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埃里的姐妹花:张爱玲与苏青-相依为命的姑姑与侄女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张爱玲陆陆续续有了一些零星稿费,当时上海滩上各类杂志不计其数,只要笔勤,总能挣到一些稿费,这让她渐渐地也看到了希望。姑姑后来又找到一份兼职,收入不高,但是总算有了,她们两人商量,把两个德国房客辞了。虽然他们是非常讲礼貌的,但是家里有两个大男人晃来晃去,总是不太妥当。她尤其受不了外国人的体味。可能长年吃牛排黄油,洋人的味道特别重,房子那么小,又是关门闭窗,一觉醒来,常常觉得味道熏得人头昏。她和姑姑说,姑姑说她也受不了。

    德国小伙子搬走那天,姑姑收拾了一下房间,让她重新搬进去住。这时老秦妈也不来了,她们也不再吃葱油饼,每日姑姑在家做几样小菜。而她,则担任专职买菜。她还喜欢在月光下去买菜,这时候,她会穿上紧紧的窄窄的紫花布短旗袍。直溜溜的身子,半卷的长发,还会在耳根后面抹上一点香奈儿五号香水,这是刚刚进入上海滩的最时髦最流行的香水。她这样的打扮去地摊上买蟹壳黄,或者去山东人烧饼摊上买烧饼,卖菜的都会多看她一眼,摸不清她是什么路数。而她也知道这时候菜摊快要收摊了,剩菜总要比早市上便宜得多。这几乎与苏青如出一辙,苏青过的就是这样的日子,她也会等到晚市去买菜。

    张爱玲拿定主意开始写作为生,那天她在买菜的路上,从地摊上抱回了一大摞上海杂志,准备给它们写稿。回到家累得直喘气,姑姑见了说:“你是去买菜还是去买书?”她喘了口气,坐下来和姑姑一边摘菜,一边说着投稿的事。姑姑说:“嗯,你看着能做你就做。”她说:“你不知道,一夜之间,上海滩上办了好多好多杂志,各门类都有,多得数不清,凭我这支笔,挣生活费应该不成问题。”姑姑说:“你从小就喜欢做这件事情,还自己办报纸。你还忘了,那次你投稿得到五块钱稿费,你妈让你留着作纪念,结果你拿着跑去买了一支口红。”姑姑笑了,忽然看到她买的杂志里有一本叫《紫罗兰》的,忙拿出来,说:“办这个杂志的人叫周瘦鹃,是你妈那边的亲戚,你忘了,从前他办了一本杂志叫《礼拜六》,你妈很喜欢看,还逼着我看,你应该也看过。”她点点头说:“我知道周瘦鹃。”姑姑说:“不过,《紫罗兰》好像不登杂七杂八的文章,它只发表小说,你要是给它投稿,只能写小说。”她说:“《紫罗兰》以小说为主,但是也登别的,我太喜欢写小说了,我正打算写小说。”姑姑说:“那好,你就专心写小说吧,小说写好了,我找人写封信,你带着去找这个周先生,也是一条路子。”她默默地点点头。

    张爱玲和姑姑的小日子过得有声有色,她负责买菜,姑姑负责做菜。每天固定一趟去小菜场,从泥水里踏过她心境平静,有一次一个老人找钱时将菜袋的提手含在嘴里,后来传到她手上时,唾液湿漉漉的,她也不以为意。菜买回来交给姑姑就诸事不管,姑姑成为管家婆。她其实很会做菜,她告诉爱玲她在国外还进过烹饪学校。但是现在她只做两样最简单的菜,也许她怕花时间和金钱。好在爱玲对吃并不讲究,人的可塑性其实很大,在讲究不起来的时候,人就会自觉地去吃苦和受苦。一个人能吃苦和受苦并没有什么了不起,都是生活所逼——生活会教会他们如何去生活,就好像它把爱玲和姑姑这一小一大两位娇生惯养的小姐,一步步变成买菜的和做菜的。

    有一天下午炎樱来玩,她们坐在那条狭长的L型客厅里,那时候已经接近十一月,稀薄的阳光从玻璃门外射进来,照在红砖壁炉上,不够深入,飞絮一样地迷蒙。炎樱突然像发现新大陆一样紧紧抓住了张爱玲的手,抚摸着:“天哪,你的手上有老茧皮了。”她摊开手一任她抚摸,说:“我天天买菜,我还刷锅洗碗,对了,我还负责煮饭,你在家煮饭么?”炎樱摇摇头:“不,我从不煮饭,我只负责读书。”她看着炎樱,炎樱比在香港时又胖了一些,到这时才发现,她是多么幸福。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