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流通费用的研究,大体有两种研究范式:一种是马克思主义的流通费用理论,一种是西方经济学的交易成本理论。
一、传统西方经济学理论分析
西方经济学没有流通成本或费用的概念,与此大致对应、紧密联系的是“交易成本”理论。从早期的绝对优势理论、相对优势理论到现代的交易成本理论,都是围绕流通这一个古老的话题展开的。
二、利益相关者理论分析
在企业伦理范畴中,利益相关者理论一直是被研究学者探讨的重点之一。根据已有研究,利益相关者。
理论可以归为三大流派:(1)规范性利益相关者理论,(2)描述性利益相关者理论,(3)工具性利益相关者理论,以上三类利益相关者理论都是从企业自身出发,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自觉行为及其结果进行探讨。
三、规制理论分析
由于传统规制理论的缺陷,规制失败或政府失灵的批评促使学者们对传统规制理论进行反思,近年来规制理论对政府规制研究有了新发展,主要体现在现代激励性规制理论在全球的兴起。目前,规制理论主要关注外部监督机构对企业市场行为方面的探讨。
第二节 利益相关者对企业CSR行为的影响分析
一、影响动因分析
因为与企业有着紧密的联系,利益相关者往往能够对企业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利益相关者能够对企业CSR行为实施强大的制衡作用。
二、影响途径分析
借鉴现代规制理论的观点,提升利益相关者对企业CSR行为的影响力是一条更好的途径。通过外部机构实施监督的方式,利益相关者可以更好地敦促企业的CSR水平达到利益相关者认可的标准。因为特殊的关系和地位,利益相关者对企业CSR水平具有直接感性的认知。
三、影响因素分析
根据成本收益原则,利益相关者对企业CSR行为是否产生影响,主要取决于利益相关者对企业CSR水平的容忍度和实施监督的成本。通过与自己认可的CSR水平相比较,利益相关者考虑是否接受或容忍现有企业CSR水平,如果企业实际履行的CSR水平与利益相关者的期望差距较大,超出了利益相关者所能容忍的范围,那么利益相关者可能采取积极监督措施来保障切身利益;因为利益相关者要对企业实施监督行为,必定会产生成本,只有当利益相关者承担的成本小于由于监督而重新获得的收益时,利益相关者的监督行为才会进行。
第三节 企业社会责任行为的影响模型分析
一、利益相关者效用分析
利益相关者完全不能接受企业实际履行社会责任水平低于自己的认可水平,此时企业必须充分履行自己的社会责任,直到符合利益相关者认可水平,否则企业无法存在。
二、企业效用分析
当利益相关者实施监督时,企业需要提高CSR水平来应对外部监督,与此同时,企业如果实际履行社会责任水平低于利益相关者认可水平,这也会给企业带来声誉方面的负面影响。为了保持声誉,使企业得以持续运营,企业要采取一些不正当措施来抵消这一影响,如失实的营销宣传、付给利益相关者封口费等,我们称其为“声誉捷径成本”。
三、企业与利益相关者在CSR方面的互动分析
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最优效用求解,可得企业效用最大化的最佳选择。
四、企业CSR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
根据上述企业效用分析结果,利益相关者可以通过加强外部监督来提升企业CSR水平,当外部监督力度M增大时,企业实际CSR水平也会相应提高。
第四节 阶段结论和启示
一、短期措施:加强利益相关者监督力度
在现阶段企业声誉捷径欲望较强的情况下,单纯依靠企业自律很难保障企业CSR行为的有效履行。通常认为提高企业自律行为是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的一个重要而有效的途径。
二、长期措施:同时提高企业和利益相关者的CSR意识
首先,利益相关者CSR意识的提高表现为容忍度的降低,这对企业CSR水平长期有效的提升至关重要。根据企业效用最大化时的CSR表达式,利益相关者容忍度对企业CSR行为同样会产生显著的影响,所以提高利益相关的CSR意识、降低其容忍度,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将是一条更为可取的途径。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