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络天开,剑岭云横控西夏。地胜异、锦里风流,蚕市繁华,簇簇歌台舞榭。雅俗多游赏,轻裘俊、靓妆艳冶。当春昼,摸石江边,浣花溪畔景如画。
梦应三刀,桥名万里,中和政多暇。仗汉节、揽辔澄清,高掩武侯勋业,文翁风化。台鼎须贤久,方镇静、又思命驾。空遗爱,两蜀三川,异日成嘉话。
柳永是个多面手,堪称全能型词人。抒写儿女之情,固然是其强项;表现帝都繁华、市井风味,并不逊于张择端的画笔;而其客途旅思之作,也颇见不凡。清代词人冯煦有过一段评语:“耆卿词,曲处能直,密处能疏,拗处能平,状难状之景,达难达之情,而出之以自然,自是北宋巨手。”这段评语,对柳词善于铺陈的特点予以高度肯定。除了上面列举的那些类型,柳永还写过为数不少的投献词。而其投献之词,往往能将铺陈之美发挥到淋漓尽致。
早在二十岁时,柳永就写过一首投献词《望海潮》,献给时任杭州太守的孙何。后来又写了《如鱼水》献给颍州太守吕夷简,《临江仙》献给扬州太守刘敞,《瑞鹧鸪》献给杭州太守孙沔。看来柳永是养成了一个习惯,每到一处,就会向地方官投献。试图以过人的才华来打动地方官,让他们甘愿为他的仕途推波助力。平心而论,柳永的这些投献词,还真是写得不错。尽管词中的阿谀奉承殊少新鲜之感,但那些谀颂之语却寓于美景之中,浑然天成,雅妙妥帖。这是柳永的高明之处,是一个才子词人的独门秘器。令人郁闷的是,尽管柳永使出了这样的秘器,那些接受投献的对象似乎却并未做出热烈回应。柳永步入仕途很晚,做到屯田员外郎这一级别就已到顶了,这与柳永的期望是相去甚远的。这就产生了一个疑问——那么多的投献对象,莫非就没有一个人肯为柳永的前途说句话吗?到了晚年,柳永最大的愿望是要回到心驰神往的京都,为一京官。这个愿望还不至于与异想天开画上等号吧?须知他所投献的对象可都是朝廷的名公能臣啊,他们若肯为他进言,不看僧面看佛面,皇帝总会听信一两句吧?
但柳永的投献却如泥牛入海,不,泥牛入海还能惊起浪花四溅,柳永却是望眼欲穿、毫无动静。是那些人不识货吗,还是他们的看法与晏殊“所见略同”?柳七这个人,偶一正经起来,小词倒是写得不赖。可他向来以偎红依翠为能事,又是十足的市民腔调,皇上素来轻其人品,这是有目共睹的。归根到底,这不是一个看词的世界,而是一个看人品、看才干的世界。柳七是有些可惜,可这难道不是他自己造成的?
笔者是这么分析的,有无道理,可就不敢担保了,因为这在史书典籍中是找不到佐证了。对柳永的投献者吐槽完毕后,我们且静下心来赏读柳永的词作吧。尽管投献者似乎未对柳永尽到“不拘一格降人才”的责任,但柳永的词作还是十分给力的。这首《一寸金》,是柳永为即将离任的益州太守蒋堂所写的投献词。
益州别称刀州,为西汉十三州(又称刺史部)之一,汉武帝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设立,其辖地包括四川、重庆、贵州、云南等省市大部分地区。唐太宗贞观元年(627),废除州、郡制,改益州为剑南道。唐玄宗天宝元年(742),改益州为蜀郡。唐肃宗至德二年(757),以蜀郡为上皇南巡之地(唐玄宗避安史之乱逃入蜀中,讳称“南巡”),升为南京成都府。宋太宗淳化四年(993),因王小波、李顺起义攻克成都,起义失败后,成都府又降称益州。大致说来,益州自古为巴蜀之地。自东汉兴平年间以后,以成都为治所。
“井络天开,剑岭云横控西夏。”柳永首先写到了益州的地理位置。这种手法,应当是借鉴于王勃的《滕王阁序》:“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
古人的口头禅是“天时,地利,人和”。天时是放在第一位的,所以王勃一上来就说:“我所在的位置,从前称为豫章郡,今天是众所周知的洪都府。就天文方位而言,是二十八星宿中的翼、轸两宿的分野。”柳永欲夸益州,同样是从天文入手。他傲然而言,益州为二十八星宿中的井宿所笼盖,大小剑山合围护峙,其上云遮雾掩、飞鸟难渡,令大宋之劲敌——狼子野心的西夏受其控制,不敢轻举妄动。
言罢蜀地的险要,柳永又夸耀起了蜀地的风光。这对他而言,可谓轻车熟路。蜀地乃天府之国,名下无虚。这里有锦里风流、蚕市繁华。锦里指的是什么呢?锦里在成都城南夷里桥南岸,据《蜀志》记载:“其道西城,故锦官也。锦工织锦濯其江中则鲜明,濯他江则不好,故命锦里也。”
锦官又指的是什么呢?相传三国蜀汉时(也有人说,是在西汉时期)于锦里设置管理织锦之官,锦官城后来逐渐成为成都的代称。老杜的诗“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已为人所尽知。老杜还有一句诗,“锦里先生乌角巾”,熟读唐诗的人也不应感到陌生,写的是一位住在锦里、头戴乌角巾的老先生,老杜称之为南邻。这位可爱的邻居不仅人缘好,鸟缘也好,“惯看宾客儿童喜,得食阶除鸟雀驯”。这又算不算是锦里风流的一个特写镜头呢?
说到锦里风流,与“锦”自是密不可分。刘禹锡诗云:
濯锦江边两岸花,春风吹浪正淘沙。
女郎剪下鸳鸯锦,将向中流匹晚霞。
蜀锦艳天下,完胜晚霞流光。有锦里怎可无蚕市?宋代黄休复著有《茅亭客话》一书:“耆旧相传,古蚕丛氏为蜀主,民无定居,随蚕丛所在致市居,此其遗风也。”按照一些古文字学家的看法,蜀的古体字就是一条吐丝的蚕,古蜀国即蚕国。《茅亭客话》又言:“蜀有蚕市,每年正月至三月,州城及属县循环一十五处。”僧人仲殊曾在《望江南》一词中咏赞道:
成都好,蚕市趁遨游。夜放笙歌喧紫陌,春邀灯火上红楼。车马溢瀛洲。
连方外之人都不免被其魅惑,成都蚕市的繁华热闹可想而知。歌台舞榭,不分雅俗老少,到处都是嬉游乐赏的人们。
看一座城市是否宜业,当然要看市面。成都蚕市繁华,百姓显然过得有声有色、有滋有味。看一座城市是否漂亮,除了歌台舞榭那些硬件,这个城市的人们,也不可不看。成都人不愧出自锦官城,其服饰打扮也极为抢眼。帅哥美女联袂而至,让柳永这个极富鉴赏力的京中来客也不禁惊叹于靓妆之丽、轻裘之奇。
看一座城市是否宜居宜游,那就要这座城市的景物来表个态了。锦里之美,莫过于春昼。摸石江、浣花溪,是人们最爱去的地方。对于摸石江这个古地名,现代人,即使是世代相传的成都本地人,估计也是不知其为何意。但要说到浣花溪,却是古今之人都久闻其名的。据宋代《方舆胜览》所载:“浣花溪在城西五里,一名百花潭。”传说这里曾有过一位美丽的姑娘,看到一个路过的僧人坠入污渠,僧人虽未曾因此受到重伤,但他的僧衣却是污浊不堪了。善良的姑娘在溪边的一池清潭中洗净了僧衣,她忽然发现,潭中与溪里已是百花盛开。从此,此地被称为百花潭,又称浣花溪。而这位姑娘,则被后世称为“浣花夫人”。老杜对浣花溪是最有感情的了。“万里桥西宅,百花潭北庄”,杜甫草堂就建在浣花溪畔。“竹寒沙碧浣花溪”,这是老杜诗中的浣花溪。但更为我们所熟悉的,却是那首《江畔独步寻花》: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虽未标明“浣花溪”三字,但分明写的就是浣花溪一带的景致啊。浣花溪畔,无论从哪个方位欣赏,都是一幅无可挑剔的美图。
一座宜业、宜居、宜游的城市,漂亮时尚,令京中来客也大饱眼福、大开眼界,益州的治理者功不可没。《晋书·王濬传》中记载了这样的一个故事——王濬梦见卧室的屋梁上悬挂着三把刀,再一看时,屋梁上又多出了一把刀。尽管王濬是个带兵打仗的主儿,做了这样一个超级恐怖的噩梦,也不禁感到毛骨悚然。可他手下的一名主簿知道后反倒恭喜起他来,主簿解释道:“三刀为州字,又益一者,明府其临益州乎?”王濬后来果然迁任益州刺史。由于他在益州干出了业绩,“怀辑殊俗,待以威信,蛮夷徼外,多来归降”,得到朝廷的赏识,很快被征拜为右卫将军,授以大司农之职。
诸葛武侯,则是益州的另一位治理者。成都至今犹有武侯祠、武侯区,在蜀人心中,诸葛大名比王濬可要响亮多了。杜甫草堂在万里桥西面,而这万里桥的由来,却是与诸葛亮有关。相传诸葛亮曾于此处为出使东吴的蜀臣费祎践行,费祎感言道:“万里之路,始于此桥。”
“三刀”“万里”,已成为不朽的传奇。政治清明、人物娴雅,慢节奏、高品质的生活,则是益州的前任治理者为这里定下的基调。
写到这里,柳永必须要让他所投献的对象——益州太守蒋堂登堂入室了。然而,怎么才能将蒋堂与益州联系起来呢?且看柳永妙笔一转“仗汉节、揽辔澄清,高掩武侯勋业,文翁风化。台鼎须贤久,方镇静、又思命驾”。
蒋公您作为新任的益州太守,对这方土地的现状与未来,一定有着许多胸有成竹的筹划。但愿您,就像东汉名臣范滂那样,“登车揽辔,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成就一番超越前贤的伟业;但愿您,比三国的诸葛武侯还要治理有方;但愿您,比汉景帝的蜀郡太守文仲翁还要精于教化。朝廷的台鼎之臣空缺已久,看到您治蜀的功绩,那至关重要的职位早已非您莫属。尽管您在蜀地停留的时间不长,但您对蜀民的宽仁与厚爱却将永驻蜀人之心,在两蜀三川口口相传,异日写进青史,又是一段令益州增光添彩的嘉话。
据《宋史》记载,蒋堂出任益州太守是在宋仁宗庆历三年(1043)年六月,第二年的十一月离任。也就是说,蒋堂在益州任太守甚至不到一年半的时间。柳永的《一寸金》描写的是益州的春景,则柳永到益州,很有可能是在1044年的春天,此时离蒋堂出任益州太守还不到一年。期待一名太守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干出“高掩武侯勋业,文翁风化”的惠政,这显然是极不现实的。朝廷之所以对蒋堂另有征召,并不是看在蒋堂治蜀的惠政上。难道柳永对此不懂吗?他当然懂。但他为什么要这样写呢?依笔者之见,柳永大概一到益州就听到了蒋堂即将另有高就的风声,为了完成谀颂的任务,正好顺水推舟,又拾起了《望海潮》中的“故技”——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但柳永毕竟不方便一字不改地重复旧作,所以在《一寸金》里,他略加变化,写出了“异日图将好景”的升级版“台鼎须贤久,方镇静、又思命驾”。可明眼人一望即知,换汤不换药,柳郎于此才尽矣。
也真是的。好端端的一首益州词,加上这么一段为奉承而奉承的尾巴,除蒋堂之外,其余读者多多少少都会感到有些郁闷吧。其实人家柳永也挺不容易的,写了大半辈子的投献词,却终究未能碰上一个有心“拔尔抑塞磊落之奇才”的重量级人物。这样看来,柳郎也真够惨的。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