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时明月寄春风:愿得柳七心-归去睹倾城,并枕向绣帏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引驾行

    红尘紫陌,斜阳暮草,长安道,是离人。断魂处,迢迢匹马西征。新晴。韶光明媚,轻烟淡薄和气暖,望花村。路隐映,摇鞭时过长亭。愁生。伤凤城仙子,别来千里重行行。又记得、临歧泪眼,湿莲脸盈盈。

    消凝。花朝月夕,最苦冷落银屏。想媚容、耿耿无眠,屈指已算回程。相萦。空万般思忆,争如归去睹倾城。向绣帏、深处并枕,说如此牵情。

    刘禹锡写过一首诗,名字也许太长了一些——《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

    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诗中的讽刺意味太明显了,这“戏赠”二字,未免令受赠者过于难堪。十年前,永贞革新失败,背负着“挟邪乱政”的罪名,监察御史刘禹锡被逐出长安,贬为朗州司马。十年以来,虽远在穷山恶水之间,他却无时无刻不牵念着京都与帝君。一朝召回,原以为会有一个全新的天地,会有一番全新的事业,但现实却和他开了个残酷的玩笑。京都仍是权贵们的天堂,社会风貌一切如故,“紫陌红尘拂面来”,既不见帝君励精图治,也不见弊政根除的迹象。唯一的变化是,“玄都观里桃千树”,权贵们又换了一茬。“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刘禹锡感叹道:死在沙滩上的,是我这个不识时务的刘郎,而你们这些风光无限的后浪,你们这些媚态横生的桃花,都是趁着我离开之际而扶摇直上的吧?

    因“诗语讥忿”,刘禹锡再次被逐出京都,这一次,他与紫陌红尘的长安分别了十四年。十四年后奉召还京,他又有了新发现。十四年前对他恨得牙痒痒的权贵们此时已销声匿迹了,而玄都观里的桃花千树已为满地的菜花取代。刘郎的尖刻与幽默感却一如从前,他又写了一首诗《再游玄都观》:

    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

    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一切都是浮云,刘郎笑到了最后。一个人能在紫陌红尘中不迷惘,坚守素心与本性,这是极大的考验。“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另一位唐代诗人李颀,在送别即将入京的朋友时,曾经语重心长地劝告。

    但对年轻的柳永而言,刘禹锡对“紫陌红尘”的冷眼相看很难令他感同身受,李颀对友人的忠告也殊不可解。如果说刘禹锡与李颀是以过来人的清醒与戒备审视着帝都生活的反面,柳永却是以初恋者惊喜渴慕、毫不设防的目光探看着帝都生活的正面。年轻的柳永不需要故作高冷,不需要愤世嫉俗,自从走进帝都的第一天,他就有一种强烈的感觉,再没有一座城市能比这里更值得托付他的大好年华。他迫不及待地投入了新鲜奇异的生活,为那“三千珠履,十二金钗”的盛景丽致而心醉神迷。

    美梦正酣,倘若有人大声地在你耳边喊叫起来“别做梦了,干正事去吧”,这是何等的扫兴?柳永写这首词时,大概就是出于这种扫兴的、极不情愿的心情。

    “红尘紫陌,斜阳暮草,长安道,是离人。断魂处,迢迢匹马西征。”柳永以唐都长安借指北宋的都城汴京,他太留恋这座宜古宜今、既有悠久历史又富于时尚气息的皇城了。请到名都汴京来,四季风光皆可观。但柳永最爱的,却是汴京的清晨与春暮。其《满朝欢》云:

    花隔铜壶,露晞金掌,都门十二清晓。帝里风光烂漫,偏爱春杪。烟轻昼永,引莺啭上林,鱼游灵沼。巷陌乍晴,香尘染惹,垂杨芳草。

    时光的细沙顺着雕花漏斗滴落于铜壶,细沙滴尽,夜色也走到了尽头。立于承露盘上的仙人摊开金掌,掌上的玉露在第一缕阳光升起时神秘地消失了。十二座都门次第打开,发出庄重悦耳的声响。帝都的春暮,就像花中的婪尾,味最醇,意最厚,情在惺忪醉梦中。怎能忘记那些日长烟轻的时光,莺啭上林苑,鱼游灵沼池。怎能忘记那些雨后新晴的巷陌,马踏飞尘落花香,垂杨芳草用它们最柔情的姿态、最美丽的颜色来取悦春天、挽留春华。

    今天却是不同。同样是春暮,但今天将要送别的,却不是春天,而是自己。在离别之前,他忍不住又看了一眼他曾如此熟悉、如此热爱过的紫陌红尘。此时的紫陌红尘,是斜阳低徊、绿草萋萋。别了,那些怡情开颜的岁月;别了,那些光照都门的风华;别了,那些与我青春做伴的姑娘。你们是我一生的软肋、一生的牵绕、一生的眷恋。然而,离别的时候来到了。道不尽的珍重消失在马嘶风鸣中。一个人,一匹马,我踏着落霞、踏着芳草,离开你一路西行。

    不知走了多远,也不知到了哪里。孤馆凉夜,无非风弦雨调,拨乱愁人心绪。但凉夜之后,却是好一个晴天丽日。轻烟舞动、繁花掩映,马蹄所过之处,眼前的一个个村庄都被春光装点得如梦如画。谁能想到,在这远离帝京的一隅,春光非但毫不逊色,且别有一番意趣。如果你也在这里,我将为你簪花整鬓,我将与你携手游赏。我忽然怀疑,令我难舍难分的,其实不是紫陌红尘,不是别的那些人、那些事,而仅仅是你。我所想的,只是和你在一起。只要和你在一起,何时不见韶光明媚,何处没有繁花相随?

    可你不在。我一次次地挥鞭催马,借此摆脱春光的刺激与旅途的寂寥。一座座长亭被我抛到了身后,长亭里时有离人话别的场面。他们是不是也如我们一般?如我们一般即将被斜阳暮草隔断,如我们一般终将站在天涯的两岸?离语不堪听,离泪不忍看。挥鞭有何益?我无法挥别离愁,无法挥别那个时隐时现、妍若莲花的容颜,以及那双盈盈欲诉的泪眼。那是你的脸,那是你的眼。“吹箫引凤,只恐从今不可期矣!”泪眼迷离中,你在向我泣诉。

    吹箫引凤,一个让人百听不厌的神话传说。秦穆公的爱女弄玉善吹笙,嫁给一位名叫萧史的年轻人,而萧史所长,乃在于吹箫。两人笙箫合鸣,引动凤凰来仪。秦穆公为此筑起凤台,供这对佳儿佳婿居住。数年后弄玉与萧史成仙得道,乘龙跨凤而去,帝京由此留下了“凤城”美名。当我遇到你时,是那样喜不自禁。时常以弄玉萧史比况于你我,以为你我之间的合契,不减神仙眷属。你是我的弄玉,我是你的萧史,但愿与你凤箫婉转、欢情永继。

    神话毕竟不总是降临在人间。在神话中,弄玉萧史乘龙跨凤而去;而现实中的你我,却无此荣幸。你滞留京都、寸步难行,京都空负“凤城”之名,天空中却找不到一片凤凰的羽翼来助你脱离困境。而我呢,更是无龙可乘,被一些牵强可笑的理由所羁绊,不得不远离凤城,不得不与你分开。

    临别之际,你曾在我耳畔低吟: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

    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

    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

    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

    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一路上,我每念及此,总是神伤魂黯,不知身之所在。“行行重行行”,要知道,我每一次挥鞭疾驰都加大了你我之间的距离,而随着距离的加大,别离的时间也在不断地更新长度。最难过的就是那些花朝月夜,人家和和美美、欢天喜地,你却独对银屏、冷冷清清。听着窗下的双双笑语,你会不会又想起我来?但见你挑灯枯坐、玉容惨淡,敛眉屈指,像是在计算着什么。忽地灯花跃起、若翔若舞,你眸光闪亮,媚如芳春。是什么能让你破愁为笑、转忧为喜,如此迅捷、如此奇妙?再没有别的,再没有别的,从你敛眉屈指的神态中我已猜知你的心事,你必是已算出我归期临近,才会重展欢颜。

    你待我情深如此,叫我如何不魂梦相萦、万般思忆呢?与你分别之后,我虽有许多打算,有的是自我的打算,有的却是人心世道逼我做出的打算。但哪一种打算能比踏上归程,早日与你相见更为必须、更加重要?“道路阻且长”,阻断我们的其实并不是马蹄急驱的道路,并不是一座座山、一重重水,以及那数不清的长亭短亭,而是世人的耳目、生活的磨难、道德的评判。

    可我们为什么非得在乎那些呢?为什么定要让那些身外之物来干预我们的人生,来毁坏相知相守的幸福?“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一个人若是过于瞻前顾后,不必等到岁月已晚就会永失所爱。人生最合理的打算是交给心灵来感知,交给心灵来决定。一万种现实的考虑都不如发自本性、出自本心的考虑。在这种考虑之下,我要做出的决定是,抛弃原定的所有想法,立即扔下眼前的一切,跨上那匹曾经将我带离你身边的骏马,向着京都一路飞奔,向着春光一路飞奔,向着那张妍如莲花的容颜与盈盈欲诉的泪眼飞奔……不如归去,不如归去,归去探访我的青春所在,归去继续我的倾城之恋。

    在那个快乐得令人战栗、幸福得令人怀疑的时刻,我会向你供认我突然归来的秘密。那是一个简单的秘密,它唯一的动机就是:我想你,想你,再也忍受不了与你片刻的分离。而你,可会笑话我的任意妄为、不计后果?不会的,一定不会!你会含笑相迎、欣喜无比。今夜绣帏低垂、花好月圆,只愿与你娓娓昵语、并枕而眠。诉说在彼此分别的那段时间,心里那些千回百转的相思与柔情。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