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花寻草:花诗堂草木笔记-赏花听诗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在她那里,我总是很轻易地受到蛊惑,走进一个和尘世无关的世界。

    我们抚琴,听诗,赏花,闻香,品茗,读书。

    时常,我们借助诗歌、弦乐、花朵、美酒、好茶以及古木营造的氛围,让奔波的脚步暂时慢下来,去体味一杯清茶、一炷熏香的味道。

    去享受一首诗、一片树叶、一朵鲜花、一曲古琴带给我们的愉悦。

    在繁杂的生活里,借助这些简单的器物与方式,就能轻易地获得短暂的超脱。

    器物的本身只是器物,是人类赋予了物以灵魂,赋予了物更多的内涵。当然这里并不否认物的天然属性。因此,除却物基本的实用功能外,我们往往还希望获得更多,尤其在一个喧嚣的世界。

    有时候,我们需要借助外物暂时离开尘嚣,与天地万物沟通。

    听琴,品茗,赏花,闻香,读诗……这些从古人那里传承的风雅方式,一直都在抚慰着我们的灵魂。

    可如今,快节奏的生活,这些并不够。

    我们需要更为直接的方式。也许更直观的器物观感或更为直接的触摸方式,至少对我是有效的。

    在她那里,我们时常把信手拈来的花材放进粗制的陶罐,简单得如同在自然中生长的那样。

    就是那些马铃薯的芽叶,湖边的芦苇花,剪来的干枯树枝,与高贵的兰一样,都能在这里生机盎然。

    偶有兴致时,随便翻开喜欢的诗集,随性读上两句。好喝的茶,好闻的香,都拿来与大家分享。

    不管外面四季如何更迭,时间如何流转,在她那里,我们试图借助简单的外物或方式,让诗意融进生活,让灵魂得到安歇。

    和她的缘分,也许仅始于一个庸常的称呼。

    在众人的场合,她喊我老师。

    对于第一次被这样称呼,着实吓了一跳。况且,她大我十岁有余,事业有成,容颜美丽。她的谦恭与谨慎就这样与“老师”两个字一起,长在了我的心里。

    后来的一天,我正在秋日的暖阳里百无聊赖。

    她打来电话,说想见我。

    到时,正逢饭点,她带着长长的睫毛与满身清香款款走进我的厨房。神一样的速度翻炒出两个菜,当然全是素食,我拿来桂花陈酒与之相配。

    在对饮中,我知晓了她一片生机的童年。那些水煮青蛙、捉蝉、听雨与移栽花草的记忆让我们梦回过去,当然也击碎了那个所谓“老师”的称谓。

    就在那个午后,我们神迷在遥远的童年或浓烈的桂花香与清冷的蔬菜气息里,仿佛时间不曾从我们身边走过。

    等醒来,她带我去寻正在开花的芦苇荡,就在距她的领地不远的湖边。那个被称作这个城市眼睛的湖泊并不大,穿着高跟鞋十分钟就能绕上一圈。周围尽是颇富设计、气势凌人的高楼,而它们的锋芒却无论如何也遮挡不了它的静雅。但凡经过的人,一定记得这湖泊。

    就在湖泊周围,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长着一片寂寥的芦苇。

    我们宛若孩童,欢快地行走在巨大的绿色里,采摘那些年老的枯荣与冒着新绿的芦苇花。

    芦苇花柔软的身肢在风里轻盈地舞动,绿叶白花,模拟着波涛翻滚。我以为我们来到了大海,想象自己像浪一样恣意飞舞。

    她见我在这里沉迷,便带我到“海里”来。

    那里是她的港湾,我们把采来的芦苇放进粗制的花器中,看它们光彩夺目,相得益彰,心生愉悦。

    那是个不大不小的地方,处处安放着她精心挑选的器物,尤其古木为材的器具深得我心。

    那些器具风格明显,厚重大气,天然质朴。那些源于自然的木头,下水之前,曾经被人类千挑万选,又在海洋中千锤百炼。对它们而言,退役并非生命的终结,而是新生命的开始,无可替代的价值让它们超越了时空。

    这些带着深刻海洋记忆的古船木,凝结了人类的智慧,被制成寻常日用之物,大可装点门庭,小可摆设案头。

    它们营造的氛围,很特别,当你看着它们,会在不经意间穿越时空,冥想它们在时光隧道穿梭的故事。

    在生活中,我们借助简单的外物及形式,品茶、闻香、抚琴、赏花、喝酒、听诗、读书……修炼身心,放松心灵,让自己在滚滚红尘中,拥有方寸空间,舒缓脚步,观照内心。

    让诗意走出文字,让生活充满诗意。

    所有的物与形式都已脱离其自身,赏花赏的是莲花,听诗听的是禅音。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