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片叶子都会跳舞-下课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巩高峰

    和往常一样,阳光爬上阳台时,老汪收拾好自己,提上竹篮去菜市场。这是老汪每天的固定节目,出门先接受熟人“汪老师早啊”的问候,然后才能到菜市场。

    和往常不一样,今天是老汪的生日。七十啦。每天上午买菜的日子一晃就是十年。每年生日这天,老伴儿会要求老汪多买一对猪蹄,一条武昌鱼。

    老汪刚走出楼道,一个肥硕的身影把光线全挡了。暗了两秒,那身影突然张开双臂,伴随着一声“汪老师,还真是您啊”,老汪被拥进一个敦实的怀抱,眼前一片漆黑,好一会儿才重见光明。

    老汪还未从晕眩中回过味儿来,就已经上了一辆小车。

    是老汪的一个学生——当年无论老师还是班里的学生都叫他大刚,如今叫李志刚。如果不是重名,老汪可以确定他就是那个老出现在晚报财经新闻版上头条的企业家了。老汪整了整脖子上的围巾,客气了两句,一来今天是他的生日,二来老伴儿不知道他什么时候能回家,要担心的。

    李志刚笑笑,说已经留人去登门通知了。同时,李志刚兴奋地“嗨”了一声,因为老汪的七十大寿。

    呵,到他嘴里成七十大寿了——一个毕业二十多年的学生记着自己的大寿,而自己的儿女各忙各的,能不能回家来吃一顿饭都难说。老汪不挣扎着要下车了。

    车子停下,老汪才知道今天这是请大发了。一个豪华得让人目眩的酒店,进的是大得没有道理的包厢,坐在桌子对面的人,即使李志刚大着声介绍了两遍,老汪也只知道是谁,看不清面孔,太远。不过能坐上这张桌子的,应该是老汪的学生里混得最体面的了,否则,上不了李志刚的邀请名单。

    学生们给老汪上的第一道菜,是一本相册。他们竟然把当年的毕业照和全班学生的留言合在了一起,做了个黄金外壳,重得坠手。

    老汪不知道该说什么,酒桌不是讲台,再说买菜做饭的退休生活已经十年了。面对一帮中年了还能记着老师生日的学生递上来的祝寿酒杯和笑脸,老汪还能说什么呢,只有幸福。老汪仰脖子一口把小半杯红酒灌了下去,什么高血压,什么忌激动——都滚一边儿去!老汪的眼里有点潮了。

    大伙哗哗鼓掌,说汪老师的气势很有当年上课的感觉,现在再给大家上一堂课吧。

    老汪当初在黑板上激扬教鞭,现在在小半杯红酒里豪迈。老汪有些不好意思,也幽默了一下:“你们自习吧,我先看看教案。”

    老汪开始翻看那本沉甸甸的相册,刚翻到第三页,“教室”里的热闹渐渐稀疏,话语集中到了两张嘴上:李志刚和王小毛。这两个当初在班里拉虎皮扯大旗的刺儿头,如今是合作伙伴了,或者是竞争对手?因为他们一来一往的话,柔里显刚,刚中带刺。俩人一个在老汪左,一个在老汪右,几来几往,老汪听明白了:王小毛公司的一项工程,最初同意给李志刚做,后来黄了。李志刚认为如果他中标了,那将是他的企业从市级走向全国最重要的一步。但是,最后中标的却是李志刚在市里的竞争对手。

    老汪一边感受着手里那些遥远而青涩的面孔,一边努力从破旧的岁月里挣扎出微笑来,以便应付李志刚频繁的投诉——李志刚总让尊敬的汪老师给他做主,问王小毛给老同学放鸽子这事做得地道不地道。

    “这不是亲者痛仇者快吗?不夸张地说,刚不穿开裆裤的时候咱俩就是同学了,王小毛,这事怎么能这么做呢?”

    作为一个著名的企业家,李志刚这话显得有点像向老汪撒娇。老汪不知道他们为什么要在饭桌上纠缠生意的事。虽然这些是大生意,自己的儿女做的是小生意,但是他们的习惯都是一样的。

    王小毛起初还微笑着让老汪评评理:“汪老师,今天他当着您的面说这些不合适吧?”久了,他似乎隐隐有点儿不耐烦。终于在一点上接了火,变成了直接对攻。

    众人先是捣糨糊,拿着花洒灭火,后来见火势太凶,花洒捐躯不说,怕是城门失火要殃及池鱼了。于是,纷纷闭嘴,隔岸观火。

    李志刚开始站着说,虽然手里捏着酒杯,但他显然忘了敬酒的初衷。王小毛倒是坐得更踏实,他把后背尽可能地全陷在柔软的椅背里,微微仰着头,字斟句酌地还击。虽然一直都是两个人的言来语往,但是偌大的包厢,却感觉声音无处不在。

    “啪!”一个声音清脆而尖利,瞬间把所有的声音都消灭了。等到大家好不容易找到声音的发源地时,声音的主人——那本相册金灿灿地滑行到了饭桌的中央,那儿辽阔,容易聚焦。黄金包裹着的相册优雅地给观众回礼,慢慢转了最后一圈,停住了。

    而相册的主人呢?大家伙再用目光找,却见老汪立起身,哆嗦着手把围巾绕到脖子上。见大家都看,老汪熟悉地把额头的青筋鼓起,呵斥似地轻喊一声:“下课!”

    没有下课铃声,但是教室里却空荡荡起来。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