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与管理者:给经济人的管理课-管理者的职业能力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管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如今社会中,从业要求与从业规范均对就职人员提出了相应的要求,组织的职位说明书对每个岗位也都设有明确的能力与资格的要求。

    (一)管理者的三大职业能力

    概念技能是指综观全局,认清为什么要做某事的能力,也就是洞察组织与环境相互影响的复杂性的能力。

    人际技能是指处理人事关系有关的技能,即理解、激励他人并与他人共事的能力。人际技能包括沟通、领导和激励。技术技能是指使用某一专业领域内有关的工作程序、技术和知识完成组织任务的能力。

    (二)管理者最高的职业能力要求是什么?

    多年前,我们就开始使用“管理者的‘T’型的知识结构”,当你是个操作者时,只要靠专业吃饭即可,如一位会计人员,你的财务理论水平和实务越深越好,做好自己的专业工作即可。当从操作层走到基层管理者的岗位开始,你的职业就发生了改变,从专业人员成为管理者,你就需要在继续做好自己的专业工作的同时,不断扩大自己的视野、思维和知识面,因为你得制定目标、分配任务、组建团队,激励下属,管理自己的时间,学会与各类员工及上级与同级之间有效沟通,处理部门和员工间的冲突等,这些就是“管理能力”,也就是“T”的那个“—”。

    (三)国有企业中层管理者职业能力调查与分析

    1.调研目的

    从2004年,我们开始了《企业中层管理者管理能力的调查》的两次调研,该课题对以国有企业为主的各类组织的中层管理者队伍管理能力的现状进行调查与研究,以利于找到更科学、更有针对性的提升管理者队伍管理能力的培训课程和培训方法,从而提升组织的管理水平。

    2.关于管理能力的判断与定义

    我们选择管理学中经典的对管理者所需能力的要求来进行调研,即概念技能、人际技能和技术技能。我们结合企业所处的外部环境的变化,对这三项技能各设6个指标,也就是6项具体的能力。

    3.关于样本和调查方法

    第一次调研我们历时两年,进行本项调查与研究。第二次调研我们于2015年4至10月,在各类国企管理者相关课程的培训课堂里进行现场发放表格,以当场回收的方式进行。

    调查方法:

    (1)面对面的一对多的方式

    (2)访谈

    4.调研结果

    (1)关于满意度得分

    在访谈中和平时的沟通中,笔者发现高层管理者对本组织的中层干部队伍的管理水平的认可度是最低的,接下来是基层管理者,中层对自身总体的评价最高。第一次调查结果表明三个层次的人员对本组织中层干部能力的认可度均较低,特别是中层干部自身的评价还低于高层的评价。这可能的原因有两个:一是中层管理者队伍能力的现实状况实在是很差;二是管理者对同一层的干部的认可程度低。两次调查结果基本符合笔者日常课堂和访谈的情况。

    (2)关于“中层管理者队伍急需提升的五种管理技能”2006年调查分析

    1)“创新”是中国社会各行各业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汇,这表明在社会转型时期需要创新的思维和方法。

    2)正如管理就是协调一样,在中国各类组织中,各职能部门之间的横向沟通与合作是比较困难的。

    3)我们认为“以顾客为导向的能力”是中国企业最急需提升的管理能力,从“以生产为导向”的推销观念向“以顾客为导向的营销观念”的转变是中国企业“创新能力”中最为迫切的,这是解决企业营销哲学观的首要问题。

    4)“团队建设与运作的能力”以两票之差排在“以顾客为导向的能力”之后,其原因有三个:一是显示协调、合作在各类组织中的困难;二是与高层和基层管理者相比,这一能力是中层管理者的特色能力,组织中的团队多由他们组建与运作;三是在中国,“团队建设与运作”的管理内涵是集体主义精神,是合作,还未涉及组织结构、分工与权力分配的实质。

    5)“领导能力”意味着管理者调动员工积极性的能力,和对他人的影响力。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