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山掩映,我看见了这颗文心逐渐的晶莹与齐天的幸福。最早的羌语空气一样,溪流一样,烟云一样,孕养着千山万水中一个个村庄,从历史,从神化,从传说,从考古,一步步走进我的肉体,徜徉我的心怀,终于化作无法割舍的一部分灵魂。恍然明白,我不是全部的自我,我是村庄的一个部分。那一年,我12岁,小小矮矮的少年,懵懵懂懂地离开了村庄的视野,因为一个民族的身份来到县城,来到普通中学民族重点班的里面。不知不觉中,我把村寨的美和炊烟都带进了教室,带进了国语作文的字里行间。老师说,他闻到了里面带着阳光味道的那些槐花和麦苗的清香了。18岁,我走进普通高校,更多的文字让我的眼睛和脚步越加兴奋,于是,仿佛更多的泉眼汇成一条溪流一样,我的许多梦终于汇成一个梦——那就是我想说话!是的,我想把群山之中路的过程,田的过程,羌寨的过程,碉楼的过程,山歌和羊皮褂子的过程,包括梦的过程,都说出来,说给这个世界,也说给群山,说给故乡的早晨和傍晚听。这个想法从产生到现在,一直都还在行走的道路上,也许要用一生的经历和心血,也许要用几世几代,甚至世世代代来共同完成。令自己温暖和欣慰的是,这个想法并没有因为天气和气候的变化而枯黄,也没有因为土壤和大地的差异而遗忘,相反却远离了虚空与臆想,越加真实、坚定而可靠了。
浩浩涌动心中的情感,一天天潮涨潮来,充满巨大的能量和无限的期待,充满感谢!感谢天空那蔚蓝诡谲的诱惑,感谢大海那浩瀚无垠的召唤,感谢脚下大地幽邃广袤的情怀,感谢长城,感谢太阳,感谢五星红旗自由高高的飘扬,感谢960万平方公里的祥和。
掩映在巍巍岷山脚下的千沟万壑之中,我喜欢大地深处传来的灵魂千古滚滚不停的气息。我感受到了时间与空间整体的和多重的律动。我的心中有着火山滚烫的积蓄,有着江河奔流的激情,有着雪峰巍然的高度,有着森林原野连绵的苍翠与辽远。即使我又那么真切地看见了民族步履的艰辛与缓慢,又那么真实地听到了山水深情的召唤和呐喊。虽然我的心也痛了。
我的心也红了,也许更红。那时,我一定可以看见村庄里面的需要和旋律,可以看到火塘最初的渊源,可以看到祖先手指的方向,可以看见生命可以到达的深度。甚至,还可以深入大海深处,去寻觅江流湖泊的归宿,可以在太阳光芒中亲吻更多生命的微笑与泪水。然而此刻,窗前的花香抚摸着我的眼睛,犹如盛世中国60周年的喜庆滋润我一腔的感激!
2009年9月26日于北京,鲁迅文学院
原刊载于《文艺报》2009年10月17日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