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到底要什么?我们一家三口商定形成了一致的意见,我按主次顺序写出了我们要的东西,并张贴在家中的墙上,它们依次是:孩子的生命健康和安全,孩子的心灵健康和快乐,全面的文化素养,音乐,小提琴。同时在纸头上认真写下了备注:一、纸面之外的不允许影响纸面之内的事情;二、次序在后的不允许影响次序在前的目标。后来,在上海发生很多事情时,我们都是严格执行了这样的约定的。当感觉到学习小提琴会影响到我孩子的心灵健康和生命健康时,我们做了最坏的打算,及时作了很大的调整。
假如我是爸爸
2001年7月18日,星期三,晴。
孙同同以“听录音”为题,记载了她的苦恼:
今天早上,我正在拉d小调的时候,爸爸走到我面前说:“爸爸想趁妈妈不在家,请求你做一件事情。”我猜:“剪头吗?”我的爸爸没有生到儿子,就一直把我当成儿子养了,看到我头发有一点点长,就会催我去理发的。爸爸回答:“不是的,是把那个录音听一下。”
自从2000年9月30日起,为了跟随优秀的专业老师学习小提琴,我和爸爸就每个星期跑一趟上海了,当天来回。每次上课,我还课,爸爸负责录音、做笔记。老师很严厉,课后听录音就成了我最大的负担,我实在不想再回到那种挨骂受气的感觉里。我不同意听录音,爸爸就发火了。我觉得爸爸做得不对,明明是他请求我,那我就完全可以同意,也可以不同意啊。我爸爸所谓的“商量”、“请求”,其实都是骗人的,就是布置和下达。
没办法,最后让步的只能是我。我慢吞吞地走到桌子前,左手拿着d小调的书,右手握着铅笔,听爸爸放录音。刚开始,还好。听了十分钟后,我就实在受不了了,我仿佛看到了专业老师极其严厉的目光,心里面浪涛翻滚,录音好像一根根针扎进了我的心,很痛很痛。鼻子一酸,黄豆大的泪珠就滴落在手臂上、桌面上。爸爸看到我哭了,好像更来劲了,怒气冲冲地说:“还听得出问题啊?”我说:“有点儿听不出。”随后,爸爸就开始唉声叹气了,骂我是猪脑子,我感到爸爸不怎么信任我了。我劝爸爸不要生气,叫他安心去上班,我在家会好好练习音准的。
这次听录音,我真的很难过,希望爸爸以后对我好一点,我以后也会好好拉的。老师那么严厉,爸爸也这么凶,女儿会受不了的。
我当时在报社工作,下午2点到夜里12点是我的工作时间。上午为了听录音的事情跟孩子发火了,到了单位心里也很不安。等到深更半夜下班到家,第一件事情就是看女儿写的日记。我们约好了,她每天写一篇日记,日记里可以记载喜怒哀乐,可以写对大人的不满和建议;我下夜班回来,看日记,改日记。每每看到孩子的日记,心里总是乐滋滋的。读完了孩子的日记,我就吃饭洗澡,然后端坐在书桌前,认认真真地批改她的日记,并及时留下我的读后感。
是日留言如下:
同同:爸爸看了你的这则日记,心里想了很多。这是一则很不错的日记,既写了听录音的过程,又写了听录音时的想法。很真实,很感人。如果我的女儿不是把成为一流的小提琴演奏家作为自己的目标的话,那么我敢保证未来的你一定会成为一个十分著名的作家。你喜欢语文,喜欢写作,对人事物一直有自己独立的思考和看法。阅读使人渊博,写作让人精细,辩论叫人机智。不管你在哪一个方面有兴趣,爸爸都时刻愿意为你做伴。
爸爸的做法让你伤心,爸爸愿意向你道歉。爸爸很愿意跟你平等地交换对一切事物的看法,我们是父女,我们更应该是朋友。让你健康快乐地成长,是我们共同的目标。欢迎你不断地给爸爸提出批评意见。
爸爸晚上上完夜班,吃过饭,洗过澡,然后再帮你改日记,通常都要凌晨两点过了才能上床睡觉。爸爸不嫌苦,因为爸爸一直活在梦里面。
上床了,爸爸经常还是睡不着,为你学琴的事情发愁。现在是打算走专业路子了,跟业余学了玩玩是两回事情。每周从南京跑一趟上海,实在是不容易。每次你的音准都是个大问题。我认为上课的录音还是要听,而且要反复地听。如果不听,那我上课就没有必要录了。拉琴不能满足于一天拉了多少遍,拉了多少小时,而是要拉出效果,要解决问题。出错的地方要反复地练习,耳朵听不出来的地方要反复地练耳朵。
爸爸身上有很多缺点,爸爸有时候对你的态度的确不好。爸爸太爱你了,爸爸和妈妈把全部的心血都花在你身上了。你感受到了压力,这是爸爸的不对。
但是,孩子啊,学琴本身就是个十分辛苦的活儿,对人的要求实在是太高了啊。上天若无难走路,人间哪个不成仙啊!同同,如果你是爸爸,你会怎样对待你的女儿,一个学习小提琴的女儿?我很想听听你的看法。明天的日记,你就写《假如我是爸爸》,大胆地写,越多越好。
爸爸是你的朋友,朋友讲究的就是个信用。爸爸答应你的事情有几件没有替你办到啊?我也希望你能像当初答应我的那样:不怕苦,不怕累,认真拉琴,直到成功!
宝宝,拉琴一定要动脑筋,音准很重要,一个不准,老师也不会放过你的。老师很严格,碰到这样的老师是你的幸运,只要能坚持跟随这样的老师,你最终就一定能够顶天立地。
同同,爸爸永远爱你,你是爸爸的唯一,你是爸爸的全部。夜深人静的时候,爸爸经常会坐在你的床前,看着你熟睡的样子。这于爸爸是个莫大的享受。
第二天,我半夜回来,看到了女儿以“假如我是爸爸”为题的日记。
全文如下:
假如我是爸爸,我会非常爱自己的孩子。一有空就带她去玩,到我国的各个地方去玩,让她了解中国的悠久历史,领略祖国的山河之美。一路上,我会给她带几本书,陪她一起看看书,不让时间白白地溜走。如果她不爱看,我就让她先看一些童话故事,以此慢慢培养她的阅读兴趣。到达旅游景点,我会鼓励她提问,她问我答,这样不仅增加了游玩的乐趣,还能让她在游玩中学到不少东西,懂得不少道理。
如果她上学了,我会教育她如何做人。我要让她尊重师长,关心父母,为人诚实,讲普通话,举止文明,遵守“七不”,不欺负弱小,乐于助人,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乱花钱,常见笑容,不为小事情生气,活泼大方。如果她成绩好,我就会告诉她:“要取长补短,向他人学习,继续努力。”如果她成绩不好,我会对她说:“不要灰心,不要自卑,每个人都有优点,好好努力,你会成功的。”
假如我的孩子也学小提琴,我也会给她请严厉的老师的。俗话说得好,“严师出高徒啊”。
我会让她在一个很好的环境下学习小提琴,让她觉得学习小提琴不是件很苦的事情,而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如果拉得不准,我会尽量给她买VCD回来看。如果买不到,我就让她自己拉,自己录了,然后再认真听。我会去问她有几处错了啊,建议她用笔一一标出来。还可以把错的地方写在彩纸上,把彩纸剪成各种各样的形状,贴在墙上。然后,一个一个地认真练习,解决一个就拿掉一个彩纸。如果到老师家还课,是由于心情紧张造成还不好课的,我就不会怪她。如果她听不出来准不准,我也不会怪她,我会对她说:“慢慢来,仔细用耳朵听。”如果第三次还没有准,我会继续对她说:“只要你不灰心,日积月累,最终肯定会拉准的。”如果第四次终于拉准了,我会非常高兴地说:“你终于成功了!你真棒!”
假如我是爸爸,我会把她成长道路上的点点滴滴记录下来,等她长大了,我会把这些本子拿出来给她看,她一定会很开心,也一定会十分感谢我这个老爸的。
夜班到家,很高兴看到了女儿的日记。她做了回爸爸,她的孩子显然也是位女儿,她通篇谈到孩子时都是用的“她”。允许孩子在日记里说出很多即使是冒犯大人的话语,我的直接的用心是以下几点:一、孩子的思想要自由,必须鼓励她自由说话;二、孩子承受着巨大的压力,要让她有发泄的渠道;三、孩子的成长经历,需要我和孩子共同的记载。
理所当然,我要在她的日记后面留下我的批语。
同同,你好!你真是位好“爸爸”,我从你的日记中学到了许多好的做法。真的十分感谢你!
其实,做一位“爸爸”是件很难的事情,做个好爸爸就更难了。如果你的孩子第三次第四次还没有还准呢,你会怎么样?你还会那样有耐心吗?美好的时光往往就是在这不紧不慢中流逝了许多啊!假如我是“爸爸”,我会很耐心地跟我的孩子讲道理,并让他自己选择前进的方向。我允许他犯错误,但不允许他老犯同样的错误。同样的错误,超过第三遍的时候是一定要接受处罚的。同同,你可知道,我正在做天底下最优秀的爸爸,一个你现在也许会恨将来一定会爱的好爸爸。希望能得到你的支持。
同同,你目前最要努力突破的几个方面是这样的:一、性格更加活泼开朗,敢于面对陌生人,敢于说出自己的想法;二、锻炼身体,拥有一流的好身材;三、提高英语听说能力;四、认真拉好每天的琴,全力考取上海音乐学院附小。
爸爸最近很忙,再忙也想暑假带你出去旅游一次。我们一起加油。
后来,孙同同告诉我,她的孩子要是同样的地方老犯错,她也受不了。再后来,孙同同就考到了上海,我也就跟随她到了上海。
若干年后的今天,再来看我当初给她的留言,我发现还是有不少可圈可点之处的:一、我给她的留言里,谈到我的孩子,我故意用了“他”;二、给她的留言,先软后硬,软中带硬,鼓励包容中,不迷失自我,不纵容孩子;三、一直在理她的想法,一直在纸上谈兵,说不通的就一定做不到,有想法才能有做法。
一起做大梦
有梦想谁都伟大。从这个角度讲,大人比孩子大不到哪里去,很多大人已经没有了梦想,十分满足于现状。孩子是快乐的,孩子的快乐多半是来自于他的梦想,他的想象。孩子后来不再快乐了,是因为在大人的影响下,孩子也慢慢地快成大人了,越来越多的知识挤占了他的想象,他的梦想。知识是科学的、严谨的,想象是随意的、荒诞的。某种程度上讲,知识越多的人,往往想象力越差。要是孩子在长大的过程里,在获取大量知识的同时,能够始终保有丰富的想象和美好的梦想,那该有多么好啊!
要让孩子真正喜欢大人,大人就要学会和孩子一起做梦,做大梦。只有大人始终有梦想,才能赢得孩子的可持续的喜爱、敬爱。孩子不喜欢太现实的大人。让我们一起来做个和孩子们近质同质的人吧!
我是如何和孩子一起做梦的呢?我的上天入地法,是如何制造出一幕幕感人的场景的呢?容允如实分享如下。
造梦或做梦,一定要先有个适宜做梦的环境。安静的,温馨的,没有人走动的。不过关的家长我通常会支开他,因为梦做得不深的时候,是很容易被搅醒的。态度好的家长,我会允许他们坐在一旁,不允许插话,不允许有任何肢体动作。
“嘉嘉同学好,很高兴再次见到你啊,我也很自豪有你这么个好的小的朋友啊。”我通常是这样开场的。“嘉嘉”在这里指代家家户户的孩子,仅仅是为了方便表达而已。
孩子因为有了上次的见面做基础,这次再见就很亲,也很期盼。我说:“今天愿意和叔叔聊些什么啊?愿意聊得深刻一些吗?”孩子基本上会顺着我的思路走,我的问题里面其实已经暗藏了答案,在和孩子一起对焦好情绪、心境和频率的情况下,是不大可能有孩子回答“不愿意”的。
“嘉嘉,有没有想过‘人为何而活’、‘活着究竟是为了什么’一类的问题啊?”
“没有!”
“那我们今天就谈谈这个好吗?你不愿意的话,我们就换个话题,没有关系的。”
嘉嘉会说:“就谈这个,这个话题我从来没有好好想过。”
“好的,这个问题今天要是谈过了,谈清楚了,你会获得很大的快乐,很大很大的成长啊!”
孩子长时间思考,也会试着给些答案。不管给出的是个什么答案,我都会给他充分的肯定和鼓励。
“嘉嘉,你愿意听听叔叔的理解吗?叔叔认为啊,人活着是为了别人更好地活,也就是说,人为了别人活而活才快乐。你同意吗?”
嘉嘉思考后回答道:“同意!”
我说,很好啊,你真棒!如果你是发自内心地认同叔叔的观点,不妨把它写下来。请你找支笔,找张大些的纸来,认真地写下:一、人为何活着?然后换行写下你认同的答案。不同意叔叔的观点,可以不写啊。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