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9月2日上午,东京湾。美国战列舰“密苏里”号上,旌旗猎猎,气氛肃然,人们屏息静气地等待着历史性的一刻——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9时整,麦克阿瑟将军庄严宣布,世界重新恢复和平。接着,日本外相重光葵一瘸一拐地上来第一个在投降书上签了字。第二个上来的是一位日本军人。他慢慢走向台边,表情木然,没有坐下,欠着身子艰难地在投降书上签了字,然后颓然地退到一边……此时,上千架盟军飞机轰鸣着飞过“密苏里”号上空,人们欢呼雀跃,日本投降了,二战终于结束了。这位军人就是日本大本营总参谋长梅津美治郎(1882-1949年)陆军大将。
死心塌地的军国主义军人
1882年1月4日,梅津美治郎出生在北九州大分县的一个农民家庭,幼年丧父。15岁那年,梅津美治郎考入熊本陆军幼年学校,开始接受正规的军事教育,后又进入中央陆军幼年学校和陆军士官学校学习。
1903年11月,梅津美治郎在陆军士官学校毕业。次年被任命为少尉,参加了日俄战争,因作战英勇荣获1枚勋章。1911年梅津又以总成绩第一的成绩毕业于陆军大学,并被陆军部派往德国进修军事。
从1913年至1921年,梅津又两次前往欧洲,历任驻德国、丹麦、瑞士的武官。其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梅津虽未直接参加战斗,但在欧洲的经历使他大开眼界,尤其是德国普鲁士军队的铁血精神给他留下深刻影响。
1919年,当时已是少佐的梅津,由当时任参谋本部第一部长的宇垣一成做媒,与当时著名的法官木场贞长的大女儿木场清子结婚。尽管木场清子于1925年12月病逝,但梅津依靠这一背景,加上他的才干开始在军界飞黄腾达,先后任陆军大学教官,步兵联队长和陆军省军备局课长,军衔亦由少佐升至大佐。1930年8月1日,调任第1旅团旅团长,晋升为陆军少将。
此时,梅津美治郎已变成一个不折不扣的军国主义分子,崇尚武力,主张对外扩张。1931年梅津出任参谋本部总务部长,负责拟定陆军编制和参谋人员的人事调配方案。当时,东条英机在其领导下任编制动员课课长。从那时起,这两个法西斯分子臭味相投,共同为日本的扩张出谋划策。
但梅津和东条不同,梅津带有浓厚的旧职业军人的特点,崇拜天皇,绝对服从。他认为军人就是军人,不能被政治所左右,军人的目标就是当大将,而不是当首相。因此,梅津表面上极其厌恶政治,尽力避免卷入任何政治派别。可以说在日本陆军里,梅津是一个地地道道的职业军人。
侵略中国的先锋
1934年3月5日,梅津美治郎调任天津驻屯军司令官,全权负责日本在中国华北的扩张。30年代中期,随着日本国内政治法西斯化和经济军事化的逐渐完成,他不断鼓吹对外进行侵略和扩张“合法”,极力宣扬征服东亚和全世界的扩张主义思想。日本的法西斯军阀已不满足于独占中国的东北三省,更把矛头指向中国的华北,即河北、察哈尔、绥远、山西、山东五省。陆军统制派领袖永田铁山就提出“建立日满北支(华北)经济集团”的计划,妄图把中国华北五省和东北三省全部置于日本的控制之下,使之成为北上进攻苏联,南下席卷全中国的战略基地。
1934年12月,在陆军省、海军省和外务省三省制定的《关于对华政策的文件》中,确立了日本对华北政权的策略,即“当前的目标应当是按照当地实际情况,使南京政权的政令在华北越来越不起作用……在努力维持和发展我方权益的同时,至少应使其党部事实上停止作用……”,简言之,就是要把国民政府的势力排挤出华北,以便于实现日本肢解和分割并最终控制华北的野心。而梅津作为日军驻华北最高军事长官,自然成为执行这一政策的主要领导人。
1935年6月9日,梅津美治郎亲自向何应钦提出“觉书”,内容主要包括:取消河北境内国民党党政机关,撤出国民党中央军和东北军在河北的一切驻军;撤免日方指定的各国民党官吏等,并限3天内答复。而在此前的6月7日,梅津在关东军和天津驻屯军首脑的联席会议提出,一旦国民党政府不接受日本的条件,日本的天津驻屯军将占领津浦线黄河北岸及天津;日本的关东军则要出兵榆关,协同驻热河日军迅速出古北口,占领北平。
面对日本政府的无理要求和军事威胁,何应钦当即打电报给成都的蒋介石和南京的汪精卫,寻求指示。一贯亲日的汪精卫表示全盘接受日本的要求。而蒋介石奉行“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当时正在不遗余力地对长征中的红军围追堵截,对此根本未予重视。虽然蒋介石对从河北撤走中央军表示不满,但考虑到利用日军的压力亦可排挤异己东北军,也就不得不忍痛割爱了。10日下午,何应钦向日方口头表示中国政府将全面答应日本的要求,并决定于11日起把中央军第2师和第25师分别调往豫皖边界及陕西,东北军第51军由保定南移至河南,同时在全国禁止一切排日活动,在河北省内的国民党各党部即日起卸牌撤退。
然而,日方得寸进尺。6月11日,梅津又向何应钦提出第二份“觉书”,要求国民党政府将全部承诺做出书面保证,并由华北最高当局何应钦签字盖章。实际上这就是日方逼迫国民政府签订丧权辱国的正式协定。
为了向国民政府施加压力,6月14日,日本军队派飞机侦察了津浦、平汉两线,北平的日军增加了2400多人,关东军一部亦开抵山海关。剑拔弩张,局势日趋紧张。7月8日,何应钦向梅津美治郎提交一份通知书,表示日方“所提各项,均承诺之”。
梅津美治郎的“觉书”和何应钦的“通知书”组成了“何梅协定”。这一协定使中国丧失了河北的全部主权,为日军向华北地区发动全面进攻大开了方面之门。梅津亦因其“未用兵力,即得全面承诺”的出色表现受到陆军部的赏识。
担任关东军司令
1938年9月,日本关东军在中蒙边界的诺门坎被苏联红军击败,损兵折将,关东军司令植田谦吉大将引咎辞职。
谁去接替植田,重整关东军呢?这个人必须有勇有谋,头脑冷静,遇事不慌。最后,日本陆军部想到了梅津美治郎。
梅津早先因成功地促成了“何梅协定”,为日本侵略华北创造条件而开始在陆军里声名鹊起。1936年,他又在“二·二六”政变中表现出头脑冷静和处事坚决果断而深得陆军部甚至天皇的赏识。
1936年2月26日,日本激进派军官发动政变企图刺杀政界首脑和元老重臣,以图建立军人独裁。此即震惊日本朝野的“二·二六”政变。事变后,当时已调任仙台第2师团师团长的梅津立即打电话给陆军部要求镇压叛乱,稳定局势,并表示他的第2师团时刻等候调遣。在当时极其混乱动荡的形势下,17个师团中,只有梅津和谷寿夫中将明确地向日本陆军部表明了态度,从而有力地促进了陆军部坚决处理“二·二六”政变的决心。
除此之外,促使陆军部选择梅津的关键因素在于,梅津作为一名日本陆军的将领,同时亦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军国主义分子,坚决主张对外扩张,这和日本陆军部的方针是不谋而合的。“七·七”事变之后,日本准备全面对华战争,此时日本国内出现了“扩张派”和“主和派”之争,梅津则坚决地站在“扩张派”一边。
1936年3月23日,当时已是陆军次官的梅津不遗余力地支持对华战争,亲自参与策划组织了日军侵占中国的北平、天津以及向南方的进攻。
1938年5月底,梅津又调任日本驻中国派遣军华北方面军第一司令官。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他直接指挥其下属第14、第20、第108、第109师团及独立混成第3、第4旅团进攻中国的临汾、运城和垣曲,扫荡黄河以北京汉铁路两侧,同蒲路和正太路两侧的中国军队,并多次集结重兵围剿同蒲路以东的八路军。日军烧杀抢掠,制造了不少骇人听闻的惨案。
正是梅津的这些“优异表现”使他受到陆军部甚至天皇的器重。1939年9月7日,梅津正式被委任为关东军司令。第二年8月,晋升为陆军大将。
1941年6月22日,德国军队突然闪击苏联,苏德战争爆发。这完全出乎日本的意料。原先日本断定德国是不会同时与英国和苏联两线作战的,可德国的行动打乱了日本的计划,导致日本国内在对外扩张方向上产生分歧,是北进进攻苏联,还是南下东南亚与英美争夺太平洋呢?梅津作为关东军最高指挥官,坚决主张北进。他认为,苏德战争爆发,苏联必然把其东部的军队调往西线。中苏边界必然兵力空虚,此时北进,可以与德国东西夹攻,一举消灭日本的宿敌——苏联,以解除日本南下的后顾之忧。但由于当时国际形势不太明朗,日本当局决定等等看,先做两手准备。
然而形势并没有按日本的预料发展,苏联没有把远东的兵团运到欧洲去,在东线仍保留了至少30个师,2300辆坦克和1700架飞机。
8月6日,日本政府见无机可乘,最后作出决定,“不刺激苏联,即使发生冲突也要努力避免日苏开战,苏联若入侵,就从防御角度上应战”。这实际上意味着日本当局已放弃北进,决定全力南进。关东军的战略部署亦从进攻转为防御。
尽管如此,在梅津美治郎的领导下,1942年下半年至1943年,关东军仍达到了鼎盛时期。随着日本对外扩张的不断发展,关东军成为日军的战略总预备队。1942年7月14日,关东军进行改编,新建了第1和第2方面军。关东军司令部亦升格为总司令部,梅津大将同时成为关东军总司令。
大本营参谋总长
1944年,战局的发展对日本越来越不利。6月20日,美国海军在菲律宾海战中重创日本海军。
1944年7月18日,在国内舆论的猛烈攻击下,东条英机内阁轰然垮台。号称“高丽之虎”的小矶国昭陆军大将正式组阁。根据东条的推荐,梅津接替东条担任日本大本营总参谋长,全面负责日本的侵略战争。
梅津上任后与陆军大臣阿南竭力挽救日本的败局。对于南太平洋战区,梅津认为“日本本土及其西南诸岛、台湾和菲律宾方面……会给帝国战争重大的影响。因此,帝国海军应当展开陆海军的主力,与反攻之敌进行决战。”为此,梅津组织策划了菲律宾之战、台湾海面空战、莱特湾海战、硫磺岛决战和冲绳战役。
对于侵华战争,梅津确信要继续推进正在进行的中国西部的进攻作战以及占领浙东沿岸的重点地域等作战方针。为此,梅津相继发动了桂柳会战、老河口战役和芷江战役。可是,不论日军如何负隅顽抗,日本失败的命运已不可改变。
1945年7月16日,苏美英发布了《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无条件投降。8月8日,美军在广岛投下第一颗原子弹。在投降与否的问题上,日本决策层内部又发生分歧。在9日上午召开的最高战争指导会议上,铃木首相(接替小矶国昭)、东乡外相甚至天皇都倾向于接受《波茨坦公告》,然而陆军大臣阿南和总参谋长梅津则坚决反对,要求进行本土决战。梅津声称:“本土决战现已准备就绪……不应放弃给予美英的最后一击。如果无条件投降,就对不住阵亡的英灵。”11日在天皇的亲自干预下,铃木内阁起草文件,表示接受《波茨坦公告》,天皇亦准备在15日发表无条件投降诏书。
1945年8月15日,天皇亲自向全世界发表了停战诏书,日本终于投降。9月2日,梅津美治郎在美军的“密苏里”号战列舰上,全权代表日本大本营在投降书上签了字。
战后,根据《波茨坦公告》惩处战犯的规定,作恶多端的梅津美治郎被送上远东军事法庭接受世界人民的审判。在法庭上,梅津态度消极,死不认罪,然而在铁一般的证据面前,梅津不得不低头。1948年11月20日,梅津美治郎被认定有罪,判处无期徒刑。
1949年1月8日,梅津因肺炎发作在同爱医院病死,结束了他罪恶的一生。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