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看半开-惊艳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胡兰成注意到张爱玲是从她的小说《封锁》开始,一读倾心,甚至身子也从藤椅中拔直。细细品后,“仍于心不足”,去信问苏青张爱玲是何人?从此,他心中搁上了一份惦记,又向苏青要张爱玲的地址,第二天就赶去静安寺常德公寓看张,张却不见,胡无奈,只得从门洞下递进一张字条。隔了一日,张主动打电话要来看胡,随即张便来到胡在大西路美丽园的住所。

    “我一见张爱玲的人,只觉与我所想得全不对。她进来客厅里,似乎她的人太大,坐在那里,又幼稚可怜相,待说她是个女学生,又连女学生的成熟亦没有。我甚至怕她生活贫寒,心里想战时文化人原来苦,但她又不能使我当她是个作家。”胡兰成初次见到的张爱玲,是和他想象中有差距的,看出来他是失望的。他觉得她并不美,竟至不喜欢她,又怕伤害她。而胡和张长谈了5个小时,他竟然对她有了惊艳的感觉:“我常时以为很懂得了什么叫做惊艳,遇到真事,却艳亦不是那种艳法,惊亦不是那种惊法。”阅花无数的胡确实深陷于张的才气之中,等到张离开胡家时,他送她到弄堂口,他说:“你的身裁这样高,这怎么可以?”很亲昵无拘的话语遂将两人拉近。连胡都自忖这感觉真好。

    “我的惊艳是还在懂得她之前,所以她喜欢,因为我这真是无条件。而她的喜欢,亦是还在晓得她自己的感情之前。这样奇怪,不晓得不懂得亦可以是知音。”张爱玲的横溢才气改变了胡兰成对美的定义。所以,再去看张时,胡觉得她的房间竟有让人胆怯的兵气。张穿着“宝蓝绸袄绔,戴了嫩黄边框的眼镜,越显得脸儿像月亮”,甚至屋中的简单陈设也耀出华贵之气。一个人的气质可以新鲜明亮周遭的环境,这可能就是“情人眼里出西施”的恋爱错觉吧。

    于是,胡兰成从张爱玲的文字和交谈中感觉到一股艳色逼人,恍然见到一位“民国世界的临水照花人”,并且“放恣的才华与爱悦自己,作成了一种贵族气氛”。从此二人落入情潭。胡看张是“陌上游春赏花,亦不落情缘的一个人”,“我与她是同住同修,同缘同相,同见同知。爱玲极艳。她却又壮阔,寻常都有石破天惊。”“她完全是理性的,理性到得如同数学,它就只是这样的,不着理论逻辑,她的惊绝四海,便像数学的理直,而她的艳亦像数学的无限。我却不准确的地方是夸张,准确的地方又贫薄不足,所以每要从她校正。前人说夫妇如调琴瑟,我是从爱玲才得调弦正柱。”他喜欢她,而且自信地以为,是他惊动了她的艳色,使她闻鸡起舞,正大仙容。这样形容“惊艳”,怕也是胡兰成的独创了。

    张爱玲是一枝开在寒冬里的梅花,峭然孤傲地绽放着她的寂寞和荒凉。其中蕴着的是一种无法自拔的自恋,凝着的是一脉贵族的优雅,开着的却是一蕊性情的恣意。而这样的深涵,只有胡兰成能够看到。正是胡兰成的懂得,才让张爱玲放低了姿态,“见了他,她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但她心里是喜欢的,从尘埃里开出花来”。

    才子,才女,相惜,相知,相悦,“花来衫里,影落池中”,她恨不得把他“包包起,像个香袋儿,密密的针线缝缝好,放在衣厢里藏藏好”,她悄悄地在房门外偷窥坐在沙发上的他,觉得红尘纷扰不再,只余“金粉金沙深埋的宁静”;他喜欢看她穿桃红色旗袍和绣有龙凤图案的花鞋,喜欢抚她满月般的脸庞,看她淹然百媚的行走姿态,当她扭腰为他递茶时,他惊住:“啊,你这一下姿势真是艳!”,他觉得她比倚新妆的赵飞燕更美,甚至坐在黄包车里抱着高大的她,虽觉得百般不适,但自是难忘。

    这并不奇怪,世间男女溺于情时,都是如此情状,张爱玲和胡兰成同样不能免俗。或许胡兰成在《今生今世 民国女子》中有过于夸饰之辞,但我相信当时两情相悦时,天地浑然不觉,张爱玲甚至兀自欢喜得诧异起来,问胡兰成:“你的人是真的么?你和我这样在一起是真的么?”俗世男女,人间凡事,本不可太去深究道理,那一瞬的感觉必然是真实的情意。他们曾经共同拥有的时光也一定是甜蜜的。因此,当胡和小周缠绵,刚强自尊的张竟跑去温州求胡回心转意,未果,伤心回沪时,她在船上“涕泣久之”,情之极,恸之绝,动人心魂。

    惊艳,只是一瞬的感觉,胡兰成总以“惊艳”来状写他和张爱玲的一段情缘,本就暗伏了一场烟火般的短暂,浪子的心意也于此逸然。于是,注定他们感情不会有结果,缘起缘落间,又平添了一份红尘情债。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