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生活不美,是你快乐太少-快乐自己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快乐很少会亲自降临到每个人的头上,它需要我们去寻找,去创造。对于每个人而言,要想在生活中感觉到乐趣,就必须学会寻找快乐。快乐是人生中的一味精神良药,是抹平一切的最佳物质。去寻找它,并拥有它,现在就开始行动吧!

    找到你的兴趣

    古人说:“人无癖不可交”,指的是没有兴趣爱好的人,他们是不可交往的人,有兴趣的人则可以共同分享他们兴趣快乐的所在。所以,要培养自己的一些兴趣,以充实和丰富我们的生活。否则,没有兴趣的人生,生活何其乏味!

    著名的畅销书作家韩娜曾写过一本书,书名叫《找准自己的位置》。他在书中写道:“一个人只有找准了自己的位置,才能对别人感兴趣。看看那些对别人不感兴趣的人吧,他们的一生中的困难最多,对别人的伤害也最大。所有人类的失败,都出自这种人。”

    风靡世界的魔术大师华泽丝顿没有接受过正规的学校教育,他很小的时候就离家出走,成为一名流浪者,搭货车,睡谷堆,沿门求乞,通过铁路旁的标牌学习识字。但是他却获得了空前的成功,在四十年的时间里,他到世界各地,一再地创造幻象,令观众迷醉,使大家吃惊得喘不过气来,他在世界各地为六千万名观众演出,被公认为魔术师中的魔术师。他是一个表演大师,了解人类的天性。他的所作所为,每一个手势,每一个语气,每一个眉毛上扬的动作,都在事先很仔细地预习过,而他的动作也配合得分毫不差。我请华泽丝顿先生告诉我他成功的秘诀。他说,他所掌握的魔术手法跟其他同行一样多,并没有什么特别。但是有两样东西却是别人所没有的:一是他能在舞台上彰显自己的个性;二是他了解人类的天性,喜欢别人对自己感兴趣。

    他说:“许多魔术师看着观众时心底总是对自己说:‘瞧,台下的这帮傻子,略施小技就可以把他们骗得晕头转向。’而我每次上台前总对自己说:‘我很感激,这么多人来看我的表演,他们使我能够过上一种很舒适的生活。我要用满腔的热情和最高明的手法来满足他们的期望。'”

    但是,世界上却总有不少的人错误地选择了只使别人对他们感兴趣!其实如果你真心地对别人感兴趣,两个月内你交到的朋友可能比一个只知道要求别人对他感兴趣的人两年内所交的朋友还要多。

    在我们的身边,总有很多的人在为生活奔波着,他们为了生活不仅身心疲惫,也为收入不高而感到十分消极。为什么?因为他们所想的一直是他们所要的,却没有考虑他应该对什么样的人感兴趣,结果就使他们自己陷入了一种绝境。所以说,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要想一想怎样为别人付出,我们才能创造出一种非常有价值的东西。

    当然,世界上不乏贪婪、自私的人,因此,少数不自私而真心帮助别人的人,就会有很大的收获。他没有什么竞争者。欧文梅说:“一个能从别人的观点来看事情、能了解别人心灵活动的人,永远不必为自己的前途担心。”如果一天到晚只奔波于家和单位之间,除了吃饭、工作和睡觉之外,只过那种两点一线的生活,我们生活得是不是太过单调和乏味了?兴趣有如阳光一样,是我们每一个人所需要的,它对我们的生活能够起到一种调剂的作用。人生如果没有了兴趣,我们缺少的就不仅仅是超越物质的那份享受,有了兴趣我们的生活才有了激情和热忱及无限创新的可能。兴趣能使不同的人走到一起,使人与人之间的心灵更容易协商和沟通。

    一个人一生的追求可能源于自己的兴趣,由于兴趣,人生得以充实有意义,如果人没有了兴趣,我们这个世界除了单调之外,更多的会被嫉妒所填充着,那么,人生将会缺少多少快乐。

    人的兴趣爱好有时能够显示出一个人的身份、地位和财富。例如,如果有人喜欢打高尔夫球,则会显出他的财富。如果有人喜欢收藏古董或古钱币,这不仅能显出他的财富,而且还能显示他渊博的文化艺术修养。

    有了兴趣,才有了信仰,如坐禅和诵经等等。甚至有时候,我们羡慕别人在某个领域的贡献和成就,而自己也产生了新的向往,也能培养出那方面的兴趣,甚至也能成就别人那样的业绩。另外,一些有心人能够从兴趣中发展自己的专长,不但满足了自己的兴趣,而且造福了人类,为人类做出了贡献。

    做什么都不能走极端,对待兴趣也是这样,不管你的兴趣基于什么原因,我们不能养成不良的嗜好,有的人嗜酒如命,有的人对吸毒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有的人陷入狂赌中无法自拔,这可是自己最大的罪过了。与其说这是一种兴趣,不如说这是一种癖病或玩物丧志。最后还有就是,行使自己的兴趣的时候,不能危害他人的利益,比如,有的人以破坏为乐趣,其实这算不得什么兴趣了,只能说是一种恶行罢了。

    特别是老年人,兴趣可以使他们充实地度过余生,而不必忍受孤独和寂寞。兴趣使他们的人生有了光彩,有的甚至还会是一些有价值的事物,有的人能把兴趣发扬光大,使全社会受益。

    兴趣最积极的意义便是可以开发我们的无限潜能,是我们日常生活的寄托和调剂。一个人如果从事了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则是一种幸运。即使我们没有从事自己的喜好,我们也要积极起来,主动寻找生活的兴趣所在,乐在生活中。

    运动赋予快乐

    俗话说,运动是生命的马达。运动可以使我们得到锻炼和调节,可以使我们保持一个健康的身体,还可以创造快乐和美。

    每个人工作都有疲倦和提不起精神的时候,如果你感到头晕目眩,也就是你需要休息的时候。这时,我们可以到户外散散步,打打球,去一下健身房或者洗个澡。回来后,都能给我们带来轻松的享受,这时,我们的大脑清醒了,心情愉快了,我们又投入了富有成效的工作中。

    从医学角度来讲,运动不仅能促进全身的血液循环,可以提高我们的心肺功能,重要的是它能促使人体分泌“脑内吗啡”,它是我们人体中可支配心理和行为的啡肽类物质,它的魔力在于,它能够起到振奋人心的作用,被科学家们称为“快乐素”,就是因为它使我们产生愉快的感觉,有助于人们的心理健康,使人们快乐。这种被称作“快乐素”的东西,在我们的大脑中只能存在两三天,即我们只能享受两三天的快乐日子。如果经常坚持锻炼的话,大约在半年的时间,大脑中就会分泌内啡肽,一旦停止运动,这种内啡呔就会慢慢停止分泌,几天后就不存在了。

    另外,科学家还发现了一种“快乐素”,它在血管中好像一个垃圾清扫工一样,能够清除血管壁上附着的东西,使血管更畅通,更富有弹性,确保大脑足够的血液供应,以保持精神充足。

    其实,能够让人产生快乐的,不仅限于这两种物质,还有各种“荷尔蒙”,像肾上腺素,脑磷酸等等,以上这些都叫“脑内吗啡”。能够让人感到快乐的荷尔蒙大约有20种,其作用方式程度不同,但是药理功能却是大致相同的。其中最能引起强烈快乐感的荷尔蒙是B内啡呔,快感效力是毒品吗啡的五六倍。

    经常性的体育运动能够促使人体产生“脑内吗啡”,另外,一些积极的行为也会诱发脑内吗啡,比如,凡事向前看,必有好结果,做事有信心,有希望,事情总往好的方面去想等等。

    总而言之,“脑内吗啡”对我们的生理和心理健康都十分重要,长时期的体育锻炼,使我们大脑中的“脑内吗啡”源源不断的产生出来,我们就能从生活中得到更多的快乐,本来属于我们的压力也会减轻许多。

    运动可使你的身体恢复活力,运动是消除全身紧张最有效的方法。这是心理学家们所认同的,对安定疲劳的神经有很好的效果。

    由此,我们可以选择一种适合我们自己的运动,使之成为生活中的一部分,关键的是,在运动中放松心情,达到休息调节的目的。

    当然,我们毕竟不是运动员,也不是参加什么比赛,我们运动,只是一种身心的愉悦活动而已,不能过于讲究技巧,而忘记自己运动的目的。否则,我们可能因为运动中的一点小小的失败,产生一些不快乐的感觉,这就失去了休闲的意义,这是不可取的。

    任何一项活动,它的目的都在于活动的过程,在于其中的快乐。富有刺激或技巧的运动当然可以从事,但不要过于计较得失,如果把它当作生活的一种竞争,又极可能成为我们情绪紧张和精神疲劳的来源,违背了运动的初衷。

    最后,还要注意运动中的身体力行和均衡问题,否则,你怎么也不会快乐起来。

    让工作成为享乐

    工作就是享乐,把自己喜欢的并且乐在其中的事情当成使命来做,就能发掘出自己特有的潜力。如果我们能保持一种积极的心态,即使是辛苦枯燥的工作,也能从中感受到享乐的价值,在你完成使命的同时,会发现成功之芽正在萌发。

    俗话说,不玩耍,聪明的孩子也变傻。娱乐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件多么重要的事情,如果能在工作中找到乐趣,就是一件非常愉快的事情。我们面临的问题是,我们怎样才能在工作中找到快乐呢?

    有的人一想到工作,立刻如临大敌,好像一个被迫做着家庭作业的孩子,动作上在做着工作,可心思却是被动的,效率和成果也就谈不上了。与其说工作就是一场战斗,不如说工作是一种生活更实在一些,战斗意味着拼杀,工作不应该是这样,工作应是从从容容地去做。

    不同的人对工作有不同的感受,有的人把工作当成战斗,甚至当成上刀山,下火海,工作时,总想避重就轻地做事情。工作真的是一场战斗吗?有这种想法的人生活得确实够累的。建议不妨把工作当成一场有趣的球赛,或者是一顿丰盛的晚餐,说不定会带给自己意想不到的效果。正如那些人,他们把工作当成一种享受和快乐,总想多做一些事情,工作中他们是忘记了自己,属于他们的成果堆积如山。

    在我们的周围,总能看到一些人工作忙忙碌碌,手忙脚乱,总是被动地做着一切。这种工作状态是不会体会到工作的快乐的,只有那些在工作中专心投入,轻松愉快又充满无穷探索精神的人才是工作的主人,他们才能感到人生真正的喜悦。很多明智的人都认为工作的最高境界就是一种享乐,又有一些人的观点更惊人:工作就是玩。生活中,我们总能看到一些人对工作忘情的投入,看到那种情形着实令人羡慕。

    大凡成功的人都是从工作杰出中走出来的,他们的成功之路,就是一条充满快乐的人生征途,哪怕是吃着黄连唱歌——以苦为乐,他们从不沮丧和自暴自弃,为了成功,他们全力以赴,快乐地工作着。当然,并不是所有的道路一定都充满着鲜花,但愉悦的工作可以使我们学会很多东西。我们追求工作的快乐其实就是追求幸福快乐的过程,希望自己拥有一个美好而温馨的日子。走的路多了,总有一条路上开满了鲜花,通向辉煌。

    一个人如果能从工作获得快乐,那么他就不会感到工作的苦,可能使他成为一名技术高手,可能使他成为一名力挽狂澜的管理大师。哪怕是一份简单平庸的工作,也能给我们带来快乐,也能增加我们的威望和财富。

    现在,很多企业的文化中心提倡“工作就是娱乐”的理念,这是一种聪明高超的管理方法,员工如果能从工作中得到乐趣,这种来源于工作,又能推动工作的愉快感受,就会给我们提供绵绵不绝的动力,从而大大激发我们的潜力,这就是工作的最高境界。

    总之,快乐工作是一份责任心,是送给老板最好的礼物。当我们明白从任何事件和遭遇中都可以发掘快乐,都可以提升自我的道理时,我们的工作便成为了一种享乐。

    社会学家瓦那梅克先生早就忠告过我们:“在他看来,一个人除非对他的工作,他的未来怀有积极进取的愿望,并乐意去做,否则他肯定是做不出什么成就的,事实上,你如果有积极的进取心,你的身上就会产生十分惊人的力量。”

    做喜欢的事情

    你不要走一条被大众认为正确或有价值的路,要坚持走自己想走、自己爱走、自己梦想的路,这样,自己选定的路无怨无悔,还会一往无前地走到底,而且自己还会充满快乐。

    金融家罗伊先生的儿子雷特,从小就在许多方面表现出不同寻常的天赋。在庆祝雷特6岁荣获儿童绘画大奖时,罗伊先生问儿子:“长大以后你希望做什么?”小雷特张开塞满甜点的嘴嘟噜道:“我想当个糕点师,给您做最棒的布朗尼蛋糕。”当时,罗伊先生并没有把儿子的话当真。

    小雷特高中毕业时,罗伊先生把搜集来的许多报考资料交给儿子,让他自己做出选择。可是,雷特对那些优秀的高等学府却不屑一顾,他说:“我要报考烹饪学院,以后当一名很棒很棒的糕点师。”

    这么优秀的儿子竟然真的想当糕点师,这让罗伊先生心里很不平衡。

    不久,雷特报考的3所烹饪学院,竟意外地无一考取。雷特伤心过后,又主动向父亲要回那些曾被自己推掉的优秀高等学府资料。

    几年后,雷特以优异成绩从大学毕业,进了父亲的公司工作。雷特很快凭着自己的才华在金融界崭露头角,这正如罗伊先生所愿。然而,儿子身上却有着某种忧郁,这让他一直困惑不解。

    一天深夜,罗伊先生发现厨房里透出灯光,便蹑手蹑脚地走过去。他看见雷特正专心致志地将一些奶油、巧克力、香草精、新鲜鸡蛋分类化开、混合,又将面粉和泡打粉一起搅拌均匀,然后倒入模具放进电烤箱。

    “嗨,你在干什么?”罗伊先生好奇地问。雷特脸上洋溢着得意的笑容回答:“我在给您做布朗尼蛋糕。”这灿烂的笑容,只在儿子当年想当糕点师时才有过,父亲已经很久不曾看见了。

    罗伊先生的眼睛湿润了,他很认真地问雷特:“这么多年,你工作得并不快乐,对不对?”雷特答非所问:“可我一直干得很出色啊!”罗伊先生咬了一口刚烤好的蛋糕,说:“我一直为有一个出色的儿子而自豪,可是现在我才发现,原来拥有一个快乐的儿子更重要。”

    说完,罗伊先生从保险柜里拿出雷特当年考取烹饪学院的成绩单,全是优秀记录。原来,当时他用金钱买断了这些事实。

    几天后,雷特宣布辞去公司所有职务,罗伊先生也向朋友们发出晚会邀请,他微笑着当众宣布:“今天请诸位来,是庆祝我儿子雷特正式经营一家糕点店,因为他一直想做一个快乐的糕点师,他一定能做出世界上最棒的布朗尼蛋糕。”

    如果你一不小心打开了一扇成功的大门,同时关闭了自己的快乐之门。那么,你不需要考虑,要及时地抽身而退,去做令自己快乐的事情,因为有时快乐比成功更重要。

    如果你在做着自己不喜欢的工作,你也不必逃避,你不妨试着去热爱。正如成功学家卡耐基所说:“如果上帝给你一个柠檬,你就做一杯柠檬汁吧。”这种超然的态度往往会使你做出一番成绩的。

    如果你喜欢一份工作或一件事情,你就应该把它当成自己的爱好,并在其中找到自己的乐趣所在,这样你就会觉得很有意思。做什么工作或事情,你不要在乎别人的眼光,别人的观点和看法,重要的是它能给自己带来什么,有的是物质上的财富,有的是精神上的愉悦……自己决定的是:自己喜欢和想要的又是什么。

    与人分享快乐

    将快乐与他人分享会给更多人带去快乐,痛苦有人分担就会减轻。当人们快乐时,喜欢把高兴的事情讲给别人听,希望可以把自己的快乐分享给别人,但当人们遭遇不幸、痛苦时,大多数都选择自我承受,不愿意与别人分担。在很多人眼里,向别人诉说痛苦就等于把痛苦带给别人,于是,他们宁肯把痛苦藏在肚子里也愿把不幸传播给别人。其实,有些时候,当我们无法承受生命之重时,往往很需要找一个可以信赖的人分担一下。这样做既可以缓解内心的压抑,还会从中找到解决的办法。一个人在承受痛苦时,非常需要别人给予安慰和支持,这不但可以使痛苦减少,还能重新建立信心。

    一个佛学大师身边有一个喜欢抱怨的弟子。有一天,他派这个弟子去买盐。回来后,大师吩咐这个不快乐的年轻人抓一把盐放在水中,然后喝了它。大师问:“味道如何?”弟子龇牙咧嘴的吐了口唾沫后说:“很苦。”大师又吩咐年轻人把剩下的盐放进附近的湖里,然后对他说:“再尝尝湖水。”年轻人手捧湖水尝了尝。大师问道:“什么味道?”弟子回答说:“很新鲜。”大师问:“你尝到苦涩了吗?”年轻人回答说:“没有。”这时大师笑了笑说:“生命中的痛苦就像是盐,不多,也不少。我们生活中遇到的痛苦就这么多。但是,我们体验到的痛苦却取决于将它盛放在多大的容器中。所以当你处于痛苦时,只要学会找一个更大的容器分担就可以了。”

    英国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说:“如果把快乐告诉一个朋友,你将得到两个快乐,而如果你把忧愁向一个朋友倾吐,你将被分掉一半忧愁。”在有些时候,痛苦和快乐一样,它同样需要与人分担,这样会将痛苦减少。我们应该学会与人分担痛苦,而不是将所有痛苦都一人扛着。遭遇痛苦懂得与人分担,拥有快乐更要懂得与人分享。一个肯把自己的快乐分享给别人的人,当自己痛苦时,别人才愿意与自己分担,这就如同有付出才会有回报一样。

    一天,佛祖闲来无事,从地狱的入口往下望去,看见无数生前作恶多端的人正为前世的邪恶饱受地狱之苦的煎熬,脸上显示出无比痛苦的表情。

    此时,一个强盗偶然抬头看到了慈悲的佛祖,马上祈求佛祖救他。佛祖知道这个人生前是一个无恶不作的强盗,他抢劫财物,残杀生灵,唯一可喜的是,有一次,他走路的时候,正要踩到一只小蜘蛛时,突然心生善念,移开了脚步,放过了那只小蜘蛛。佛祖念他有一丝善心,于是决定用那只小蜘蛛的力量救他脱离苦海。

    于是,佛祖垂下去一根蜘蛛丝,强盗发现后,拼命抓住了那根蜘蛛丝,然后用尽全力使劲往上爬。可是其他受煎熬的人看到了这样的机会都蜂拥而上拼命抓住那根蜘蛛丝,也都往上爬。慢慢的蜘蛛丝上的人越来越多,强盗担心蜘蛛丝太细,不能承受那么多人的重量,于是便用刀将自己身下的蜘蛛丝砍断了。结果,蜘蛛丝就在他砍断的那一刹那突然消失了,所有爬上蜘蛛丝的人又重新跌入万劫不复的地狱。实际上,假如强盗能够有一丝怜悯之心,能够与他人分享生存的机会,佛祖就会救他脱离苦海。但是他没有做到,所以,他也失去了很好的机会。

    快乐是一种很奇怪的东西,无论与多少人分享,它都不会消失,相反,还会变得更加快乐。我们要将自己的快乐与人分享,这样我们才能从中体会到更多的幸福和快乐。反之,如果你是一个独享快乐、不懂分享的人,你不但不会体会到什么才是真正的快乐,也不会有任何人愿意与你分担痛苦。那么,你的生活注定会是孤独的,无助的。

    快乐无处不在

    对于有些人来说,快乐是一种奢侈品,它是这些人追求的目标,可却很难得到;还有另外一些人,他们觉得快乐并不是一种仰望的东西,自己很容易就能感受得到。

    一个美国记者到墨西哥的一个部落里采访。那天,正好赶上是一个集市日,当地的土著人都把自己的物品拿到集市上来交易。这位记者看见一个年迈的老太太在一个角落里卖柠檬。“柠檬!柠檬!五美分一个!”老人有气无力地喊着。

    老太太的生意显然不太好,一上午也没卖几个。记者动了恻隐之心,打算把老太太的柠檬全部买下来,以使她能“高高兴兴地早些回家”。

    当他把自己的想法告诉老太太时,老太太的回答让他大吃一惊:“我现在都卖给你了?那我下午卖什么?”

    人们总是把幸福和快乐定于财富、世界名车、独一无二的豪宅上面,这些成为有些人一生追求的目标。对于那些只渴望得到以上这些东西的人而言,只有有了这些,他们才能拥有快乐。因此,快乐对于这些人而言,便成了一种奢侈品。而对于这位老太太来说,踏踏实实的生活,体会身边发生的点滴事情,同样可以感受到快乐。

    真实的生活,往往会给人们带来无穷的乐趣,只要你懂得去感受,你就一定会有所收获。相反,很多人都在拼命追求的那些东西:财富,荣誉,不见得一定会给人们带来快乐,人们往往无法从中体会到生活的乐趣。

    有一位为了金钱忙得焦头烂额而且并不快乐的爸爸问女儿:“你快乐吗?”女儿高兴地回答说:“快乐。”迷惑不解的爸爸说:“那什么是快乐呢?”女儿天真地回答说:“比如现在,我们都吃完了晚饭,你陪我在楼顶看星星,我感觉很快乐。”迷惑的爸爸一下子就清楚了自己不快乐的原因了。

    其实,往往就是那些生活中的小事,谁也无心在意,可是能够以一颗真实的心去感受生活的人总是能发现更多的快乐,那些藏在细微中的感动,总会在某一个角落期许我们发现,我们不能感受到它的原因是我们想要得到的太多,从而使它从我们身边悄悄地溜走了。

    让你们感受到快乐的并不一定偏是那些惊心动魄的大事,如果你懂得感受,生活中很多细微的小事,同样可以给我们带来无穷的快乐。话说回来,人生又能有几次惊心动魄的大事呢,如果全指望这些很少发生的大事给自己带来快乐,那人生岂不是很悲哀。生活是由一件件小事串联而成的,在每一个点滴的记忆中都融汇着快乐,如果我们能认真的去感受,快乐自然就会围绕在我们身边。所以说,能给我们带来更多快乐的并不是那些惊心动魄的大事,而是生活中那些细微的小事。

    假如你稍加留意,你就会发现,生活中很多地方都可以让我们感受到快乐,而且这种快乐是那么的真实。

    李娜是一个性格内向的人,很少与别人交流,因此她周围的朋友总是很少。后来上了大学,新的环境更加增添了她内心的孤独感,但她仍然喜欢把自己关在自己的小世界里面。

    一次,她生病了,而且病得非常严重。当时宿舍里的同学全都去上课了,只有她一个人孤零零地躺在床上。当时她感到特别委屈,因为生病了也没人在身边照顾。正在这时候,她听到有人在低声喊着自己的名字。睁开眼,原来是舍长,一个脾气温柔的女孩子。原来,舍长发现她当晚不太对劲,放心不下便回来探望。见到李娜病得很重,舍长立马叫来同学,把她送到了医院。

    在住院期间,舍长一有时间就会来看望李娜,并且会说很多安慰的话,这让李娜心里感到特别温暖。出院后,她们成了好朋友。在舍长的带动下,李娜也渐渐变得开朗起来,当周围的同学需要帮助时,她总是能挺身而出。同学们对她的态度也越来越热情,而李娜的生活也快乐起来。

    生活中发生的很多事都可以让我们从中体会到真实的快乐,支持、帮助、感激、同情,都会产生快乐,如果你能学会去感受,快乐将无处不在。

    不要自寻烦恼

    生活中总会有这样一些人,他们会因为受到一点点挫折便整日活在忧虑当中,情绪也会因此而变得极为低沉,尽管时间过了很久,可他们始终还是沉浸在因为遭遇挫折而带来的痛苦之中。这样做无非是自寻烦恼,为过去的事情而感到懊悔,或是始终活在失败的阴影下,很显然这是一个非常不明智的选择,这样做,除了给自己增添烦恼以外,不会有一点好处。

    一个秀才几次名落孙山之后,就失去了以往开朗的性格,每天都生活在烦恼和忧虑之中,为了改变这种情况,他四处寻找能帮助自己解脱烦恼和忧虑的智者。

    一天他经过一片田地,看见一位农夫在田里干活,并一边哼着小调。秀才走上前去对农夫说道:“你看起来非常快乐,有什么原因吗?你能否教给我解脱烦恼和忧虑的方法?”农夫停下手中的活,看了看秀才,对他说:“你和我一样在田里干活,就什么烦恼都没有了。”秀才很高兴,心想这回终于可以告别痛苦和烦恼了。于是他便和农夫一起干活。可过了好一会儿,他觉得这似乎没有什么用,仍旧很烦恼。秀才离开了农田,继续上路了。

    这天,秀才到了一座山脚下,正好看到一位白发老翁在山边的河里钓鱼,看到白发老翁深情怡然、自得其乐的样子,秀才又走了上去,对老翁说:“老人家,你能教我如何解脱身上的痛苦和烦恼吗?”白发老翁对秀才说;“年轻人,和我一起钓鱼吧!保管你的烦恼和痛苦一扫而空。”秀才又试了试,可仍然没有什么效果,便又无奈的上路了。

    几天以后,秀才来到了一个小山庙里,在那里秀才看到一位老人独坐在棋盘边上下棋,老人面带满足的微笑。秀才向老人深深鞠了一个躬,对老人说明来意。老人面带微笑地看着秀才,问道:“我知道你的来意了,你希望找到一位智者帮你解脱烦恼与忧虑是吗?”秀才高兴地回答道:“正是如此,希望前辈能帮我这个忙。”

    老人转过身去在棋盘上下了一颗棋子,又问秀才:“你看这棋盘上白子困住黑子了吗?”

    “没有。”

    “那么,有困难困住你了吗?”老人问道。

    年轻人疑惑地答道:“没有。”

    “既然没有人困住你,又怎么来解脱你呢?”老人说。

    秀才在那儿站了良久,然后整个人仿佛都变了一样,笑着对老人说:“谢谢老人家,我懂了。”

    老人的一番话使年轻人明白了一个道理:在生活中,很多烦恼都是人们自找的,所有的烦恼和忧虑都是自己把自己困住了,与别人无关。

    相信很多人都曾遭遇过类似的经历。例如:我们每天都在想自己会不会失业;会不会迟到;今天是否能将领导安排的任务做好。这样做不但会使生活充满忧虑和苦恼,精力也会因此而不能集中,那么,原本能做好的事情,往往会被自己搞砸。

    担忧是最容易让人们变得忧虑的,如果你总是为某些尚未发生的一些事情担忧,那你的生活将很难有快乐存在。退一步想,就以上面的几个例子来说,即便是真的失业了又有什么可怕的呢?我们可以再去找更好的工作;今天迟到了,我们也可以自我安慰。其实对于那些未知的事,我们的猜想都有概率问题。“从统计学来说,最坏和最好的情况出现的概率都是微乎其微的,同时它们的机会也大致相等,所以你不必担心。更何况,如果最坏的结果真被你料到了,你又能怎么办?你的担心能够改变吗?”

    很多烦恼都是人们自找的,快乐之所以会离他们远去,是因为他们根本就不懂得去寻找快乐、去享受快乐,却总是充满忧虑的活着。我们要做的是寻找快乐,而不是自寻苦恼,和忧虑说再见,去寻找属于自己的快乐去吧!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