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抵”即击实、抵塞、抵挡,“巇”的原意是险峻、险恶,后引申出间隙、漏洞、矛盾等意,比喻给人以可乘之机。本篇所论的“抵巇”之术,主要讲述的是如何洞察事物出现的缺陷与矛盾,而后又该采取什么样的措施和策略加以弥补或利用,属于方法论范畴,可以称之为一种治世技法、一种道术。
原典
物有自然,事有合离。有近而不可见,有远而可知。近而不可见者,不察其辞也;远而可知者,反往以验来也。
巇者,罅也。罅者,涧也。涧者,成大隙也。巇始有朕,可抵而塞,可抵而却,可抵而息,可抵而匿,可抵而得,此谓抵巇之理也。事之危也,圣人知之,独保其用。因化说事,通达计谋,以识细微。经起秋毫之末,挥之于太山之本。
其施外,兆萌牙蘖之谋,皆由抵巇。抵巇之隙,为道术用。天下纷错,上无明主,公侯无道德,则小人谗贼,贤人不用,圣人窜匿,贪利诈伪者作,君臣相惑,土崩瓦解而相伐射,父子离散,乖乱反目,是谓萌牙巇罅。圣人见萌牙巇罅,则抵之以法:世可以治,则抵而塞之;不可治,则抵而得之。或抵如此,或抵如彼;或抵反之,或抵覆之。五帝之政,抵而塞之;三王之事,抵而得之。诸侯相抵,不可胜数。当此之时,能抵为右。
自天地之合离,终始必有巇隙,不可不察也。察之以捭阖,能用此道,圣人也。圣人者,天地之使也。世无可抵,则深隐而待时;时有可抵,则为之谋。此道可以上合,可以检下。能因能循,为天地守神。
译文
世间万物都有自己本身的自然属性,万事也都有自己的分合规律。但对这些属性和规律,有的近在眼前却难以看透,有的远在天边却了如指掌。近在眼前难以看透,是因为没有掌握其自身独具的特征;远在天边却了如指掌,是因为对其历史和现状都做了深入研究,能够反观往昔以比证未来。
微隙不管,就会发展成小缝;小缝不治,就会发展成中缝;中缝不堵,就会发展成大裂缝。微缝刚刚出现时,会有征兆可寻,可以治理、堵塞它,可以慢慢击退它,可以使之平息,可以让其逐渐泯灭,甚至可以去旧用新、趁机用适当的途径取而代之。这就是抵巇之术的基本原理。由此,在事物产生危机的征兆刚刚出现时,只有圣智之士才能敏锐地觉察到它,凭着自己的力量,追寻它变化的踪迹并暗中思量琢磨,通盘筹划,以找到产生微隙的原因。万事万物的发展变化常常如此,开始时都起于秋毫之末般微小的原因,如若任其发展下去,也会动摇如泰山般大而坚固的物体。
当圣人向外推行教化、治理天下时,针对事件危机的萌芽和征兆,都是运用抵巇的原理予以谋划、防范和处理。从缝隙入手解决问题,是策士游说处世权术的实用手法。天下动乱不止,地上没有贤明的君主,公侯权臣不讲仁德,小人谗害贤良,使贤者得不到进用,圣人逃避浊世,贪图利禄、奸诈虚伪之徒纷纷兴起作乱,君臣互相蒙蔽欺骗,国家四分五裂、土崩瓦解,相互攻伐残杀,父子离散不合,骨肉反目为仇,这就叫做“萌牙巇罅”,即社会政治混乱逐步发展、恶化。圣智之士见到这种情况,就运用抵巇法则去处理:若认为世道还可以挽救,就采取措施查补漏洞使其“巇”得到弥合;若感到世道已然发展到不可挽救的地步,就循其缝隙,伺机而动,打烂旧世界,重建新世界。或用这种手法治世,或用那种手法治世;或把世道反过来,或让世道恢复其本来面目。总之,若遇到像五帝那样的德政,就用抵巇之术帮其弥补漏洞;若遇到像三王那样的征伐之世,就用抵巇手法取代它,弃旧建新。当今之世,诸侯之间互相征伐,混战事件不可胜数。这时,善于利用抵巇之术才是上策。
自从天地初生以来,任何事物发展变化的过程当中都必然会出现缝隙,这是我们不可不留心明察的。能用捭阖之术去了解、体察世道,又能运用这种抵巇之术去解决问题,这就是圣人了。所谓圣人,就是能够发现并掌握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人。若生逢盛世,没有缝隙可以弥补、利用,就深深隐藏起来等待时机;一旦世道出现缝隙可资利用,有可乘之机,就运用抵巇之术进行谋划。而用这种道术,可以抵塞、弥补缝隙,辅佐圣君治理天下;也可以抵击缝隙,重建一个新的世界。如果能够依据和遵循这种道术去处世,就能博得帝王之位,成为天地万物的守护神。
以史为鉴
王允巧施美人计
一说到“美人计”,大家都耳熟能详,其理论根据是攻击人性最普遍的弱点之一,即“英雄难过美人关”。其具体内容则是针对对手在意志上有爱财好色的弱点,投其所好,用美女、财物等“糖衣炮弹”巧妙进攻,使之贪图安逸,拜倒在石榴裙下,从而乱其心智,夺其斗志,使之内部发生分裂,然后再伺机控制敌人,夺取胜利。这也是寻其“巇”而利用之,但在实际操作上,美人计却也有高下优劣之分,所谓“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其中最经典的当属王允用貂蝉了。
东汉末年,天下纷争,群雄并起,朝中大臣引狼入室,最终使朝廷大权落入董卓的掌控之中。董卓此人阴险狡诈,暴虐凶残,经常滥杀无辜,且有谋朝篡位的野心,满朝文武,对董卓既恨又怕,敢怒而不敢言。
这种状况让官拜司徒的王允心中忧虑万分,朝廷竟然出了这样一个奸贼,如果不尽快铲除他,汉室江山难保。但董卓的势力很大,身边战将无数,其中更有他忠心耿耿、骁勇善战的义子吕布,有万夫不当之勇,正面攻击,必定不是他的敌手。后来王允经过多方打探,得悉这“父子”二人有一个共同的弱点:都是好色之徒。于是便想到了用美人计来离间他们父子,使之反目成仇,趁机借刀杀人,除掉董卓。
这招美人计的主角是王允府中一位名叫貂蝉的歌女,她不但长得国色天香,才艺出众,而且深明大义。当王允向貂蝉和盘托出想用美人计来诛杀董卓的计划时,貂蝉为了报答王允对自己的养育之恩,决心牺牲自己,为朝廷除害。
就在宴请吕布的一次宴会上,王允寻到机会主动提出想将自己的“女儿”貂蝉许配给吕布。吕布一见是这么一位绝色佳人,自然欣喜万分,对王允也感激不尽。
次日,王允又把董卓请到家里来,酒酣耳热之际,便唤出貂蝉来给董卓献舞。董卓见到闭月羞花的貂蝉也禁不住垂涎三尺,王允心知肚明,便趁机故意说道:“太师要是喜欢,我就把这个歌女奉送给太师吧。”董卓假意推让了一番,而后就高兴地把貂蝉带回了自己府中。
吕布得知此事后勃然大怒,当面质问王允为何出尔反尔,王允便精心编出一套谎言来哄骗吕布道:“太师说此次前来的目的是要看看儿媳妇,我怎么敢违背他的命令呢?太师还说要选一个良辰吉日与你们完婚,所以便决定把貂蝉先带回府去准备一番。”
吕布信以为真,于是便在府中等着董卓来为他操办婚事。但许多天都过去了,却不见一丝动静。心急火燎的吕布忙一打听才得知,原来董卓竟把貂蝉据为己有了。吕布虽然气恼万分,但一时之间也想不出什么好办法,只能暗中与貂蝉相会。
有一天,董卓上朝时忽然发现身旁的吕布不在,顿时疑虑丛生,便马上赶回府去,正好看到吕布与貂蝉在后花园凤仪亭内一起说笑,状似十分亲密。董卓顿时怒火中烧,赶上前去用戟径直朝吕布刺去。吕布闪身躲过,没被击中,赶紧怒气冲冲地离开了太师府,并大骂董卓人面兽心,拆散了他与貂蝉。其实吕布与貂蝉的私自约会,也是貂蝉依照王允的谋划精心设计的,以离间他们父子的关系。
王允见时机已成熟,便再次请吕布到自己家中的密室相商。王允大骂董卓强占了自己的女儿,夺去了吕布的妻子,实在可恨。吕布也咬牙切齿地狠狠说道:“不是看在父子情分上,我非杀了他不可!”王允忙借机点明道:“将军此言差矣!你姓吕,他姓董,怎么能说是父子呢?再说了,他霸占你的妻子,又想用戟刺杀你,哪里还顾念到半点父子情分?”吕布说:“感谢司徒大人的及时提醒,不杀老贼我誓不为人!”
王允见吕布已被自己说动,便假传圣旨,以皇帝的名义召董卓上朝受禅。董卓哪里知道是计,还以为大家终于屈服在他的淫威之下了,便耀武扬威地进宫受禅。不料刚进宫门,便被吕布突然一戟刺穿咽喉,死于非命。奸贼被诛,朝廷内外无不拍手称快,赞赏王允与吕布的功德。
历史上美人计的应用不在少数,另一个成功运用的范例就是越王勾践利用美女西施离间吴王夫差与伍子胥的关系,得以报仇雪恨,灭吴称霸了,只是相较而言显得简单直接一些。
从抵巇术的运用角度来看,美人计正是根据施术对象本身的“巇”——董卓和吕布皆是好色之徒的弱点,而善加利用的。更高妙的是接下来又利用美色去制造新的“巇”——离间董卓与吕布的父子关系,借刀杀人最终达到自己的目的,从而省去了许多不必要的麻烦。
汉武帝“留犊去母”
汉武帝曾立刘据为太子,可惜他英年早逝,如此一来太子的位置便暂时空了出来。每当武帝一想到自己年事已高应立谁为太子的问题便大伤脑筋。看来儿子太多也是件麻烦事,一旦没选好接班人便难免手足相残的悲剧。那些已经成人的儿子大都封王在外,而且个个野心勃勃,互不服气,立谁为太子也难保平安无事。只有最小的弗陵还是个孩子,同谁都没有矛盾冲突,武帝便决定立他为太子。
弗陵是钩弋夫人所生,这位钩弋夫人的出身来历也颇具传奇色彩。据说汉武帝有一次出巡河间,见有紫气盈空,术士说这里定有奇女子。武帝便派人四处查访,果然发现赵家有一小女,姿容艳丽绝伦,但双手却有得了一种怪病:拳头弯曲合拢,怎么也扳扯不开。武帝听了很好奇,便亲自前往探视,那报告果然不假,武帝也亲命侍从扳扯此女的两个拳头,却没有一个人能打开。可更令人惊奇的是,当武帝亲自动手扳扯时,那紧握的两拳头竟随之而解。而且不仅双拳自动展开,奇上加奇的是她掌中还握有两个玉器,众人叹为观止。汉武帝也认为颇具缘分,便下令将这位奇女子载入后车,带回宫中,封她为钩弋夫人,别名拳夫人,倍加宠幸。过了一年,拳夫人怀孕了,过了十四个月后才生下弗陵。
钩弋夫人既然已经下定决心要传位给小儿子了,武帝便着手为这个娃娃安排一切事宜。他先是物色了几位托孤大臣,然后又作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决定:杀掉钩弋夫人。莫说钩弋夫人是武帝宠妃,而且正值青春妙龄,这样无辜赐死自然令人叹惜不已,但留着她又怕日后母凭子贵,强压幼子而干预政事,兴风作浪。为了小儿子能稳坐江山,武帝也只好忍痛割爱了。
因此,恰逢有一次钩弋夫人接驾时掉了一个管子,武帝便乘机翻脸,令左右侍女将之牵出下狱。钩弋夫人自从入宫以来,何曾受过如此委屈?免不了哭哭啼啼的,临去时还频频回首。武帝见她如此模样,心里也觉可怜,更不忍心见她的愁眉泪眼,便连声催促道:“快走快走!你就别想再活了!”紧接着武帝又硬下心肠下了一道将她“赐死”的诏书,可叹一代红颜,只因儿子要当皇帝,竟落得个无端受戮的惨痛结局。
武帝事后问左右大臣:“外人有没有议论此事?”左右回答道:“许多人都说陛下要立小儿子为太子,为什么要把他母亲杀掉呢?”武帝长叹一声说:“这帮愚蠢无知的家伙,他们怎能知道我的想法?从来国家出现祸乱,大多都是由主少母壮引起的,你们难道忘了吕后的事了吗?”
如此惨痛的“留犊去母”,其实也还是为了“抵巇”。武帝返往以验来,审时度势,知兆朕于初萌,塞缝隙于始见,防患于未然,当主少母壮这一不利征兆刚刚具有可能性的时候,便及时采取强硬措施加以抵塞,将这一祸端扼杀在了摇篮里。
商界活用
洛克菲勒“奇袭”制胜
洛克菲勒可谓是美国企业家中的“拿破仑”。当他想独霸美国石油市场时,泰德华脱油管公司自然就成为了他的眼中钉。尤其让他寝食难安的是泰德华脱油管公司从石油产地铺了一条油管直达大湖湖滨的威廉汤姆油库,这无疑给洛克菲勒带来了很大的威胁,他下定决心要解除这个难题。
洛克菲勒也想铺设一条与之平行的油管,可是油管必须通过巴容县的县境,而巴容县则属于泰德华脱公司的势力范围。泰德华脱公司也不是省油的灯,早就促使县议会通过一个了议案,声明除了已经铺设好的油管外,不许其他油管路经该县县境。
洛克菲勒这倒给洛克菲勒出了一个不小的难题,他苦思冥想了许久,终于想到了一招妙计。
在一个没有月亮的黑漆漆的夜晚,巴容县东北角突然来了一群大汉,他们手拿铁锨单镐,只顾一个劲儿地挖土掘沟,很快便掘出一条沟来,接着又立马把油管埋入沟内,并迅速填平。还没等天亮,他们就已经全部完工了。
第二天,人们才发现美孚石油已经在巴容县安置了一段油管,县当局准备控告洛克菲勒。这一事件惊动了报界,记者们纷纷来采访。洛克菲勒胸有成竹地召开了记者招待会,在会上,他说道:“县议会的议案是这样规定的:除了已经铺设好的油管外,不准其他油管过县境。希望大家能到现场去参观一下,以判定我们公司的油管到底是不是‘已经铺设好的’。”
县议会自知议案措辞不严密,被洛克菲勒趁机钻了空子,无可奈何之下,这场官司只好不了了之。
在这个案例中,洛克菲勒创造了一个经典的“抵巇术”运用范例。鬼谷子认为,天地万物自生成那一刻起就必定存在“巇”,要认真地观察,找到合适的“巇”,运用计谋去“抵”它,就会不断地有所收获。而根据“巇”(即“隙”,可引申为缺陷、漏洞、弱点、矛盾等)的不同产生情况,人们可以采用不同的“抵”(即“击”)法,而求得不同的效果:“可抵而塞,可抵而却,可抵而息,可抵而匿,可抵而得”,这里,洛克菲勒明显的是“抵而得”了。此外,需要强调的是,“抵巇术”要求胆大心细,首先要敢于“抵巇”,其次要认准真“巇”之所在,假若“抵”错了地方,那就很难得到理想的结果了。
日本汽车乘隙出击
在20世纪50年代,日本和美国的汽车生产和技术水准之间差距极大,美国人是根本瞧不起日本货的,而这“汽车王国”的统治者们也丝毫不担心日本汽车的竞争。可是,20多年后,国际汽车市场上的力量对比却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日本汽车工业蓬勃发展,雄视世界,不仅美国市场的占有份额日益增加,同时也向全球发起了进攻。
日本人向美国人发动汽车战是在20世纪60年代。当时,日本人在调查研究中发现,美国人对汽车的需求已经发生了变化:过去美国人偏爱大型的、豪华的汽车,但由于美国汽车越来越多,城市交通越来越拥挤,大型汽车转弯及停放都深感不便,再加上油价上涨,人们越发感到用大型汽车不合算,因此,美国人的喜好已经越来越偏向于小型汽车,即那种价廉、耐用、耗油少、维修方便的小汽车,同时要求容易驾驶、好停车、行驶平稳、腿部活动空间要大等等。丰田汽车应运而生,它正是根据美国人已然转变的了喜欢和需要制成的一种小巧、价廉、维修方便、速度更快、乘坐更舒适的美式小汽车。
这种经过改良的小汽车由于正好符合美国顾客的所喜所需,因此迅速在美国市场上树立起物美价廉的良好形象,终于成功打进了美国市场。但日本汽车公司并不仅仅满足于此,而是不断调整、不断改进,提高质量,满足顾客所喜所需,因而不断扩大着其市场占有率。
正由于美国汽车业盲目自大,认为自己制造的汽车“顶呱呱”,既无须了解美国顾客之所爱与所恶的变化,也没有为了满足美国顾客需求而改进自己的汽车技术,这就给日本汽车商进军美国市场留下了一个大大的空隙。而日本汽车业敢于跟先入为主的美国汽车业叫板,并能“反客为主”,后发制人,关键在于他们利用了对方的弱点——麻痹大意,抓准了小汽车市场这个空隙,乘隙出击,生产出质高价低的小型节油车,从而如入无人之境,胜券在握。
职场活用
谁之错
日本松岛公司最近招聘了一批新职员,高中毕业生A君被分配到了营业部的营业科,在股长的指导下做内勤工作。每当股长有什么吩咐时,A君都能声音响亮地应允,并且行动迅捷。每每见到这种情景,股长就很心满意足,认为自己得到了一个非常出色的人才。
可惜事过不久,股长便意识到了这样一个问题:这位A君虽然行动迅捷,但由于没有仔细领会透自己所布置的工作的要旨,经常办些错事。尽管也不断地对他进行了提醒,然而收效甚微,有时即便是去做一件小事,也不得不多次让他返工,实在是影响工作心情与工作效率。
无奈之下,股长只好去找科长商量。经过研究,他们认为A君“待人接物”方面的素质较差,不宜让他从事联络业务,最好安排他去做一些与人接触不多的工作。于是,他们就把A君改派到以营业事务为中心的业务科,专门开一些进出货传票。自此以后,A君一直平稳地工作着,也没有出过什么纰漏。
到了第四个年头,公司进行人事调动,A君被调到工厂生产第一科科长直属的事务班,这是一项联络业务频繁的工作。由于他那“勤快但掌握不了工作要领”的毛病并没有改掉,所以他很快就露出了马脚,引起了大家普遍的不满,最后甚至达到了群起而攻之的地步。
终于,更为严重的事情发生了。由于A君的联络错误,造成一点都不能停的传送带竟然停止运转一小时,直接导致公司损失近亿日元。
这一事故的发生自然使A君受到了前所未有的严厉指责,A君想不通,愤而离家出走,最终沦为暴力团伙的成员。
此例中的A君之所以最终误入歧途,他本人固然要负主要责任,然而领导者们不懂“抵巇”而导致严重后果的责任亦不可推卸。那位股长只注重工作效益,主观臆断地把对自己工作有妨碍的A君“塞进”了业务科,看起来这似乎是一种正确的做法,然而却犯了根本性的错误。
鬼谷子的抵巇术告诉我们,管理者发现部下的缺点,就应针对他的缺点采取相应的克服办法,即根据“巇”产生的不同情形而灵活采取不同的“抵”法。知人的目的就在于更好地用人,既然得知此人有缺点,不去帮忙改正它而是避实就虚,任其由小“巇”演变成为深“涧”,这不能不说是管理者的失职。
没有缺点的人别来我麾下
在美国的南北战争时期,格兰特将军被林肯总统任命为总司令。当有人提醒总统说格兰特将军嗜酒贪杯时,林肯却这样回答:“如果我知道他喜欢喝什么牌子的酒,我倒应该送他几桶,让其他将军也尝尝。”
林肯总统并非不知道酗酒贪杯会误事,但他更知道的是:在北军的所有将领中,只有格兰特善于运筹帷幄,而他以往的辉煌战绩也说明了他自己确实能决胜千里。历史已经证明了,对格兰特的任命,正是南北战争的转折点。这是一个很成功的用人例子,因为林肯看中格兰特将军的,正是他经过考验的能打胜仗的能力,而不是他嗜酒之“巇”,即不求他是个“完人”。
至于林肯总统是怎么懂得这一用人诀窍的,可以说那还是对手教给他的呢。在林肯选用格兰特以前,已经先后任用了三四个将军,这几位将军的主要特点就是他们没有明显的缺点。结果,尽管北军在人力和物力上占有绝对的优势,但从1861—1864年的三年间,战绩却毫无突破。与此截然相反的是,南军首领李将军却不拘一格用人才,其手下的每一位将领,从杰克逊往下,几乎每一个人都有非常明显的缺点。李将军认为,这些缺点不碍大局,同时,他们每个人也都各有所长,自己所用的正是他们的特长,而且能使这些特长变得更有效。据说,李将军手下的一位将领,经常不按照命令行事,往往使李将军的预定计划通盘改变。李将军每次都忍了,但终于有一次,他实在忍不住了便大发雷霆。当他平息下来后,他的一位助手问道:“你为什么不将他革职呢?”李将军闻言非常惊愕地转过身来看着这位助手,说:“你问得真奇怪!他发挥得不错啊!”结果,林肯任用的“没棱没角”的将军们一次又一次地败给了李将军任用的有“一技之长”的将领们。
如果谁要想在一个组织中任用没有任何缺点的人,那么最终只能造就出一个平平庸庸的组织。想要找各方面都好、只有优点没有缺点的人(不管叫他们“完人”也好,“个性成熟者”也好,“调教极好的人”也好,“通才”也好),其结果只能是找到平庸的人,或者是无能的人。万事万物皆有“巇”,所谓强人也总有较深的缺点,有高峰必有深谷,谁也不能在十项全能中都强。因此,一位管理者如果只重视别人不能干什么,而不是重视别人能干什么,以回避缺点来选用人而不以发挥长处来选用人,那么他本人就是一个弱者,他可能看到了别人的长处却把它当成对自己的威胁。但是事实上,从来没有哪位管理者因为他的部下很有能力、很有才而遭殃的。美国钢铁工业之父卡内基的墓志铭这样写道:“一位知道选用比他本人能力更强的人来为他工作的人安息在此。”
所以,从上面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体会出“抵巇”之术的另一妙用:对别人之“巇”,除了利用之、攻破之以外,还可以“抵而匿”,用其长而略其短,从而不至于因小“巇”而埋没、浪费人才。
处世活用
乘虚而入的“第三者”
在一夫一妻制的现代社会里,不论是丈夫或是妻子,如果有谁在外面有了不正当的男女关系,我们就称之为有了“外遇”,也就是如今大家都耳熟能详的“第三者”插足事件。原本是好好儿的天生一对、地造一双,为什么“第三者”能够插足进来呢?大量的事实证明:所谓的“第三者”之所以能够成功,往往是由于被插足者内部——夫妻之间出现了“巇”,即有了感情的裂痕与危机。而一旦某个家庭被“第三者”插足,则往往面临着崩溃的结局。
因此,及时地体察、发现并弥补夫妻之间的“裂缝”、“抵而塞之”,不给“第三者”机会让其趁势“抵而得之”,才是维系夫妻平稳关系、维护家庭完满和谐与幸福的有效策略。
有这样一对夫妻,本来是恩恩爱爱的,但由于小两口在赡养某一方父母的问题上产生了分歧,以致爆发了激烈的争吵。丈夫一气之下摔门而去,想到外面透透气,借此转换一下心境。当他在街上东游西逛时,不巧却碰到了一位自己上中学时的女同学。这位女同学见他一副愁眉苦脸的样子,便关切地问他碰到了什么难题。难得有人肯倾听,他就把与妻子争吵的前因后果和盘托出、一吐为快。女同学一边听一边好言好语地劝解和安慰他,最后还约他有时间就多见见面,可以好好聊聊。就这样,每逢与妻子发生了不愉快的口角,他就会出来约这位女同学谈心,而且越来越觉得还是老同学善解人意、体贴自己,相比之下自己的妻子就差远了,不仅粗心大意还蛮不讲理。如此一来二去的,日子久了,两人就自然而然地好上了。即便是后来他的妻子在赡养父母的问题上作出了让步,他仍然置之不理,无意回头,而且回到家里还隔三差五地故意寻衅挑起事端,无理吵闹,甚至毒打妻子,逼迫妻子同意离婚。于是,一个好端端的家庭,就由于“第三者”的涉足而弄得乌烟瘴气、不像样子,随时面临崩溃的危险。
上述事例说明,“第三者”往往是在夫妻之间产生隔阂、感情有了危机时,才得以乘虚而入的。常言道:“篱笆扎得紧,野狗钻不进。”防止“第三者”插足破坏夫妻之间的正常关系,避免家庭崩溃悲剧的最有效措施,就在于夫妻双方都要善于“抵巇”,保持和促进感情的融洽,不留“巇”,不给“第三者”以“抵而得之”的机会。
正视自己的缺点
鬼谷子有云:“自天地之合离,终始必有巇隙,不可不察也。”即言万事万物都会出现裂缝、漏洞或矛盾,要塞缝隙于始见,防患于未然,及时采取措施加以弥补,由内因而起就要堵塞,由外因而起就要消除外部隐患。作为万物之灵的人也一样,“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们每个人自身都会存在“巇”,即各种各样的弱点、缺点等。如果你不逃避现实,而是敢于承认、正视自己的缺点,向自我挑战去努力弥补、抵塞、克服它,那么,成功就近在咫尺了。
有一个小伙子,在一次偶然的会议中碰见了一个女孩,她温柔的语气引起了他的注意,让这个小伙子觉得她是个娴静而多才多艺的女孩子。尽管她相貌平平,不十分漂亮,却使小伙子陷入了单相思。可小伙子想想自己:身材矮小,相貌普通,才智平平,嘴巴又笨拙,凭什么去追求这样的女孩子呢?经过一段时间的思想煎熬,小伙子终于给她寄去了一封情书。自从信发出后,他就无时无刻不在期盼着她的回音。但一个多月过去了仍然杳无回音,小伙子的心犹如被浇上了一瓢冰水。就在他快绝望的时候,老天有眼,小伙子终于打探到了她的电话号码。为了拨这第一通电话,小伙子不知道在房子里徘徊了多久,反复设想着该怎样和一个女孩子自然地交谈。电话打过去终于有人接了,她的声音出现在话筒里,温柔依旧,而小伙子预备的“台词”此刻竟然乱成了一团。怎么办呢?小伙子还是硬着头皮逼自己要至少跟她聊上五分钟。最后五分钟过去了,他们都还没有放下话筒,而聊的不也外乎是生活、工作上的一些琐事。就这样,每个周末他们都通过电话来拉近彼此的距离,渐渐去了解对方。后来,小伙子终于把她约了出来,度过了一段美好的时光,一场甜蜜的恋爱也就此正式上演。
其实只要我们认真地想一想,就会发现:首先,影响一个人成功的重要缺点就是不敢与人交往。这或许是因为自卑心理,可在现代社会这就成为了阻碍一个人发展的关键。作为一个现代人,一定要树立自信,要敢于和陌生人接触、交谈。为了能适应与不熟识的各类人打交道,在进入社会之初就应多参加各种人才交流会,从中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人,了解熟悉各行人士的种种心理,那么自卑心理就会逐渐消失,自信心也就自然而然地增强了。
还有,不敢在熟人面前露丑也是一种不好的习惯。人的许多毛病或不良习惯可能是从小养成的,而也许正是它们让我们与成功绝缘。害怕露丑,就永远没有机会争取成功。有个职员某次被逼着去参加卡拉OK大赛,连他自己也没有想到竟然差点儿拿了奖。也可能这一次在众目睽睽之下的表演失败了,但是正是这大胆的第一步,让我们以后敢于迈出第二步、第三步……其实,没什么大不了的,丑媳妇总得见公婆,走出第一步,你就自信了。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就是要敢于正视自己的缺点,千万不要因为有缺点而自卑,大家都一样,每个人都会有缺点,这个世界上十全十美的人是不存在的,关键在于你的态度以及你所采取的行动。但有些人面对自己的缺点,总是想方设法遮掩,害怕别人笑话。其实,这样做反而会使人觉得你伪饰、不真实,也就没有人肯真心与你交往。正确的做法是坦然面对自己的缺点,不刻意掩饰,而是勇于承认缺点,敢于挑战自我加以“抵巇”,在这一过程中不断地建立自信,这样才会赢得别人的尊重与人际交往中的真情实意,成功也就在不远处向你招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