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学院是一所以教师教育、人文教育科学为优势,文学、历史学、艺术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教学应用型地方高校。学校前身是创办于1904年的“保定初级师范学堂”。长期以来,保定学院从实际出发,以学科专业建设为手段,以独特地域文化为资源,以育人为根本,建设了一批兼具教学功能、学科建设功能和综合育人功能的专题性陈列馆。
一、百年历程·百年辉煌——校史陈列馆
校史陈列馆是在收集整理学校百年办学历史资料,总结办学经验,凝练办学精神,挖掘学校文化底蕴的基础上建成的。校史馆面积1090平方米,展陈面积500平方米,陈列柜5组。馆内建有保定学院发展规划沙盘,“浩气长存”大型浮雕,杰出校友雕像,55寸高清液晶触摸屏一体机等辅助设施。
校史展览主线分为学堂初设、风雨历程、发展壮大、科学发展四部分,另有杰出校友成就展、系部办学特色展等内容。校史馆以史实和史料为根据,将图文与实物相结合,全面讲述学校百余年的发展历史和文脉传承,生动彰显学校立德树人、改革创新的不懈追求,展示学校在不同历史时期为国家革命、建设和教育事业所作出的贡献及取得的成果。
校史馆收藏各类校史资料、图片及实物2000余件,其中,有一批反映学校历史沿革与人文精神的珍贵图片、档案、题词赠言及史料:如学校创始人、南开大学创始人严修先生写给袁世凯的奏章影印件,“七·六烈士”生前阅读过的书籍、笔记手稿、作业、教材等珍贵文物,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学生发表的作品,杰出校友梁斌为母校赠送的《果实累累》画作,《红旗谱》首次出版及历次印刷的各种版本,杰出校友2010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师昌绪为母校赠送的书籍、题词等等。
校史馆设有藏品资料室、视听办公室、多媒体设备,具备校史研究、展览及校史文物收藏等多项职能。
二、多彩陶韵——历史系陶瓷馆
陶瓷馆是在历史文物陈列室的基础上建成的,陈列馆面积100平方米。绝大部分藏品是由历史系师生自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通过单位购买、个人捐赠等各种方式收藏的。现有藏品百余组(件),主要包括自春秋战国至民国时期的陶制品、原始瓷、三彩、素色瓷和彩瓷,其中国家三级以上文物20余件。展品的陈列以陶瓷发展的时代顺序为线索,以收藏河北地方著名窑系(邢窑、定窑、磁州窑)为特色,清代青花瓷器也形成比较完整的收藏系列,系统展示了我国古代陶瓷艺术的发展历史和卓越成就。本馆邢窑、定窑、磁州窑文化的陈列展示,使河北地方著名窑系文化得到了更好的收藏、保护与传承。
该馆展陈特色在于通过图文并茂的展览形式,介绍不同历史时期中国陶瓷的产生、发展、兴盛、变迁的历史,突出时代背景、窑系特征和典型特色;通过文物实器,展示中国陶瓷的发展历程,注重陶瓷发展历程和地域特征及典型器物的发展演变过程,为广大师生提供实物研究资料,做到展览和教学的统一。同时为社会同行提供交流和展示平台。初步具备了收藏、展示、研究、教育、对外交流等功能。
陶瓷馆由历史系学生提供专业导赏、实地参观、动手活动。陶瓷馆还设有陶瓷制作与修复室,设置了观众参与性项目。有可供观众自己动手的陶器制作台,观众可以用校方提供的陶泥、釉水,坐在拉坯机上,自己动手制作陶罐,亲自体验陶瓷工艺品的制作过程。
三、致尚瑧品·文华天宝——美术系古代书画珍品(日本二玄社复制台北故宫博物院珍藏作品)陈列馆、文化遗存收藏馆
古代书画珍品陈列馆陈列有日本二玄社复制的台北故宫博物院珍藏作品,包括《富春山居图》在内的唐宋元明清书画作品近200幅。其中不乏许多传世臻品。虽说是复制品,但仍有非常高的艺术价值。这些精品馆藏首先服务于教学,由指导教师和学生结组,结合美术史学习、专业技能训练,在陈列馆近距离观摩研究,对传统经典画家、作品的画风、流派、技法等进行探讨性学习。其次为学生实习实训提供平台。学生可进行专业学习、研究,陈列馆对同学及参观者进行传统文化、作品艺术价值及画派技巧等做专业讲解赏析,提高艺术品鉴能力和表达能力。同时,陈列馆面向全校及社会开放,传播传统文化意蕴。
文化遗存收藏馆绝大部分藏品是美术系师生自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通过单位购买、个人捐赠等各种方式收藏的。它收集了从新石器时代至20世纪初各历史时期的文化遗存,包括甲骨文、远古石器、青铜器、珍贵碑帖拓片、陶器、钱币等,约500多件(套)。其中,国家三级以上文物20余件。这个收藏馆从馆藏收集到知识梳理,从文物摄影到陈列设计,都是教师依托课题带领学生共同完成的。
四、和谐自然——资源与环境系地理文化陈列馆
地理文化陈列馆由地矿标本陈列馆、天文台、保定区域地理与旅游资源展、土壤标本室等四个专题构成。地理文化陈列馆的设计以人口、资源、环境为主线,采用专题研究的方式,从自然条件、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等方面,在对多年来收集到的大量翔实的数据资料分析的基础上,针对保定的区域优势、产业承接、旅游开发、环境保护等一系列地理学的前沿问题与当代经济社会发展过程所面临的突出问题,提炼保定乃至华北地区的独特地域优势。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与研究能力,成为学生了解保定与研究保定的学科指南。
1.地层文字——地矿标本陈列馆:是依托立项课题《保定西部山区岩石标本采集和岩石类型研究》,在学校上世纪80年代以来收藏和整合原地理系地矿教学科研标本的基础上建成的。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经过历届学生在野外实习中不断采集各类地质标本,现已初具规模。现在实验室面积约100平方米,11个标本展柜,共有各类地矿标本1000余块。岩矿化石标本门类齐全,文物及矿石标本典藏丰富,有关地学与考古学资料积累也相当雄厚。集科研、教学和科普于一体,几乎涵盖了保定西部山区所有常见的地质标本类型。
保定西部山区岩石类型齐全、矿产资源丰富,是当地的重要经济支柱。地矿标本陈列馆的标本采集突出地方特色,展示地方矿物资源,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了解家乡,认识家乡,热爱家乡。这里的岩浆岩,如花岗岩主要产自易县、阜平、涞源,是重要建筑材料;沉积岩,如灰岩主要产自唐县、满城,是生产水泥的重要原料;变质岩,如白色大理岩是曲阳石雕的重要原料,鞍山性磁铁矿主要产自唐县,品位极高;矿物标本,如石榴籽石和石英晶簇主要产自阜平,为重要的宝石和装饰材料;矿石标本,其中的金矿和黄铁矿主要产自阜平和涞源,储量丰富;古生物化石标本,如叠层石主要采自唐县,为元古宙的标准化石。
在地质标本采集、鉴定、整理过程中,实现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教学和科研相结合,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结合。陈列馆除满足资源与环境系教学和科研需要外,还积极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为保定西部山区各县的矿产资源开发和经济建设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帮助。在地质标本采集、鉴定、整理过程中对保定西部山区各地岩石、矿产等资源进行数据分析、产业前景、经济价值开发等论证。并与地方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合作,为地方经济发展作出贡献。
2.仰望星空——天文台:天文台于2004年开始建设,2005年经安装调试后投入使用。天文台外部是专门为保护天文望远镜而建造的直径为8米的防锈铝合金蒙皮圆顶,它可360度旋转,上有天窗可以上下开启。由于造型独特,是建筑、科技与艺术的完美结合,已成为保定学院标志性建筑之一。天文台内部主要设备为310毫米折射天文望远镜及其附属配件,还有5台用于室外观测的便携式小型天文望远镜。小型望远镜包括折射、反射和折反射各种类型,能满足各种天体的室外观测需要。为增强科普性,天文台一层及楼梯两侧精心设计了天文知识展板和星座模型,用于初学者了解天文知识。
近年来,资源与环境系依托天文台的仪器设备,在完成地理科学专业教学任务的同时,还指导成立了保定学院天文爱好者协会。协会会员参加了由保定市科协科学宫主办的第一届、第二届“保定市大学生天文知识竞赛”,第一届“保定市大学生天文知识演讲比赛”,均取得第一名的好成绩。协会依托天文台定期举办天文活动,遇有特殊天象时,提前发布预告组织全校师生按时观看,激发了全校师生的天文热情。
此外,天文台积极开展一系列天文观测活动,面向大中小学开放,对广大青少年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综合教育,培养青少年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和动手能力,让青少年接触光学、精密机械、电子、计算机应用及自动控制等现代技术,促进青少年科学素质的提高,在天文科普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3.保定区域地理与旅游资源展:利用保定地形地貌沙盘凸显保定地处河北省中部沃野东坦、襟抱白洋、翊卫京师的优越地理位置,以及地跨第二、三阶梯,兼有西部太行山区与东部华北平原两个地形区,典型的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等地理特征。在对多年来收集到的大量翔实数据资料分析的基础上,以触摸屏、图片、图表、展板等方式,从自然条件、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等方面,提炼保定乃至华北地区的独特地域优势,以及在自然、人文方面存在的问题。
4.土壤标本室:在这里,可以看到来自全省各地的赤、橙、黄、绿、青、蓝、紫等不同颜色的土壤标本。在陈列馆的中部展区,地面上镶嵌着一个长条形的玻璃仓,整个仓的长度约有20米,仓内玻璃板隔成的若干个方格内,依照由南向北的次序,陈列着河北陆地上各种种类的土壤,可谓“一分钟内走遍全省”。图片展示部分是保定土壤类型、有机质含量、土壤水分变化、酸碱度、土壤污染等。标本室同时还展示保定土壤的耕作历史、耕作方式、耕作制度、种植作物及相关的民俗。
五、筹建中的“保定作家群纪念馆”
保定作家群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不可忽视的一个文学现象,是保定文化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作家生活在保定,以保定地区的社会生活为创作的基本题材,逐渐形成了相近或相似的创作倾向、艺术风格和审美追求,在文学创作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他们为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筹建中的“保定作家群纪念馆”旨在深入挖掘保定特有的文化资源,大力弘扬健康向上的人文精神,让历史文化元素为教学科研服务。挖掘整理以孙犁、梁斌、徐光耀、李英儒、邢野等为代表的第一代,以韩映山、申跃中、周渺、赵新为代表的第二代,以铁凝、陈冲、谈歌、阿宁为代表的第三代,以刘素娥、张劲鹰、杨守知、陶一笑、任新安为代表的第四代以及新保定诗群等著名作家的生平事迹、创作手稿、各种版本的图书,陈列代表作家雕塑、照片、影像资料、信件、手稿、著作及其他具有一定保存和研究价值的报纸、书刊、日记等各种资料和实物。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