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宇:问的挺好,就是说不平等。我前面讲过,不平等实际上研究两种,一种是总体不平等,就是说每个人作为一个个体,在一个总体当中,每一个个体的素质、收入、财富和另外一个个体之间的差距,这是总体上的差距,所以这是一个分布,是总体的差距,不是两个人的差距,忽略个人特征总体不平等,比如说中国的不平等基本上要到0.45到0.47左右,这就是描述性,前者有0.3左右,从0.3到0.45这是总体不平等增加,这是对个体之间在总体上不平等一个考量。
还有一个我讲得很多,这就是跟下面有关,总体上不平等,就是一部分是组间造成的,所以我们组就看男女不一样,或者教育水平不一样,造成了他们社会特征不一样,他们的收入平均数不一样这就是组间不平等,这个不平等我们具体测量,就是用回归来做,这样就讲一个组间的不平等,组间的不平等它的意义在不同的理论是不一样的。其次就是组内的不平等,组间和组内相加,就是总体不平等,这是一分解。所以在总体当中,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时候,不平等是不一样,所以你听起来比较混乱。
问:谢老师,您好,我有一个关于您研究单位和教育方面的问题,我想知道像那个变量,为什么分为两种,这个变量会不会有一定的自选择和再生性的问题,您在做这个研究的时候,有没有这方面的考虑。
谢宇:这实际上是两个问题,一个是用线性和非线性的,有什么结果差异?实际上差异并不大,很多人认为线性是不是太强的假设,这也是一个线性的指标,这个是非线性,我经常做线性方程的时候,把非线性的也做一遍,这是相同的方法,不同的内容,就是教育的回报是非线性的,和线性看一下差别,吻合是不是好,这是我一个习惯的做法,因为线性比较强烈,非线性看看它的成果是不是能够成立。这不是很重要的问题,我觉得线性在很多意义上来讲,是一个描述性的,所以在很多问题上,偏差应不大。比如说这边用线性和非线性基本上吻合。
你刚才问的这个问题很重要,就是我们的测量对企业的单位效益的测量是有差误的,而且这个差误会和结果相吻合或支持我们的结果。因为工作比较好的人,可能会进入比较好的单位,效益比较好的企业。所以在一个完全市场化的劳动市场情况下,这样的误差很大的。前面我讲到,实际上劳动力市场是很多层级上,很多部门流动是非常小的,并不是企业不好就走人,好的都是能力强的人进入,所以是有误差,但是误差不是完全由测量造成的。
问:谢老师,您好,我有一个问题,您最后提到有三个看法,第一个看法说的是中国的不平等,是通过集体的力量导致或者缓解,这点我没有太明白,请您分别就导致和缓解举两个例子。
谢宇:就导致来说,比如说国家可以让你涨价,EMBA涨价,光华一下子收入可以占30%,这30%实际上会对光华的每一个职工都可能分配到,而不是完全到教这些课的人的手中,因为光华的学生不是老师一个人的,也不是整个大学的,他们认为这是我们的劳动所得,所以他的分配可以分配到这个圈子里,这个单位圈子里,这就是一个集体的力量,大家都受益,这是一个过程。这种情况很多,比如引进了技术,在中国还有很多企业是垄断的,比如说电信、能源、银行,很多企业是垄断的,垄断很容易赚钱,而且赚钱一下子会很多,当他们有这些钱的时候,他们的分配是里面的人都能够受益,能平均享受,这是一种情况。
另一种情况,假如穷了,比如说效益不好了,亏本了,在这样的情况下,实际上大家都会受损失,面对这种损失,虽然你能力强,你在其他地方能够找到好的工作,但是你未必离开,这也是我自己的想法,我没有做过经济危机的研究。我猜想,中国的经济危机08年、09年复苏的情况比国外好,因为企业采取的措施不一样。比如说固定雇员,比如汽车厂家或者制造业,我们那边造汽车比较多,假如说效益不好,要减20%的人,而80%的人一分都不减,80%人的工资基本上是不动的,而20%的人从100%的工资到0,就是走人。而中国的企业弹性比较大,所以有一种策略,假如我要减20%,我们可以大家都减20%,一个人都不走,这是另外一个情景。所以我认为中国的这种企业经营单位的文化,导致了我说我现在没钱了,大家都要受苦,大家都要加班,都要降低奖金,因为它的分配和企业的效益是直接联系的,也不会说因为20%马上会走,会走一些人,至少有一个法律的,雇主和雇员关系不一样,所以美国很难做到假如要减20%,大家减20%,一个人不走,而在中国可以,一个人不走,大家减20%,这是可能行得通的,所以我讲是集体力量造成的。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