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许多这种非生既死的泾渭分明的时刻,可生与死的临界点也有很模糊的。根据佛教的说法,每一瞬间,既生既灭。生命科学也认为细胞时刻都在新陈代谢。也就是说,一个人整体生命活着期间,细小的局部,一直在方死方生。
在将“脑死亡”定义为人的生命彻底结束之前,曾经有很长一个时期,以心脏停止跳动作为某人死去的医学判定。某国一个富翁,长期欠交个人收入所得税,被告上法庭。他质问公诉人:“死人要交税吗?”回答说:“不用。”再问:“何为死?”法官给出结论:“心脏停止跳动。”富翁立即底气十足争辩:“我无须交税,我早就死过了,我现在是人工移植的心脏。”
另类死亡的模糊性有时会被人利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日本电影管制条例规定,影片中人体只能裸露到肚脐眼,否则电影送审时就要被“枪毙”。据说有个导演故意拍了女演员露到肚脐下边的镜头,然后大肆渲染,一时间影迷纷纷参与传媒的讨论,肚脐眼的界限到底是指它的上面、中间还是下面?此举非常轰动,使该片创下了当年最高票房。
近来人们又热衷于“永生”话题,3D技术可以打印人体某个器官,也许未来可以打印出一个你来,这打印者的身体到底还是不是你的身体?或者克隆出与你几乎一模一样的人来,你已经死亡了还是依然活着?还有通过生物技术给人装上千里眼顺风耳,改良身体的某个部位?你还是你吗?或者,你是否还是人类?
暗物质,暗能量……既然我们对世界的认知是如此的少,还不及冰山浮在海面的一角,那么,有脱离死亡肉体的独立的魂魄存在吗?
李白死了一千二百多年了,可他活生生的生命在诗句中流动,他存在于我们的阅读中。可我们读不读他的诗,又与那个早就死去的李白有何相干呢?
生与死,一个古老的哲学命题。不仅仅意味着具体生命的终结与开始。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