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创未来:给青年人的9堂创业精神课-领创——创无止境,新有灵犀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第一节 创新能让“石头飞起来”

    如意公司老总储吉旺在公司技术部楼前亲笔题了一句话:“让石头飘起来。”很多人初看非常费解,因为一般情况下,石头只会静静地躺在地上,如果石头能够飞起来,一定是被赋予了超自然的力量。储吉旺的想法与众不同,他认为石头飞不起来不是石头的原因,而是没有足够的外力让它得到足够的速度。一旦遇到洪水、泥石流等情况,石头也会获得一定速度飘起来。正如《孙子兵法》中说:“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势也”。石头如此,人也是如此,企业更是如此。没有了推动力,没有了速度,人也会停滞不前,企业也会原地踏步,最终在市场竞争中落伍,直至消亡。对于创业者而言,能让石头飘起来的动力就是创新。

    浙江绿源电动车董事长倪捷认为:“我们浙商在过去不乏闯劲,不乏机会主义,不乏头脑。但是,现在头脑不是最重要了。现在需要的是一种扎扎实实、不断创新的精神。”创新有可能会出现暂时的困难,或者面临失败的威胁,但裹足不前、因循守旧最终只能被市场淘汰。虽然新生事物的发展和壮大需要时间,但新生事物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代表着事物发展的方向,最终取得胜利的一定是新生事物。

    当然,创新有时候是一种冒险,但绝对不是盲目的冒进。如何区别创新精神和冒进精神呢?哲学家举了个简单的例子:如果有一个山洞,传说山洞里有一桶金子,你想进去把金子拿出来。假如那山洞是一个狼洞,你进去就是冒险;假如那山洞是一个老虎洞,你进去就是冒进;又假如那山洞里藏的只是一捆木柴,那么,即使那是一个狗洞,你进去了也是冒进。哲学家的意思是说,冒险是这样一种东西,你经过努力,有可能得到,而且那东西值得你得到。否则,你只是冒进,死了都不值得。创业者一定要分清冒险与冒进的关系,要区分清楚什么是勇敢,什么是无知。无知的冒进只会使事情变得更糟,所有的行为将变得毫无意义,并且惹人耻笑。

    第二节 创业者的衰老不是额头出现皱纹,而是停止创新的脚步

    创新的本质是突破,即突破旧的思维定势和旧的常规戒律,其核心是“新”。[19]哲学家认为创新是对物质世界的解放,是自我意识的苏醒和发展。大学生的优点是机敏善变,思想开放,善于接受新事物,更善于利用新事物,创造新事物。他们经商“不拘古法,不唯习惯”,讲究的是居安思危,主动求变。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国家之间的竞争是科学技术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企业之间的竞争是核心技术的竞争;创业者之间的竞争是创新理念的竞争。没有创新,产品就没有市场,失去市场,企业只能关门大吉。创业的天空风云变幻,每一天、每一小时、甚至每分钟都会出现科学技术的革命,任何一项创新技术投入到产品中,都会导致市场产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具有创新精神的创业者总能在竞争激烈的商场上脱颖而出,不断创新的创业者永远走在别人前面,引领行业的发展。那些没有创新意识、始终一成不变的人只能被市场残酷地淘汰。

    浙东学者一直强调凡学问必有宗旨,思虑必有体认,学术必有创制,反对拾人牙慧,鹦鹉学舌,以水济水,以语录为究竟的经生之学。用到创业中就是不要受到所谓成功创业人士的影响,从个人的理想和爱好出发,不能跟在别人的后面,亦步亦趋绝对不是立志创新创业者的做法。

    创业者的创新能力是个人创业综合素质的集中反映,是创业精神在科技创新、知识创新、制度创新和文化创新等方面的综合体现。竞争的核心是创新,创业者需要不断突破自我,坚持锐意创新,才能让企业在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创新精神虽然不是创业者成功的充分条件,但肯定是创业者走向成功的必要条件。

    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向世界表明自己创新的豪情:“宁可在改革的路上死掉,也不愿意死在原来成功的基因里。”

    对于创业者来说,世界上除了自己的梦想不会改变之外,所有的一切都在不停地改变,就像地球的转动一样,永不停歇。世界变了,如果创业者没变,就成了“刻舟求剑”的古人。面对创业环境的改变,创业者必须要改变,而且要赶在环境变化之前改变,就是要创新。

    2006年,回到母校参加20年校庆的张宇慷慨解囊,一次性给母校捐款100万元,并承诺在自己毕业的学院内建立一间图书室,每年提供10万元的购书经费。读书时同学和老师都管他叫“富二代”,因为大家都记得张宇在校时就出手阔绰,时常请同学吃饭,送女同学的礼物也是高大上的。张宇却不认可大家的叫法,坚称自己只能勉强算个“创二代”。

    张宇老家在奉化山区,父母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承包了一座50亩左右的山地,山不算高,主要种植茶叶和板栗。就和村子里其他农户一样,生活还算富裕。再加上张宇父亲祖传一手炒茶的好手艺,不仅自家茶叶卖相好、价格高,村里村外很多农户也要请他上门指导炒茶,所以,张宇家的生活条件在当地算是比较好的。张宇是独生子,毕业后在宁波外贸公司做单证员做了2年。有一次,父亲收板栗的时候不小心摔坏了腰,张宇就听了母亲的话辞职回到老家管理山地。回到家,张宇才发现近些年茶叶和板栗的生意大不如前,原因之一是农忙时工人难找,采茶和收栗子都需要熟练工,不仅人工费贵得吓人,而且有时候有钱也请不到人;二是茶叶和板栗的销量不好,价格卖不上去。周围很多农户的山林都荒废掉了。张宇决定要改变原来的经营方式,主打生态旅游牌。他说服父母拿出多年的积蓄在山顶建了一排小别墅,别墅周围种上各种桂花树,给别墅取名“桂花小院”。把山腰的一部分茶园改种各种各样的果树,山脚种菜养鸡。游客住在山上,呼吸满是桂花芳香的新鲜空气,自己动手摘菜做饭,饭后采茶、摘果,健康惬意。虽然,很多人都认为他已经做得够好,但张宇却说现在做生意,不创新、肯定死。他现在正请专家给那座山重新规划设计,不断有新花样、新服务出来才能吸引更多的客户。

    第三节 创新是传统行业的第二次生命

    深厚坚实的传统行业基础是大学生创业的沃土。我国传统产业种类多、历史长,产业转型升级需要创新企业家和创新企业的引领和推动。绍兴的轻纺城、桐乡的毛纺市场都是在建国初期轻纺、纺织产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老产业、新市场。永康的“中国五金城”也是在永康民间千百年传承的“打铁补锅”的传统产业基础上形成的;宁波“杉杉”、“罗蒙”、“雅戈尔”等服装品牌更是“红帮裁缝”的创新与发展。[20]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传统行业对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仍然起着重要的作用,是构成产业竞争优势的基础。纺织、服装、皮革、化纤等传统行业无论在内向还是外向竞争中都有明显的优势。用高新技术和先进管理理念为传统行业注入新活力是创新传统行业的重要途径,通过二次创业发掘市场潜力,拓展市场空间。

    然而,我国目前仍有大量民营企业尚处于产业链的低端,抵御金融风险能力较弱。与国内外大型企业相比,这些民营企业普遍缺乏核心技术,只能在家庭作坊里仿造其他品牌产品获取利润。大部分的产品是“中国制造”,而非“中国创造”。人家吃肉,自己喝点肉汤。1块钱的利润,别人赚9毛6分,自己能剩下4分已经很不错了。随着我国民众消费能力和消费水平的提升,品牌成为日趋重要的消费趋势。缺乏创新精神的创业者必然失去长期的发展动力。所以,这些小型民营企业的发展或早或晚都要经历一个发展的“平台期”,创新是唯一能够突破这个平台的途径。而在创业过程中创业者是创新的主要力量,他们要带领创业团队通过创新走出困境,化解危机。

    2000年12月中旬,前总理朱镕基曾高度评价台州飞跃集团及其负责人邱继宝:“飞跃,很了不起!你把高新技术引入到传统行业,使传统行业脱颖而出,一枝独秀,为中国缝纫机行业在世界上争得了一席之地。”为了让“日落西山”的缝纫机传统行业重新闪耀光芒,飞跃先后投入2亿多元对生产流水线进行高科技改造,努力制造世界上最好的缝纫机。在飞跃,技术革新每天都在发生。我国民营企业的希望就是用高科技来改造传统制造业,在掌握核心技术的基础上,延长产业链,扩大核心技术的应用范围,实现质和量的突破。仅仅依靠较低的劳动力成本支撑这种粗放型企业既不能和国外产品和技术相抗衡,也不能在国内持续拥有竞争力。[21]

    传统产业的转型给大学生创业带来了巨大的商机。大学生创业者要“因时而变,顺势而行”。虽然,大学生创业之初通常是从产品的加工制造以及销售服务等开始做起。但如果长期处在产业链的低端,赚取微薄的利润,只能让企业处于被动的局面。所以,创业者需要有突破自身局限性的勇气,敢于转变发展模式,研究开发出核心生产技术,实现从资金与劳动密集为主的模式向知识与技术密集为主的模式转变,从而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获得长期的发展动力。

    1982年,高天乐从温州师范学院数学系毕业后成了一名中学老师,2年后在朋友的鼓动下到香港创业,主要是把柳市镇生产的电器运到香港去卖。后来,因为推销遇到困难,回到家乡,创建了乐清长城变压器厂。刚开始的时候,工厂充其量就是个小作坊,启动资金只有5万元,工人也只有5个。虽然机床变压器是当地生产了10多年的老产品,但高天乐仍然选择它作为工厂生产的第1个产品。因为高天乐之前做过机床变压器的销售工作,对这个产品十分熟悉,他发现市场上原有的产品使用寿命比较短,质量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于是,他从市场上买来各种型号的机床变压器,反复拆装、实验,通过大量的数据对比最终找出了影响产品寿命的原因。经过改进后的变压器使用寿命大大延长,赢得了客户的信任。办厂仅仅3个月,销售额就达到30多万元,第2年销售额更是一路飙升,超过了500多万元。

    第四节 资本总是青睐有创新的项目

    很多准备创业的大学生总是担心自己没有名气,募集不到资金,认为在资本市场寻找投资人如同大海捞针。实际上,社会上那些拥有大量热钱的投资人也在满世界找合作项目,他们的目光有时候非常独到,在选择投资项目的时候并不特别看重你现在是否有前期研发成果或者有一定的资金积累,而是倾向于支持一个创新的想法,一个有创意的点子。很多投资人更倾向于选择初始创业的小企业,主要原因是初始创业者总是那些勇于创新的人,再加上小企业技术创新效率高,有更多的活力,更能适应市场的变化。当然,企业规模小,发展空间大,需要的资金少,风险低却收益高,这也是投资者青睐小企业的原因。

    创业比拼的就是谁能更快一步占领市场,创新在其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创新有很多种,管理创新、企业文化创新、产品创新、技术创新、销售创新,只要你在某一个关键点上进行创新,客户一看就喜欢,一用就顺手,拥有了客户,你就走在了市场的前面。

    当今世界日新月异,市场瞬息万变。创新是应对变化的唯一出路,创新才能得到更多的资源,更好地活下去,不创新就死亡,这是创业的基本法则。柯达曾经是胶卷行业的老大,但是到了数码时代柯达也就归于平庸。诺基亚也曾是手机行业的老大,但在自媒体社会,苹果已经把它甩掉不知多少条街。

    云霞从宁波大学的服装设计专业毕业后顺利进入当地一家中型服装厂任服装制版工程师,工作相对自由轻松,满世界参加服装发布会,寻找流行元素,回到单位后稍微修改一下就制成样板供领导层选择。云霞是个时尚的漂亮女孩,喜欢逛商场买衣服,更喜欢穿标新立异的衣服。因为经常出席高端活动,总担心自己精心挑选的衣服会在重要场合被撞衫,又苦于没有更多的钱到时装店量身定做,十分苦恼。一天,她灵机一动,自己动手设计,请工人裁剪缝制一套自己穿,足以保证衣服不会被撞衫。没想到,同行看见后,大为赞赏,纷纷过来询问服装品牌。云霞闲来一想,感觉这是个不错的创意,马上就到淘宝上去搜同类产品,结果更加坚定了信心。网上虽有定制服装的店铺,但衣服大都是普通款式,没发现有设计师设计定做且价格不高的服务。于是,云霞打定主意,立即行动起来。第二天,云霞就在网上注册了一家名为“独一无二”的服装店,并把已经设计好的衣服贴上去,承诺本店衣服只制作一套,一旦有顾客选中,马上销毁设计图纸,并提供上门量体服务。生意和预料中的一样顺利,衣服很受一些时尚女孩喜欢,她们没有经济实力,但又追求个性化的衣着。云霞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募集到资金,很多服装行业的老板只看了一眼她的创意,就立马决定投资。于是,云霞马上辞职,招工租店,红红火火地干了起来。经过几年的发展,云霞的服装店已有工人20多名,在赚取金钱的同时,还收获了创新的快乐。看着自己店铺设计出来的衣服每一件都是世界上的唯一,云霞忙碌着、骄傲着。

    第五节 创新从手边开始

    在很多人眼中,创新是个巨大的工程,需要投入大量的科研经费,聘请很多科学专家,不分昼夜地待在实验室里摸索,就像造原子弹、航空母舰和航天飞机一样,都是那些科学家能干的活,根本不是普通人能做的事情。尤其是对于大学生从事的小微创业来说,不可能有那么多的财力和人力投入到企业创新中去。事实不全是这样,创新实际上像空气一样,无处不在。创新也不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云,创新就在我们身边,就在习以为常的生活里。动辄耗费上亿经费的创新是创新,不花一分钱,只需要动动脑筋的创新也是创新。我们不妨对着镜子仔细观察一下自己,就能发现全身上下都有创新的痕迹存在。头上的发夹如今也是春意盎然,鲜红的樱桃、绿绿的小草、调皮的蜻蜓都被装饰上去,好不热闹。身上的衣服也是创新不断,各种面料、各种工艺、各种元素杂糅在一起,一会儿一个流行,想跟上服装创新的脚步,真是不容易呢。脚底下的鞋子更是重要的创新行业,一种品牌的鞋子有几十个、上百个系列是稀松平常的事,跑步有跑步鞋、篮球有篮球鞋、网球有网球鞋;训练有训练鞋,比赛有比赛鞋。独独一个品牌的篮球鞋不出个几代、十几代,都看不出来是在创新。

    只要有心,创新就不是件太难的事。小时候,把开水装到玻璃瓶中捂手,后来,有人用软软的塑胶袋来装热水,是一种创新;再后来,通根电线在塑胶袋上用电加热,又是一种创新;近年来,在塑胶袋外面再缝制一些材料,制成暖手宝、暖手包等,更是一种创新。所以,对于创业者来说,创新既是件关乎企业生死存亡的大事,也是一件人人能做的极平常的事。最重要的是,创业者要有创新的精神和创新的意识。

    2007年6月,出生于一个普通杭州家庭的沈子凯因为朋友送的一盒漂亮火柴创造了怀旧艺术品牌火柴“纯真年代”。火柴虽说是世界上第二大平面收藏品,但进入21世纪后,国内城市中除了在宾馆已经很少见到火柴了,就是在农村,火柴也几乎被打火机取代。火柴承载着几代人的回忆,又因为民间“柴”通“财”,有不小的礼品价值。沈子凯以复兴我国火柴文化为经营理念,走个性化的文化创新路子,迎合现代人群怀念历史、怀念童年、寻找温暖的情感需要。前后不过2年的时间,“纯真年代”已经在国内主要城市和旅游景区开设了30家专卖店,有300多家经销商加盟,提供了800个就业岗位。

    现在,创意马桶店在大城市已经不是什么稀罕事了,但要放在十几年前绝对是吸引大众眼球的生意。李小涵2000年就在宁波家装市场上开了这么一间店,专门出售各种艺术马桶,并提供马桶艺术设计以及上门装饰服务,生意火得一塌糊涂。李小涵大学读的是一个三本不入流的学校,但专业是她喜欢的艺术设计,她从小就喜欢涂涂画画,很喜欢到处涂鸦,而且有“画不惊人死不休的”的劲头。课余时间李小涵除了吃饭睡觉,就是找地方画画,先是老墙、窨井盖、挡车石墩,后来兴起把宿舍的马桶也画得美轮美奂。本来只是自娱自乐,后来被同学传将开去,周围宿舍求马桶画的人越来越多,索性和同学一起把整栋楼的马桶都给艺术了一把,各种秀峰灵水、飞鸟走兽、热带风景、沙漠绿洲、漫画人物等,应有尽有。究竟画了多少个马桶她都记不得了。为此,李小涵和她的伙伴们还在校报上火了一把。

    大学3年级,李小涵看着师兄师姐们为了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到处托关系、投简历,也是紧张焦虑,害怕自己到时候也是一样的境遇。辅导员老师的一句玩笑话却改变了她的职业方向:“别人怕找不到工作,李小涵你不用怕。你是远近闻名的马桶艺术家,实在不行你就画马桶挣钱呗。”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李小涵决定做艺术马桶的老板。回家后和开小超市的父母一说,颇有经济头脑的父母拍双手赞成。说干就干,先由父母出资批发了10只马桶,李小涵画好后每只加100元放在超市里销售。生意出奇的好,不到一个礼拜马桶就卖光了,有人预约购买,还有人要求上门服务。1个学期下来,卖艺术马桶的收入比超市收入高得多,于是李小涵父母就关掉超市专门做起了艺术马桶的生意。李小涵毕业后也在城里家装市场开起了门店,起先全是手工绘画,后来与生产厂家合作,自己设计委托生产的马桶占了大部分,当然,她仍然保留手工绘画与上门绘画的服务,毕竟,在画画中她体验到的乐趣更多。如今,李小涵的网店和门店生意都很火爆,虽然竞争者越来越多,但她在马桶设计中不断创新,一直走在别人的前面。

    马桶是老百姓生活中最普通的东西,会被很多人忽略。我们周围喜欢画画,并且画得好的人也不计其数。李小涵的成功就在于她拥有一双创新的眼睛,一种创业的思维,她把画画对了地方,画出了商机。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