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绑架了中国父母-总是在想(8)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和生养孩子一样,婚姻也是要准备好了才能开始的。无准备的婚姻,经常是婚了就昏了。很多年轻人喜欢与我讨论婚姻的问题,我很明确地告诉他们,婚姻很美好,但要做功课,“不婚”也是种选择。我现在最担心的是无准备的婚姻导致的无准备的生育,那样的孩子是要忍受很多常人无法想象的苦痛的。苦难通常是财富,可有的时候,苦难就是苦难,财富才是财富。只有当走出苦难回望苦难时,苦难才是财富,因为更多的人被苦难淹没了。四川汶川大地震,对于死去的和还没有走出地震阴影的人来说,就是灾难;对于活着并坚强活着的人们来说,苦难此刻成了财富。有些苦还是不要随便让孩子吃。

    无准备的,就是无期待的,无期待的结果是可想而知的。我拥护国策,还是计划生育的好!

    岂可随便拜名师

    古人的文章之所以被今人喜爱,最主要的还是因为它的思想。《师说》一文里对老师的定义十分精准,“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我们今日的教育研究工作者,思索求证,力求新解新说“师者”的,估计大多无功而返。

    传道,授业,解惑。今日为师者,有几人能够同时担纲这样的使命呢?以这三个方面给全国所有老师来次统考的话,我想分数一定会很吓人。

    好的老师是有的,三个方面都有很高得分的老师也绝不是极个别。但中国是个人口大国,13亿人口的汪洋大海里,好老师的相对值就小了啊。因为好的老师太少,很是可遇不可求,难得的一个好老师,就会很受人尊重。也正因为少,好老师的威望能力经常是被夸大了,神话了的。

    名师有的时候不一定名副其实。他们中的很多人经常是单科冒进,只会授业,不会传道,不会解惑。很强的专业能力总是掩盖了他们的人品缺陷、人性不足。这样的老师我见得太多,遭遇这样的老师,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逃也似地跑掉。这不是弱者的表现,这是一种有礼有节的强者选择。我们要孩子的全面发展,要孩子的健康快乐。我们无法改变环境,我们只能改变自己,敬而远之这些所谓的“名师”。“传道,授业,解惑”,传道的顺位,足见传道的重要。一个不能给孩子正确的人生方向和鼓励的老师,一个没有豁达胸怀和远大志向的老师,是无论如何不能合符人们对名师风范的期待的。

    这样的名师,必须要承认他在某些方面的厉害。拜这样的名师是要很慎重的。他们的头颅经常是高高的,他们对孩子和家长的说教是命令的口吻,他们的学费自然高得吓人,他们的杀手锏是“随时可以炒了任何学生”。拖拉机一样的学生,被老师波音747的引擎拉动,跑不了多久就会解体的。

    即使这位名师是“传道,授业,解惑”三位一体的厉害,拜请这样的老师也还是要很慎重。名师的时间都是很宝贵的,名师的话语都是十分令人受教的。但是,真正学到名师的真传得要看学者的接功。内心储备不够,对焦没有完全到位,也完全会登得宝山空手归。电脑要有硬件、软件、操盘手,三样齐了,电脑才好用。孩子就像个电脑,孩子的硬件就是孩子的躯体,孩子的软件就是孩子的思想,用孩子的操盘手是孩子自己,也是家长和老师。软件换了,经过名师升级了,硬件不配套,孩子心力不够,操盘手要是再不怎么会使用这升级过了的电脑,那怎么行呢?孩子在新旧思想里打架,孩子很想根据名师的指点前行,就极可能遇到学校任课老师的阻拦和打击,孩子回头找支持时,家长也不再坚定了,名师也已经跑掉了。这个时候的孩子就会因为挣扎而很痛苦,成绩很可能不升反降啊!

    遇到这种事情,我不怪孩子,还是怪大人。拜名师无妨,但要学得彻底,学得很坚定。是大人带着孩子去学,孩子在遇到困难时,家长要能够给予有力的支持。果如斯,名师可拜可请。如果名师激起了孩子成功的愿望,而没有本事循序渐进地带领孩子走向成功,这样的名师也是有错的,也是要挨打的啊。

    小时候,我学过裁缝。穿针引线是件细活儿,很考量基本功的,尤其是较粗的线头入细小的鼻眼儿。老穿也穿不进,是要挨师傅骂的。师傅示范了一遍,我就会了,把粗的线头放到舌尖抿一口拉一拉,受潮的线头头部就露出了细细的线丝,尖尖的,对准针眼,一下子就进去了。孩子是鼻眼,名师是粗线头,家长其实就是个小裁缝,要聪明些啊。家长始终做的就是些穿针引线的工作,帮助名师,也帮助孩子。

    其实,培养孩子向身边的人学习,是个好的办法。孩子缺啥补啥,针对孩子的特点,找到相应的老师,解决了问题达到了效果就好。能者为师啊!邻居啊,朋友啊,亲戚啊,哪怕就是孩子的伙伴,家长帮助请来。圣人无常师啊!学习每一个平凡的人,就极可能成就了一个不平凡的人。

    我孩子的学校也经常要从国外请来太多的大师,我的女儿也经常十分有幸被指派到这些大师手里做回学生。这样的机会通常是很难得的,不是最优秀之列的学生只能坐在台下做听众和观众。大师课经常会给台上台下很大的震撼,但大师走后,大师的影响往往也就跟着走了。大师说的,中国的学生很难做到,中国的老师也很难帮助学生做到。中国老师没有学过裁缝,不大会做穿针引线的活儿。中国的老师也有很多从国外留学回来的,三四年的留洋经历,似乎好像学到学成了很多,他们中也有人被称为大师的,也不遗余力地奋斗在教学的一线,但最终的结果都不是很好。原因何在呢?

    最近在北京我有幸采访到了一位资深的音乐专家,她说,学音乐就是学一种语言,不在西方的文明文化里浸泡个20年左右,是很难完全学到那种语感的。真正的大师必须吃透两头,一头是西方的文化,一头是中国的孩子。世界级的音乐大师来到中国,他们没有吃透中国孩子,自然很难在中国孩子身上有个好的传递。大师的话,经过翻译的过滤,传到孩子那里早就味道大变了。留过洋的中国老师,很是吃透了中国孩子,但没有吃透西方文明,会说出很多洋腔八调的话语。学习小提琴,有点像老外到中国学习京剧,环境不对,老师不对,要想学好比登天还难。

    知耻与知止

    朋友的女儿高考结束了,夫妻俩一合计把她送到了一家饭店做服务员。饭店的工作人员欺生,到了吃饭的时候,故意找茬不让孩子吃饭。原因很简单,工作人员的饭菜天天就是那么老三样,多了个人,就多了双筷子,大家都可能吃不好吃不饱。朋友听说后,很心疼也很着急,随即就打了电话找人去摆平了这件事情。他太太很不赞同丈夫的做法。孩子暑期打工,不仅仅是为了挣到一份工钱,更重要的是要走进真实的火热的生活,迎对矛盾,解决问题。老人欺负新人,这很正常,孩子如果能够在不伤和气的情况下,说说笑笑间,争取到了自己的饭菜,这就是本事,这就是孩子真真要学习的东西。我如实地说出了我的看法,朋友说,他都懂,可当时就是转不过弯,心里实在是气不过。

    朋友的故事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很多人都是这样,心里十分明白对错与是非,可实际生活中经常会反方向操作。

    QQ聊天是个很好玩的游戏。每个人领回来了企鹅,就因此可以认识更多的企鹅们。每个人的名号下面几乎都有个个性签名什么的,那或者是主人心情的绽放,或者是他最新的感悟,也经常就是他的座右铭啊。读签名,让我感动,我感受到了很多力量。我想啊,要是能够把这些话语汇成一本书一定很畅销。我自己的签名是“太阳每天都是新的”,“有梦想谁都伟大”,“上帝怜幽草,天助自助者”。我喜欢的签名,不久就被很多其他的朋友拿去做了自己的签名。我不失落,还很开心。我就想啊,人心人性是相通的,我喜欢的认同的,也完全有可能合符了更广大人群的期待啊。我还想,人是自然的,人同时又是社会的,每个人身体的零部件都差不多,自然的人在社会环境里的成就地位常常是迥然不同,这是为什么呢?原因往往就是,认同了,而没有行动,知道了,而没有做到啊。知行结合很重要啊!

    我很清楚地知道,做成事情的人都是很清楚自己要什么的人。做成事情的人都活在自己的想法里,做不成事情的人都很在乎别人说什么。要想做成事情,心里“要”的想法很重要,只要“要”就一定有可能看得到。我要什么呢?我正在做什么呢?我做的能不能达到我想要的呢?也就是说,要的东西明确了,还要始终为要的东西去行动。做的不能达到我们想要的,那就是浪费时间精力,还极有可能模糊目标。这很像我们的孩子写作文跑了题。

    孩子写作文跑题,是经常要被提醒,被批评的。大人不做正事,浪费时光,孩子是不能批评大人的,身边也很少见到有大人提醒大人的。因为多数人都是没怎么做成过事情的人,多数人也就自然没有做成事情的好的行为习惯啊。少数做成事情的人,也没有感到有太多必要去提醒帮助其他人。马云让我佩服,是马云倡导了新的商业文明:开放,分享,责任,全球化。我愿意向马云学习,我更希望广大事业有成的朋友们能够分享您的经验教训,多多帮到您周遭的,没有目标且不能服从目标做事情的人们。我想,会做事情了,做成事情了,孩子的教育问题就不难了。因为隔行不隔理啊!

    没有一个家长愿意承认自己是心甘情愿让自己的孩子这么糟糕的,也很少有家长从自己的身上找出孩子不好的原因。我每天都在接触很多的家长和老师们,也一定是经常掏心掏肺地跟他们讲起很多育儿经。他们都说:“老师,您说得很对,但做起来很难。其实呢,也不是很难,就是坚持做很难。”有老师很诚恳地对我说:“孙老师,听这么一讲,我真的感到,我是个不合格的老师了,我有些对不起学生了,可大环境就是这样啊,我能怎么办呢?”我说:“谢谢您!您无法改变大的环境,您可以改变您自己啊。您可以更友善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啊,尤其是差的学生。什么都做不到的话,您可一定要记住啊,永远不要嘲笑打击任何一个孩子的梦想啊!您可以先改变对儿子的态度啊!”老师很挣扎,“难啊,很难!”

    很多的家长,终于承认孩子的错是自己的错了,高昂的头垂了,语气语调缓了,感到些许羞愧和耻辱。“养不教,父之过”,这样的古训还是经常被人说起的。可是,要这样的家长立刻离开麻将桌,不再抽烟喝酒,要这样的家长从此尊重孩子不再打骂孩子,要这样的家长不再做孩子的保姆而做孩子的朋友,就难了,而且是很难。也有兴高采烈地回去大搞改革的,十天半个月后就偃旗息鼓了。知耻易,知止难啊!

    有道是,方向不对,努力白费。这年头始终不缺少有梦想的人,也始终不缺少勤劳的人,缺少的是把梦想变成现实的人,缺少的是勤劳出了结果的人。勤劳是个被高估了的品德,我们要重新审视我们对勤劳的了解和期待。一个孩子,天天背着书包去上学,你不能说他不辛苦,也不能说他不坚持。一个大人,起早贪黑,任劳任怨,省吃俭用,一心为了孩子,你不能说他不用心用情。为何结果差强人意呢?原因很简单,他做的事情做错了,做的是无用功。惯性使然,无法刹车,其实也无人喊停。

    最近跟一些语文老师谈孩子的学习。老师都很抱怨现在的孩子太呆,学校考学生的题目太活太难。那些难题目,很多时候老师都不会做,说是考学生,其实就是在考老师。没办法,分分分,学生和老师共同的命根,于是这些老师就去陪着学生压着学生弄那些死的东西,死的抓到手,均分就不会很差,老师的奖金也就不会太少。我很开玩笑地跟这些老师说,我此刻很赞叹古时的科举了,一篇文章定江山没有什么不好啊,文章里的才情才能真正体现一个人的功底啊。学习语文,字词句章、语法修辞无一不重要,但学习语文的直接目标是要孩子能够看得懂别人的文章,当然也包括古人的文章,是要孩子能够通过文字表达自己,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进而能有益有利于他人。不会读,不会写,天天弄那些死的文学常识,有什么用啊?学校出活的题目是对的,老师没有对应学校的要求给予孩子应有的方向调整,是错的。因为抓生字词容易得分,抓阅读理解和作文非一日之功,老师功利了。不知道,自然做不到;知道了,又不去做。这样的家长和老师都要挨打。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