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刀一行来到水晶舍利宝塔前,透过晶莹剔透的水晶塔,一颗晶莹玉润,流光溢彩的舍利子静静地放在衬着红布的底座上,散发着一圈圈金黄色的佛光。
龙宝趴在水晶塔上,看着里面的舍利子,问道:“姐夫,这不就是一块石头吗?”
王小刀道:“舍利子是佛教高僧死后所遗留的头发、骨骼等在火化后所产生的结晶体,又称坚固子。 舍利子形状千变万化,颜色也各不相同,有的像珍珠,有的像玛瑙、水晶。佛教认为,它只是物质元素并无灵异成分,佛教徒尊敬和供奉舍利子主要是因为高僧生前的功德和慈悲智慧。”
“师父,你知道的真多。”罗汉在一旁道。
王小刀道:“这些我都是在少林寺的时候参看佛经看到的,你们以后一定要多读书。”
一说到读书,罗汉和石头就头疼,龙宝还好,从小被龙珠逼着读了许多书,只是龙宝生性贪玩,读书的时候不走心,往往是放下书本就忘得差不多了。
王小刀转过头看着水晶塔里的舍利子,水晶塔光华闪烁,舍利子静谧不动,王小刀也静静地看着,神识放出,慢慢靠近水晶塔,水晶塔没有一点反应,王小刀控制着神识进入水晶塔里,来到舍利子近前。
舍利子就像沉睡的石头一样,任凭王小刀的神识不断地试探,触摸,水波不兴。
王小刀意识海中沉寂许久的白色珠子忽然跳了出来,飞到舍利子上方,嗡嗡的响着,洒下一片淡淡的金光。金光落在舍利子上,将舍利子包裹起来,在舍利子外面形成一层如水的薄膜,舍利子似入定老僧,不为外物所动。白珠飞落下来,来到舍利子上方不足一寸的地方,洒下的金光如瀑布一般倾泻而下,砸在舍利子上。
舍利子终于有了反应,一股带着佛音的金光涌出,嗡地一声,两股金光碰撞在一起,金光一闪即没,然后舍利子上方出现了一团白光,白光中隐隐现出一个老僧坐像,老僧须眉皆白,面色红润,双目微闭,双膝盘坐,身上披着金黄袈裟。白珠飞到老僧面前,忽快忽慢地旋转着,如同一个调皮的孩子在大人面前撒娇一样。
老僧感受到白珠,慢慢睁开眼睛,眼中光芒闪烁,看着白珠,口中轻轻咦了一声,手指轻轻一点,白珠飞到老僧手里,滴溜溜乱转。
老僧又看向王小刀,目光澄澈,就像看到了亲人一样:“孩子,这是你的?”
王小刀道:“是的。”
“嗯,不错,不错。”老僧举起手中的白珠,神态慈祥,“看来,你也是得到过佛祖眷顾的人。”
王小刀道:“小子在少林寺曾经研读佛经数百,偶有心得,后来在修炼杂阿含功时引动佛祖现身,这颗珠子就是那个时候出现的。”
老僧道:“你是有大气运的人,你身上不只有它,还有别的吧?”
王小刀道:“是,小子本是无极门门主,属道家人,因缘巧合,我又成了少林寺的护法。”
老僧点点头道:“果然,你是应劫而生,自然有气运相随,看你面相,日后多有坎坷,要善待你的家人,多加小心啊。”说着老僧叹了口气,手掌举起,白珠飞离老僧的手,飞回到王小刀脑海中。
王小刀猛然从入定中惊醒,身边已经没有了其他人,王小刀又看了一眼舍利子,舍利子还是如先前一般无二,王小刀转身离去,在他离去的一刹那,舍利子发出一道白光,飞入王小刀脑海。
出了地宫,王小刀找到燕晓声等人,龙宝道:“姐夫,你怎么走到哪里都能入定?真是服了你啦。”
王小刀笑着问道:“你入定了多长时间?”
龙宝道:“这次还好,只有半个时辰,我们走吧,人家已经赶过我们一次了。”
第二天吃过早饭,王小刀一行赶着马车直奔云岗石窟。
云岗石窟位于平城西郊的武周山南麓,是中原最大的石窟,从北魏文成帝时开始开凿,一直延续到孝明帝时期。据《魏书·释老志》(卷114)记载:“和平初,师贤卒。昙曜代之,更名沙门统。初,昙曜于复法之明年,自中山被命赴京,值帝出,见于路,御马前衔曜衣,时人以为马识善人,帝后奉以师礼。昙曜白帝,於京城西武州塞,凿山石壁,开窟五所,镌建佛像各一,高者七十尺,次六十尺,雕饰奇伟,冠于一世。”文中所述即是第十六至二十窟。帝王象征的昙曜五窟,平面为马蹄形,穹隆顶,外壁满雕千佛。主要造像为三世佛,佛像高大,面相丰圆,高鼻深目,双肩齐挺,显示出一种劲健、浑厚、质朴的造像作风。其雕刻技艺继承并发展了汉代的优秀传统,吸收并融合了古印度犍陀罗、秣菟罗艺术的精华,创造出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
北魏孝文帝时期,是石窟开凿的鼎盛时期,第1、2窟,第5、6窟,第7、8窟,第9、10窟,第11、12、13窟以及未完工的第3窟都是这个时期开凿的,这一时期的洞窟平面多呈方形或长方形,有的洞窟雕中心塔柱,或具前后室,壁面布局上下重层,左右分段,窟顶多有平棊藻井。造像题材内容多样化,突出了释迦、弥勒佛的地位,流行释迦、多宝二佛并坐像,出现了护法天神、伎乐天、供养人行列以及佛本行、本生、因缘和维摩诘故事等。佛像面相丰圆适中,特别是褒衣博带式的佛像盛行,出现了许多新的题材和造像组合,侧重于护法形象和各种装饰。
北魏迁都后,皇家大规模的石窟开凿宣告结束,但平城的达官显贵以及信徒邑人接着开凿了大量的中小型洞窟,洞窟大多以单窟形式出现,不再成组。造像题材多为释迦多宝或上为弥勒,下为释迦。佛像和菩萨面形消瘦、长颈、肩窄且下削。
王小刀等人远远便看到逶迤的武周山脉,在破败的云岗寺庙外下了车,沿着破损的石板路,走向开凿在山崖壁上的石窟。
“师弟,我看书上说,在西域那里也有一处石窟,可惜咱们两次去西域都没有能够看到。”
“师兄,咱们两次去西域都是被迫的,哪有什么心情去看石窟?要不,咱们下次专门去看看?”
“有机会就去。”
“姐夫,燕大哥,为什么他们要在山上凿动造佛像呢?”
王小刀看看燕晓声道:“师弟你来说吧。”
燕晓声道:“这个就要从佛祖东渡说起了。”
佛祖东渡,将佛法传入中原,但中原儒家和道门各自占据半壁江山,没有佛家的立足之地。北魏拓跋氏立国,推崇佛法,意在建立一种区别于儒家文化和草原文化的新型文明,加强意识形态领域的控制,消弭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之间的尖锐对立,调和汉与鲜卑之间的矛盾。所以才有了昙曜五窟的开凿。
昙曜五窟的佛像以北魏道武帝,文成帝等五位帝王为原型,造像栩栩如生。文成帝正是在以这样的形式希望用外来的佛学和皇权统一人们的思想,淡化儒家影响。
而平城作为当初北魏的国都,自然首当其冲,成了开凿洞窟造像的主力军。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