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做老师的,经常给孩子布置作业,平时的作业通常都是要比考试时难一些的,倒过来玩,孩子会很难学好考好。其实,老师的工作本身也一样,如果自己一直是好学生长大的,如果自己没有面对过太多的差学生,没有爱并爱到这些差学生,没有真正引领培养不少的坏孩子变成好孩子,我想,这样的老师是不能很好地胜任自己的工作的,理所当然,学校不能给这样的老师发奖状,给奖金。学校考核老师的指标也要调整,不能只看均分,不能只看考了几个重点学校,要看后进生的转化工作的布置和落实。
好老师,最好曾经是坏学生。如果不是,那一定要去勇敢地直面很多所谓的坏学生。好的老师,是坏的学生打磨出来的。好老师要感谢坏学生!
有这样一种声音
外甥最近考试写了篇作文,题目就叫“有这样一种声音”。外甥一见到我,就说作文跑题了。我问他怎么写的,写了些什么?他告诉我他写了很多种声音,写了音乐,写了大自然的声音,写了妈妈爸爸的嘘寒问暖。我说肯定是跑题了。
昨天晚上,外甥把作文送到我手上。70分的作文,老师给了48分。这样的作文能得这么高的分数?我纳闷,外甥也纳闷。
我说,考也考过了,老师的分数,我们先放一边。我们一起来面对这个题目,我们一起来读这句话:有这样一种声音。反复读,看看能读出什么感觉来。我的外甥坐在藤椅上读,摇头晃脑地读。我在屋子里来回踱着步读,一遍遍地读。慢慢地细细地玩味了这个题目后,我问外甥读到了什么。外甥说,要写一种声音,可以写心里的声音,也可以写想到的古人的声音。
我知道,外甥一时半会是无法完全理会这个题目里藏着的东西的。《有这样一种声音》,要点有以下几个:一、一定要写声音,具体的声音,不要写虚的,具体地写声音的过程中,可以虚实结合着写;二、一定要写一种声音,不能写几种声音;三、一定要写这样的一种声音,是这样的,而不是那样的,这样的声音是特别的声音,这样的声音是有别于其他声音的。审题最难的地方,就在“这样”两个字上。把“这样”抓住了,整个文章才会活,才会新,才会写出高度。否则,就一定会流于一般。
写文章,是写给别人看的。不能有益有用于读者的话,这个文章就没有存在的价值。读者不是要听声音的,读者是要听没有听到过的或者没有注意听过的“这样”的一种声音的。
外甥渐渐地明白了。为了让他进一步懂,我问他最近学校有没有发生什么大一点的事情。他说:“周一我们学校有个女生跳楼了。”我说:“行,我们就谈这个,以这个为例,你告诉我,你听到了什么声音?”孩子眨巴着眼睛,扳着指头说,一种声音是说,小小的年纪,就读个书,还要跳楼,哪来的这么多压力啊?一种声音是,这个孩子不是读书读不下去的问题,肯定是情感上有了什么挫折。一种声音是,现在的孩子耐挫能力太差了,老师和家长是怎么教育的?一种声音是,现在的孩子上学蛮辛苦的,不是一般般的苦,都苦得跳楼了,多跳几个才好呢,事情不闹大,学校是不会重视的,学生的负担是减不下来的……
“好,很好!”我说,“孩子,请你告诉我,这里面哪种声音是具有‘这种声音’的特点的,是特别的声音,是不一般的声音?”
孩子在动脑筋,想了很久,还是想不出来。我说:“你们学校最近在不在抓‘五严’啊,是不是自上而下地在喊要减轻学生负担啊?在这种背景下,出了这样的事情,有一种声音是很不一般的声音,那就是,多跳几个才好呢。”
“多跳几个才好呢!”这个里面有气愤的情绪在,有十分不满目前教育现状的想法在,更有对形式主义深恶痛绝的感慨在。这种声音的本意不是要更多的学生跳楼,愤懑难耐的话语里透着对“学生真正减了负,不再有如此悲剧发生”的无限期待。这样一分析,孩子豁然开朗。“舅舅,我们学得太死了,作文交给老师,老师也不好好地看,我以后该怎么办呢?”
我说,从今往后,任何一门功课都要往实处学,作文里不许说假话空话套话。你交给老师的这篇作文里,全是假话空话。高考是你的事情,暂时无法改变老师,我们必须改变自己。你的经历里,你目前的生活里,有太多太多好的素材啊,都很鲜活,很有力量。你要学会组织这些材料到你的作文里。那天晚上,你的爸爸妈妈一起坐在我的电脑前,读我的关于子女教育的文章。你小学四年级文化的妈妈,一字一句地读给你同样小学四年级文化的爸爸听。慢慢地读,仔细地听。因为老是读错,闹出很多笑话,笑过了,继续再读。读着读着,你的爸爸对你的妈妈说,我们都要挨打啊。你的爸爸妈妈能读出要打自己的感慨来,这是多么的了不起啊。这样的读书声,这样的笑声,这样的感慨声,就是我们作文里要的“这样的一种声音”。
我喜欢和孩子一起聊天,也喜欢陪着他们一起寻找正确的答案,我还很喜欢通过打比方、讲故事的方式陪着孩子往前走。这样的好处很明显:一、能激起孩子的兴趣,容易锁住孩子的注意力;二、能催促孩子自己思考、发问;三、能引导孩子自己寻找到答案,孩子会很有成就感。
有这么个笑话。联合国出了这么一道题目,请全世界的小朋友作答:“对于其他国家粮食短缺的问题,请你谈谈自己的看法。”结果,没有一个国家的孩子会回答这个问题。因为,非洲的小朋友看完题目后,不知道什么叫“粮食”;欧洲的小朋友看完题目后,不知道什么叫“短缺”;拉丁美洲的小朋友看完题目后,不知道什么叫“请”;美国的小朋友看完题目后,不知道什么叫“其他国家”;亚洲的小朋友看完题目后,不知道什么叫“自己的看法”。
太阳每天都升起,如常而又非常地升起,太阳每天都是新的。
到处莺歌燕舞,花朵十分可怜。当花朵成了盆景的时候,再美也是一种扭曲。据说,盆景是中国特有的在园艺上的一种创造。
作业:抄书?!
日前,应邀去一个朋友家吃晚饭。朋友的女儿很乖巧,也很漂亮。我问她读几年级了,孩子用普通话很快很响亮地回答道:“三年级!”是那种在课堂上回答老师问题时的规格和神情。我从孩子眼光里读到了一丝紧张和不安。孩子的爸爸妈妈都很阳光,有说有笑的。
孩子先吃完了,很懂事地去做作业了。不一会儿拿来了作业,请妈妈过目。妈妈随后的一番话语让我吓了一跳。学期临近结束了,老师不知道什么原因,已经无法给孩子布置作业了,竟然要求孩子把数学书拿来抄,从头至尾地抄。喝了几杯酒下肚的孩子爸爸很气愤,大骂现在的老师实在不像话。
朋友的孩子是在当地一个不错的小学读书,按理,这个学校不该有这样的事情出现。我做过老师,我也实在找不出一定要孩子抄数学书的依据。如果一定要为老师这样的安排找个理由的话,我认为就是为了培养孩子“服从”的习惯。朋友家的孩子已经够乖巧听话的了,中国更广大的孩子们要补的经常也不是“服从”这一课,而是“创造性”这一课啊!
我小的时候经常被老师逼着抄写词语,一个词抄10遍、20遍、50遍,是常有的事情。要是忘记了值日,或是犯了错误,老师惩罚我们的不二措施就是:罚抄生字词100遍。小小的我,经常要在黄豆般大跳跃着的火苗下,狠狠地抄写着怎么抄也抄不完的词语,抄得手脚发麻,抄得夹笔的中指长了厚厚的茧子。我没有因为罚抄而长些记性不再犯错,继续挨罚的命运总是不断降临。于是就练就了一手抓三支笔抄词的本领,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间各夹一支笔,大拇指巧妙地照顾到每支笔的平衡,右手腕一个动作,就能出来三个相同模样的词语。更为悲情和戏剧的是,我抄了大半夜的词语,一个不小心,还经常被我起夜的继父一抓一撕去了茅房进了粪坑。
机械化地抄写那么多词语,给我留下了极其痛苦的印记。我没有想到若干年后的今天,我的老家,著名的教育之乡的小学生还有跟我一样的命运。我抄的是语文生字词,这个孩子抄的竟然是数学书,与我相比,她似乎有着更大的不幸。
朋友的孩子是个听话的孩子,朋友也不是十分懂教育的人,自然不敢叫孩子不听老师的安排。一味地听着这些老师的话,又是实在了不得的事情。何去何从,实在是为难啊。
我把这样的问题直接带给了一线的老师和校长们,他们没有太多的惊讶。很多老师认为,多数孩子的脑子是僵化的,学生不愿意读,老师也不大愿意教,考试始终是免不了的,考的是学生,其实更多的是考老师。孩子的时间就那么多,是个常量,于是老师就比赛式地走进教室,走近学生,拼命抢占孩子的时间,个个弄得很敬业的样子。这样戏剧性的场景是经常发生的,早读课或晚读课上,学生们李阳式的英语喊叫声,很快被切换成了古代文言文的书声琅琅了,不为别的,只因英语老师走了,语文老师来了。孩子一直在读着学着老师的书而不是自己的书,孩子很难有自主安排时间的可能,一直过着牛一般的生活:被牵着鼻子走。孩子少得可怜的自动自发的学习愿望,也被这些“敬业”的老师们拖死掉了。孩子放学了放假了,老师依然不愿意放过孩子们,孩子的家庭学习成了学校学习的延伸,每个老师都拼命给孩子布置作业,以此来挤占孩子的时间。多数家长也都是拼命叫孩子听老师的话,有的就索性搬个板凳坐在孩子身边,看着孩子做作业。
我感到我们的孩子被绑架了,所有的绑架都在爱的名义下堂而皇之地进行着,孩子们显然是无力抗争。习惯了被绑架的孩子,哪天被解开了绳索,倒反而感到不自在了,倒反而感到“这个老师最近不关心我们了”。孩子被绑架的不仅仅是时间,经常还有他们的思想和灵魂。
孩子一直在应试的环境里成长,接受得最多的是知识,知识挤占了孩子的思想和创造性,知识没有成为孩子的力量。孩子被教育要听老师的话,要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听话”是好孩子的标志,“听话”的教育模式培养了一代代的孩子们。体系性的东西不变,孩子抄写数学书本的悲剧就很难落幕。
某种程度上,老师既是绑架者,也是被绑架者。老师也曾经是“听话”文化里浸泡的孩子啊,老师也被自己的领导们管着压着。校长看管老师的手法和力度自然而然地会被老师复制到孩子身上。那谁在看管我们的校长呢?他们又是怎么看管我们的校长的呢?
老师的工作,是既教书又育人的工作,是“八分学两分教”的工作,是从一桶水里舀出一勺水给孩子的工作。很多老师虽然天天在教书,其实很少看教科书之外的书。老师两点一线的生活工作局限,怎么可能对火热的生活有干预和思考,并进而影响到我们的孩子们呢?很多老师直言,他们是为五斗米折腰的教书匠,是为了钱而上班的教书的工人。我们的孩子送到这样的老师手上,怎么可能有太多的好的发展呢?没有生活,没有思想,没有足够宽度和高度的老师,是很难教好书的,只能死教,直到教死。
救救孩子,先要救救老师!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