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万卷书:葛剑雄自选集-普及历史的魅力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近年来,历史成了各方面挖掘的富矿。影视作品的大部分都是历史题材,尘封多年的老照片、旧图片重新出版,已经被社会遗忘的人物忽然出土,连商店都要打出百年老店的招牌,还有几百年的名酒。其实这很正常,当社会渐入小康,民众衣食无忧后,余暇时间增加,文化兴趣浓厚。现实世界虽然丰富多彩,但大家比较熟悉,往往习以为常,遥远而神秘的过去就会有无穷的吸引力。

    在这种“历史热”面前,历史学家的忧虑和困惑却与日俱增。特别是武侠小说和“戏说”历史的电视片铺天盖地,几乎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虽然片前照例会声明“纯属虚构”,但还是有不少缺乏历史常识的观众会误以为历史就是如此,对青少年的影响更大。有的历史学家亲自动手,想写出比较真实的历史小说,以与那些“戏说”抗衡,但结果肯定不会理想。原因很简单,过于讲究历史真实就不可能编出离奇曲折的故事,也不会有完全出人意料的结局。历史真实与“好看”“好玩”实在难以兼顾。

    但是这并不是说,历史书就只能是板着面孔说话的大砖头。如果历史书只能是一般人读不懂的二十四史和多卷本《中国通史》,当然会使大多数人望而生畏,读而生厌。在繁忙辛苦的工作之余,在轻松有趣的“戏说”电视与严肃的历史书之间他们会如何选择是可想而知的。实际上历史书并非不能写得通俗易懂,也完全可能写得好看。记得我在读小学三四年级时曾看到过一本《中国历史故事》,虽然写得很简单,却使我看得津津有味,并从此对历史产生了兴趣。

    读了已经出版的几种《话说中国》,我相信编写出普及性的历史书是完全可能的。就普及性而言,该书的每一节都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完整的故事,不妨随意抽一段看看。而且几乎每一页配了精美的插图,有器物、遗址、遗物的照片,有人物、事件、景物的图画,既有助于理解相关的内容,也可以作为文物和艺术品欣赏。每页所附的“历史大考场”,既可作重点记忆的内容,也能增加学习的兴趣。就其学术性而言,每册都有权威专家的导读,如西周由美国匹兹堡大学许倬云教授、春秋由清华大学李学勤教授导读。所写内容符合历史事实,充分反映最新研究成果和最新考古发现,并注明主要的史料来源,还附有地图、表格、人物索引、典故索引、关键词索引、历史文化百科、聚焦等,完全可以充当自学者的教科书。特别值得称道的是,每页书眉上并列着中国大事记与世界大事记,使读者能随时了解当时中国所处的世界,在世界史中认识中国史。

    在国内,编排如此周详、内容如此完善、印刷如此精美的普及型历史书还从未见过。有了这样的书,历史与“戏说”就可以各得其所,并行不悖了。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