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默也要拿捏分寸,不能把低级趣味的段子当成幽默,不能拿别人的忌讳开玩笑,不能把讽刺别人当幽默,开玩笑不能开过了头,幽默要一点点慢慢来,分清对象和场合……这些你都知道吗?如果你对这些还没有一个清晰的概念,就要认真学习本章的内容。相信它一定能教会你怎样拿捏分寸,恰如其分地幽默。
幽默要高雅,低级趣味要不得
〔中国〕林语堂
凡善于幽默的人,其谐趣必愈幽隐;而善于鉴赏幽默的人,其欣赏尤在于内心静默的理会,大有不可与外人道之滋味。与粗鄙的笑话不同,幽默愈幽愈默而愈妙。
幽默引言
在生活中,也许有些人觉得幽默非常简单,无非就是讲点“段子”,开开玩笑而已,于是就把一些格调低下、低级趣味的“段子”当成幽默,讲一些荤笑话,还自认为大家都会被自己的言语所吸引,自诩为一个幽默的人。
其实,讲一些粗俗或不雅的内容,虽然也能博人一笑,但是笑过后却会让人感到乏味无聊,甚至让人感到厌恶。高雅健康的幽默可以让人感到生活中充满了阳光,低级趣味的“段子”只会破坏和谐的氛围,使大家不欢而散。
我们评价一个人的素质和品位时,往往看这个人在生活当中的言行举止,透过一些小细节给这个人下总结。低级趣味的幽默往往反映了一个人低下的素质和品位,令人感到恶心。高雅的幽默是智慧的闪现,低级趣味实际上是对幽默的亵渎。
幽默小故事
锃亮的脑袋
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天生就是一个秃子,锃亮的脑袋格外扎眼。
一次,一个中年人用手摸了摸赫鲁晓夫锃亮的脑袋,取笑他说:“你的头顶摸上去真光滑,就像女人的臀部一样。”
赫鲁晓夫立即否认说:“不,我可不这么认为。在我看来,这是我母亲伟大的杰作之一。因为她看到当今世界的黑暗面太多了,所以特意让我变成了一个秃子,好给大家送来一点光明。”
中年人把赫鲁晓夫的秃顶比作女人的臀部,赫鲁晓夫本人却把自己的秃顶比作带来光明的灯。哪一种幽默更胜一筹,相信大家一看便知。把秃顶比作女人的臀部,这样的幽默是粗鄙的、低俗的,会令听者觉得不舒服。而赫鲁晓夫把秃顶比作带来光明的灯,这种幽默是高雅的,是纯洁的,展现了他高尚的人格魅力。
高雅的幽默能反映出一个人高层次的语言艺术和思维智慧,既可以有效地拉近你跟对方的心理距离,又能更好地展现你的人格魅力。相反,低级趣味的幽默不仅会令对方感到厌恶,还会使你的形象一落千丈。
梅川内酷
在电影院里,一名男子含情脉脉地对女朋友说:“在我的心中,你像梅花一样纯洁,像山川一般坚毅,而且很有内涵,长得也很酷。总而言之,你就是梅川内酷(没穿内裤)!”
听了男朋友的话,女子气得牙痒痒,什么话都没说,转身离开了电影院,留下男朋友一个人在那里懊悔不已。
恋爱中的女孩都喜欢男朋友用幽默的语言来赞美自己,但是案例中的男子说出的话粗鄙下流、不堪入耳,在女朋友听来是一种羞辱,自然会很生气。在爱情里,一个高雅的幽默可以为你在意中人的眼中加分不少,而一个粗鄙的幽默却会让你的形象一落千丈。
三招五式
高雅的幽默就像一道色、香、味俱全的美味佳肴,令人垂涎三尺。粗鄙的幽默就像一个没穿衣服的人走在大街上,给人一种不堪入目的感觉。把污言秽语等同于幽默,结果只会破坏对方美好的心情,让自己不招人待见。
我们一定要牢牢地记住,幽默与粗鄙的“段子”有着本质的不同。从本质上讲,幽默是智慧的闪现,是风趣的象征,而粗鄙的“段子”只是为了寻找一下刺激,纯粹是为了娱乐。二者有雅俗之别、优劣之分,粗鄙的幽默不堪入耳,只有高雅的幽默才更容易被人接受。
真正的幽默需要深刻的思想,也需要高尚的人格,说出的话应该是健康的、高雅的,所以,我们要具有高尚纯洁的人格魅力。这种境界也许我们一时难以达到,不过至少应该保持一定的精神品位,多谈一些高尚的东西,多一些精神上的交流,而不谈论那些粗鄙、下流的东西。
看人下菜碟,幽默要分清对象
〔德国〕歌德
幽默只适用于有教养的人,因此并非每个人都能懂得每件幽默作品。
幽默引言
俗话说得好:“一种米养百样人。”无论是性格、心理,还是文化背景、个人经历,人与人之间都有很大的差别,没有哪种幽默方式可以被用到所有人身上。如果你不了解对方,那么你苦心经营的幽默很可能得不到想要的效果,甚至还会引起对方的误解。
台湾的一位著名人士说:“一个人不会说话,那是因为他不知道对方需要听什么样的话;假如你能像一个侦察兵一样看透对方的心理,你就知道说话的力量有多么巨大了!”一个真正懂幽默的人,一般可以根据对方的角色准确捕捉到对方的兴趣所在,然后根据对方的兴趣选择说什么样的话。
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因为身份地位不同,性格各异,心情有好有坏,所以对幽默的承受能力也有差异。同样一个玩笑,有的人会因此而喜笑颜开,而有的人却会暴跳如雷。
幽默小故事
准备出嫁
女同事穿了一条漂亮的新裙子来上班,一位男士想称赞她两句,于是开玩笑说:“哟!今天穿这么漂亮呀!是不是准备出嫁呀?”殊不知,这位女同事一向很敏感,听到这话,她立即大发雷霆,气愤地说:“你这个人会不会说话呀?什么叫准备出嫁呀?难道我离婚了?还是我丈夫已经不在人世了?”一连串的谩骂令这位男士很尴尬,怎么解释都无济于事,最后一再道歉才算了事。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遇到小心眼的人,不要跟他开玩笑,因为他根本不懂幽默。跟小心眼的人开玩笑,你只会自找苦吃。如果遇到的不是合适的对象,我们的幽默才华将没有用武之地,甚至会导致我们惹祸上身。要想充分展现幽默才华,首先要找到一个合适的人。
武夷山对您有情
一位新加坡的老太太到中国的武夷山游览,一不小心被蒺藜划破了衣服,顿时没了游览的兴致,中途想下山。此时,导游走到老太太身边,微笑着说:“老太太,这是武夷山对您有情呀。它想拽住您的衣服,让您多看它两眼,不让您着急回家!”导游短短的几句话,就像一阵和煦的春风,一瞬间把老太太心中的不满情绪吹得烟消云散。
许多老年人都墨守成规,害怕接受太新颖的东西,所以他们的思考模式都比较僵化。毕竟是上了年纪的人,反应没那么灵敏了,担心不熟悉的东西让他们反应不过来,让他们失了面子。老年人最害怕老,也最害怕被人认为老了,不中用了,所以和老年人开玩笑能让他们找到年轻的感觉。
不过,和老年人开玩笑要有分寸,因为他们接受不了太前卫的玩笑。如果你跟他们开的玩笑太过分,反而会激怒他们。
三招五式
说话看对象,要看对方的身份和职务。如果对方是领导、长辈、老师,运用幽默时就不能太随便,因为太随便显得不够尊重。如果对方是同事、朋友、同学,运用幽默时就不能太严肃,因为太严肃显得不够亲切。
说话看对象,要看对方的性格特点。性格外向的人喜欢和人交谈,性格内向的人大多沉默寡言,不善于主动与人交谈。所以,和性格开朗的人交谈,你可以侃侃而谈,不需要顾虑太多;和性格内向的人交谈,你就要注意分寸,避免无意间伤了人。
说话看对象,还要看对方的心理状态。不同的人,心理状态各不相同,就算是同一个人,不同时刻的心理状态也各不相同。很多时候,一个人的心理状态不会明显地表露出来,此时就要学会洞察对方的心理,这样才能使你们之间的交流更有效。
著名的幽默大师告诫我们:要想顺利施展幽默,就要观察听众,因人而异,根据对方的身份职务、性格特点、心理状态等选择不同的幽默方式。一个真正的幽默大师,一定懂得以谦虚的姿态接受他人的各方面信息。
注意场合,幽默要用得恰到好处
〔中国〕老舍
人的才能不一样,有的人会幽默,有的人不会,不会幽默的人最好不必勉强。
幽默引言
幽默被誉为现代人为人处世的重要法宝,也是衡量一个人口才好坏的标准,甚至成为一个人是否有智慧的标准。因此,许多人都在想尽办法让自己成为一个幽默的人。虽然我们的生活中不能缺少幽默,但是很多人都忽略了一个事实:幽默并不是无所不在、无所不能的,不分场合的幽默只会激起他人的愤怒。
中国民间有一句俗话,叫“到什么山头唱什么歌”,幽默也是这样的,在什么场合就要说什么话。在生活中,熟人、朋友之间互相幽默一下,彼此开个玩笑,怎么说都没关系,可是一些特定的场合就不能开玩笑了,比如在严肃的会议上,在庄重的活动中等正规场合。
幽默小故事
坚强的人
王先生去出席一位朋友的葬礼时,想在死者的儿子面前表现得幽默一些,于是风趣地说:“你的父亲生前就是一位非常坚强的人,因为他是一位著名的石匠。”
听了这话,死者的儿子不但没笑,反而瞪了他一眼。死者的儿子气得想揍他,只是当着这么多人的面,又是父亲的葬礼,他才一直忍着没有发作。
把坚强和石匠联系到一起制造出幽默,本是一件无可厚非的事情,可是案例中的王先生使用的场合不对。在朋友的葬礼上,大家都很伤心,他却嬉皮笑脸地说笑,并且是对死者的家属说笑,怎么能不令人愤怒?
其实,很多场合都是不适合开玩笑的。比如,在葬礼上,或者在发生重大事件的严肃场合,你展现自己的幽默反而会让人觉得你没有常识。总而言之,在庄重的社交活动中,任何戏谑的话语都可能招来非议。此时,并非幽默本身不对,而是使用幽默的场合不对。
用竹竿子捅下来的
陈毅外长主持召开过一次有关国际形势的记者招待会,在记者招待会上,他对美制U-2型高空侦察机侵扰我国领空的事件表示极大的愤慨。此时,有一个外国记者趁机问道:“外长先生,请问中国是用什么武器把美制U-2型高空侦察机打落的呢?是导弹吗?”只见陈毅外长用手做了个用力向上捅的动作,风趣地说:“我们是用竹竿子捅下来的。”参加会议的人一阵哄笑,那名记者也知趣地不再追问了。
陈毅外长说“用竹竿子捅下来的”很明显是一件不可能发生的事情,但是不这样回答该怎么回答呢?似乎没有更好的回答方式。如果据实相告,就不可避免地要泄漏国家的机密;如果冷冰冰地说一句“无可奉告”,就会导致会议气氛过于凝滞。陈毅外长用一句“用竹竿子捅下来的”,既维护了国家机密,又避免了自己陷入尴尬被动的局面。
在一些严肃的场合,尤其是在外交会议上,往往说者一本正经,听者不苟言笑,常常给人一种强烈的压迫感。此时,一个恰如其分的玩笑可以很好地缓解这种略显沉闷的气氛,营造一种幽默轻松的谈话氛围。
三招五式
无论在什么时候,幽默的言语都是一种情绪调节剂,能够给大家带来轻松的感觉。可是,幽默要讲究场合,在本该严肃的场合,假如你毫无顾忌地说笑,既会引起大家的反感,也会让大家觉得你不够稳重。
幽默如果不分场合,结果只会适得其反。比如,全体员工开会时,老板正在台上发表讲话,你却不分场合地突然冒出一两句俏皮话,逗得大家一阵哄笑,老板很可能会把你认定为一个纪律性差、缺乏教养的人,从此对你没什么好印象。
要想恰如其分地使用幽默,首先要选择一个合适的场合。当你发现你的幽默可以给大家带来快乐,或者为大家营造一种愉快的谈话氛围时,就可以展现出你的幽默。相反,当你发现周围的气氛不对,你所在的场合并不是一个适合幽默的场合时,就要及时收住。
幽默也有禁忌,避开别人的忌讳
〔英国〕柯勒律治
缺乏幽默感的人不能算是很完善的人。
幽默引言
幽默是生活的调味品,没有笑声的生活和没有幽默感的人都是无味的。在人际交往中,开个小玩笑,适当活跃一下气氛,可以营造一种适于交谈的氛围。不过,幽默也有禁忌,既然幽默是调味品,就不能该放辣椒时放了盐,该放盐时放了醋。
施展幽默时,要认真推敲,避开别人的避讳。就算你是一个很擅长幽默的高手,在幽默时也要注意自己的言行,避免一不小心触犯了他人的禁忌,使对方陷入尴尬,产生被捉弄的感觉。
幽默小故事
老田鸡
一位新局长上任后,宴请退居二线的老局长。
酒过三巡,服务员端上来一盘炸田鸡。看到炸田鸡后,老局长用筷子点点说:“老弟,青蛙吃害虫,对人类是有益的,不能吃!”
新局长想也没想,就脱口而出:“没事的,都是一些老田鸡,已经‘退居二线’了,不当回事了。”
听了这话,老局长脸色大变。新局长本来想幽默一下,没想到竟然触及老局长的忌讳,一时又不知道该如何解释。
老局长退居二线,自然对新局长口中的“退居二线”很敏感,听了新局长的话后,肯定会认为这是新局长在故意奚落自己,怎么能不生气呢?如果新局长这话是跟一个年轻人说,大家肯定一笑了之,可是他说话的对象偏偏是一位退休的老同志。
施展幽默一定要三思而后言,心里面一定要有底,不然大口一开,水泻千里,想拦也拦不住。说话前,先要搞清楚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严防触犯对方的忌讳,否则覆水难收,后悔莫及。
太性急
有一家公司的老总已经年过五十,却娶了一位年轻漂亮的太太,而且结婚刚两个月就生了孩子。亲朋好友都赶来喝孩子的满月酒,其中有一个人心直口快,而且喜欢跟别人开玩笑。
这位朋友奉上贺礼,对老总说:“您的孩子太性急了,本该9个月后才出生,可您才结婚两个月,他就已经等不及了。”话音刚落,亲朋好友哄然大笑,老总又羞又恼。
中国有句古话叫“祸从口出”,玩笑不能随便开,尤其不能触及别人的忌讳,否则你们之间的友情很可能会陷入危机,甚至在今后的生活中彼此会成为死对头。懂得尊重他人的隐私,给他人留一片自由呼吸的空间,才是一个真正聪明的人。
人人都有自己的忌讳,都有一些压在心里不愿为人知的事情。在与别人的闲聊调侃中,即使感情非常好,也不能去揭别人的短,当着众人的面拿别人的忌讳当作笑料。调侃时口不择言,对方很可能会认为你是在故意跟他过不去,就算你是“言者无意”,也难免“听者有心”。
三招五式
所谓“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在聊天中,开玩笑的人往往动机是友好的,可是如果不把握好分寸和尺度,玩笑开过了头,就会产生不良后果。不要以为彼此的关系不错,就可以随意取笑对方。拿别人的忌讳做笑料,你的玩笑话很容易被对方当作冷嘲热讽,从而激怒对方,以致毁了两个人之间的友情。
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俗话又说“不要当着和尚骂秃子,癞子面前不谈灯光”,他人的忌讳应当避而不谈,给予同情和理解。与人幽默时,应该慎之又慎,避免讲一些使人联想到自身缺陷的笑话。
比如,女性朋友对自己的年龄讳莫如深,你拿她的年龄开玩笑就犯了忌讳;身材偏胖的人对“肥”“胖”“臃肿”等字眼讳莫如深,你拿这些词和他开玩笑,其实是在自讨没趣。与人开玩笑时,应当记住适当的原则如果你觉得自己的玩笑可能会触犯别人的忌讳,不如保持沉默。
把握好分寸,玩笑开过了也伤人
〔黎巴嫩〕纪伯伦
幽默感就是分寸感。
幽默引言
许多智者都有“为人处世和说话办事要讲分寸”的劝勉,可是“分寸”究竟是什么,许多人却未必能说得清。其实,分寸是一种不偏不倚、能进能退的中庸哲学。相比“中庸”这个抽象的词语,“分寸”这个词语更加形象化,更易于让人明确地把握。
开玩笑时,有些事只能点到为止,有些事提都不能提,否则就会触犯他人的禁忌,伤了他人的面子。
幽默小故事
清正廉明
赵先生是一名机关干部,到外地出差时,他拎着一兜水果去看望一个多年没见、刚升为副处长的老同学。老同学喜欢开玩笑,见到赵先生后,很热情地把他让进屋,一边倒茶,一边指着他手中的一兜水果戏谑道:“你现在怎么落魄到这个地步?都开始走后门了!本处长可是一个清正廉明的人,坚决抵制这种歪风邪气。”
赵先生听了很不是滋味,自尊心受到了严重的伤害,从此再也没有和这个副处长同学来往过。
幽默是一把双刃剑,使用得好,可以增进人际关系;使用得不好,就会伤害到别人。幽默不等同于嘲笑、讥讽,也不是轻佻地贫嘴耍滑,讽刺、嘲笑只会伤害别人的自尊和情感,阻塞沟通。
案例中的赵先生本来是好心好意看望老同学,身为副处长的老同学却戏谑说:“你现在怎么落魄到这个地步?都开始走后门了!”赵先生的职位比这个老同学低,原本就有些自卑,没想到老同学偏偏“哪壶不开提哪壶”,用带有讽刺性的幽默和他开玩笑,最后严重伤害了他的自尊和情感。
恶作剧
庞先生平时就喜欢和别人开玩笑,经常搞一些恶作剧。一次,他和刚结识的一个女孩去旅游,趁女孩不注意时,他把一个安全套悄悄地放进她的包里,然后又装作若无其事地往前走。片刻后,女孩要从包里拿出手机,却意外地发现一个安全套,气得大哭起来,扭头离开了风景区。
恶作剧是生活的调味品,善意的恶作剧具有很浓的情趣,自然可以给平淡的生活带来清新的空气,让人开怀一笑。不过,过火的恶作剧却很容易伤害人,使被戏弄的对象十分不快,影响人际关系。
庞先生和一起旅游的女孩刚结识没几天,两个人还不太熟,哪怕很小的一个恶作剧都可能使二人的友谊破灭,更何况是这么大的恶作剧?许多交际失败都是这种不顾后果的恶作剧造成的,它不仅使自己陷入尴尬和困境,还会导致你在他人心目中的地位一落千丈,被人鄙视。
三招五式
一般情况下,晚辈不宜同长辈开玩笑,下级不宜同上级开玩笑,男性不宜同女性开玩笑。就算是在同辈之间开玩笑,也要注意对方的情绪好坏和性格特征。假如对方宽宏大量,幽默的尺度过大也无妨;假如对方小心眼,喜欢琢磨言外之意,幽默就得慎之又慎。
幽默不能过了头,不能挖苦和嘲笑对方,也不能用模仿对方的动作和说话的语气来取笑对方,尤其不能拿别人的种族、宗教信仰和身体残疾等来开玩笑,因为这会严重伤害别人的自尊和人格,导致彼此之间的关系恶化。如果借幽默之名达到对别人冷嘲热讽、发泄内心不满情绪的目的,那么这种幽默就不能被称为幽默了。
很多人都有自己尊崇的对象,在他们眼中,那些是崇高、神圣的事物。所以,千万不要拿他们崇拜的对象开玩笑。
不能拿不如自己的人调侃。客观地说,如果站在你的角度上,肯定有很多人不如你,可是如果总是津津乐道地笑话那些不如你的人,就很容易激怒他们。聪明的人应该在“大人物”身上找乐子,避开调侃不如自己的人。
榜样力量
崔永元:幽默让人回味无穷
崔永元是一位非常著名的主持人,也是一个喜欢自嘲的人。面对大家的调侃,他敢于在众人面前自曝其短,说自己长得丑。他还是一位实话实说的主持人,也许正是他的这种勇气和幽默成就了他独特的“崔氏幽默”,缩短了他与大家之间的距离,让观众觉得他可亲、可爱。
“异常亲切”的长相
一次,崔永元荣获江苏大学生电影节“最受欢迎男主持人”称号,他不失时机地调侃自己说:“大学生们之所以喜欢我,是因为我‘异常亲切’的长相。他们可能觉得我的长相像身边的同学,而身材呢,则像他们的老师。正面看,像食堂的大师傅;背面看,却像她热恋中的男友。”这段话刚说出口,顿时赢得满堂喝彩。
胡说八道
在敬一丹的新书发布会上,崔永元风趣地说,他和水均益、白岩松有烦心事时喜欢找敬一丹开解,敬一丹一般会认真地听,然后在关键时刻点拨一二。不过,崔永元说,他找敬一丹,主要是谈工作上的烦心事,而白岩松和水均益却不同。“老白(白岩松)找敬大姐呢,一会儿让老白自己说。小水(水均益)找敬大姐做什么,他自己不会说的,所以还是我来说吧。主要是感情上的事。”崔永元调侃说,“其实在感情方面,敬大姐也不是高手,小水的经验更多。但为什么小水要找敬大姐?因为敬大姐会在关键之处点拨他一下。所以我们都说,小水长得风流倜傥,但是没有绯闻。”说过后,崔永元向台下望去,发现水均益的女儿也在现场,连忙说:“我突然发现你女儿在你身后,原谅叔叔胡说八道啊,你爸爸不是那样的人。”
方言很盛行
一位大学生问崔永元:“都说你崔永元语言了得!你会说方言吗?我会多种方言,你敢和我比比吗?”(大学生说了广东话、客家话和闽南语,崔永元一句也听不懂,大学生非常得意。)
崔永元一本正经地问:“请问你叫什么名字,哪个学校的,学校在什么地方,哪个班级,住哪个宿舍……”
大学生不解其意,问:“你问这么详细干什么?”
崔永元风趣地回答说:“啊!没什么,我回北京以后,抽个时间向国家语委报告,在广州的某个学校,有一个不提倡讲普通话的角落,方言很盛行,请他们来查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