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90年代后期,在新兴市场国家经历了一系列金融危机后,发展中国家汇率制度安排问题受到了国际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并且在这一问题的讨论中,两极论成为主流观点。两极论的核心观点是:为了防范金融危机,发展中国家应该选择严格的固定汇率制度或自由浮动汇率制,而不应该选择介于两者之间的中间汇率制度。两极论的主要提倡者包括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国际金融机构、美国政府以及欧美的一些主流派学者。
(一)两极论的内容
两极论者认为,在金融开放环境中,适合发展中国家的汇率制度只有完全的浮动汇率制和严格的固定汇率制度。严格的固定汇率制度包括美元化制度、货币局制度和货币同盟。两极论把其他介于两极之间的汇率制度安排归纳为中间汇率制度,这些中间汇率制度包括传统的固定盯住汇率制度、爬行汇率制度、限幅浮动汇率制度和管理浮动汇率制。
(二)两极论的依据
两极论的形成与亚洲金融危机发生后一些发展中国家被迫采用两极汇率制度的现象有着密切的联系。一些国家在金融危机发生期间不得不放弃盯住汇率制度;也有一些国家,在金融开放环境下,为了维护货币政策的独立性,主动选择了自由浮动汇率制。基于对以上现象的考察,两极论者得出了以下基本结论:
1.从汇率制度的变化趋势来看,随着发展中国家金融开放程度的提高,采用两极汇率制度的国家明显增加。
2.从预防金融危机的角度来看,两极汇率制度要比中间汇率制度更为安全。
3.从对宏观经济的影响来看,在金融开放环境下,完全的自由浮动汇率制有利于保持货币政策的独立性,而严格的固定汇率制有利于促进贸易和投资的发展。
(三)两极论的倡导者
基于以上理由,一些学者和研究机构在有关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讨论中,提出了发展中国家采用两极汇率制度的改革方案。这一建议很快得到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美国政府的支持。在推行和普及两极汇率制度安排的过程中,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首先要具体确定两极论的适用范围,一旦金融危机发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还必须确定危机的系统风险程度。这种区别对待政策很可能引起发展中国家的反对,因此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是否能够顺利推进两极论的方针还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
二、反对两极论的观点
自从两极论形成以来,国际社会反对两极论的舆论就从来没有中断过。在两极论的反对者中,引人注目的有哈佛大学教授弗兰克尔,美国国际经济研究所著名经济学家、“华盛顿共识”一词的发明者威廉森,金融深化理论的代表麦金侬等学者,这些学者从不同角度对两极论的合理性提出了质疑。值得注意的是,两极论的反对者并不局限于学术界,日本和法国政府曾公开反对两极论的观点。在国际机构中,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组织是两极论的反对者。
三、汇率制度的利弊和选择依据
(一)汇率制度的利弊分析
1.固定汇率制
70年代以后,随着远期外汇市场和保值工具的发展,发达国家面临的汇率变动风险得到有效控制,固定汇率制的这一作用开始受到忽视。
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恶性通货膨胀成为妨碍许多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的主要障碍,这种现象在拉美地区表现得尤为明显。货币的对内贬值引起对外贬值,而对外贬值又成为助长对内贬值的诱因。
固定汇率制的短处有以下几个方面:
1)在这一制度下,政府无法使用汇率工具调节对外经济。
2)在金融开放环境下,政府将失去货币政策这一重要调节工具。
3)中央银行无法发挥最后贷款人的职能。
4)采用美元化制度的国家无法获得铸币税收入。这是因为美元已经成为本币,美元铸币税归美元发行国美国所有。
2.自由浮动汇率制
自由浮动汇率制的长处和短处分别对应于固定汇率制的短处和长处。在浮动汇率制度下,政府可获得调节经济的两个重要手段,即汇率调整手段和货币政策调节手段,但这种好处的代价是承受汇率变动风险和高通货膨胀风险。
3.中间汇率制度
中间汇率制度是亚洲金融危机发生后出现的一种新的提法,它对应于两极汇率制度,并由介于两极汇率制度之间的多种汇率制度安排所组成。从功能上看,其中弹性较小的盯住汇率制接近固定汇率制,弹性较大的管理浮动汇率制接近自由浮动汇率制。
(二)影响汇率制度选择的主要因素
汇率制度的选择受到多种经济因素的制约:
1.资本项目的开放程度
2.贸易依存度的大小
3.外汇市场的规模和远期外汇市场的发达程度
4.财政、货币政策的信赖度
5.外部冲击的性质和影响
6.工资、价格弹性和财政政策的弹性
7.生产要素自由移动的程度
8.经常收支状况和外汇储备的规模
四、发展中国家汇率制度的变化趋势
迄今为止,亚洲金融危机已经过去了近20年,发展中国家汇率制度的变化是否应验了两极论的结论呢?通过对现实的观察,我们不难发现事实并非如此。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数据显示:从2001至2014年,中间汇率制不仅没有减少,反而有所增加;而两极汇率制度不仅没有增加,反而有所减少。
并非只有中国采用非弹性汇率制度,中国采用的汇率制度也是多数发展中国家正在采用的汇率制度。发展中国家之所以采用非弹性汇率制度是因为这一制度有利于其经济发展。从这一视点来看,美国政府要求中国扩大汇率制度弹性的诉求不仅不符合发展中国家汇率制度发展的趋势,而且也缺乏正当的理由。
从长远的发展趋势来看,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一方面,发展中国家采用自由浮动汇率制的条件会得到逐步改善,这些国家的远期外汇市场会趋于成熟,政府控制通货膨胀的条件和能力会得到不断完善,这些变化有可能使更多的发展中国家采用真正意义上的自由浮动汇率制。另一方面,在一些地区,随着区域内经济发展差距的缩小和经济、文化统合程度的提高,区域性货币联盟也可能会成为新的发展趋势。
就现实情况来看,考虑到发展中国家经济多样性的特点,笔者认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国际金融机构和发达国家没有理由限制发展中国家选择中间汇率制度。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