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绑架了中国父母-生活大课堂(6)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在我看来,几乎没有家长不爱孩子的,全世界最爱孩子的家长也全在中国。家长为了孩子省吃俭用,为了孩子日夜辛劳。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很多家长用心用情用力,目的是希望孩子有个好的成绩,好的未来。“出发地”和“目的地”输入后,孩子的成长快车向前开了,家长开始导航,开始陪伴。一开始总是一路欢乐一路歌的。久了,乏了,满心期盼的硕果没有及时出现时,负责导航的家长就会违背预先输入的指令,说些抱怨孩子的话语了,导航的提示也不再亲切温柔了。孩子一旦哪次大考又考得不好,相中的学校也失之交臂的话,怨言便化作了怨恨,累积的太多的情绪终于来了一次总爆发。家长不干了,导航仪罢工了。失败面前,我们经常看到的是,破罐破摔的往往首先是家长,而不是孩子。

    家长罢工了,不可以像借个导航仪那样也借来个家长,家长是借不到的。再说,借来的,也不一定正好能导航你家的孩子啊!通常的情况是,家长一撂挑子,多数孩子是跟着也撂的,谁怕谁啊?这书早就不想读了。孩子停车,拔钥匙,发动机熄火。纵是后来导航仪自我修复疗伤,幡然醒悟后重新有了导航的能力,孩子的重新启动也不那么容易了。

    理论上讲,家长是不能罢工的。可家长也是人啊,人是情绪动物啊,很多家长这辈子受到的最大打击,经常不是来自另一半,而是来自孩子。婚后最爱的就是孩子,所有的指望都是孩子,孩子完了,什么都完了,什么都输得起,就是孩子不能没有出息。所以,现实中,家长罢工是无法避免的;家长罢工后复工,复工了再罢工,也是无法避免的。很多时候,来了情绪的家长是蛮可怕的。

    谁来管管这些管孩子的家长呢?谁来给导航仪提供指导呢?这个世界是因了勇敢而精彩,因了恐惧而安存的。恐惧害怕维系着世界的平衡。要是大家谁都不怕,什么都不怕,什么都敢做,那这个世界就乱套了。很多时候,很多家庭的很多家长是太过勇敢了,什么都敢说,都敢做。“你是我养的,我打的是我自己的东西,怎么了?腿打断了,我养你。”这种歪理邪说我不止一次亲耳听到。起码的敬畏心没有了,分寸就没有了,效果就可想而知了。很多孩子挨打了,气不过时会说:“你再打我,我就打110。”那打了110又怎么样呢?家长是不怕110的。家长的权力在家长所在的家庭是无边的,失控的,是亟待需要监管的。

    我的外甥小时候经常挨打,当然有的时候是确实该打。但我的妹妹妹夫打起来没有数。我后来就收起了他们的权力,孩子错了,如果一定要打的话,请先打个电话给我。等到真的电话打来了,十多分钟的话一讲,先大人告状,后孩子辩解,渐渐地,大人的气已经消了很多,再打也打不起来了。现在孩子上高三了,我的妹妹很唠叨,我再次出政策:跟学习有关的事情,我妹妹妹夫有什么想法或不满,先跟我讲,由我来转述,不允许整天的“棒儿头上敲”。这次外甥考得不怎么好,我妹妹很生气,很后悔停了工作来照顾孩子,想撂挑子,我没有同意。于是她就继续天天烧饭洗衣裳。

    我这里所要表达的意思是,家长和孩子之间最好有个第三方的力量在,这个力量要尽量是孩子和家长都认可的,并有些心怀敬畏的人。农村里经常是舅舅扮演这样的角色。一个家庭里,也可以产生一个这样的“第三方力量”的,这个人要有点权威,喊谁停谁就停,同时呢,这个人也一定要是一个很好的倾听者,甲乙双方的抱怨他都有肚量接纳。

    要有人管得住导航仪,不允许导航仪乱罢工。同时呢,还要有人经常给导航仪升升级,不断提升它的服务意识,让担纲导航任务的家长们,简单的动作重复做,重复的动作坚持做,坚持的动作亲切地做,做准,做精,做细,做足,做透,做好,直至做成。谁来给导航仪维护呢?成人的再学习是个社会问题,做个好爸爸、好妈妈,不是买几本书回去看看就完事的。维护导航仪最好有个维护部,下设四个中心:一、理念刷新中心;二、信心给养中心;三、动作指导中心;四、倾听委屈中心。我一直想创办这样的家长学校,它的职责就是维护导航仪。

    风雨兼程夜归人,太仓沙溪歇歇脚。服务区里,停在我旁边的也是辆南京牌照的车,一来二去地就聊开了。胡先生和王先生两人大学同学,一起在上海吃了晚饭驾车去南通。他们问起了我的职业,我说是全职爸爸,他们很感兴趣。不顾屋檐下的飞雨淋湿了头发和衣衫,我们聊了一根又一根烟的工夫。听了我因导航仪生出的太多感悟,他们很认同并赞叹。听说我的书名在“大人要打”和“家长要打”间摇摆不定时,王先生很认真地讲:“孙老师,就叫“家长要打”,大人要打,打的人太多,最后大家会推,都以为自己不该打,也就什么人都打不到了。”我说:“这本书里,打来打去,首先打的都是我,我在我家也是无法无天的,也经常是无人管的导航仪,做了很多现在想来是错了的事情,哈哈!”王先生的孩子9月出生的,今年提前一年上了小学,听了我“小孩小的时候年龄差异大,性别差异小”的一番话语,他若有所思。胡先生女儿考了个职高,感觉他不很开心,我们相约网上再聊。我问:“你女儿1991年还是1992年的啊?”他先告诉我是1992年,后又郑重更正是1994年的。他像突然间明白了什么似的,连连摇头说:“我该打,该打!”我顺手就在他屁股上来了几下。到了握手说再见的时候了,他们坚持为我导航,让我安全倒了车,上了道。我很感动。

    健康是吃出来的

    我的书稿出来了,朋友们争先要着看,是自不待言的。看的过程和看完了之后的反应,是很不一样的。今天就拿这些朋友来做些功德啊。

    最令我开心的,是我报社的于姓朋友。一个字没有看,就直喊好。她了解我的文字风格,了解我的想法做法。两年前就说要帮我运作一下,要请我到他们所在的城市做报告。哈哈,我没有同意,因为孩子正在成长。即便现在,单纯为了我孩子的成长,我还是不怎么愿意出这本书的。高调做事,低调做人,是对的。但我怕拷贝走样,到孩子那里就成了“低调做事,高调做人”了啊。

    我的女儿也看了我的文章,很感动很感慨,给我提了个极其苛刻的要求,“爸爸,您能否文章里不提到我的名字和我的事情啊?”我说:“孩子啊,我崇尚的是瞒人不骗人,不该说的,我可以瞒着,说出去的一定要真实。你是个引子,你也是这本书的框架啊,没有你就没有这本书,真实才会产生力量,或感动,或伤害。我们要尽量避免伤害,伤害他人也一定不是我们的初衷啊,我想非故意的伤害是会得到原谅的。”

    一线的老师看了,反应不一。张老师的改变令我感动。他说,我的文章有想法,有做法,真切感人,一定会影响到无数的家庭。张老师学会夸孩子了,还主动向学生道歉了。再次面对孩子恋爱问题、打架问题、夜不归宿上网吧问题时,从效果想办法,感化了班级的孩子们。张老师爱学生,很单纯,有思考,于是做了,做好了。也有老师认为我的想法做法不可复制,理想化色彩太过浓郁,说说容易,做到很难,值得表扬,不值得推广。

    音乐圈子里的老师朋友看了,十分坦诚地告诉我:“孙同同爸爸,您这本书一定要尽快出版,这个社会总是需要一部分精英来肩负起一定的道义的。文章写得真实动人,触目惊心,每个老师和家长都应该看看,我从你们身上学到很多。您书里说的老师做的那么多坏事情,我全做过,我不是个好老师,但我开始改了,在进步了,我正在用问心无愧四个字时刻检视自己的言行。我相信不长时间后,中国的音乐教育的现状一定会有很大的突破。”

    看了流泪流汗的家长是有的。这些朋友大多是有了孩子,孩子在15岁以上,上初中,高中,大学。家长因为有了陪伴的经历,因为有了太多的挣扎,因为有了不大好的结果,所以很容易产生共鸣。流泪的朋友说,他们感动了,同样是做父母,做到我们这样的,太少了啊,因为太难,所以太少。流汗的朋友说,自我比照,感到惭愧,感到自己很不合格,对不起孩子。这些家长都极力鼓励我,一定要写完,一定要赶紧写完出版,更广大的家长需要被及时提醒啊。上海一位准妈妈因为阅读,感受到了自己父母对自己的爱,她用八个字表达了她的真实感受:“父爱万岁,母爱无疆!”

    看了喊好,但反响不太强烈的这些朋友,孩子还小,或者没有孩子。他们没有遇到太多的现实问题,思考少,需求少,于是共鸣自然少啊。于是,我想到了医院,想到了医生。有病了看医生很正常,医生说啥就是啥。吃药打针做手术,无一不言听计从。病人和家属此刻的简单听话,是由于他要解决问题。需求决定态度。而营养师的讲座,无病防病的建议,是很少有人愿意接受的。为什么?因为这个时候身体没有大问题,保健防病是潜在的需求。孩子的教育也是这样,要家长学习,接受新的好的思想,身体力行,预防孩子教育方面出现状况,是蛮不容易的。这些家长只有视线,没有眼光。

    有家长不愿意看完我的书稿,看了一两篇,喊好,就约我吃饭喝茶,要我给办法解决他孩子的问题。我为了让办法得以持续落实并办出结果来,要给他们讲些其他东西,他们就没有耐心了。我又想到了医生,医生开药,家属和病人都要来得快的药。医生要是建议回家少吃盐、油和肉,也是很少有人耐心听得进去的。

    健康是吃出来的,不健康也是吃出来的。有病治病是对的,吃药是能治好病的,可三分药七分毒啊,吃药就是吃毒,治好了这个病,很可能为另一个病埋下了祸根啊。只有彻底改变我们的生活习惯,管好我们的嘴,吃好,吃全,吃均衡,吃身体需要的,而不是吃嘴巴喜欢的,身体才能真正持久地健康。孩子教育是同理啊,要从孩子成长的需要去学习、改变。空杯归零的心态很重要。

    也有婆婆和儿媳妇,老公和老婆,看完了相互埋怨的,都把责任推到对方身上。这也是不对的。我们每一个家长,都是孩子身边的环境,都会给以孩子影响。家长自律自重十分重要啊。

    要到手了一直没有看的也有,他也许把看书稿看成是纯粹帮忙性质的了。解释的理由是忙,很忙,快过年了,多少事情啊,过了年一定看。我一笑置之。我知道过了年他们也不会看的。他们知道孩子教育很重要,孩子读书是孩子的事情,要大人学习干什么啊?无独有偶,不久前,我约请一个朋友去听一个讲座,我深知他的家庭和孩子的问题,他的回答却令我啼笑皆非,“孙老师,谢谢您的好意,我们现在不需要。”

    我从朋友看书稿的态度里明知了一个现象,很多家长严重缺失学习的心态,一年里几乎是不看书的,偶尔买本《读者》回来,也没有完全阅读。由此,我下定决心,我的书出版了,只卖不送。不花钱看的书,是看不出好的效果的。老吃免费的饭菜,会饱胀,会拉肚啊。花自己的,吃自己的,才叫真的好啊!

    有朋友问我这本书的市场前景怎么样。我说,100个家庭,我只写给我要的那一个家庭看,这一个家庭是爱孩子,但又爱不到孩子,同时渴望突破解决问题的。100个家庭,80个家庭是谁的书都不看的,10个家庭是不认为孩子有问题的,5个家庭是不认为大人有问题的,4个家庭会认为作者我有问题的,剩下的那一个就是我的目标读者。医生看到满大街的人都很不健康,但医生没有本事要求所有的人都排队挂号来找他看病。

    不得不承认,21世纪的今日中国,老百姓的生活已经日新月异了。饭桌上的菜肴是越来越丰盛了,可人们的健康状况却每况愈下。文化精神的食粮也已今非昔比了,可人们的精神风貌倒显得大不如从前了。社会发展进步是好的,但我们必须有效控制好这个速度,以免让进步毁了我们。生活越丰富,越舒服,我们反而感到越来越难以找到真正的生活了。我感到这个社会把很多人弄脏了,弄得自己不认识自己了。上帝要是能有个神奇的力量,让我们回归年少,回到从前,那该有多好啊!全面地食用吸收营养,才能保证健康的体魄。社会方方面面的同步有序发展,才能保证和谐局面的形成。为了孩子的全面发展,大人们是真的要带头全面补课,虚心学习了。有两句话都是我想说的,有人要是引用的话,一定要引用全了,哈哈!一、作为家长,可以不看书,但不能不看我这本书;二、作为家长,可以不看我的书,但不能一直不看书。

    一起掼蛋

    放暑假了,女儿从上海乘火车到了南京。因为一周后就要上专业课,因为暑假里在世博会的奥地利馆有演出任务,所以孩子真正的假期也就是五六天的时间。难得的假期,她打算一直在南京过,玩玩中山陵,会会老同学,看看世界杯,然后直接回上海。经不住我的劝导,最终她和我一起回老家泰州农村住了两个晚上。我感到长期在大城市生活的女儿很有必要经常回回老家,经风雨见世面。傍晚了,老家的房顶是个好去处,搬上几张椅子,泡上一壶茶,仰望天空,看流云飞速滑过,听蛙声如潮,真的十分享受。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