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任弼时的秘书师哲在清理王明、康生留下的文件时,发现了陈郁的8次申诉信,以及王明给予他的“最严重警告处分”决定等材料。当时,师哲十分惊讶。
陈郁对我党同志来说并不陌生,他是我党早期重要的革命活动家,于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任中共广东省委常委,职工委员会书记,中共香港市委书记兼香港海员工会主席,参加领导过省港大罢工、广州起义,并为恢复广东地区党和工会的组织,开展地下斗争做了大量工作。1930年9月在中共六届三中全会上被增补为中央委员。1931年1月,在中共六届四中全会上被补选为中共政治局委员。后因反对王明“左”倾冒险主义,于同年6月被送往苏联学习。
在苏期间,他继续受到王明、康生等人打击。1934年,王明利用苏联清党的机会,把陈郁打成“右派”,并送往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工厂劳动。从此,陈郁改名“彼得”。1935年,陈郁一再上书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提出申诉,均被王明扣压,不予理睬。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陈郁再次上书共产国际,要求“回国抗日,效命沙场”,字里行间,诚挚恳切地道出了对祖国的怀念和回国的渴望,表达了对民族危难的忧虑和归国参加抗战的决心.但仍未被王明等人理睬。
1937年11月底王明回国时,对于被他惩罚的人的情况,没有向共产国际做任何交代,直到师哲清理出这些档案后,才知道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工人“彼得”原来就是中共中央委员陈郁。
任弼时听了师哲的汇报后,十分重视此事,亲自审阅了对陈郁的处分决定,认为理由站不住脚,随即向共产国际东方部干部处做了汇报。干部处处长马尔特洛维夫也感到异常惊讶,便把此事报告给国际东方部部长。部长在听完情况后,十分生气地说:“这是多么令人难以理解的事,他们处理了一位中央委员,自己回国去了,却撇下同志不管,似乎对他的存在都忘记了,对于他恳切要求回国参战的请求都不予理睬,这是不能容忍的。”东方部部长和任弼时商议决定,立即把陈郁召到莫斯科问明情况。
陈郁接到中共代表团的通知,见是任弼时署名,知道王明已经回国,高兴极了,连夜乘车赶到莫斯科。
陈郁带着两手老茧和满身油污走进共产国际中共代表团办公室。任弼时快步走向前去,一把握住陈郁的手,抱歉地说:“真对不起!陈郁同志,关于你的不幸遭遇,我知道的太晚了。”
一席话,说得陈郁不禁热泪盈眶,他向任弼时倾诉了自己近10年来的曲折遭遇。任弼时高兴地告诉他:“你的问题很快就能解决,现在国内形势与你出国时大不相同了,我们党在毛泽东同志领导下,取得了很大胜利。现在党领导的根据地比过去大多了,军队也强大得多了。”陈郁听了十分高兴,要求马上回国参加战斗。由于办理手续还需要一定的时间,所以,任弼时让陈郁暂时回到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去,等待共产国际监察委员会的批复。
陈郁对任弼时十分信任,他服从任弼时的决定,立即返回工厂。他向厂领导、车间主任以及工友们汇报了莫斯科之行的经过。工厂领导和工友们都为他感到高兴,车间主任还特地为他举行了庆祝宴会。
不久,周恩来到苏治伤。任弼时又将此事向他做了汇报。周恩来对此事十分重视,他和任弼时一起到共产国际监察委员会商议解决陈郁问题。
共产国际监委在研究陈郁的全部材料后,做出了取消1933年给陈郁的“最严重警告”处分,恢复组织关系,请中共代表团送其回国工作等决定。
1940年2月,陈郁随同周恩来、任弼时一起返回祖国,到达延安。
“如若不是弼时,我恐怕早就死在异国的土地上了。”在此后几十年的漫长岁月里,陈郁每当向人们谈起这件往事时,都禁不住潸然泪下,他多次对亲友们讲过:“怪不得很多同志都称弼时同志是‘党内的妈妈’,我认为,对于这个光荣的称号,他是当之无愧的。”
(力砚)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