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花寻草:花诗堂草木笔记-干草垛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乡下小镇处处可见的干草垛,常年累月地存在,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农耕文明早期。它们被用来燃烧、沤粪,而更多的是提供一个温暖的闲话场地,尤其深得上了年纪的人的喜欢。

    他们一整天可以窝在草垛根,背靠耸起的干草,面对春风,懒懒地晒太阳,可以随手扯起话题,又能随时放下。

    那是一种绝对的清谈,不会误国,也不探求意义,只是打发时光。

    小镇居民的老年不是躺在床上,就是熬煮中药。在草垛边晒暖、闲谈,是享清福才有的姿势。

    建设草垛与享受草垛是年龄的分水岭。年轻人捡拾柴火,高筑灯塔,难得有空俯视脚下。即使孩童,不过翻个跟头,抓鸡寻虫,才与草垛偶然发生联系。

    小镇居民不看莫奈的干草垛,也不读美学修养的书。草垛就是草垛,拾草为垛,铺草为座,燃草为火。

    他们不懂得莫奈,并不代表莫奈不懂他们。基于懂与不懂,很多人出走,去寻找莫奈。

    当你能在庸常的琐碎里看到美与真实,也许你找到了莫奈。但找到莫奈,也未必能让人平静地面对自己和世界;找到自己,也许可以。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