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爱无边-岗位就是命根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1982年1月,郭明义履行完了军人的义务,复员到鞍钢集团矿业公司齐大山铁矿,成为一名大型生产汽车司机。人回来了,在部队里养成的良好作风,也被他带了回来。

    1983年初,郭明义创造了单车年产的最高记录。

    同年五月,郭明义被评为鞍钢青年精神文明建设先进个人。

    1984年,郭明义被推选为车间团支部书记,所带领的“青年号”T20运输车队,车头镶着团徽,收工回来,整辆车冲刷得拿白手套都摸不出灰尘。一年后,他所在的团支部就成为了全矿的标杆团支部。

    同年四月,郭明义参加了人事部组织的全国统一录用干部考试,并顺利通过,身份由一线工人转为机关干部。

    正是因为郭明义出色的工作表现,单位同意他参加成人高考。1985年12月,他被鞍山市委党校大专班录取,脱产并免费学习两年。

    1987年郭明义毕业后,被调入齐大山矿党委宣传部,任理论教育干事。办矿长培训班时,这些基层的领导,底子薄,理论基础差,怎么才能让大家听得懂,学得透?他很费了一番心思,从《通俗哲学》这本书入手,把理论揉进大家平时摸得着、看得见的实际生活,既生动活泼,又能活学活用,把课给讲活了。大家都说,听郭明义讲课,是一种享受。这一年,他撰写的党课教案,在矿山公司的评比中获得一等奖。

    复员五年来,郭明义一直是顺风顺水,无论给他什么工作,都干得最出色,他在齐矿的人气和影响与日俱增。有人猜测:照这个速度发展下去,郭明义前途无量啊,早晚是矿领导。

    然而,1988年6月,郭明义的命运发生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按照上边的统一精神,齐矿的政工系统被大幅精简,党委宣传部被撤销。虽然大家都认可郭明义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养,但由于他年纪最小,来宣传部工作最晚,也被排在二十多名分流人员之内。

    对于一般人来说,很难承受这样大的打击,郭明义内心虽有波澜,却挺了过来。分流不等于失去工作,只要有活儿干,就是快乐的事儿,无论干啥,都能干得最好,那才是真本事。

    分流的人员集中在矿内的劳务市场参加培训,大家的情绪波动很大,谁还有心培训?有人哭有人闹,有人寻死上吊,有人跃跃欲试要跳楼。只有郭明义,有板有眼地把培训当回事儿,无论理论还是实际操作,都非常上心。有人说他真是没心没肺呀,都啥时候了,就差被人撵家去了,培训有个屁用。

    郭明义很平静,他劝着大家,咱这是二楼,跳下去也摔不死,遭罪的还是咱自己,楼上是高,可楼下踏实,只不过是换了个活法儿,为啥不活得更好,活得更有意义呢,非得和自己过不去?

    当时,齐矿工人张毓春也被安排到劳务市场。二十出头的张毓春怎么也想不通,拿起两把菜刀要去找矿长理论。郭明义和他是邻居,听说后马上赶到他的家中,多次做他的思想工作,使张毓春放弃了极端的念头。郭明义在劳务大队带领大家劳动期间,张毓春表现非常积极,被提前安排上岗工作。

    看到矿里最“冤枉”、最有前途的郭明义都那么安静,大家也都不再闹了。暂短的培训结束了,矿领导担心的事情没有发生,许多同志放下了沉重的思想包袱,选择了新的岗位。

    矿领导征求郭明义的意见,问他是否愿意到基层车间工作。郭明义马上表态,只有干不了的人,没有干不了的工作,到哪儿都没问题。

    就这样,郭明义被精简到机动车间担任统计员兼人事员。

    面对着陌生的工作,郭明义照样干得出色,他说,人不管干什么,都得投入,越小的事儿,越能看出大品质,人来到这个世上,是来做事的,不是当官的,做事儿不分官大官小,不想做事,官儿当得再大,能有什么用?

    期间,他撰写了一百多篇新闻稿件,及时地把机动车间的工作报导了出去,把大家的工作热情调动起来。至于统计工作呢,自然精准无误。1991年,他参加了统计员全国统考,是当时矿山公司唯一获得资质证书的人。

    后来,有人说,这个岗位男同志不太适合,换个女同志吧。郭明义二话没说,让出了岗位,转到了生产科的生产技术室。

    1992年,国家“七五”重点建设项目——齐矿扩建工程进入开工准备阶段,人才问题便迫在眉睫了,尤其是懂英语的人才。矿山扩建工程,需要引进世界上最先进的矿山设备,需要和外方技术人员直接沟通,没有人才意味着没法沟通。

    就这样,热爱学习的郭明义被领导纳入了视野。郭明义自学英语十年了,这一次好钢还得用在刀刃上。于是,他就被派到钢铁学院英语强化班进行为期一年的强化学习。

    班级里,郭明义是年纪最大,进步也是最快,当然,也是最用功的学员。学好英语,没有太多的窍门,必须下苦功夫反反复复地背,还要营造出一个语言环境,锻炼口语,所以,他尽最大可能和外教交流,甚至把外教请到鞍钢,一起生活。到1993年结业时,他的口语和书面翻译能力,已经能够熟练地与外方人员交流。

    此后,郭明义在齐矿扩建工程办公室英文翻译的岗位上,一干就是三整年。

    所谓的英文翻译,就是现场组装33台载重量154吨生产汽车——电动轮时,他在一旁为与来自于美国、加拿大等国的生产厂商派来的外方人员进行语言沟通。矿山设备术语成堆,对于靠自学,靠仅一年的英语强化的郭明义来说,可想而知,难度该有多大?可现场有外国人,有大量的说明书,有其他的翻译人员,这也是提高他语言能力的好机会。

    每一天,郭明义都是披着星星来到现场,走的时候,晚霞早就消失了。要知道,电动轮每辆价值都在一千多万,组装时,丝毫的差错就会带来不小的损失。早来晚走,翻译之余,他是在现场利用自己所学的英语,研究电动轮的构造与原理,这里面,除了敬业精神,还有更深层次的内涵,他要管一管“闲事”,为矿山把住组装质量,为国家看守财富。

    郭明义的敬业精神感动了外方人员,他们认为郭明义是最值得信赖的合作伙伴。见此情景,领导又让他兼任外方人员的司机。只要他们有事,郭明义24小时随叫随到。

    三年的时间,日久生情,外方工程技术人员感谢郭明义对他们的照顾,在工作以外的时间里出车的时候,多次要给他几美元的小费作为酬劳,对于当时月工资200多元的郭明义来说,这可是一笔不小的收入啊。可是,他不能要,这不是钱的问题,他虽然服务于外国工程技术人员,却不比他们低气,他在守护自己的尊严。

    这期间,鞍钢的经营临时出现资金困难,当月工资没有发,一名外方人员拿出厚厚的一笔钱,私下里送给郭明义,帮助他的生活,他毫不犹豫地推辞掉了。外方技术人员总是觉得欠他的,经常提出要单独邀请他到饭店吃饭,可他从没去过。可是,来自澳大利亚的艾伦得知他到市希望办为失学儿童捐款,要跟他一块儿去时,他带着外国朋友,愉快地去了,还帮助艾伦为两名岫岩的孩子捐了款。

    郭明义就是通过这些小事,让外方技术人员感受到中国人有志气,有感情,有爱心。

    美国犹格里德公司澳大利亚售后技术服务部中国区总管,喜欢上了郭明义,对郭明义的敬业精神、技术能力和高尚品格非常赞赏,非常渴望自己的公司拥有这样的一名员工,两次劝郭明义到他所在的中国区工作,并承诺可以拿到比他当时每月收入高6到7倍的工资。

    郭明义不为所动,很明确地表示:“我现在干得挺好,我对自己的企业有感情,对企业的发展有信心。”

    总管竖起拇指,鞍钢拥有这样的员工,腾飞那是注定的事。

    感情归感情,合作归合作,在原则问题上郭明义却一点也不让步。虽然电动轮的进口备件质量检验不归他管。可每一次对着备件做中文翻译时,他都认真检查,发现问题,马上纠正。

    一次,电动轮汽车组装完成后,运转了起来,郭明义听到声音有些不对,马上让司机停车,他要进行检查。他只是一名翻译,没有质检的权限,他却毫不顾及自己的身份,头一次失掉风度,和外方技术人员大喊大叫起来。

    一般来说,电动轮经过调试,投入运转后,外方技术人员便认为大功告成,不再对质量问题负责了。面对郭明义的大吼大叫,他们也强硬起来,硬是说,你们自己使用坏了。

    郭明义不服输,他要抓到第一手证据,证明设备质量不过关,有问题。他脱掉衣服,钻进窄小的电机箱子里,一项一项地检查,拍照里面每一项英文说明,掌握住第一手证据。从里面爬出来,他写出中英文说明,通过矿里和外国技术人员据理力争,终于用事实说服他们。

    五台电动轮汽车都有同样的质量问题,郭明义多出一只耳朵听,多管一件“闲”事,就让矿里获得10万美元的赔偿。

    33台电动轮全部组装完成了,外国技术人员就要离开,他们没有因为郭明义执著地让他们赔偿而伤了感情,反倒不停地称赞他,还赠送他一块价值一千多块钱的手表,以示纪念。这一次,无论他怎样推却,都没能推却掉。捧着手表,他总觉得心里不安,直到把这块手表送给了上级纪检部门,他才了却了一桩心事。

    电动轮汽车对采场公路的要求很挑剔,路要平坦,坡度要缓,弯路的角度要适合,一旦这个庞然大物发生了侧翻,那可就是天大的麻烦。为此,澳大利亚的矿山为电动轮汽车专修了一条柏油公路。我们矿山,矿石品位没有人家的高,剥岩的工程量又特别大,几乎是三比一,没有修柏油路的可能,土路的维护便提上了日程,要把土路铺得平平展展,没有一名责任心极强专业技术干部,那是万万不能的,莫说是一辆电动轮出了问题,就是上千万的损失,就是轮胎磨损了,起码要花上几十万来换,还要影响生产进度。由谁来主管采场公路的设计、建设和管护工作?

    齐矿的领导们不约而同地选择了郭明义。

    这是个十分重要的岗位,亦是个异常艰苦的岗位,而郭明义刚刚完成的工作,又是那样的出色,送他到这个岗位,总有让好人吃亏的感觉。

    没想到,找郭明义谈话,异常的顺利,非常愉快地接受了,他说:“我只有一个女儿,现在,又多了33个孩子,它们都是我的心头肉。”从此,他扑在了这个岗位上,一干就是15年。

    在齐大山这座亚洲最大的铁矿山的采场里,无论春夏秋冬,无论雨雪冰霜,每天早上五点四十分,有一个身影总会像时钟一样准时站到这里。在这个全长43公里,段高在66米到—135米、高差在200多米的作业平台之间,这个身影每天至少步行10公里。15年里,这个身影走过的路程长达6万公里,相当于四次长征的里程。

    这个身影就是把采场当成自己生命的郭明义。

    每天早晨四点多,郭明义就起床了,吃完妻子孙秀英做的早餐,五点整,他从家里准时出发,步行四十分钟,来到采场。采场40余公里的道路,都是盘山道,一圈一圈地盘旋下去。从进入采场,深入到采场的底部,郭明义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毛毛道,顺着毛毛道,他直接走到关键的路段,发现问题,遥控值夜班的职工,马上过来,进行抢修。

    八点钟,白班职工到岗后,他集中指导全采场道路的整修。因为矿山生产常常躲峰限电,下午和夜里是生产的高峰期,他几乎每天都是和职工抢在下午一点钟之前,把道路修好后才能吃午饭。下午,他还要在采场主要道路上,再步行检查一遍,仔细观测每一处道路的平整度、坡度和宽度,然后赶回办公室制定下一步修路计划。然而,由于齐矿采场生产压力大,采场道路调整特别频繁,一有会战,他常常要在现场工作到天黑,才能回机关的办公室,回家就更晚了。

    步行每天提前两小时到达采场,并始终如一地坚持15年,仅靠这一点,齐矿的职工们没有一个不佩服的。大家谈起这件事时,都互相问,要是让你每天提前两个小时上班,能坚持多长时间?有的回答,能坚持三五天,有的说半个月,有的说一个月。没有谁敢说自己能坚持半年的。特别是大冬天里,连早起十分钟都不愿意。可郭明义硬是在这条孤独寂寞的路途上,连续走了15年。没有强烈的敬业精神和顽强的意志品质,是根本无法做到的。

    很难想象,这5000多天他是怎样坚持下来的。况且,越是疾风暴雨,越是大雪漫天,修路的任务就越繁重,郭明义比平时来得还要早。同志们多次问过他,你是怎么做到的?他却轻描淡写地说:“没什么,习惯了,不早点来看看采场道路的情况,我的心里不踏实。我来了,也能给现场的夜班职工们鼓鼓劲,让大家争取在交班前多抢点活儿。”

    如果不到采场,别人很难理解郭明义在工作中的艰辛与付出。

    露天采场里没有任何遮挡,由于矿山的作业平台都是边形成、边生产、边消失,不能建固定的休息室。因此,无论是突降暴雨、暴雪,还是大风刮得人睁不开眼睛,想找个躲避的地方都没有,而且越是天气恶劣,采场道路维修就越不能停。

    深凹下去的采场,形成了特殊的气候,冬天时比外面低五度,夏天时比外面高十度。修路的职工都驾驶各种车辆,驾驶室内有冷热风。而郭明义却每天在或寒风刺骨或热如桑拿的环境中,工作十个小时以上。每到夏天,脸上都要多次晒暴皮;冬天时,耳朵经常被冻伤。可这么多年来,谁也没有见他叫过一声苦,说过一句疼。

    工友们心疼他,让他到车上来,冬天暖一暖,夏天凉一凉,可他说啥也不肯,他说,上面太高,没法看清路面的平整度。是啊,即使在路面上行走时,他也是经常蹲下身子,严格地审视着路面。

    今年七月的一个桑拿天,新华社记者到现场采访郭明义,不到十分钟,记者就中暑晕过去了。四十多度的高温,空旷的采场里,太阳晒得人无处躲无处藏,常人谁能受得了。郭明义却在这样的环境里,每天坚守着十几个小时。当然,他也不是铁打的人,身体再结实,也有受不了的时候,酷暑难奈的时候,汗水都被太阳烤干了,他也会承受不住。修路作业区推土机司机单锡纯回忆说,看到郭师傅中暑晕倒至少有三次。

    齐矿的电动轮汽车都是庞然大物。最大的每台自重100多吨,载重量195吨,轮胎直径近4米,整车高度近6米。这些车都有15米左右的望死角。别说是普通人,就是30吨的翻斗车,都没有它的车轱辘高。

    在国内矿山企业,曾发生了电动轮碾压面包车、小货车,造成群死群伤后而电动轮司机却没有任何察觉的恶性事故。而郭明义身边,平路机、翻斗车、推土机等修路机具和大型矿用电动轮在他身边每天都要有几百次往来穿梭,这还不包括隐藏着的山体滑坡,在这里工作,随时都可能面临着意想不到的危险。

    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中,他从37岁时开始干起,如今已奋战到52岁了。15年里,他从未有过离开这一艰苦岗位的念头。而且,当领导考虑到他年龄大了,想给他调换一个相对轻松的岗位时,他都谢绝了。他说:“这些公路,是维系矿山生产的‘血管’,我必须让它平整,干净,畅通。”

    就这样,15年过去了,家里的事他推给妻子和亲属办,同事朋友亲戚办喜事儿,他钱到了人却不去,无论什么事儿,都无法阻挡他坚定而匆忙的步履。仅义务奉献的工作日,就达1900多个,15年相当于多干了5年的工作量。

    郭明义把采场公路比成“血管”,那是再贴切不过的了。而这些公路,每年承载着5000多万吨采剥总量、1500多万吨铁矿石的转运和输出任务。一旦“血管”阻塞或断裂,不仅给矿山生产带来致命的影响,而且将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即使“血管”中有杂质,他也绝对不允许,“杂质”会过多地消耗电动轮的能量,增加轮胎的磨损程度,减少电动轮的使用寿命,更会降低电动轮和电铲的作业效率。更换195电动轮的一个轮胎,就要一百万元,一辆电铲车的价值,高达一个亿。庞然大物的现代化矿山设备,似乎对路面的要求不怎么苛刻,可视岗位为生命的郭明义,却苛刻得很,他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守护着采场公路。

    多年来郭明义摸索出了一套科学管理的办法。通过对现场细致的观测、记录,借鉴国内外大型矿山企业公路管理的新理念、新技术和新工艺,采场公路管理的技术、工艺等进行了大胆的实践和创新,制定出了《公路、支线、铲窝维护技术标准与考核办法》、《采场星级公路达标标准与工作流程》等技术标准和工作制度,填补了矿业公司采场公路建设上的多项技术空白,其中星级公路达10多公里,达标合格率为98%以上。

    为了擦亮眼睛,确保“血管”畅通,郭明义确实是豁出命来干。

    修路车间公路管理员高森山永远也忘不了那一幕。2006年7月的一个夜晚,天降暴雨,一条白天刚刚铺好的坡道在暴雨的冲刷下出现了险情。下半夜一点,正在值夜班的高森山接到电话后,立即赶到现场,等待从矿机关楼赶来的郭明义。他望着采场公路心想,以往郭明义都是走这条路,遇到有急活,就会翻山坡抄近路过来,今天下这么大的雨,这个山坡没法翻。正想着,他忽然看到郭明义冒着摔伤、滚落的危险,从高差90多米、倾角45度的近路翻山过来,一下子心像被某种东西狠狠地撞了一下。他说:“当时郭明义浑身是泥,雨顺着头发往嘴里淌,把脚都磨破了,却还像没事儿似的冲我喊‘抓紧时间修路’。我真是再也控制不住,当时就掉眼泪了……”在郭明义的感召下,现场的十余名同志干劲十足,一个小时后这条公路就修好了。

    2007年3月4日,鞍山遭遇了50年一遇的暴风雪。望着漫天大雪,郭明义十分着急。下半夜两点钟,他就从家里出发往采场走。路上的积雪没过膝盖,走着走着就掉进没腰深的积雪坑。他几乎是手脚并用着第一个赶到采场。从早晨四点半开始组织职工除雪,一直干到晚上六点多,采场主干线公路全部恢复生产后,他才下山。

    2008年2月份,被称为“亚洲第一移”的齐矿破碎站下移工程开始了,矿里要求12个小时内修好皮带下面的路。很多同志不了解破碎站下移的难度,形象点说,就是将一座高20多米、宽15米、重900多吨的钢铁建筑物用特种车辆托起来,通过公路下移到另一个平台。如果路面稍有不平,就会造成破碎站侧翻,不仅没有任何机具能控制,而且会对周边的人员、设备构成严重威胁。

    当时,采场雪花飞舞,寒风刺骨,皮带下面的矿石堆都冻住了,十分坚硬,路修得很慢。郭明义前一天患上了重感冒,但从早上五点一直到后半夜两点,他一直站在现场监督指导。同志们见他浑身颤抖,多次劝他下山,他却坚决不肯。路修好时,他累得连站都站不住了,是两名同志搀扶着,将他送回家。早晨天没亮,他又准时出现在采场上,仅仅休息了三小时。

    几年来,齐矿一直名列全国同行业电铲效率、生产汽车效率第一名,创两项中国企业新纪录。仅2009年,齐矿通过节能降耗创效3600多万元。这些成绩的取得,同郭明义的科学管理、全力付出以及他产生的示范作用密不可分。

    人缘好,脾气暴,这是工友们对郭明义的评价。

    本来,这是一对矛盾的性格,怎么在郭明义身上融为了一体。人缘是郭明义对工友们的感情,脾气是郭明义对工作的态度,他把人情和工作分得一清二楚。感情再好,工作不到位,那就等着老郭劈头盖脸地收拾吧。

    一次,一名老推土机司机,在平整电铲作业面时,施工质量没有达到标准,郭明义要他重新施工。这名老工人非常不服气,从设备上走下来与郭明义理论,并在气头上说要打郭明义。郭明义说:“你打我骂我都可以,但是工作质量差是大家都看到的,必须按照标准重新施工。”老工人见他如此较真,一副雷打不动的样子,也就气馁了,回去返工了。这名老工人退休时,郭明义把自己省下的工作服、劳动鞋、雨靴等都送给了他,并说:“您家在农村住,这些东西以后能用上。”多年以后,老工人遇到工友时,还经常打听郭明义的情况,并通过工友向郭明义问好。

    还有一次,平整道路施工结束时,已过了中午十二点,郭明义经过测量发现路面的平整度只是接近,而未达标,就坚决不让收工、不予签证。修路作业区的一名现场负责人对此有些不满,郭明义来了犟脾气,坚决不同意,直至说服了大家返工重修,直到达标为止。

    凡涉及施工质量,郭明义就是黑脸包公,甚至连主管他的领导也敢顶,一次,生产厂长让他不要和施工队过于斤斤计较,他张嘴就让自己的顶头上司“闭嘴”,弄得人家好下不来台。

    近年来,由于铁矿石价格大幅上涨,许多不法分子都把盗抢矿石作为生财之道。而齐矿采场又与鞍山、辽阳的多个村子接壤,守护任务非常艰巨。

    2007年,矿业公司开展了声势浩大的矿产资源保卫战。齐矿成立了两个护矿队,每天晚上在采场巡逻。郭明义主动报名参加。每次巡逻时发现异常情况,他都冲在最前面。即使是面对多名持刀歹徒的威胁,也从不退缩。

    6月的一天早晨五点多钟,来到采场的郭明义快走到沟底时,发现两个不法分子正在偷盗柴油。他大喝一声,一边喊一边往前冲,两个歹徒吓得想开车逃跑,他一个箭步冲上去挡住了去路,并大声说:“要跑,除非从我的身上压过去。”两个歹徒一看真是遇到了不怕死的人,丢下车辆和柴油后,慌忙逃跑。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