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钻木取火发源地的中原大地,火苗兴旺,在农人的锅灶里,在冶炼的灶膛内,在柴烧陶瓷的炉窑内。
人类的过度砍伐,让早已习以为常的柴烧即将成为历史。就连日常的柴烧锅也变得格外少了,能吃上一顿柴烧饭似乎成了奢侈的事儿。
就在不远的以前,柴烧锅与大烟囱还是厨房的标配。再配上大大小小的铁锅,灶台镶上瓷砖,简直完美,是主妇的最爱。
晨起和黄昏升起的炊烟,颜色各异,带着草木灰的香气飘满村庄。尤其有风吹来,袅袅升起的青烟会在空中舞蹈。
我们就坐在花开的草地上看它们的升起荡落,晕染,最后变得稀薄。若有夕阳,霞光万彩,俨然一帧帧展开的乡村画卷。
草木烧出的饭菜,格外清香,又有细微之别。
所谓口味,完全看当日入膛的草木种类、配比以及菜品本身及其调味,所以有极大的变动性。
就是那样的细微之处幻化出万千不同的口感,丰富了我们的味蕾。所以在物质匮乏的年代,我们并不缺少细腻敏感的味觉。
除此,还有更让人振奋的。
刚掰下的新鲜玉米,带着皮用火烧,保持鲜香。刚刨出来的红薯,用荷叶包裹的茄子,用泥糊住的整鸡,但凡是食材,都可以拿来烧。
你可以充满想象,借助于火,这些都可以实现。
甚至有人在野外挖个小土坑,捉几只青蛙、几条小鱼,烧几只土豆青椒,就能饱腹尝鲜。
那是个充满草木清香的美好时代。
而如今,那些陪伴我们长大的铁锅,那些随处可取的食材,那些触手可及的木柴炭火,早已远去。
与之同去的还有只属于那个时代的记忆。
那时,我们与火如此亲近。每一顿饭菜,每一丝温暖,每一个器具——陶瓷或铜、铁、银器,莫不与火有着直接的联系。
而如今,科技发达,电与气因其快捷高效,改变了我们的生活。
电器气灶把女人从灶台、水井边解放出来。
她们不再像以往那样捡柴、烧火、洗衣,不再有费时费力的慢节奏。但这带走了轻灵的炊烟,清新的草木花香,温暖的手工时光。
柴烧已然成为让人回味的文字,它带着让人难以忘记的草木味道。
当然,人类并没有彻底遗弃先祖的智慧。目前还有人能够享受火的赐予,还能吃上薪柴烧熟的饭菜。也有人孜孜不倦探求柴烧陶、柴烧瓷。
只是,这火,永久地远离了大众。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