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风景看不尽-“做客”那些事儿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故乡杂忆之五

    到亲戚朋友家探访走动,北京人称之为“串门儿”,而在我老家闽南则称之为“做客”。回忆童年时代,除了过年,最让人高兴的事就是“做客”了。

    在我的童年时代,“做客”的方式大致有三种:

    一是利用寒暑假回到祖籍地伯父家度假。我的出生地员峰村,是何姓的祖居地,也在云霄县火田镇辖区里;据说我出生仅三个月时,父亲为了行医的方便,便举家迁到离员峰村十华里的后埔村居住,这一住就是整整80年!父亲兄弟七个,我只见到其中的四个。大伯父比父亲大20多岁,是个老实巴交的农民,他60岁那年,也就是1949年那年的夏天,下地归家途中突遇山洪而丧生;三伯父农忙时种地,农闲时杀猪卖肉,我小时候私下叫他“杀猪的”,他为人耿直,也最疼爱我;五伯父开着一家祖传的药铺,农忙时也下地干农活,我小时候私下叫他“开药店的”,他比较聪明能干,活到近九旬。我在乡下上初小时,也就是20世纪中期抗战胜利前后,每年寒暑假,都要独自翻过几座山、涉过几重溪、走十华里山路到员峰村伯父家住上一段时间,放松愉快地度过假期生活。员峰是地处大山褶皱里的一座古老的山村,群山环抱,作为漳江上游支流之一的小溪穿村而过,把村庄分为两半。据父亲闲聊时介绍说,员峰在明代末年还出过一位进士,明、清两代中出过若干举人和秀才,在祖祠前的广场上还立了几座旗杆,文脉悠悠,兴盛时也有百多户人家。只是到了20世纪初,可能是一场瘟疫让这座曾经兴盛美丽的乡村颓败,到我童年时看到的员峰,是一个只有几十户人家的小山村,几座土楼倒塌得只剩一半,到处是断垣残瓦。当然,还有清澈的溪水、悠悠的白云、翠绿的山冈田野和浓浓的乡情。我童年利用假期到员峰“做客”,一般选择住在三伯父家,偶尔也到五伯父的药铺里陪他,饭则是两家轮着吃。那时村里没有电,也舍不得点油灯,一到天黑,只在墙上插上特制的可燃的小干竹竿照明,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原始生活。但我还是乐意住在那儿,因为那儿不仅有两位伯父的宠爱,还可以撒野、玩耍,尤其是三伯父,总是变着法儿带我玩,弄好吃的给我吃。夏天,他带着我到稻田里、河沟里抓“土虱”(一种长着小胡子的无鳞鱼,也叫塘虱)。他还创造了一种抓土虱的方法:用一种竹编的笼子安放在稻田的出水口处,让鱼儿随着流水流入竹笼里,往往是晚上到稻田的出水口处安放竹笼,扒开水口,让田水慢慢流,第二天一早去收笼子,就会收获满满一笼的土虱鱼。这种鱼儿用酱油焖熟,是一味佳肴,回忆当年品尝这款美味的情景,仍然唇齿留香。到了冬天,他又有高招,那就是用他种的青蒜的蒜梗(据说他曾种出三棵一斤的青蒜)和咸肉焖出的咸米饭来招待我,让我乐不思家。这样的“做客”生活,这样的童年,这样的好伯父,这样的祖家员峰村,怎能不叫我长相忆!

    二是跟随奶妈去“做客”。我的奶妈原是我家隔壁邻居一位寡居的农妇,三十多岁,已有三男二女,还要管一家内内外外的事,已经够忙的了。可当她得知我母亲在我一岁半时又生了我的小妹妹时,毫不犹豫地把我接到她家,成为我的义务奶妈。跟随她几年时间,好事难以尽述,其中最难忘的乃是跟随她到亲戚家“做客”。她一年中大概要回几趟娘家“做客”,每次都带着我。她的娘家在后埔村对面葛布山的山脚下,是一个只有几十户人家的吴姓小山村,距离后埔只有几里路,涉过村前的小溪,穿过两个村子就到了。我奶妈回到她娘家,当上了姑奶奶,当然十分惬意;我跟着沾光,受到热情招待,更是快活,尤其是在一帮小朋友的簇拥下到葛布山上采野果,诸如芭乐、哆尼之类,吃得小肚子溜圆,更是一桩美事!我奶妈有时也带我到她姐姐家也就是我大姨的家里“做客”。大姨家住在盘陀岭下,风光秀丽,到大姨家“做客”也是一桩乐事。但是更令人难忘的还是跟随她到大姐家“做客”那一回。她的大女儿嫁到海边一个叫船场的方姓大村子里。有一年秋天,大概是我8岁那年,也就是抗战胜利后的1946年秋天,她应女儿女婿和亲家母之邀,下了很大的决心,带着我去二十多里外的大女儿家“做客”。我们走了半天,翻过了一座山,在被送去当童养媳的小姐姐家吃了一顿午饭,打了一会儿尖儿,又继续走了一个下午,再翻过一座山,才抵达目的地。我奶妈裹着小脚,带着我这么一个蹦蹦跳跳的淘气孩子,走了二十多里山路,翻过两座山,可谓不易。记得那次在大姐家一住将近半个月,受到极其热情的款待,看戏、出海、接受宴请、游漳江出海口的名胜石矾塔,丰富多彩,给我留下了难于忘却的记忆。

    三是跟随母亲到外祖父家“做客”。母亲的娘家在距离员峰村十多华里的地方,叫重地村,也是一个立在大山褶皱里的山村。这里离我们居住的后埔村二十几华里,小时候跟随母亲到外祖父家“做客”,常常是先到员峰伯父家歇歇脚,吃上一顿午饭或住上一宿,然后再继续后一半的行程。重地村的村头有几棵杨梅,是外祖父家的,对我很有吸引力,童年时代,几乎每年暮春时节杨梅熟了都要去外祖父家吃杨梅。当然,最令人难忘的是外祖父60寿辰举家到重地村为外祖父祝寿的情景,既十分热闹,又让我充分表现,真是令人难以忘却啊!

    2018年7月17日暴雨中写于北京亚运村慧苑华侨公寓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