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亚国家集体身份建构与区域合作:一种区域整体视角的研究-后记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本书是延边大学“211工程”三期重点学科建设项目“集体身份认同与东北亚区域合作”的最终研究成果。

    实际上,早在2006年笔者就对建构主义有了初步涉猎,因当时还只是一种个人兴趣,研究不深。及至在课题把建构主义作为分析问题工具的巨大压力下,才真正开始理解它的本源性含义。

    就目前学术界而言,现实主义作为一种普适性分析模式在国际关系研究中占有绝对优势地位的情况下,选择建构主义作为理论分析工具,加剧了研究的难度。在本书写作过程中,我常常困扰于我的书是不是另一本《乌托邦》之类的疑虑,这就决定了我的写作过程不仅是艰苦的研究过程,同时也是不断学习、思考和理解的过程。可以说,我成就了这本书,这本书也成就了我。

    本书初稿于2011年年末完成,后经反复修改至2012年3月定稿,其间颇费思量。其苦辣酸甜之味更是如鱼饮水,冷暖自知。由于本人水平有限,加之时间仓促,各种错误在所难免,敬请各位方家批评指正。

    本书能够与读者见面,首先要感谢延边大学的金华林教授和金强一教授无私的帮助,没有他们为我提供的良好平台,也就没有本成果的问世。我还要特别感谢我的导师潘畅和教授,她为本书提出了非常中肯的意见和建议,不仅澄清了我的许多困惑,也促使我不断地对书稿进行修改和完善,以至于最后完成。

    本书中的许多观点源于我在读博期间的收获。为此,我还要特别感谢金成镐教授、李宗勋教授、姜龙范教授、郑永振教授、孙春日教授、金春善教授、朴灿奎教授等对我的教育培养,正是各位导师循循善诱的教导和不拘一格的思路给予了我无尽的启迪。

    我还要感谢我的同事们给予我的多方帮助,尤其要感谢王晓波主任对我的勉励和帮助,正是在他的时常督促下,我才得以完成此书。谨此对大家的无私帮助表示衷心的感谢。

    常言是讲“儿不嫌母丑”,要我说,做母亲的永远也不会嫌弃自己的孩子。这本书虽然有这样或那样的缺陷,但却是我的珍爱。我怀着忐忑的心情将这个顽皮的“孩子”献于您的面前,期望能得到您的理解和宽爱。

    最后我特别要感谢为拙著的出版付出艰辛劳动的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的祝得彬主任、冯立君老师及其同仁。同时,也感谢延边大学“十一五”“211工程”重点学科项目对出版的资助。

    谢桂娟

    2012年3月于延边大学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