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职责-结束语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当黑暗聚集时,

    最后的生命支柱也倒下了,

    你仁慈地告诫我们:

    将葬身之地铸成天堂。

    欧·温德尔·霍姆斯

    我听到一个你们听不到的声音,

    它说我该走了;

    我看见一只你们看不见的手,

    它召唤我离去。

    泰戈尔

    生命!死亡!人世!岁月!

    还有万物的归属—坟墓!

    带着所有的苦恼,

    我们的生命得到升华。

    当我们珍享生命时,它就属于我们自己。当我们失去生命时,它就像落山的太阳,离弦的飞箭;但是没有人发现生命正在悄悄地逝去……尘土不依旧是尘土吗?我们在夜幕降临时看见的日落和别人的不是一样的吗?——亨利·史密斯。

    一个青年带着愉悦、带着热情走进生活。整个世界色彩斑斓地展现在他面前,就像远方太阳的金辉。但是时间会很快冷却他的热情,他不可能从白天到黑夜都保持着清晨的新鲜感。青春消逝,年岁递增。最终,他不得不任由自己终老而去。

    死亡是他过去一生的终结,他的所作所为不能更改。它们融入他的个性,并延续到将来。过去的一切一直伴随着我们。杰瑞米·泰勒说“每种罪恶最初都是面带微笑、容光焕发、花言巧语地出现的。”一个作恶者成年以后,如果不停止他的作恶,那么,唯一等待他的就是年老时的恐惧和绝望。

    然而,正好相反,正义的准则可以铸成一副刀枪不入的盔甲。塞西尔说:“真正的宗教信仰是生命、健康、灵魂的教化;任何一个拥有了真正宗教信仰的人都会变得强大,都会因言行优美、工作出众而受到嘉奖。”

    然而,所有人都终将逝去;熟知我们的地方也会将我们忘却。隐身的传信者(死神)总在我们的左右。卡尔利尔说:“人无论忙与闲,同样都是死神突袭的目标,它逮捕正在娱乐或工作的人,它令他们大惊失色,然后把他们带走。”巴尔扎克说:“可怜的爱德华在享受愉悦之时,生命便戛然而止。他已开始向地下最伟大的君主——死神派遣大使、运送装备和骑师。”

    死神逼近每一个人。我们每天都在用牙齿自掘坟墓。沙漏是生命的象征。沙子慢慢流逝,直到流尽最后一粒,继之而来的是沉寂——死亡。就连君主也是踩在他们先祖的坟头接受加冕的,之后自己也进了坟墓。

    当威尔基在伊斯科利尔看到提坦恩的名画《最后的晚餐》时,一位杰诺里米缇的年长者对他说:“我每天都坐在可以看到这幅画的地方,到现在已将近六十年了。在这六十年里我的同伴一个接一个地死去,包括我所有的长辈,所有的同辈,以及许多或者说大半比我年轻的人。一代又一代人相继逝去,而画中的人物却丝毫未变!我眼看着他们,有时甚至觉得他们是实我们是虚。”然而,当这位老僧最终大限降临时也被死神带走了。

    老年人应该给年轻人和那些比他们年轻的人让出路来。如果时间把我们拖得太久,我们就不只是单调地过日子,我们会成为自己和别人的负担。最糟糕的是,我们还想活的再长些。“当我看见我周围这么多老年人时,”珀思说“我想起了腓特烈大帝对那些抗议让他们去送死的近卫军的告诫,你们这些奴才,难道你们会永生吗?”

    悉尼·史密斯曾去参观霍华德城堡。他与塞缪尔·罗米里站在门廊的台阶上,凝视着眼前的美景,然后一座家族墓园进入了他的视线。停顿了很久后,他高举双臂,大声叹道:“啊!这些东西让死亡成了一件糟糕的事。”

    当红衣主教麦萨伦得知他只剩下两个月生命的时侯,他在自己成列着无数精美艺术品的华丽画廊里来回踱步,欣然慨叹:“我必须离它们而去了。当初我是何等地费尽周折才得到这些艺术品啊,现在我再也不能欣赏它们了!”布列尼走过来,教主拉着他的胳臂说:“我太老了,眼睛再也看不清东西了。”然而,他又再次谈起让他惆怅伤感的藏画。“你看到了吗,我的朋友,那幅出自科瑞吉尔的油画简直美极了!还有提坦恩的维纳斯肖像、安尼博尔·戛纳希的旷世之作,简直是无与伦比啊!噢,我的朋友!我必须舍弃所有这一切。永别了,我曾经至珍至爱的油画,我为它们付出了多大的代价啊。”

    但是,还有比死亡更糟的事。死亡并不是降临到人身上最大的灾难,死能毁掉一个人,但也能使人显得崇高。爱比死更伟大。尽职尽责的人生使死忘来得平静,作恶多端的人生使死亡变得可怕。“感谢上帝!”哈里·瓦恩先生在被行刑前说,“我没有因为遭到迫害而放弃正义!”当沃尔特·罗利先生躺在断头台上,刽子手要他头朝东方时,他的回答是:“不管头朝向哪方,只要心向正义就死而无悔。”

    曾有一位伟大的元帅在弥留之际,他病榻前所有的人都谈论他一生取得的胜利战果以及他从敌人那里缴获的各色徽章。这位老战士却感叹道:“啊!这些被你们称为‘辉煌成就’的作为于人何益!所有这一切都抵不上因崇敬上帝而得到的一杯圣水。”

    约翰·摩尔先生在克努纳战场上负伤倒在地上时,医生赶过来施救。他说:“不用!不用!你帮不了我的忙;去救护其他士兵吧,他们才真正需要你。”尼尔森的临终遗言是:“感谢上帝,我完成了自己的任务,我履行了自己的职责!”沃尔特·司各特先生在临终前对他儿子说:“我亲爱的孩子,做个好人,修身养性,信奉上帝,做个好人。当你有朝一日病卧床榻时,没有什么比‘做个好人’更让你感到宽慰的了。”西缪尔·约翰逊的临终遗言也是“好好活着!”

    康德八十岁逝世,他几乎到死的时候都还保持着智慧。在他生病期间,他谈到很多关于即将降临的死亡。他说:“我不怕死,因为我知道死是怎么回事。我向你保证如果我知道今晚就是我的死期,我会举起双手说‘赞扬上帝吧!’但如果我给我的人民带来过苦难,情况就会不同了。”

    康德曾说过:“剥夺一个人的希望和睡眠,犹如把他变成世上最可怜、最潦倒的人。到那时,我们就能体会到生活的负担原本是天生脆弱的人类所无法承受之重。我们只有怀着瞻仰希望之乡的神圣愿望时,才能在攀登匹萨山的艰难旅途中感到愉悦与欣慰。”

    我们步入生活的路只有一条,而离开生活的路却有一千条。生和死仅仅是生命自身的循环。上帝赐予我们生命之时也将生命之匙交给我们自己掌管。于是我们愿意劳动,我们愿意爱我们的人民,我们愿意为他们尽自己的义务。杰里米·泰勒说“判断我们是否信奉了宗教就是看我们是否履行了职责。宗教不是神圣的知识而是神圣的人生。实际上,在天堂,我首先必须先观察,然后去爱;但在人间,我们必须先去爱,爱能开阔我们的眼界,也会打开我们的心灵;然后我们才能去看、去观察、去理解。”

    如果要面对未来,我们就必须日复一日地坚强劳动。这是因为我们怀有坚定的希望:用我们的死赢得后人的生。我们希望活着的人们能够化悲痛为力量,能够度过今生所有的痛苦和劫难。因此,人死后留下的真正财富是他在这个世界上为同胞们所做的好事。在他离开人世之际,凡人会问:“他留下了什么财产?”而查验他的天使却会问:“你生前做过些什么好事?”

    太阳下面的万事万物都有一个终结。书籍有最后一行,布道有最后一词,演讲有最后一句,生命有最后一搏,临终有最后一语。“请把我的灵魂从束缚中释放出来吧,那样我会永远感谢你,”这是阿西西的圣·弗朗西斯的临终遗言。“长眠于此”是通用的墓志铭。在生命的最终时刻,所有人内心的秘密都将公诸于世。

    “时间理所当然地带走

    我们的青春、欢乐、及拥有的一切,

    而只留给我们年迈与坟地,

    当我们躺在黑暗冷清的坟墓中,

    当我们的灵魂游走于我们所有走过的路时,

    我们生前的一切都化为云烟;

    我相信,上帝会带我们远离坟墓和尘世,

    上帝会带我们升入希望的天堂。”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