时间。研究表明,一个人10岁时,表皮创伤需要约20多天才能完全愈合;20岁时增至31天;30岁时为40天;到了50岁,可能需要70多天才可望痊愈。所以,如果一个50岁的人,皮肤伤口只在30天之内就愈合了,那么他的实际皮肤年龄只有20岁左右,说明他的皮肤有朝气远没有达到50岁的实际年龄。

    动脉的年龄则可以用这样的方法测定:把少量的放射性钠注入血管,然后用精密仪器观察它们要多长时间才能到达心脏。血管阻塞越严重,那么放射性钠到达心脏需要的时间就越长。一般在人20岁时,这个时间需要约20秒,如果实际用了65秒或更多的时间,则说明动脉年龄已经老化,远超过20岁了。

    鲜为人知的人体数据

    人体有许多的奥秘,从一组有趣的数字就可见一斑。

    美国科学家经研究统计,列出了如下一些鲜为人知的人体数据。

    一个健康成人每天脱落大约45根头发,有些人可达60根。但是人的头皮上天生约有12万根头发,所以几十根头发脱落的损失无关紧要。多数健康人的头发在脱落与再生之间保持相对平衡。据上述脱落数据估算,一个人一生丧失的头发可以达到150多万根,相当于全部头发数量的12.3倍。

    一个健康的成年人每小时可脱落60万个坏死上皮细胞。据此推算,他每年将丧失重达0.68千克的皮肤。如果他可以活到70岁,那么其一生中将失去47.7千克皮肤。

    人的大脑总共拥有100亿个神经细胞,每天能够接受和处理8600万条信息。据研究,人的记忆系统具有很大潜力,一生能容纳100万亿条信息,这是一个十分庞大的天文数字。如果一个人生下来就按每秒两个数读,每天24小时不停,到70岁时也数不够50亿,倘若数到100万亿则需要140万年。

    人体血液中的红血球平均寿命为4个月。根据其在血液中的循环速度,一个红血球总共可以游走1600多千米。

    如果把人的大脑完成一次新陈代谢的能量直接进行转化的话,能让一只20瓦的电灯泡发光。

    人的大脑结构复杂、功能精妙,其神经系统比今天全世界的电话网还复杂1400多倍。目前的科技水平下,科学家只能描绘出大脑很小一部分的工作原理图。

    人通过嘴和咽喉,一生中可吃掉40吨食物,吸入约500万立方米空气。咽喉是人体最繁忙的通道之一。

    天黑1分钟后,人的眼睛对光的敏感度即可增强至原来的10倍;天黑20分钟后增至6000倍;在天黑40分钟后,眼睛对光的敏感度达到极限水平,比天黑前增强25000倍。

    一个人说话时发出的声波能量非常有限,但若让全球的人同时讲话,那么人们发出的声波总能量可以超过一个大型发电站1个小时输出的电能。

    人的大脑中发生着十分复杂的化学反应,平均每秒钟达到10万次。

    眼、耳、鼻、舌、身是我们的5种感觉器官,它们不断接收外界的各种信息。但是所接受的信息中,通过大脑加工处理的只有1%,其余99%的数据则被当做无关紧要的信息筛选掉了。

    健康成人的嗅觉感受斑只有3/4平方英寸(约4.84平方厘米)那么大,而猎狗的嗅觉斑至少有10平方英寸(约64.52平方厘米),鲨鱼有24平方英寸(约154.84平方厘米),老鼠的嗅觉感受器几乎与它整个身体的皮肤面积相等。

    在一个物体的反射光第一次进入眼睛之后,人的大脑仅用0.05秒钟的时间就可以辨认出这个物体。

    人体每平方英寸(约合6.45平方厘米)体表面积平均寄生着3200万个细菌。据此,人体上共寄生着1000亿个细菌。由于人体与细菌之间、细菌与细菌之间存在着微妙的关系,而且人体皮肤是一道天然防线,所以正常情况下并不表现出病害症状。

    人的心脏昼夜不停地搏动,它每天消耗的能量相当于把重约2000磅(约907千克)的物体举到41英尺(约12.5米)高度所需的能量。当一个人50岁时,他的心脏所完成的总工作量相当于把18000吨东西举到142英里(约229千米)的高度。

    人静躺在床上,每分钟只需吸入大约8.8升氧气;静坐时则需翻倍,消耗17.6升;散步时的耗氧量为每分钟26.4升,是静躺的3倍;跑步时则高达每分钟55升。

    正常人的眼睛十分敏锐。夜晚,人在山顶上可以看见50英里之外的一根火柴发出的光芒。

    每2平方英寸(约12.9平方厘米)的人体皮肤约有645条汗腺、77英尺(约23.47米)神经、1000个神经末梢、65根发囊、75条皮脂腺和19英尺(约5.79米)毛细血管。

    人脑传送神经冲动的最快速度可达250千米/小时。

    睡眠不足比饥饿更容易致人死亡。人不睡眠坚持10天即会死去,而饥饿则可能坚持几周。

    一个体重60千克的人,在其60岁生命中进出身体的水分高达75吨、糖17.5吨、蛋白质2.5吨、脂肪1.3吨,合计96.3吨。这些东西可装满24辆载重4吨的卡车,相当于其自身体重的1600倍。

    人体总共约有100万亿个细胞,一生中大约有10000万亿次细胞分裂。一个人如果能活到100岁,那么他平均每一天都有3000亿个细胞在分裂,平均每秒钟有300万个细胞在分裂。

    看过上面这些量化了人身体的奇妙数字,相信大家肯定会很吃惊吧!

    能够对付致病微生物的免疫系统

    在正常人的体内,都有一个完整的免疫系统。当人体内受到致病微生物攻击时,免疫系统被激活,并向入侵者发起反击。

    人体免疫系统是怎样进行这项工作的呢?

    这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病菌或病毒等致病微生物进入体内,免疫系统中的巨噬细胞首先发起进攻,将它们吞噬到“肚子”里,然后再通过酶的作用,把“肚子”里的微生物分解成一个个片段。这些微生物的片段显现在巨噬细胞的表面成为抗原,它们就像招牌一样一拍即合,马上发生反应。这时,巨噬细胞便会产生出一种叫淋巴因子的物质。

    这些淋巴因子的最大作用就是激活T细胞。T细胞一旦“醒来”之后,立即向整个免疫系统发出“警报”,报告有大批“敌人”入侵的消息。这时候,免疫系统出动一种杀伤性T淋巴细胞,并由它引发出专门的B淋巴细胞,最后再通过B淋巴细胞产生专一的抗体。

    杀伤性T淋巴细胞很有意思,它能够寻找那些已经被致病微生物所感染的人体细胞,而且一旦找到之后,便像杀手那样将这些感染细胞摧毁掉,就防止了致病微生物的进一步繁殖。

    在摧毁感染细胞的同时,B淋巴细胞产生的抗体与细胞内的致病微生物相结合,使微生物失去致病的作用。正是通过以上一系列的复杂过程,入侵体内的致病微生物被免疫系统抑制住了。

    当第一次的感染被抑制住以后,免疫系统会把对抗这种致病微生物的所有过程永久地记录保存下来。如果人体再次受到同样的致病微生物侵入,免疫系统已经清楚地知道该怎样去对付它们,并能够很容易、很准确、很迅速地作出反应,然后轻而易举地将入侵之敌消灭掉。

    人体器官再生的奥秘

    众所周知,水蛭、海星等一些低等软体动物具有很强的再生能力,即使你将它完全搅碎,每一个碎片仍然可能长成一个新的个体,除非你将它烧成灰烬。作为高等动物的人类却没有这样非凡的本领,不过也并不是完全没有再生能力——人体内的部分器官是具有再生能力的。

    根据再生能力的大小,人体组织或器官可以分为三种情况:一种是再生能力很强,在正常生理状态下可以不断再生,如皮肤、小血管、肝脏等;另一种是在正常生理状态下再生能力有限,如肌肉、软骨、神经组织等;还有一种是无再生能力或很弱,如中枢神经组织。

    再生能力最强的往往是易遭受损伤或由于生理需要经常更新的组织或器官,比如皮肤、红细胞、黏膜、纤维组织、小血管、骨髓、骨组织、肝细胞等等。皮肤的再生是最常见的,或许是因为皮肤最易受伤的缘故。红细胞的再生能力惊人,即使献血几千毫升,也能很快得到再生补充,而对身体健康影响甚微。肝脏的再生能力也很强,只要有20%的肝组织功能正常,肝脏就有可能恢复全部功能。

    切除大部分肝脏的人,可由健康的肝小叶内的肝细胞再生而恢复到原来的大小。

    有的器官或组织只能在有限范围内再生,并且与损伤程度、营养等情况有关。例如,骨组织只要有骨膜残存就可再生,但并不能生成新的肢体。

    心脏和神经节细胞等高等分化和功能复杂的组织或器官则很难再生。

    代偿——代替和补偿——是类似于再生的人体器官的重要功能。因疾病等原因切除的器官或组织的功能,可由剩余的或其他的器官或组织来代替,如肺、肾、睾丸等成对的器官,切除一个之后,另外一个的功能将大大加强以作补偿。

    人体器官24小时的工作表

    就像24小时周期循环的钟表一样,生物体本身也大都存在着一种功能的时间节律,所以称之为“生物钟”节律。以24小时为周期,人体各项功能呈现如下的变化规律:

    凌晨1时——大多数人已入睡数小时,此时处于易醒的浅睡阶段,对疾病特别敏感。

    2时——在这段时间里,肝脏活动异常活跃,加紧生产人体所需要的物质,同时加紧清除肝脏和血液中对人体有毒害的物质,仿佛进行着人体内的“大扫除”。而此时大部分其他器官工作效率减慢。

    3时——肌肉完全放松,血压降低,呼吸和心跳次数均减少,全身进入休息状态。

    4时——脑部供血进入一天中的最低点,血压进一步降低。全身器官工作节律虽较缓慢,但听觉灵敏,稍有响动即惊醒。此时是各种严重疾病患者易死亡的时刻。

    5时——经历了浅睡、做梦、深睡几个阶段之后,人的精力基本恢复。此时起身,会有精神饱满之感。肾脏几乎不进行工作。

    6时——心跳加快,血压开始回升,往往不想起床,具有不安的感觉。

    7时——人体免疫功能已经达到高峰状态,此时对病菌或病毒侵袭的抵抗力较强。

    8时——肝内有毒物质排除殆尽,不宜饮酒。

    9时——心脏进入全负荷状态,反应性及活动性提高,痛感降低。

    10时——精力十分充沛,是工作、学习和运动的最佳时期。

    11时——心脏工作仍然非常努力,人体不易有疲劳的感觉。

    12时——各器官和系统活跃,人体全身进入总动员。此时最好推迟一会儿再吃午餐。

    13时——上半天最佳工作时间已经过去,容易感到疲劳,最好进行午休。部分糖元进入血液,肝脏逐渐进入休息状态。

    14时——人脑反应迟钝,是一天24小时中的第二个活动能力最低点。

    15时——情况开始好转,工作能力逐渐恢复。人体器官此时最为敏感,特别是嗅觉和味觉。

    16时——血糖增加,但很快会降下去,因而一般不会引发疾病。

    17时——此时工作效率较高,是运动员强化训练的最佳时机。

    18时——痛感重新下降,可以适当增加活动量。

    19时——血压增高,情绪变得不甚稳定,容易发脾气。

    20时——此时反应敏捷,体重达到一天中的最高值。此时司机较少出车祸。

    21时——反应迅速,记忆力增强,可记住不少白天没记住的东西,是最适宜于记忆和学习的时刻。

    22时——血液中的血球含量增加,可达每立方厘米12000个;体温下降。

    23时——精力下降,疲惫感逐渐增强,肌体功能期待恢复,人体应该进入休息时刻。

    24时——一天当中的最后时刻,大多数人进入甜蜜的梦乡;人体各器官和系统活动能力减弱。

    人体发音的奥秘

    小鸟会鸣叫,野兽会怒吼,人类会发音还会唱出美妙动听的歌曲。如果你听过雨夜盲女的哀曲,听过快乐的男女山歌对唱,你一定会为人类美妙的歌声所打动。可是,你知道人为什么能唱出那么动听的歌声吗?人类发音的奥秘究竟是什么呢?

    当人们呼气时,由于声带闭合阻气,声带便会产生震动发音。我们称它为基音,这时的声音音量小,音色也不好听。只有经过身体的共鸣、器官的共振,才能产生自然、优美而响亮的声音。

    发音器官主要包括喉头、会厌、声带等。喉头也叫喉结,是重要的发声器官;会厌是长在舌根与喉咙之间的一块半圆形的叶状软骨,它的作用是保护气管与声带;声带是位于喉咙中间的两条白色韧带,它们紧密地并列在一起,而且像橡皮筋一样,拉得越紧,反弹的声音就越大。

    共鸣器官包括胸腔、口咽腔、鼻腔、窦腔等。人们歌唱时就是依赖这些器官的共鸣作用来扩大、修饰、润色声音的。

    在两根声带中间有一条裂缝,叫做声门裂。随着声带的一紧一松,声门裂也忽长忽短、忽大忽小。平时呼吸时,声门裂是半开的,两根声带互相分离,处于松弛状态,于是空气就从两块韧带间较大的空隙中通过。而人发音前总要先吸一口气,然后暂时停止呼吸。这时,松弛的声带被喉部的肌肉上下拉紧,相互靠拢,声门裂变得又细又长,只留下一道窄小的缝隙。当气流迅速冲向声带并从这条细缝中穿过时,空气使得声带发生振动,而且这种振动还会使喉腔里的空气也一起动起来,于是就发出了声音。

    到了青春期,呼吸系统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喉腔会迅速增大,声带也会逐渐加长。女孩声带会从幼童时的6毫米~8毫米逐渐增长到15毫米~18毫米,男孩可增长到20毫米~24毫米。此外,声带在厚薄宽窄上也会发生明显变化,结果使男女青少年的声音出现显著改变。女孩的嗓音从尖细声变成了高亢的女声,男孩的声音则从稚嫩的童声变成了低沉浑厚的男声。

    有些男孩变声非常强烈,以致声音出现破裂嘶哑,有时甚至会发出假声。此时不必过于焦虑,因为这只是暂时现象,等喉部发育完善后,声音就会恢复正常。

    人体内的声音

    一个人走在无人的街道或是躺在深夜里睡觉的时候,好像安静得很,但其实他的体内充满了各种声音,而且是时时处处都有。这些声音往往是人体器官机能状态的标志,因此可以作为诊断疾病的依据。

    90%~95%的健康儿童,在胸部上端用听诊器可以听到“嘤——”的声音。

    78%的健康青年在颈部右侧可以听到类似蝴蝶振翅的“嚓嚓”声。

    患有高血压性心脏病、冠心病、心肌病的人,由于心脏的异常跳动,体内常常发出野马奔驰般的马蹄声,临床医学上称这种心律为“奔马律”。

    患有水气胸或脓气胸的人,体内会诊听到“当当”像敲小钟铃的声音。

    患有梅毒性心脏病的人,胸前可听到“咕咕”的鸽子叫般的声音。

    患有肺炎而致使胸腔积液的患者,体内可以听到像绵羊叫般“咩咩”的声音。

    得了甲状腺亢进的人,体内会诊听到像潮水一般的声音。

    科学界一致认为,人体内的声音信息大部分还没有得到充分的认识和利用,此方面的研究还大有前景。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