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地战歌-硝烟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突如其来的“礼物”

    五月的海地骄阳似火。在这临近赤道的小岛上,太阳直直地照射在一片低矮的贫民窟上,没有山峦的遮荫,没有海风的吹袭,强烈的阳光在地面升腾起层层热浪,淹没了房屋以下所有的人和物,成就了一个活生生的人间炼狱。

    经过联海团维和力量和海地警察的几次联合清剿,太阳城内非法武装势力被大大削弱,其主要头目逃之夭夭,但大部分成员则潜伏在平民之中,企图伺机再起。

    抵达任务区仅4天后,第五支中国防暴队就受命在“死亡之路”———国家一号公路上的15号检查点执行设点查车任务,盘查可疑人员,收缴非法武器。

    15号检查点位于太阳城和另一非法武装分子盘踞地———军事城之间。毗邻的国家一号公路被称为“死亡之路”,属红色高危区域,去年11月两名约旦维和官兵就在该路2号检查点附近被袭身亡。太阳城地区是非法武装的根据地,武装头目逃窜后,仍与旧属保持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武装团伙针对联海团人员及其亲属的袭击、绑架案件时有发生,杀人、抢劫、纵火等恶性案件居高不下,几乎每天都有不明尸体被发现。

    5月3日,中国防暴队执勤队员像往常一样正在15号检查点,专业而又细致地检查着过往的可疑车辆。烈日炙烤着大地,队员们热得大汗直淌。

    “西努瓦,西努瓦(中国)……”一名8岁海地小男孩欢快地喊着,一边蹦蹦跳跳地从对面朝中国防暴队三分队执勤队员跑来,手上不知拿着什么东西。

    “Bonjour(你好),吉米!”外语队员刘成从当地翻译Gelin那里得知小孩的名字后,乐呵呵地和他打起了招呼。

    他们已经是老朋友了。自从执行进驻任务区以来,中国防暴队员就以专业、文明和友好赢得了当地群众的喜爱。队员们常常利用轮换备勤的休息时间,拿出携带的药箱为前来求救的受伤群众清理包扎伤口,医治病患。在车辆川流不息的一号公路边,一些买菜的老人和上学的小孩为了通过这条马路去对面的车站,常常要在路边等候许久。中国防暴队员们来了以后,他们指挥交通、控制车速,一次次为他们开辟了安全走廊,使她们可以安心地通过。居民们还一次次目睹了中国防暴队员们为当地同胞维修损坏车辆、为饥饿难耐的老人和小孩派发食物和饮用水的场面。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他们发现这些中国队员总是乐呵呵的,亲切友善,于是群众渐渐喜欢上了这些热情的中国小伙子。他们习惯于在路过的时候和小伙子们打个招呼,附近的小孩也喜欢到这十五号点废弃的警察局里玩了。日复一日,他们渐渐熟悉起来。

    “吉米,好久不见,What’sup(有事吗)?”刘成知道他不懂英语,故意逗着他。在这个曾多次被列强强占的多难岛国里,法语和克里奥尔语才是通用语言。吉米摇摇头,示意他听不懂。随之他伸出右手,将手中的物品递给刘成。

    “这是什么?”刘成一边笑问,一边准备用手去接。

    突然,他脸上的表情凝固了,手像触电般猛然一抖,再也不敢向前,汗水哗啦一下流了下来。

    只见吉米手里握着的东西长约15公分,呈圆柱体形状,一端有直角立柄,柄上有一小拉环,物体外层由军绿色塑胶包裹。

    “手雷!”———这个高度危险的词一下子在刘成脑子里闪现。那一刻,他的思想似乎停滞了,他无法想象在现实中会遇到真正的炸弹。突然之间,他似乎才真正意识到什么是可以威胁到生命的危险,第一次感受到死亡原来离自己是如此之近,他甚至在一刹那想到了家中的父母和女友,想到了自己许多的队友,想到了生养自己的那片土地……脑海里如同过电影一般,他马上镇静下来。

    直到小孩再次伸出了手,甜甜地冲他笑着,他深吸了一口气,脑子也恢复了正常运转。他知道,这个时候一定要冷静,越是恐慌,越可能出现危险。不仅自己不能紧张,也不能使队员出现恐慌情绪。也许手雷是模拟的,也许是个哑雷,也许事情没那么严重。他极力让自己稳定下来。先通过翻译Gelin稳住小男孩,接着稳稳地按下了别肩上的对讲机,用镇定的语气向坐镇装甲车上指挥的侯辉仟指导员报告:“301,301,检查组报告,检查组发现疑似爆炸物,发现疑似爆炸物!”

    “301收到,检查组保持镇定,不要轻举妄动!”收到这一重磅炸弹式的消息,侯指导员一骨碌下了车,三步并作两步地来到检查组所在位置。

    “指导员,你看!”刘成说着指向离自己两步远的小孩。侯辉仟走向小孩,小心翼翼地端详起小孩手中的“危险品”。作为一名经验老到的“老兵”,他很快从物体的形状和构造作出初步判定,认为小孩手中的物体极有可能就是一枚军用手雷,外壳上有被汽车压过的痕迹,随时都有爆炸的危险。

    在这样的高危地区发现手雷,他清楚地知道这意味着什么。手雷从哪里来?为什么会在这小孩手里?小孩是否受人唆使?有没有可能是类似于伊拉克的自杀式炸弹袭击?想到这里,遇事沉稳的他手心里也渗出了细细的汗珠。他明白,一旦手雷现在发生爆炸,后果将不堪设想。作为一名现场指挥员,自己的每一个命令都关系着队员的生死,责任重于泰山,绝不能有任何闪失。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多年的摸爬滚打和实战经验使他迅速冷静下来,他迅速扫视了一下周围,然后拿起了对讲机,语气坚定而又平静:“观察组、拦截组注意,保持冷静,高度戒备!”“备勤人员注意,立即下车,协助检查组队员疏散周围人群,隔离现场!”

    队员们听到命令,立刻下车,各就各位,然而由于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大家都有些迷惑,低声地互相询问着:“怎么了,出什么事了?”

    一名队员跑过来:“出了大事!一个小孩在玩一枚手雷!”

    “小孩?手雷?”队员们面面相觑,有人哈地笑出声来:“不要开玩笑啊,小孩怎么会有手雷?!”

    “是真的!”队员急得跺脚:“我骗你们干吗?”

    “你确定?”其他人还有些半信半疑:“也许是催泪弹什么的呢!”

    “绝对不是催泪弹,那个手雷上面瘪瘪的,好像还被人踩了一脚。随时可能爆炸!大家做好防备”所有人这才相信了这个事实,心里不由得猛的紧缩起来,一枚随时可能爆炸的手雷意味着什么?此刻,大家不由得全都为侯指导员他们担心起来。

    与此同时,8岁的吉米正站在侯指导员的前面,他从未见过这些“中国哥哥”这样的表情,呆呆地站在原地,连动都不敢动,一脸的茫然。

    部署完毕后,侯辉仟指导员才语气缓和地对身边的刘成说,“刘成,让Gelin告诉小孩不要乱动,问他这手雷是从哪里来的。但要注意语气,不要让小孩感到害怕。”他怕吓到了小孩。

    “明白!”刘成面向Gelin,同样小声地在他耳边说着什么。Gelin点点头,转向了小孩。

    几分钟的交谈,犹如漫长的世纪。终于,Gelin转身面向刘成,脸上显出一丝难以觉察的轻松。他说:手雷是小孩在玩耍时捡到的,没有受人指使,也没有对手雷动过手脚。侯辉仟这才轻轻地舒了一口气,对刘成说道:“安顿好小孩,跟Gelin一起对他作进一步询问调查,详细登记后将他放行!”接着,他伸出胳膊,微笑着冲小孩张开了双手,示意他将手雷交给自己。

    谁知,意外发生了,已受到轻度惊吓的孩子不自然地往后退了退,迟疑着不肯交出手中的物体。这一退让他们的心又一次提到了嗓子眼。“好孩子,没事的,交给西努瓦。”Gelin在一旁柔声安慰着,小孩固执地摇了摇头,然后冒出一串海地话,还把手雷往怀里藏了藏。

    Gelin的汗都要下来了,他转过头去对侯辉仟说:“吉米说,这是他的东西,他不会给别人。”

    侯辉仟心急如焚,却丝毫不敢表现出来,如果动手去抢或者威胁孩子,万一碰到了手雷的引爆处,那么后果不堪设想。他尽量对吉米保持着最和善的笑容,让Gelin继续翻译。

    “吉米,中国哥哥对你好不好啊?”

    “好……”孩子点了点头。

    “那你喜欢中国哥哥吗?”

    “喜欢。”

    “既然喜欢,能不能把你手上的东西当做礼物送给哥哥们呢?”

    孩子还在犹豫,他低头看看手雷,又抬头看看侯辉仟,仿佛很不舍的样子。

    侯辉仟继续努力:“这样好不好,哥哥们给你一美金,再给你一些好吃的,你带回家去慢慢吃,我们和你交换这个东西好吗?”

    孩子又看了看侯辉仟,终于,他像下定了什么决心似的,猛地把手往前一伸,大声地说了一句什么。

    Gelin连忙翻译:“他说,他喜欢中国哥哥,这个礼物送给你们了!”

    侯辉仟长长地出了一口气。他伸出手去,小心翼翼地把那个手雷接到了自己的手里,然后又腾出一只手来,安抚地轻拍了拍孩子的小脑袋:“谢谢你的礼物!去吧……去和你的哥哥们拿吃的……”

    周围鸦雀无声,侯辉仟轻轻捧着手雷,像是捧着一个熟睡的婴儿,慢慢地朝废弃警察局后侧走去,他脚步平缓,好像生怕惊醒了它,队员们全都屏息宁气地看着他。

    终于,他来到了检查点后方的一块安全区域,寻找了一块平坦的地方,侯辉仟蹲下身去,把手雷缓缓地放了下去,然后站起身来,迅速退后。两名执勤队员立刻冲上前来,严密警戒着四周,防止任何人接近这一区域。

    此时,周边的群众已经觉察到了这边的异动,人群渐渐围拢过来。

    “刘成,Gelin,跟我来!”小队长王琦闻风而动,与语言人员一起对群众进行解释和劝离。

    侯辉仟看了看手表,时间是16点03分。回想刚才转移手雷的时候,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分钟,却恍如隔世。

    他拭了拭额头的汗水,将对讲机调到了2频道,将情况向基指01作了简要汇报。

    索纳比工业园一号仓库,中国防暴队营区内忙碌异常。

    “报告,政委,有急事向您汇报!”值班领导王胜副队长匆匆地来到胡政委办公室,脸上堆满了焦急。“什么事,快说!”王胜将情况一五一十地作了汇报。胡政委一听,立即放下了手中的文件,从椅子上站了起来。

    “王胜,此事非同小可,这是中国防暴队历史上第一次缴获手雷,立即请联络官将情况上报联海团行动处,请求支援!”胡政委听完汇报,立刻作出了明确指示,他一向冷静沉稳的脸上也露出了一丝紧张。

    几分钟后,联络官段中慧来到胡运旺政委的办公室。“政委,已将情况报告了行动处,他们非常重视,表示将尽快派遣排爆专家前往15号检查点进行现场处置。”“好。立即将这一情况通知前方,要求其做好相应准备。基指要和前方保持随时联系,以便掌握情况。”胡政委双眉紧锁,食指不自觉地敲打着桌面。

    15号检查点,中国防暴队员分别以停靠在检查点两侧的大小两台装甲车为依托,形成一条滴水不漏的隔离带,一边继续劝离围观的群众,一边焦急地等待着联海团排爆专家的到来。太阳依旧猛烈,加上高度的紧张专注,汗水在防暴队员的脸上淌出了一道道沟壑。

    侯指导员看了看手表,已经17时20分了。怎么还没来呢?他暗自嘀咕着。那玩意可不是闹着玩的啊!已经一个多小时了,队员们始终坚守着岗位,一刻都没有放松过,情况都在控制之中,但是天很快就要黑了,形势将更加严峻了。他在心里嘀咕着,再次向基指报了情况。

    时间一点一点地流逝,天色渐渐地黑了下来。围观群众丝毫没有离开的迹象,几个好奇的群众几次试图利用夜幕的掩护进入警戒圈探看究竟,都被警惕的队员成功制止。侯辉仟命令驾驶员发动车辆,打开全部车灯。同时将观察哨、拦截哨队员撤回加强防护区警戒。负责警戒手雷的队员握紧了手中的枪,警惕地扫视着周边的一切动静。

    终于,一辆UN车辆在夜色中渐渐驶来。下车的是一位全身防护服的智利排爆专家。侯指导员迅速指示语言队员与其进行沟通,同时命令其他队员进一步扩大警戒隔离范围,确保群众安全。见排爆专家走向手雷,他立即指示所有队员以装甲车为掩体,加强自身防护。检测开始了。不一会儿,排爆专家走向侯指导员,称他判断准确,该物体确实为一枚实体军用手雷。

    排爆工作继续展开。队员们以装甲车为掩体,个个屏住了呼吸,紧张地注视着专家的一举一动。此刻他们已经忘记了自身的安危,倒是为着排爆专家捏了一把汗。虽然他穿着防护服,但是手雷炸药当量未知,一旦失手,爆炸产生的强大冲击波将使他完全自身难保,而且可能连外围的围观群众的生命也都会受到严重威胁。在灯光的照射下,队员们清楚地看到排爆专家的脸上渗出的粒粒汗珠。

    现场一片死寂,时间仿佛凝住了,队员们在心中默默地祈祷着……祈祷着……不知道过了多久。忽然,排爆专家站起身来,摘下了头具,脸上终于露出了胜利的微笑。队员们似乎也明白了什么,顿时长长地松了一口气。

    专家走到外语队员面前,叽里咕噜地说了一通。队员们目光齐刷刷地望向外语队员刘成。“说啊,刘成。”侯指导员也迫不及待地问道。看着队员们期盼的目光,刘成清了清嗓子,大声宣布道:“手雷引信已被成功拆除,已无爆炸的危险啦!”

    “耶……太好了!成功啦!”

    “总算可以回去了!哈哈……”

    队员们顿时兴奋异常,激动难抑,望着彼此因长时间高度紧张而显疲惫的脸,他们不禁忘情地笑出声来。特别是警戒手雷的两名队员,更是击掌相庆,激动地抱在了一起。

    “我还没说完呢……”看着大家开怀的样子,刘成欲言又止,大家的笑声在这句话中戛然而止,一个个吃惊地又望向刘成。

    “怎么了,还有什么情况?”侯指导员冷静地问道。“虽然引信已被拆除,但是炸药仍存留在手雷内,为彻底消除安全隐患,将会有另一名巴西籍排爆专家前来清理手雷内炸药”刘成一口气把话说完。

    这意味着还要原地待命。“不会吧,还没完啊!”队员们失望地嘀咕起来。

    “大家都听到了。”指导员转向队员们,“任务还没有最终完成,希望大家发扬中国防暴队‘四个特别’的精神,连续作战,坚持到底!各岗位继续保持高度戒备,确保安全!”

    “是!”队员们抖擞了精神,异口同声地大声回应。

    一个小时后,另一名巴西籍排爆专家来到检查点,从手雷内清除出50gTNT炸药。他不无佩服地向侯指导员表示,幸亏中国防暴队发现及时,处置得当,如果那名小孩无意中将其引爆,50gTNT产生的爆炸威力将造成相当大的伤亡,最起码,那个孩子会被炸得尸骨无存,而四周的人群将会受到多少波及,都不得而知。

    听着专家的话,队员们不由得倒吸了一口冷气。

    这可真是一份“要命”的“礼物”啊!

    晚上9时许,在将所缴手雷移交联海团之后,三分队执勤队员启程返回营区,途中,疲倦的队员们静静靠在装甲车座位上,个个神色凝重,沉思不语。他们在回想那份惊心动魄,也在庆幸那份劫后余生,感慨那份生死无常,还在思考生命的更深意义。从接到手雷那一刻算起,前后大约5小时,。他们会深深铭记这过去的五个小时,铭记这段生死交错的时间旅程。

    “小心,有枪”

    如果不曾到过海地,不会知道,枪支在一个国家居然是一种比电视冰箱还要普及的东西,甚至只要拥有一张持枪证,那么即使有枪也是合法的。

    据初步统计,海地境内约有21万支枪支。海地太子港210万人口,除警察装备的枪支外,还有5万支枪散落在民间,这样平均一下,几乎家家户户都拥有枪支。而且据中国防暴队员观察,实际数量远比这个数字多得多,还在不断增加,这对中国维和警察防暴队构成了严重的威胁。

    曾有一次联合国官员去培训中心主持维和警察防暴队员甑选考试时,中国防暴队员提问:“目前海地的枪支收缴情况怎么样?”得到的回答是:“情况不乐观,收缴难度很大。”

    巴西足球队曾经前去海地比赛,海地人十分热爱足球,于是政府试图开展一项用门票换枪支的活动,来引导民众上缴枪支,但是依然收效甚微。

    在海地,走在街上,忽然听到一声枪响,百分之九十的人都会抬头看看天,发现没有什么事情,再继续各做各事。响了一枪和天空中打了一个雷所带来的惊悚程度是相差无几的。每年死在流弹下的平民都不在少数,也就是说,走在路上,随时有可能莫名其妙地冤死。

    海地散落在民间的枪支,大部分集中在非法武装的手中,主要原因还是由于前任总统阿里斯蒂德解散军队后,没有及时收缴武器,因此许多枪支通过前军人流传出去,成为非法武装最主要的武器装备。

    海地人枪支的另一个来源是海地人通过向邻近的古巴、美国、墨西哥、哥伦比亚等国家的军火走私商购买。有的人购买左轮手枪一类的小巧枪支,用以家庭自卫;有的大型武装团伙购买的枪支则样式极多,大部分具有很强的杀伤力。中国防暴队曾经在一次佩森威尔地区20路执勤点拦下一辆绿色悍马车和一辆奔驰轿车,查到自动手枪两支,左轮手枪一支,子弹20发。而那支左轮手枪则引起了所有队员的兴趣,这个小东西刚开始出现在队员们眼前时,大家居然都以为是只玩具手枪。它只有巴掌大小,精致玲珑,闪着美丽的黑幽幽的光泽,不像枪支,倒像一个精美的艺术品,漂亮得炫目,实在让人爱不释手。经过队员们核对证件、盘问持枪人,确认该枪支合法和持枪人无任何嫌疑后,给予了放行。

    在民间,只有少部分当地人有政府颁发的持枪证,而大部分持枪者都没有取得任何证件,均属于私藏枪支。这给执法办案带来了极大的难度。海地所发生的暴力案件,95%以上均为涉枪案件,当案件发生后,因为枪支泛滥,80%以上的枪案都无法破案,因为很难查清是谁开的枪,是用什么型号的枪发射的子弹。海地人的安全在这样的环境里完全得不到保障,子弹随时可以终结一条脆弱的生命,然而似乎所有的海地人都已经在麻木中接受了这个事实,他们承认枪支的存在,也承认着自己的脆弱和无奈。

    6月的一个上午,二分队长王正带领五小队在佩森威尔地区与民事警察联合执行查车任务。清晨的阳光并不毒辣,相反还带着轻微的凉风,与即将到来的炎热中午相比,这段时间也算是享受难得的幸福时光了。

    “同志们,注意警戒姿势,保持好精神状态,展示形象!”王正在对讲机里提醒着队员。“检查组明白!”“观察组明白!”“拦截组明白”,各组队员愉快地作出了回应。晨起的海地人来来往往,与精神抖擞的中国警察们一起构成了一道和谐的景象。

    检查组的队员们不时地检查着过往的可疑车辆,在威严而又文明的中国警察面前,大多数人都愉快地接受了检查,放行时还不忘说一句“Merci(谢谢)!”检查人员一边回以“谢谢合作!”,一边报以一个友善的微笑。

    一辆黑棕色的车辆慢慢驶来,在检查人员的示意下,停靠在防暴队两辆装甲车中间位置。“Bonjour!”王正向前敬了个军礼,友善地打了声招呼。“Bonjour!”驾驶员不自然地回应了一声,表情凝重。

    王正微微眯起了眼睛,凭着一种军人的直觉,王正觉得面前这个人有问题!

    “福军,注意警戒。”他对身边警戒的队员邱福军低声吩咐道。

    “明白!”小邱心领神会,抬了抬枪头,注视着车内的可疑动态。

    “请关掉引擎,出示驾驶证和身份证。”王正命令道,语气平缓而又坚定。

    驾驶员动了动嘴角,他的表情有些诡异,拿出证件的手微微颤抖着。这些细节被王正看在眼里,更坚定了他的猜测。

    “人员下车!”他接着命令道。在强大的武力震慑下,车内的三名中年男子乖乖地下了车,并按照指令站立在中国防暴队装甲车停靠的路边一侧。

    王正很快地扫视了一下证件,证件有效,没有问题。他丝毫没有放松警惕,目光扫过,心中暗忖:身上或者车内都可能是藏东西的所在,一定不能麻痹大意!

    想到这里,他迅速向警戒队员使了个眼色,示意随时准备战斗。“车上是否有武器?”王正冷静询问,驾驶员犹豫着摇摇头。

    “转过身去,掀起衣服!”在王正的严厉口气下,驾驶员乖乖掀起了衣服,没有发现任何武器。

    “站住别动,趴在装甲车上,我们将对你进行搜查!”王正继续语言控制着驾驶员。在另一名队员的高度戒备下,邱福军一个箭步猛冲向前,对驾驶员进行了快速搜身,接着,他又对另两名乘员进行了搜身,均没有发现可疑物品。

    王正的眼睛转向了车上,“看住他们,检查车辆!”看着王正走向车辆,三名男子开始不安起来,企图挪步走向车辆。气氛骤然紧张起来。

    “别动!”警戒队员及时发现,一声厉喝,三名男子乖乖立在了原地。

    王正打开车门,仔细地搜索着。忽然,他摸向驾驶员座位下面的手滞住了,有东西!王正把东西拉出来,是一个可疑黑色塑胶袋,袋子鼓鼓囊囊,似有硬物藏在里面。

    打开一看,原来袋内藏着的是两支美式9mm手枪和20发子弹!如果当时被男子靠近了车子,拿到了枪支,也许此刻就是另一番光景了。

    他没有因此而松懈,而是更加细致地对车辆进行了彻底搜索。确定无其他非法武器后,他转身走向三名男子:“有没有持枪证?”他知道,在海地,如果拥有有效持枪证件,持有枪支是合法的。现在还不到断定的时候。

    此时,队员们的目光齐刷刷地射向了三名男子,充满了凌厉和威严。

    在他们的注视下,三名男子同时绝望地摇了摇头。

    “你们的枪支属于非法持有,根据规定,将予以收缴,请你们到警察局接受进一步调查!”王正的话斩钉截铁。经与民事警察协调,他们决定暂停查车,将三名男子送往佩森威尔警局交由海地警察作进一步调查。

    在当天接下来的查车行动中,中国警察们按照相同程序又查获了非法手枪3支,子弹30发。

    “一天内查获5支非法手枪,50发子弹,算是大丰收了吧!”队员们笑侃。“是啊,这在中国防暴队历史上是第一次!”王正笑着回应兴高采烈的队员,接着说道,“不过大家想想,这也说明海地的枪支是多么泛滥,我们的执勤环境有多么危险!丝毫的掉以轻心,就是把自己和队友置于巨大的危险中。”

    队员们点了点头,心情又沉重了下来。

    进驻任务区以来,中国防暴队员在执勤中经常能查到各类枪支,有些拥有合法持枪证,有些则为非法持有,其中多以手枪为主。继六月份二分队在佩森威尔地区一天内查获5支手枪后,中国防暴队的队员在执勤中还有过两次一天查缴3支非法枪支的记录,其中一次是霰弹枪1支、子弹12发,左轮手枪2支、子弹15发;另一次执勤中,半个小时内连续查获三支手枪。此外还查获过非法冲锋枪和M16等。枪支的泛滥程度由此可见一斑。有了这个心理准备,对队员们在查车过程中的要求更严了,警惕性更高了。

    6月21日上午,二分队指导员魏光带领五小队队员与民事警察及海地警察在海地首都太子港佩森威尔地区开展联合巡逻。一个小时后,联合巡逻车队在德尔马斯105街临时设点查车。

    德尔马斯105街地处佩森威尔交通要道,交通繁忙,过往行人和车辆络绎不绝,且由于海地司机安全意识淡薄,大街上的车速极快,给截停车辆和维护交通秩序造成了很大困难。魏光指导员立即对队员进行严密分工,安排队员在观察组、查车组、拦截组位置各就其位,同时安排一名队员维持交通秩序,确保查车过程中车流畅通。队员们各司其职,警容严整,文明得体,不断显示着武力,并按照规定程序认真检查过往的每一台可疑车辆和人员。

    10时许,一辆车牌号为Haiti·H1386(海地社会车辆)的丰田越野车从观察组前方快速驶来。车上司机见前方有联合国车辆检查点,顿时面露异样表情,神色显得紧张,车速突然减缓了一下又加油前行。

    这些异常举动,都被中国防暴队执勤队员看在眼里。凭着职业敏感和查车经验,中国防暴队员当即判定该车辆形迹十分可疑。执勤队员张深荣、杨世伟马上通过电台将情况报告现场指挥员魏光,并向民事警察暗示,一起将车辆截停。

    在队友的严密警戒、控制下,外语队员林观金通过当地翻译要求司机和另一名乘客下车接受检查,对方态度傲慢,一再声称他是海地政府某部长的司机,并大声叫嚷,并对中国防暴队要求其下车接受检查表示强烈不满,试图引起群众围观扰乱中国防暴队正常的查车勤务。

    见此情形,魏指导员一边要求警戒队员提高警惕,劝离可能聚集的人群,一边请当地翻译对其进行耐心解释,要求其配合防暴队工作。在中国防暴队有理有据的回应之下,对方无可奈何,两人只得乖乖接受检查。

    查车队员在队友的严密警戒下拉开副驾驶座位,眼前不由得一亮!手枪和突击步枪各一支,步枪弹32发!果然有鬼!

    经进一步调查询问,车上乘客为司机的朋友,手枪为乘客所有,持有合法枪证,执勤队员在查验登记后将其放行。然而突击步枪枪主正是那位自称海地政府某部部长司机的家伙,他却无法提供合法有效的持枪证明。

    魏光指导员迅速安排队员对该非法持枪嫌疑人及所查枪支进行严密控制,同时将人、车、枪相关情况登记后回报防暴队基指。接令后,在民事警察和海地警察的协助下,中国防暴队执勤队员将持枪嫌疑人及其驾驶车辆一并押解回佩森维尔警察局作进一步调查。

    后经查,查获非法步枪为以色列“加利尔”7.62mm突击步枪,枪支射击精度高,为一些国家常见军用装备,枪上装有弹夹,子弹32发。这是中国防暴队首次查获此类先进突击步枪。

    当日任务结束时,加拿大籍民事警察特地来到中国防暴队指挥官魏光指导员面前,对中国防暴队员在设点查车、特别是查获枪支时的处理方法和自我防护能力表示钦佩,同时转达了佩森威尔警察局局长对中国防暴队队员执勤取得重大收获的热烈祝贺。

    此后的一段时间,中国防暴队在查获枪支方面捷报频传。6月28日,中国防暴队执勤队员在海地升学考试巡查期间查获勃朗宁手枪1支、子弹15发,霰弹枪1支、子弹7发;7月14日,中国防暴队执勤队员在抓捕绑架犯行动中再次查获绑匪非法持有的美国制银色手枪1支、子弹2发;8月14日,再次收缴非法步枪1支;8月17日,收缴非法M1步枪3支、子弹15发,手枪1支、子弹3发。其中,在8月11日至8月17日的一周中,联海团共收缴了7支枪支,其中中国防暴队收缴了4支步枪和1支手枪,占收缴总数的71.4%。

    海地警察和联海团针对枪支泛滥的问题曾开展过严厉的打击行动,同时鼓励群众上缴武器,但收效并不大。据其他友邻防暴队和维和部队反映,在行动中清查到的枪支数量极少,在执勤的过程中也发现当地人随身携带枪支较多。即使再三鼓励,当地人主动上缴来的枪支都是一些损坏的、破烂不堪或无法使用的枪支。能使用的枪支,要么是被当地人留着“保命”的,要么已经卖给了出价很高的非法武装团伙。

    8月14日,三分队指导员侯辉仟带领执勤队员协同民事警察和海地警察及斯里兰卡维和部队对马提桑地区再次开展搜捕行动,力求进一步铲除非法武装团伙余孽,查缴非法武器,为当地民众营造一个安定的生活环境。

    行动中,中国防暴队执勤队员高度戒备,依次搜索着一片可疑民宅。这时,一名海地中年男子微笑着来到队员们面前,嘴里不知在说着什么,大家以为他只是过来打招呼,也对他微笑着点头示意。没想到,这时该男子忽然从怀里掏出一把手枪!

    电光石火,千钧一发!队员们来不及思考,本能地立即抬枪对准该男子,紧盯着该名男子的进一步举动。

    这时,该男子由于受到了惊吓,身体颤抖起来。他表情激动地一边把枪平放在手心,一边继续说话,似乎在解释着什么。

    由于语言不通,队员们立即叫来翻译Gelin,请他询问对方来意。

    这一问不由得让所有人都又惊又喜!原来,该名男子是过来主动向中国防暴队员上缴其私藏枪支的。这个事实让队员们一时简直不敢相信,因为民众主动上缴能使用、有战斗力的非法私藏枪支,这还是第一次。

    经进一步交涉,队员们终于彻底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该名男子通过翻译告诉执勤队员:称中国维和警察很专业、很友好,值得信任,他很愿意配合中国警察的工作,因此,主动上缴私藏的非法枪支,该地区还有其他民众愿意上缴他们私藏的武器,他们都很欢迎中国维和警察在该地区执勤。说完还对队员们竖起了大拇指!

    明白是虚惊一场的队员们倍感振奋,大受鼓舞。他们愉快地收缴了该名男子手中的手枪,同时收缴了1个弹匣和3发子弹,并感谢其对中国防暴队工作的配合和支持。

    果如该男子所言,在随后的搜索行动中,执勤队员再次收缴当地民众主动上缴的非法步枪4支,弹匣2个、子弹15发,手雷2枚。

    经历了这一次的“缴枪惊魂”,中国防暴队员们对“罪恶之城”和“死亡之路”有了更深刻更清醒的认识。如果这名男子不是怀有善意,而是伺机而动,对队员行凶,那么很有可能我们的队员就会遭遇不测。在这样一个危险和死亡处处潜伏的国度,只有以加倍的谨慎和小心来对待每一次任务,才会最大限度地保证每一名队员的平安。

    但是队员们也在这次任务中,对未来的枪支搜查工作有了更大的信心。民众的理解和支持已经为中国队员们的工作开了一个好头,对于这些常年生活在战火中,无时无刻不充满戒备的人们来说,中国,已经用自己的温暖渐渐融开了他们紧闭的心门。每一枝枪的上缴,就意味着多一分信任,多一分和平。

    除了海地人的持枪故事,中国防暴队里,战士与枪的故事也有许多。

    讲起枪械来,杨世伟不免有些得意:“我是机枪手,控制主火力,子弹400发,全班加起来一共才400发。”似乎爱枪是男人的本性,杨世伟对此也感到骄傲:“每个人有两个弹夹,一个里面25发,可我的机枪就400发,外加步枪的50发,每个小组只有两名机枪手!”

    他脸上的笑容如此灿烂,写满了自豪。似乎在叙述这些的时候,他已经忘记了机枪手所处位置的危险,除了对枪和自己所负责工作的喜爱,其它一切都已经不重要。

    “哪个队员不爱枪”。在防暴队里,几乎每一个队员都像杨世伟一样有着“恋枪癖”。每次的例行擦枪都是队员们最开心的时光。

    那还是在国内培训的时候,某一天的晚饭后,几名队员领取了九五式自动步枪,在宿舍小心翼翼地擦起他们的“宝贝”来,一边擦一边说笑,不一会,整个宿舍就充满了嘻嘻哈哈的声音。

    “胡政委来了!”忽然,有队员喊了一声。然后胡运旺政委就大步迈进了这个房间。

    所有队员立刻起立,异口同声道:“政委好!”

    胡政委没有像平日里那样和蔼的微笑,他只是简单而严肃地点了点头,然后看了一眼地面摆得横七竖八的枪支部件,眉头紧紧皱起:“你们知道擦拭枪支时,有哪些安全规定吗?”

    大家面面相觑,还是有位队员反应快,抢着说:“要预防枪膛留有余弹,不准枪口对人,要……”他说不下去了,脸涨得通红,所有的人也都低下头去。

    “擦枪有严格的要求和程序!”胡政委脸色略显严峻,“首先,擦枪前必须统一验枪,切忌枪口对枪口,更不能枪口对人;其次,擦拭完毕后要报告,并按要求放好,严禁个人再动枪支;最后还要统一验枪。并检查是否符合要求再统一入库!看看你们,枪支、部件摆放凌乱,这里有多大的安全隐患,你们知道吗?”

    所有人把头越垂越低,枪械的危险性人人皆知,特别是在射击后,这时再动用枪支就绝不能麻痹大意,然而兴奋的队员们因为太开心了,却已经忘记了这些隐患的细节。

    胡政委见几个队员局促不安起来,知道已经达到了警示效果,脸色才温和起来:“安全来自长期养成,事故出于瞬间麻痹!细节决定成败啊,同志们!到达海地后,就不是现在这样演练了,那可是一场场检验我们训练养成、战术本领的实战啊!”

    队员们齐声回答:“是!”

    事故源自瞬间麻痹。胡政委用最直接的方式给所有人上了深刻的一课,只有时刻提高警惕,从细节抓起,从点滴做起,才能够防患于未然,确保安全无事故。而这些,都是作为一个成熟的防暴队员必须掌握和做到的重要内容之一。

    直到后来防暴队全体前往海地,枪支的管理也成为了重中之重,严格枪支使用审批和出入库登记制度,军械库实行24小时专人值班,枪弹分离,严格保管;落实枪支保养制度,坚持每日一小擦、每周一大擦,确保性能良好;落实验枪制度,每次枪支使用前后都必须进行验枪,统一口令,统一动作,严防枪支走火。进一步规范验枪区,改装了隔离墙,统一了验枪筒长短、大小、高矮和间距,并且在出入路口旁竖立中英文双语验枪提示牌,提醒执勤队员和来访执枪人员验枪。改造军械库,垫高地面,铺设磁砖,解决了雨天渗水的老问题,防止枪柜、枪支锈蚀。八个月来,共动用各类枪支22,836支次,弹药973,430发(枚)次,无一差错。

    抓捕前军人

    “前军人”,这本该是一个值得人尊敬的称谓。“醉卧疆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还”,千古绝句吟诵出军人的豪迈与激情。曾经成为一位为国效命,出生入死,无上荣光的军人,在许多人看来,是一件多么值得一辈子骄傲的事情。

    然而在海地,“前军人”却意味着危险人物、血腥、暴力和枪战,“前军人”们早已失去了令人尊敬崇拜的地位,更多的,是一个近似于魔鬼的代名词。

    “前军人”的出现源于海地军队的解散,更加可怕的是,尽管军队已经解散,枪支却未加回收。2002年,三万多军用枪支随着无数已经失去了工作的前军人流落民间,由于不再拿国家俸禄,许多前军人为求生计,拉帮结派,走私军火、贩卖毒品、绑架勒索、杀淫掳掠,无恶不作,各团伙之间更是为争夺地盘和利益互相火拼,从而造成歹徒横行,枪声不断,尸横遍野,惨不忍睹。

    而说起解散军队,在这里就不得不提起海地前总统阿里斯蒂德。

    让·贝特朗·阿里斯蒂德(Jean-Bertrand Aristide),1953年7月15日生于海地南部的萨尔特鲁,1979年,阿里斯蒂德毕业于海地国家大学,获心理学硕士学位。随后,他又前往耶路撒冷和伦敦主修神学考古,并兼修犹太语和阿拉伯语。1982年,他被接纳为神父,任太子港圣何塞区大主教。

    1983年,学成回国的阿里斯蒂德公然反对当时的杜瓦利埃独裁统治,表达对贫苦大众的同情,受到了海地中下层人士的拥护,人们称他为穷人利益的代言人。在杜瓦利埃政权垮台后,1990年12月,海地举行了首次自由选举,37岁的阿里斯蒂德在大选中获得67.5%的选票,以绝对优势当选为海地历史上首位民选总统。

    阿里斯蒂德上台仅7个月,即1991年塞德拉斯中将就发动军事政变,推翻并驱逐了阿里斯蒂德。阿里斯蒂德先到委内瑞拉暂避,后又流亡到了美国。转为依靠美国成为其“靠山”,成功地赢得了美国的支持。1994年,美国出兵海地,推翻海地军政府。阿里斯蒂德由美国大兵护驾,重回海地执政。

    海地1804年获得独立以来,共发生过32次军事政变。由于海地有军事政变的“传统”,前总统阿里斯蒂德本人也曾多次遭人暗算,所以,他打击异己时也是毫不手软。1994年回国执政后,阿里斯蒂德“痛定思痛”,认为军队的存在正是造成该国军事政变频发的一颗“毒瘤”。于是,他很快下令解散军队,既不安置军人又不回收枪支弹药,只保留了不足5000人的警察维持社会秩序,致使大量枪支弹药散落民间。阿里斯蒂德这步很不精彩的棋路,不仅得罪了一大批前军方人物,也为无力收拾的动荡局面埋下了祸根。

    由于海地宪法规定总统不能连任,1996年2月,阿里斯蒂德把总统的权杖交给了勒内·普雷瓦尔。2000年11月,阿里斯蒂德在总统大选中获胜,2001年2月再次出任海地总统。2004年2月29日,阿里斯蒂德宣布辞去总统职务,随后乘飞机离开海地开始流亡生涯,结束了他在海地的从政之路。

    后来,觉得自己被彻底“遗弃”的海地前军人们抱怨连连,声称临时政府从未关心过他们的生活和就业,他们经常在各地举行示威活动,要求重建军队,同时不断制造暴力事件。但海地过渡政府表示,恢复军队等问题要由2005年12月大选所产生的新政府决定。而且海地临时政府和联合国维和部队曾一再要求他们解除武装,但遭到拒绝。海地前军人始终控制着首都太子港和内地的一些区域,不断地滋事、斗殴、作案,由于其手中大多有枪,因此给当地警察执法和联海团维和人员也带来了极大的麻烦。9月27日,九小队五名队员在夸德布格地区与民事维和警察和海地警察在执行联合巡逻任务时,就凭其过硬的警务业务素质,在夸德布格地区萨巴度10号(Sabado#10)一居民楼内,成功围捕了1名训练有素、随身携带上膛枪支的海地前军人。缴获了非法左轮手枪1支、子弹12发,军用匕首1把,军服、军帽、防弹衣、防弹头盔等军用装备一批。

    在后来很长一段时间里,只要一提起这次行动,当时的参战队员都记忆犹新,连称当时情况真是太危险了,心中甚至还会留有几分后怕。

    在执行这项任务之前,防暴队并不知道要抓捕的对象,然而依旧做了十分全面的部署,因为据说被捕对象训练有素,十分凶悍,枪法也很好。胡运旺政委再三叮嘱,一定要灵活机动,确保安全,圆满完成任务。

    到达现场后,指挥员立即根据现场的形势与民事警察进行沟通,严密制定了作战部署。并及时向基指报告现场情况。明确任务分工之后,中国防暴队参战队员迅速占领了楼下的有利位置,充分利用掩体,密切观察周围情况。

    在九小队执勤队员的警戒和掩护下,3名海地警察和两名民事警察冲进了两层的萨巴度10号居民楼,一阵“咣、咣、咣”类似砸东西的声音和“噔、噔、噔”的杂乱的脚步声后,居民楼内响起了当地警察的厉喝声,站在楼前旁墙角的队员龚向树屏着呼吸,两眼随着瞄准基线紧紧盯住门口和楼顶。

    突然,右侧2米处传来“啪”的一声脆响,一个身材魁梧的壮汉竟然从萨巴度11号居民楼上跳了下来!壮汉身材高大,身高足有一米八多,体魄强悍,动作轻巧,看上去颇有些功夫底子,神情也有些紧张和慌乱,不停地左顾右盼。看得出来,这绝对不是一个普通的百姓,肯定是经过某种特殊训练的人,而且11号居民楼与10号居民楼相连,很有可能是从10号楼偷偷溜过来逃跑的。

    分队长王琦视力很好,透过护圈,他仔细地打量着那个男人。猛地!他赫然看到了蹲在地上的壮汉腰部露出一个黑色枪柄,凭着丰富的经验和职业的敏感性,他立刻做出判断,并通过步话机通知队友们。“注意那人,有枪”!队友马上意识到形势的严峻,立刻所有人都慢慢地聚拢过来。这时形势立变,原本在第二线担负外围警戒任务的中国防暴队员成了首当其冲的第一线。外围队员迅速利用掩体,低姿戒备,向这名壮汉靠近,对壮汉成包围之态,壮汉也意识到自己已经暴露,他抬起头来,有些慌乱地对上了队员们的目光。

    “呢布巴!!(法语,不许动的意思)”龚向树猛地大喝一声!然而,壮汉似乎根本没有听见这句命令,他仅仅犹豫了几秒,就猛然起身,冲向外面,企图从路口逃跑。

    在他起跑的一瞬间,队员们立刻注意到,他很专业地将右手伸向了腰际———那里有枪!这个动作再次证明这不是一个一般的人物。

    壮汉也注意到抓捕他的防暴队员们个个手中有枪,他的眼睛里闪过一丝惊慌,然而他并不敢轻易开枪,犹豫着回头看了几眼,神情有些恐惧。

    王琦的食指也随着那名壮汉的起身有了动作,扳机已滑至二挡位,就在此时,他忽然看到了正在20米外的公路上疏导交通和群众的队友刘成,他此刻正在保护一名儿童往墙角奔跑。这个时间,路口处正是行人和车辆的高峰期,而且就在离壮汉不到10米远的地方有一个妇女在卖东西。如果一旦壮汉逃得远了,那么势必会对群众的生命构成威胁,也许他会抓住某个群众来做人质,用无辜的生命来威胁队员们放他一条生路,那么队员们就会立刻由主动变被动,后果不堪设想。

    一定要将壮汉抓住,一定不能让他逃跑!队员们不由得有些急了。说时迟那时快,王琦趁壮汉从他面前经过之际,猛地冲了出来,一个漂亮的“扫堂腿”,“啪”的一声!那名正往外冲的壮汉一个脚下不稳,扎扎实实地栽倒在地上,顿时头晕目眩,眼冒金星。

    这时,10号楼里冲出的两名海地警察也飞快地扑了过去,把那名壮汉牢牢压在身下,壮汉奋力挣扎,企图逃脱,防暴队员迅速上前,协助海地警察将其制服。被压在地上的壮汉,看到王琦和周小刚对着自己脑袋的枪口,终于停止了挣扎。

    这时,从一楼追到二楼的当地警察和民事警察,气喘吁吁地扶着窗台,对着中国防暴队员竖起了大拇指,连声感谢:“Thank you,Thank you!”

    后来经过当地警察的解说,才知道这名壮汉叫Joseph,是一名海地前军人,自阿里斯蒂德解散军队后,便自立为王,他仗着在军队混过一段日子,体质异于常人,身手敏捷,又持有枪支,便到处烧杀抢夺,恶贯满盈,成为当地一霸。群众早已对其恨之入骨,只是苦于毫无办法。当地警察部门通缉多时,却屡屡逃脱。没想到这名久经沙场的山大王,今天竟落在了中国防暴队的手上。

    看着一群中国军人押解着JOSEPH走了出来,当地群众“嗡”的一声炸开了锅,所有人都大声叫起好来,还有人吹起了尖利的口哨,连小孩子也纷纷拍手称快。群众们满怀仇恨地盯着JOSEPH,那目光似乎恨不得生啖其肉,痛饮其血,由此可见怨怼之深。

    然而,他们并没有拥上来,而是在一名群众引导下高呼起来:“Ploices chinoises,Kungtu chinois,Tres bien!(法语:中国警察,中国功夫,厉害)”。周围的群众顿时鼓起掌来。中国防暴队员一边押解犯人,一边也对群众们回以善意礼貌的微笑。

    这也是第五支防暴队进驻任务区以来首次抓捕前军人并查缴成套非法军用装备。为此,联海团行动处让·克劳德处长下午专门向中国防暴队发来了祝贺信,“对当日上午,中国防暴队成功抓获一名非法持有武器的海地前军人,并缴获武器弹药和军用装备一批,表示祝贺,给予表扬。”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