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成立后,看你怎么去做大-成长的智慧:主动跨越产业升级的门槛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公司成长离不开外部大环境。一国或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会出现产业结构调整、生产效率提升的局面,这时候,经营者必须主动跨越产业升级、转型的门槛,从低附加值转向高附加值升级,从高能耗高污染转向低能耗低污染升级,从粗放型转向集约型升级,实现成熟、长大的进步。

    1.经受利润摊薄的考验

    一个行业由产生到成熟,必然会因逐渐出现的竞争者而使行业内出现利润摊薄。公司要想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继续发展,解决之道有以下几个方面作为参考。

    (1)创新营销思路,顺应市场行情。例如当一段时间内,市场里原材料的价格浮动大,说明市场环境有所变化,因此公司也要相应地调整营销思路,从而取得长足发展。

    (2)品质与营销兼顾,实现双赢。当很多公司进入加大销售量却利润流失以及提高品质却面临规模缩减的窘境时,必须想方法进行创新才能突破现状。

    (3)解决利润摊薄困境,创新盈利模式。当公司进入利润摊薄的困境时,不妨从盈利模式上找找问题,对公司进行盈利模式的创新。

    【做大做强之道】成熟经济都有由盛转衰再由衰转盛的循环周期,公司经受住考验并生存下去,就应该在管理的各个环节和公司发展战略上进行创新与发展。

    2.主动跨越战略和产业升级的门槛

    众所周知,美国联邦快递是行业巨头,之所以能发展到今天的成就,离不开其自我完善与发展的能力。早在传真机普及之前,联邦快递就有了电子文件传输的新型服务,而在互联网刚刚崭露头角时,它就看到了信息化的发展趋势,在内容与形式上不断进行创新与升级。

    联邦公司不仅做到了每个包裹都能跟踪显示,还自创了百威发运系统,使得包裹的各种信息和交易都更便于实现。此外,它还开发了“联邦快递网上速递系统”,并且设置了全球控制中心,从而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由此可见,一个企业想要有质的飞跃,走在时代的前端,成为行业的领军者,需要有敏感的行业嗅觉,主动跨越战略和产业升级的门槛,从而在变革中获得新生。

    【做大做强之道】想实现战略和产业上的升级,就要主动找出升级所面临的门槛是什么,并针对其制定出相应的策略。

    3.转型时注意“减肥”

    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往往会因为自身所处行业的竞争能力的降低以及竞争优势的衰退,而不断对企业的组织及生产能力进行变革。因此,在公司的转型时,老板应注意以下几方面:(1)注重产业结构转型。公司应从低成本,资金少,资本积累快的生产方式转变为拥有核心技术的有质有量的公司。

    (2)人员构成的筛选。在公司转型时应注重推陈出新,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在有创新精神和勤劳踏实的员工之间找到平衡点,从而推进公司的发展壮大。

    (3)注重公司发展战略。公司的发展战略要跟随市场境况进行调整或变更,而非一成不变。

    【做大做强之道】公司规模发展壮大时,有必要对公司的管理机构进行精简改革,从而保证公司能够高效运行,但在改革的同时也要把握好度。

    4.用创新打破眼前的僵局

    当公司发展进入到一种进退两难的僵局时,唯有创新才能打破僵局,如何创新呢?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分别用三个庙里的和尚挑水的故事对创新做了很好的诠释。

    从前有三座庙,恰巧离河边比较远,因此吃水成了问题。但是,三个庙的和尚都有解决之道。第一个庙的和尚提议用接力的方法挑水,三个和尚都为挑水付出了努力,很快水就满了。第二个庙里的老和尚告诉和尚,谁挑水最多晚饭会有奖励,反之挑的最少的也有惩罚,水也很快满了。第三个庙里的和尚呢?他们利用山上的竹子做成管道运水,轮流倒水,吃水的问题就解决了。

    其实,这三个庙里的和尚都创新了思路,分别是在机制方面、管理方面和技术方面进行的创新,解决了吃水问题,这对今天公司的发展有很大启示。

    【做大做强之道】在公司发展的道路上,要充分利用创新实现与市场之间的平衡,利用创新突破僵局,创建新的平衡机制。

    5.做特许经营,实现跨越式发展

    一些小公司在步入正常运行轨道后,却只能保持现状,没有任何发展;这时,走特许经营的道路也不失为一个比较明智的选择。

    特许经营起源于美国,一般分为三种类型:生产特许,经营模式特许和产品-商标特许。陷入困境时,公司走特许经营之路就成了优选项。比如,“谭木匠”梳子起初依托于商场销售,并不见起色。后来,当家人谭传华转变思路,采取加盟店的形式扩大规模,开始了特许经营的道路之后,最终获得巨大成功。

    【做大做强之道】做特许经营是有一定风险的,因此一定要在合作前深思熟虑,找到与公司对口、贴合的合作者。

    6.在二次创业中走向卓越

    公司平稳运行后,必然会谋求进一步的发展。这时,领导者会因已有的成就陷入经验怪圈,因此有必要“二次创业”,即以重新归零的心态面对公司的进一步发展,在此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三点。

    (1)建立“一切归零”的心态。确立一切重新开始的理念,抛下以往的业绩,创新发展,从而在走向卓越的道路并不断前进。

    (2)还原经营小公司的心态。领导人应以经营小公司的心态经营大企业,这会给公司发展带来一定突破。

    (3)有“居安思危”的精神。须知,现阶段的成功不代表日后必然一帆风顺,因此在面对未来发展时,要具备忧患意识。

    【做大做强之道】虚心面对以往的成功,树立忧患意识,时刻保持斗志,才能令公司在未来的竞争中有所建树。

    7.改革的第一步是“改”人

    公司成长过程中,必然会进行各种改革,从而以此实现业务发展的升级。改革工作千头万绪,而第一步是“改”人。

    (1)对员工工作作风进行整改。有一些人身居要职却没有任何执行力,这样的员工只会找理由为自己的失误开脱,因此要对员工的精神风貌进行整改。

    (2)拒绝将背景关系带入公司。公司做大了难免会有家族关系,但千万不能让这种关系影响了公司应有的公平正义,错过用人良机。

    (3)奖惩面前人人平等。公司的奖惩制度应适用于每个人,不能因为一些人身居要职就拥有不被惩罚的特权,这种做法既难以服众又会滋长员工的“特权”心理。

    【做大做强之道】改革的关键是“改”人,只有人的问题解决了,其他改革举措才能得到有力的贯彻执行。否则,一切都是空谈。

    8.成功进入新业务领域

    公司进军新领域,就意味着实现了规模扩张。但是,从公司的整体经营看,必须保持竞争优势,这种扩张才有意义。为此,要注意以下三个问题。

    (1)保持主业的优势,做大做强。

    (2)有选择性地发展,保质非量。

    (3)实现新旧业务之间的资源共享。

    【做大做强之道】在公司进军新领域之前,应该看清市场的需求信息,做好相应的评估。在进军新领域后,要对自己的行业有信心,并在几年内争取做到行业里的领头者。

    9.选项应注重自身的资源能力

    公司投资成败的关键就是资源能力,为此应注重以下五种主要资源的发展。

    (1)技术资源。应该说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一个公司能够发展壮大,依靠的是技术的不断更新与进步,如今市场竞争激烈,技术要素更加成为公司竞争中重要的软实力。

    (2)资金资源。资金是保证公司能够正常运转的重要因素,因此对资金的去向和归处都应该严格地记录,并要考虑资金的积累,为公司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

    (3)人力资源。公司的成立,发展以及壮大都离不开人的作用,因此一定要学会用人。

    (4)信息资源。保障信息来源的可靠性,是公司得以顺应市场环境的要求,公司有一个良好的信息环境,就意味着可以规避一部分的投资风险。

    (5)原材料资源。原材料是构成公司产品的重要组成要素,因此,降低原材料的成本,减少原材料的损耗,就能有效地降低产品的成本。

    【做大做强之道】自身有多大能力,有何种优势,这都是老板在选择投资项目或者进行产业升级时必须考虑清楚的问题。量力而行,是公司稳健成长的前提。

    10.别用管小公司的方法管大公司

    (1)小公司靠灵活变通,大公司靠制度来保障。在遇到事情时,小公司靠的是灵活变通,遇事要大家一起商量,在公司发展初期,做事刻板反而会事倍功半,甚至令小公司面临危险。而大公司若要事事商量,会导致效率降低,还可能发生认识冲突等问题,因此依靠制度解决问题是一个保障。

    (2)小公司重在解决事务,大公司重在管理人事。在小公司里,领导人作为最高决策者是最明智的管理方式,而这种方法并不适用于大公司,因为公司规模一旦变大,各个阶层分工就明确了,这时领导人的主要工作并不在于管事,而在于把握公司的发展策略,管理公司人事。

    【做大做强之道】一个公司由小到大,其组织结构也会相应发生变化,因此不能用管理小公司的方法管理大公司。

    11.三分为现在,七分为未来

    成功的领导人做事,不仅仅只考虑现在的境况,更多的是用长远的眼光考虑公司未来的发展战略,并能抓住机遇,一跃而上。

    (1)关注市场动态,感知发展动态。成功的商人往往在市场发生变化之前就有所察觉,并且提前做出变革,不会仅仅依靠经验。

    (2)做到“胸有成竹”。任何投资和发展都是有风险的,风险大小时刻关系着成功的几率,因此要对未来的态势有所把握,立足长远,从全局判断,做到“成竹于胸”,在风险发生前进行预防,控制全局。

    【做大做强之道】想在自己的行业中发展壮大,就要多花心思去了解本行业,培养敏锐的行业直觉,拥有先见之明的人往往能夺得发展的先机。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