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婆点亮煤油灯-少年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18岁那年,陈默兴致勃勃地来到了阿克苏市(维语意为“白的水”)。他刚刚跨出内地的一所美术学校。在他的眼里,世界是多么广阔、美妙。他在街头看见一个少年——那纯洁如水的目光和西部风沙塑造的特有的肤色顿时吸引住了他。少年仅有8岁,似乎是他梦中邂逅的艺术形象。他跟随了两条街。最后,少年停在巴扎上的一个烤羊肉串的小摊,买了一串烤羊肉。连那吃羊肉串的姿势也感染了陈默。他近前替少年付了两串烤羊肉的钱。并不让少年着意摆出样子,他迅速地作了一幅素描。少年的形象反反复复出现在他的脑海。一个礼拜之后,油画《少年》定稿了。陈默把画送进了市文化馆举办的美术展参展,而且,一举夺魁。评语是“发掘了生活永恒的美”。

    陈默结束了长达半年之久的漫游,在阿克苏市定居下来。那幅《少年》被选人了西部画册,甚至还被印成了数量可观的单幅画。不过,原稿一直挂在陈默的画室(兼寝室)的墙壁上——那少年的目光,穿越时空,透出永恒的光泽。而陈默作画之余,常常走街串巷,寻找着那熟悉的脸庞和表情。他驻足烤羊肉串小摊,每回都品尝一串。可他再也碰不上那英俊少年了。而且,随着岁月的流逝,那少年渐渐变得遥远和朦胧了。

    陈默步入了不惑之年。他不再有当初那份激情和冲动了。何况,他的生活道路经历了数次不大不小的波折。他的名声已享誉遐迩。他虽然不断地推出作品,可是,在人们的眼里,他仍是《少年》的画家。他时常提着画笔沉人茫然,他暗暗地想:我一定要画出一幅轰动的作品。他的笔名已改成了“沉默”,但他实在不甘愿这么沉默。

    一次偶然的机会,他接受邀请,来到劳改农场。看见那一张张罪恶、丑陋、冷淡的面孔,他心里生出了恐惧和厌恶。他终于发现了一张麻木、丑恶、凶狠的脸,那简直是罪恶的化身。那个犯人将在这儿度过终生。

    陈默跟他进行了短暂的交谈——其实,犯人仅仅是趁机索取几支香烟,贪婪地吸着——便开始隔着铁栏栅画起来。间或,他递上一支香烟。

    第三天,这幅画完稿。他转过身,面对犯人,默默地期待着反应。犯人立起,走过铁栏,注视着画中的自己,突然眼神柔和了,盈出了亮亮的泪水。犯人站不稳似地抓住铁栏,像委屈的少年一样哭泣起来。

    陈默惶惑了。他没料到。一时间,他不知如何是好。他说:“你为啥哭?你看到这画想起了啥呢?”

    犯人返身回到床铺,掀开枕头,取出一张画。那纸已经泛黄。陈默惊异地看见那是他画的《少年》——一幅曾经广为传播的画。而至今保存着它的竟是一个罪犯。

    犯人说:打你第一次到这儿,我就认出了你。我一直想回避你。我想你一定认不出我了,我就是你这张画上的少年。我很难受。走进这个地方时,我也没这么难受过。看到你画出的我,我难受了。我有罪。

    陈默点点头。他不知为何点头。他默默无语。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