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的和音下共同成长:杨浦区中学音乐、艺术学科教学实践研究成果汇编-姹紫嫣红开遍——昆曲百年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1.课程:中学艺术。

    2.教材版本:上海教育出版社九年义务教育中学《艺术》教材,九年级第一学期第一单元“风格——凸现艺术的个性”第二课“典雅的乐章”。

    3.教学内容:分组展示研讨成果“我们眼中的昆曲”;欣赏经典昆曲《牡丹亭》片段;学习昆曲的念白和舞蹈动作。

    4.教学任务分析:

    (1)昆曲是传统文化艺术中的珍品。

    (2)学生对于不感兴趣的内容强烈的排斥。

    5.教学立意:

    运用“研究性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开展“我眼中的昆曲”主题研讨,从昆曲的产生、发展来挖掘其文化内涵,提高欣赏品位。

    6.教学重难点:

    (1)感受到昆曲的审美特点。

    (2)从综合艺术的角度感知体验昆曲艺术的美。

    (3)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

    7.教学目标:

    (1)产生对中国传统艺术的热爱之情。

    (2)利用个性化学习的功能,体验昆曲之美。

    (3)深入了解昆曲的审美特点;学习昆曲经典的念白和舞蹈表演。

    8.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昆曲戏服、昆曲折扇。

    9.课前准备:学生课前对“昆曲与园林”“昆曲的舞台造型”进行专题研究。

    10.教学过程及步骤的简析:

    (1)发挥信息化学习的知识复习和检查功能,从而提升教学有效性。

    (2)发挥信息化学习选择性特点,满足学生不同的审美需求。

    11.教学反思:

    (1)创建网络课程,拓宽了学生的学习资源。

    (2)使用二维码扫描,提供了正确及时的信息。

    (3)利用网络平台,极大地提升了学生自学能力。

    (4)提供给学生个性化学习的机会,满足不同的审美需求。

    12.名师点评:

    结合现代化教学设配,既能即时反馈课堂教学的成效,又能展现学生的个性特征。同时在潜移默化中将中国的传统文化扎根于学生心中。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