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子-飞箝第五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飞”,即飞扬,褒奖;“箝”,是指箝制、控制。所谓“飞箝”,陶弘景注释曰:“飞,谓作声誉以飞扬之;箝,谓牵持缄来令不得脱也。言取人之道,先作声誉以飞扬之,彼必露情竭志而无隐,然后因其所好,牵持缄令不得转移。”所以,本篇主要讲述的是通过言辞控制人的权术。而只有对某个人摸透了,才能掌控他、使用他,这就需要“以飞箝之辞钩其所好”,即知道怎样运用褒扬之词有意识地去给予肯定和赞许,以博得对方的欢心,取得信任,待其情志暴露无遗时,进而钳制、掌控对方,使之按照我们自己的意图行事。由此可知,“飞”是为了“箝”。

    原典

    凡度权量能,所以征远来近。立势而制事,必先察同异,别是非之语,见内外之辞,知有无之数,决安危之计,定亲疏之事,然后乃权量之。其有隐括,乃可征,乃可求,乃可用。引钩箝之辞,飞而箝之。钩箝之语,其说辞也,乍同乍异。其不可善者:或先征之,而后重累;或先重以累,而后毁之。或以重累为毁;或以毁为重累。其用,或称财货、琦玮、珠玉、璧帛、采色以事之,或量能立势以钩之,或伺候见涧而箝之,其事用抵巇。

    将欲用之于天下,必度权量能,见天时之盛衰,制地形之广狭、岨崄之难易,人民货财之多少,诸侯之交孰亲孰疏、孰爱孰憎。心意之虑怀,审其意,知其所好恶,乃就说其所重,以飞箝之辞钩其所好,乃以箝求之。用之于人,则量智能、权材力、料气势,为之枢机,以迎之、随之,以箝和之,以意宣之,此飞箝之缀也。用之于人,则空往而实来,缀而不失,以究其辞。可箝而从,可箝而横,可引而东,可引而西,可引而南,可引而北,可引而反,可引而覆,虽覆能复,不失其度。

    译文

    凡是审度人的权谋智慧,衡量人的才干,都是为了征召远近的贤人志士来为己所用。要想创造有利形势,干一番大事业,必须先考察自己所拥有的人才队伍,看他们的观点与自己的观点是否一致,他们是否说的是真心话,是否具有高超的权谋与韬略,还要决断关系国家安危的计谋,排比自己队伍里亲疏远近的关系以决定可重用的人物,安排好这些之后再权衡形势来谋图大事。对于那些可以匡正裨补我们决策的人,便加以征召,加以聘请,加以任用。可以对他们使用钩持钳制之类的言辞,大加飞扬赞誉而探知其情志并钳制住他们,使他们为我所用。钩持钳制之类的语言是一种游说辞令,时而相同,时而相异,大开大合,不妨用捭阖之术来驾驭。对于那些用钩钳之辞也不能说动、控制的人,就用“重累术”来制服他:或者先把他征召来,而后用忧患、危难之事反复试探、胁迫他;或者先反复试探、胁迫他而后再造舆论来诋毁他。或者用胁迫术来加以诋毁;或者用诋毁术来加以胁迫。总之,在飞箝术的具体运用上,或者用财物、宝石、珠玉、璧帛、美色等来引诱收买;或者依据他的才能摆出或收留或不收留的样子来控制;或者暗中访察其言语、行为中的漏洞来威胁他,这时便要配合运用抵巇之术了。

    若要将飞箝之术用于治理天下,一定要先审度君主的权谋,衡量他的才干,观察天时是否宜于我们的行动,掌握地形的宽窄、山川的险阻和平易是否对我们有利,看人民财富的多寡,在与诸侯之间的外交上,看与谁亲近、与谁疏远,与谁友好、与谁敌对。要摸准君主的心意和愿望,了解他的好恶,然后针对他所重视和关心的问题进行游说,并用飞箝之辞钓知他的喜好所在,再用“箝”的方法控制住他,让他按照我们的决策去办。若要对君主以外的人用飞箝术,就要先衡量对方的智慧和才能,权衡他的实力,审度他的气度仪表,抓住他的喜好弱点去迎合他、随顺他,用飞箝之术协调他与我们的差距,用我们的意图去开导、启发他,这就是飞箝之术控制人的妙用。总之,对人使用飞箝之术时,要先用赞扬、称颂的空话去赞誉对方,使其昏昏然引我们为知己,对我们敞开心扉、吐露实情,然后利用的对方弱点把对方牢牢控制住,以探究其言辞,摸准其心意。如此一来,我们就可以钳制住对方,想使他合纵就合纵,想使他连横就连横;可使他向东,可使他向西,可使他向南,可使他向北;也可以使他一反旧策,或恢复旧策,即便是恢复了旧策还能再让他执行新策。无论怎样做,也脱离不了我们既定的准则。

    以史为鉴

    无盐女貌丑有良谋

    战国时期,齐国的国君齐宣王曾经一度荒废国政,耽溺于女色,亲小人而远贤臣,眼看齐国在他的统治下日渐走向衰落。

    正当满朝文武百官拿齐宣王无计可施时,一名奇女子挺身而出,巧言进谏,从而挽救了齐国的危乱之局,她就是历史上有名的丑女钟离春,又叫钟无艳,齐国无盐邑人。其父曾做过齐军基层军官,无盐女受父亲的影响,自幼不爱针线,喜耍枪棒,并习《易》术。虽出身寒微但聪颖好学,有济世匡时之才。

    齐宣后钟离春这一天,齐王又在后宫大肆宴乐,突然门卫来报:“禀大王,有一丑女求见。”齐王漫不经心地问道:“那丑女有何事啊?”“回大王,她自称无盐女,愿到后宫当嫔妃,侍奉大王。”“啊?”齐王十分意外地抬起了头,“寡人后宫佳丽无数,美女如云,个个都是万中挑一,丑女何德何能来充我后宫?哈哈……”

    在场的一众官员也陪着齐王大笑,唯独上大夫淳于髡没有发笑,他对齐王说道:“一个丑女竟主动提出要进宫为妃,是否有什么来头?大王不妨宣她进宫,看个究竟,她若真是无理取闹,再罚她也不迟。”齐王听从了淳于髡的建议,宣无盐女入宫觐见。

    无盐女在堂下刚刚站定,在场诸人便不由得暗暗发笑。只见她稀疏的黄发高挽头顶,大额头,深眼窝,高鼻梁,紫唇掩不住两颗大门牙,确实丑得不成样子。齐王一见,也不由得心生厌恶,正要挥手让她退出去,淳于髡发话了:“无盐姑娘有何德何能要来充大王后宫呢?”无盐女定睛细察此人,见他士帽宽衣博带,心中对他的身份便猜出了八九分,开言问道:“先生又有何等资格来代表大王问话?”“本人乃上大夫淳于髡。”“哦,原来是曾以隐语谏王的淳于大夫。民女不才,也想以隐语来匡君谏主。”淳于髡一听无盐女也要以隐语谏君,十分感兴趣地说道:“本大夫领教了!”宣王也来了兴致,说道:“那么就将你的隐语之术为我表演一下。”

    无盐女点了点头,只见她扬眉切齿,两臂向前挥舞了四下之后,猛拍膝盖,喊道:“危险了!”一连四声。

    齐王面对她的表演,茫然不知所谓,众人也各把目光投向了淳于髡。淳于髡会意,试探着说道:“远望边邑,切齿佞臣蔽君……咳,还是请姑娘自己给大家解释一下吧。”无盐顿首道:“大王赦我一死,我才敢言。”

    宣王说:“赦你无罪。”

    无盐正色道:“扬眉举目是替大王观察烽火台的变化,切齿是替大王惩罚不听劝谏的人,挥手是替大王赶走阿谀进谗之徒,拍膝是替大王拆除专供游乐的渐台。”

    “那么你的四句‘危险了’又是什么意思?”齐宣王接着问。

    无盐从容不迫地回答道:“秦国重用商鞅,实行变法,国势日渐强大,不久将出兵函谷关,与齐交战。大王内无忠谏之士谋政,外无良将把守边疆,国家处境危急,你毫无察觉,这是第一个危险。大王连年大兴土木,高筑渐台,聚集金玉珠宝,百姓日渐穷困,怨声载道,这是第二危险。忠义之士,避居林泉;奸诈之徒,立于朝堂,想规劝你的见不到你,你每天听到的都是阿谀奉承之声,这是第三个危险。大王每天沉浸于酒色之中,只图眼前享乐,不顾他日之患,这是第四个危险。有此四大危险,国家可谓危如累卵,所以今日我冒死进言,倘蒙听纳,虽死无憾。”

    齐宣王听罢,觉得这位丑女出言不凡,敢言文武百官所不敢言、不能言,不禁深受触动,慨叹道:“假如没有无盐之言,寡人不得闻其过也。”遂以车载无盐进宫,要立她为王后。无盐摆手道:“大王不采纳我的劝告,怎能容纳我这个丑女?”于是宣王便立即按照无盐女的劝告,停建台,罢女乐,退谄谀,广招天下忠谏之土,以田婴为相国,以孟轲为上宾,齐国从此大治。

    从这个经典的故事中我们不难看出,一开始无盐女就以其貌丑而出奇制胜,博得齐宣王的召见。继而用隐语来捭阖之,其意若隐若现,引人深思。待接触到问题的实质时,又灵活运用抵巇术,指出国家目前存在着的四大危险,强调必须抓紧治理,才能转危为安。以此来说服打动了齐宣王,从而使进谏获得了成功,这正是对飞箝术出神入化的运用:或用捭阖术驾驭钩持箝制之类的言辞,或用抵巇术为国谋划、抵塞漏洞,最终取得极强的说服效果,箝制住对方,达成了目标。

    齐桓公不计私仇用管仲

    管仲,名夷吾,是春秋初期齐国著名的政治家、改革家。他“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然而,他之所以能取得如此成就,是与鲍叔牙知人让贤的高风亮节、齐桓公不记前仇的宽宏气量分不开的。

    管仲与鲍叔牙年轻时就是好朋友,彼此都很了解。公元前687年,齐襄公不理朝政,荒淫无道,以致民怨沸腾,国家大乱。为了避难,鲍叔牙随公子小白流亡莒国,而管仲则随公子纠逃往鲁国。不久,公孙无知杀襄公自立,后在雍林被杀,齐国君位一时空缺。

    公子纠和小白听到这个消息都急于回国争夺君位。管仲认为,莒国离齐国的都城要近一些,如果小白先到,争夺君位就没希望了。于是管仲带了一支精兵,埋伏在莒国通往齐国的必经之路上。不久,有一队车马急驰而来。管仲估计是小白来了,忙驾车上前参见,乘小白答礼而无防备的时候照小白射去一箭。小白“哎呀”一声,倒在了车上。管仲见大功告成,便策马飞驰而去,并以为小白必死无疑,就放下心来,带领公子纠不紧不慢地向齐国进发。其实,这一箭恰巧射在了小白的衣带钩上,小白知道管仲箭法厉害,急中生智,应声而倒,还咬破舌头,口吐鲜血,装死骗过了管仲。待管仲离开后,他急忙同鲍叔牙抄近路返齐,昼夜兼程,抢先赶回齐国都城,登上了君位,是为齐桓公。

    齐桓公即位后遂命鲍叔牙为统帅,以讨伐公子纠为名向鲁国进发。鲁庄公在齐国大军压境的情况下,只好按齐国提出的要求,杀了公子纠,将管仲囚禁引渡回齐国。因鲍叔牙辅佐有功,桓公准备拜他为相,但鲍叔牙推辞不受,并极力举荐管仲。他说:“我有五点不如管仲:对民宽和,使民富裕,不如他;治国严谨,不失国家主权,不如他;团结人民,使百姓心悦诚服,不如他;制定礼仪,使人人都能遵守,不如他;临阵指挥,使将士勇往直前不如他。”鲍叔牙恳切地指出:“主上如要建立霸业,非管仲的辅佐不可。”桓公本来要报管仲一箭之仇,但听了鲍叔牙之言后,决定起用管仲,并在堂阜这个地方亲自给管仲解开了镣铐。

    管仲受任为大夫,主持国家政务。但他出身贫贱,朝中贵族豪门和功臣宿将很多,他怕不能服众,便把这个顾虑告诉桓公,于是桓公封他为上卿(百官之首)。过了一段时间,国家并没有什么太大的改变,桓公问他原因,管仲回答:“手中无钱不好办事,所以不能使国家富起来。”于是桓公把税收赐给他使用。又过了一段时间,国家还是没有明显的好转,桓公又问原因,管仲说:“我不是你的近亲,对公族的一些事情不好处理。”于是桓公尊称他为仲父,且号令全国不准直呼管仲的名字。

    管仲有了号令百官、掌握财政、处置贵族这三个特权,便无后顾之忧,放手大胆地主持起国政来。

    管仲的才干之所以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为齐国强盛作出贡献,就是因为鲍叔牙对他的了解、信任和推崇。管仲曾说过:“我以前贫困的时候,曾与鲍叔牙合伙做生意,每次分红我总要多分一些,但鲍叔牙不认为我贪财,他知道我家里穷。”又说:“我帮鲍叔牙办事,但往往没有把事情办好,鲍叔牙不认为我愚蠢,他知道是没有碰上好机会。我曾三次做官,而三次被撤职,鲍叔牙不认为我没有才干,他知道我是没有遇上大显身手的时机。”管仲回想起自己走过的道路,万分感激地说道:“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在管仲为齐的上卿以后,鲍叔牙一直心甘情愿地在他手下工作,接受他的领导。所以,天下称赞管仲才能者少,而称赞鲍叔牙让贤者多。

    飞箝术其实是一种制人之术,“制人”又可分为两种:一是识人为己所用,这是国君与谋臣必须掌握的基本功;另一种就是利用对方的弱点将其铲除,扫清前进道路上的障碍。在此鲍叔牙、齐桓公便是运用了前一种——“度权量能”,识人为己所用。而且,齐桓公不因一箭之仇而心怀怨恨,其胸襟实在宽广,同时又能听取鲍叔牙的意见将管仲封为相国,更是难能可贵。飞箝术强调“或量能立势以钩之,或伺候见涧而箝之”,这不正是对飞箝术的灵活运用吗?后来管仲一心一意辅佐齐桓公,改革变法,励精图治,最终使齐桓公成为春秋首霸。

    商界活用

    约翰逊投其所好拉广告

    约翰逊是美国《黑檀》月刊的主编,有一次,他想要拉到森尼斯公司的广告。但当时,该公司的首脑麦唐纳却是个极其精明能干的人。

    一开始,约翰逊就先写了一封信给麦唐纳,要求和他能见个面,并谈谈森尼斯公司的广告在黑人社会中的重要性。

    麦唐纳当即回信一口拒绝了:“来信已经收到,不过我不能见您。我并不主管广告。”

    约翰逊可没那么容易就打退堂鼓,他又写了封信给麦唐纳,问:“我可不可以拜访您,谈谈在黑人社会进行广告宣传的政策。”

    麦唐纳这次回信道:“我决定见您。不过,要是您想谈让我在您的刊物上登广告的事,我立刻就结束会见。”

    约翰逊在这次见面前翻阅了一下美国名人录,发现麦唐纳是一位探险家,曾到过北极,时间是在汉森和比尔准将于1909年到达北极后的几年间。汉森是黑人,并曾就自己的经历写过一本书。

    约翰逊本能地觉察到这是个可以利用的条件。

    于是,他找到了汉森,请他在自己买的书上签名,以便送给麦唐纳。此外,他又想起汉森绝对是己方写篇文章的好题材,由此,他从还未出版的《黑檀》月刊中抽去一篇文章,而代之以介绍汉森的一篇文章。

    当约翰逊走进他的办公室时,麦唐纳的第一句话就是:“看到那边那双雪鞋了吗?那是汉森给我的。我把他当作朋友,你看过他写的那一本书吗?”

    “看过,”约翰逊回答,“凑巧我这里有一本。他还特地在这本书上签了名。”

    麦唐纳接过来翻着那本书,显得非常高兴。接着,他又说:“您出版一份黑人杂志,在我看来,黑人杂志上就该有一篇介绍像汉森这样的人的文章才对。”

    约翰逊对他的意见表示赞同,并将一份7月份的杂志递给他。然后告诉他说,创办这份杂志的目的,就是为了宣传像汉森这样克服一切障碍而达到最高理想的人。

    这时,麦唐纳合上杂志说:“我看不出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在您的杂志上登广告。”约翰逊最终如愿以偿。

    “心意之虑怀,审其意,知其所好恶,乃就说其所重,以飞箝之辞钩其所好,乃以箝求之”,当洞悉、摸准了对方的真实情志后,便离成功不远了。约翰逊知道每个人都有乐意显示自己辉煌战绩的心理,便在初战受挫的情况下,重整旗鼓,根据麦唐纳的喜好和经历,改变了接近麦唐纳的方法,攻心求同,终于使麦唐纳主动答应了在自己的杂志上刊登广告。

    伊斯曼的办公室

    乔治?伊斯曼是著名的柯达公司的创始人,当他成为美国巨富之后,不忘回报社会,非常热心于公益事业,捐赠巨款要在罗彻斯特建造一座音乐堂、一座纪念馆和一座戏院。

    为了能承接到这批建筑物内的座椅,制造商们纷纷“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展开了激烈的竞争。但是,无一例外的,来找伊斯曼谈生意的商人们都乘兴而来,败兴而归,毫无所获。

    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美国优美座位公司的经理亚当森前来会见伊斯曼,希望能够得到这笔价值9万美元的生意。

    伊斯曼的秘书在引导亚当森去见伊斯曼之前,一再叮嘱亚当森:“我知道您急于想得到这批订货,但我不妨现在就告诉您,如果您占用了伊斯曼先生超过五分钟的时间,您就完了。而且他是一个非常严厉的大忙人,所以请您进去以后要快快地陈述您的来意。”亚当森微笑着点头称是。

    亚当森被引进伊斯曼的办公室后,看见伊斯曼正埋首于桌上的一堆文件,于是便静静地站在那儿仔细地打量起这间办公室来。

    过了一会儿,伊斯曼抬起头来,发现了亚当森,便问道:“先生有何见教?”

    秘书对亚当森作了简单的介绍之后,便退了出去。这时,亚当森并没有马上谈生意,而是饶有兴致地说道:“伊斯曼先生,在我们等您的时候,我仔细地观察了您的这间办公室。虽然我本人长期从事室内的木工装修,但却从没见过装修得这么精致的办公室!”

    伊斯曼闻言回答道:“哎呀,您这一说倒提醒了我差不多给忘记了的事情。这间办公室是我亲自设计的,当初刚建好的时候,我喜欢极了。但是后来一忙,一连几个星期都没有机会来好好欣赏一下这个房间。”

    亚当森走到墙边,用手在木板上略一擦过,便说道:“我想这是英国橡木,对吗?意大利的橡木质地不是这样的。”

    “是的,”伊斯曼见状高兴得站起身来回答道,“那是从英国进口的橡木,是我的一位专门研究室内细木的朋友专程去英国为我订的货。”

    伊斯曼心情好极了,便带着亚当森仔细地参观起自己的办公室来。

    他把办公室内所有的装饰一件件地向亚当森作介绍,从木质谈到比例,又从比例扯到颜色,接着又从工艺谈到价格,然后还详细介绍了他设计的经过。此时,亚当森微笑着认真聆听,显得饶有兴致。

    亚当森看到伊斯曼谈兴正浓,便好奇地询问起他的经历。伊斯曼便向他讲述了自己苦难的青少年时代的生活,母子俩如何在贫困中挣扎的情景,自己发明柯达相机的经过,以及自己打算为社会所做的巨额的捐赠……亚当森由衷地赞扬了他的功德心。

    本来秘书警告过亚当森会谈不要超过五分钟。结果,亚当森和伊斯曼谈了一个小时,又一个小时,一直谈到了中午。

    最后,伊斯曼对亚当森说:“上次我在日本买了几张椅子,放在我家的走廊里,由于风吹日晒,都脱了漆。昨天我上街买了油漆,打算自己把它们重新油漆好。您有兴趣看看我的油漆表演吗?要不干脆这样好了,您到我家里和我一起吃午饭,再看看我的手艺。”

    午饭以后,伊斯曼便动手把椅子一一漆好,并深感自豪。直到亚当森告别的时候,两人都未谈及生意。

    最后,亚当森不但得到了大批的订单,而且和伊斯曼结下了终生的友谊。

    亚当森成功的诀窍,还是那个道理:“心意之虑怀,审其意,知其所好恶,乃就说其所重,以飞箝之辞钩其所好,乃以箝求之。”正由于他了解其谈判对象,才能从伊斯曼的办公室入手,有的放矢地、巧妙而真诚地赞扬了伊斯曼的成就,使伊斯曼的自尊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并在进一步的接触中将自己视为知己,这笔生意当然非亚当森莫属了,何况还因此收获了终生的友谊,不能不说是极大的成功。

    职场活用

    面试时的奇难之题

    美国的比尔?杰斯尼公司要招聘一名推销管理人员,一位名叫伊万的年轻人前来应聘。

    面试时,总经理比尔对伊万说道:“我遇到这样一件事情:我向纽约一家大饭店租用了大舞厅,准备举办一系列文化讲座。但在讲座就要开始的前两天,饭店经理却通知我,我必须付出比预定租金高三倍的租金才行。当我接到这个通知时,入场券都已经印好散发出去了,而且所有的通告也都已经公布。但我确实不想付这笔突然增加的租金,请问,如果你处在我的位置,现在应如何去说服那位饭店经理呢?”

    认真倾听了比尔的问话,伊万低头沉思了片刻,然后回答道:“我会亲自去拜访饭店经理,跟他谈判。我会这样跟他说:‘先生,收到你的通知,我有点吃惊。但是我一点儿也不怪你,换成我是你,我也可能发出一封类似的通知。你身为饭店的经理,有责任尽可能地增加收入。如果你不尽心这样做,你有可能丢掉现在的职位。现在,我们不妨拿出一张纸来,把你这样做之后可能得到的利弊列出来,如果你坚持要增加租金的话。’”

    说着,伊万不慌不忙地拿出一张纸,在中间画了一条线,一边写着“利”,另一边写着“弊”。

    他在“利”这边的下面写下了这些字:“舞厅空下来。”并接着解释说:

    “你有把舞厅租给别人开舞会或开大会的好处,这的确是一个很大的好处,因为像这类活动,与租给人家当讲座场相比,能增加不少收入。如果我把你的舞厅占用20个晚上来办讲座,对你而言当然是一笔不小的损失。

    “现在,我们来考虑不利的方面。第一,你不但不能从这儿增加收入,反而会减少你的收入。事实上,你将一点收入也没有,因为我无法支付你所要求的租金,我只好被逼到别的地方去开办这些讲座。

    “你还有一个坏处。这些课程会吸引不少受过教育的、修养高的群众到你的饭店里来,这对你无疑是一个很好的宣传,不是吗?事实上,就算你花费5000美元在报上登广告的话,也无法像我的这些课程那样可以吸引这么多的人来看看你的饭店。这对一家饭店来讲,不是价值很大吗?

    “最后,先生,请你好好考虑你可能得到的利弊,然后告诉我你最后的决定。”

    “我答应你的要求。”总经理比尔听完,立即笑着回答了伊万。他很高兴自己找到了一个人才。

    在这个事例中,伊万就是娴熟掌握了飞箝之术,他把握住了饭店经理“求财”的心理,并以列表这一对比分明的方法,正反分析,比较利弊,很好地回答了这道奇难之题。

    此外,我们还可以看出总经理比尔通过巧妙地设置一个难题、一个模拟困境,给予伊万一个刺激,并观察到了伊万杰出的反应能力,其原理与鬼谷子反应术相类。

    职场“飞箝术”

    在日本,有两名大学生毕业后成立了一家“奉承恭维公司”,专门提供“奉承恭维服务”。他们用尽一切美丽动听的言辞来称赞他人,让对方心花怒放,而后收费,一分钟100日元。据说,生意还相当火爆。

    “马屁”的名号虽不雅,但却是语言中的钻石,熠熠生辉。我们要学会赞美别人,尤其是上司。也许,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喜欢马屁,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所有的人都不会完全拒绝马屁。

    “我就最看不上那些溜须拍马的人了,尽耍嘴皮子!”自打进入职场,A就一直在这个问题上耿耿于怀——办公室里吃劲儿的活儿都是她干的,可领导却偏偏青睐另一个“能力低下”的家伙。“不就因为他会拍马屁吗?”A愤愤不平。

    而B却恰好相反,作为外企中层,他正在体验被下属赞美的奇妙感觉。前些天的一次会议发言之后,他手底下的那帮小丫头片子一下子围拢过来:“老大,你讲得太棒了!”“就是,真给咱部门长脸!”“下回有机会教我们两招啊!”……B连连摆手,尽管嘴上说着“哪里哪里”,心里还是忍不住乐开了花。

    或许你不喜欢拍马屁,但是你的上司却喜欢有人拍马屁。在这种情况下,需要改变的只有你。在一个公司里上班,下属拍上司的“马屁”,实在是一件很正常的事。过去人们相互之间“拍马屁”,也就跟街坊邻里见面时互相道安问好一样,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沟通方式。作为白领,谁敢说自己从来没有拍过上司的“马屁”?在职场上打拼,不可能完全不“拍马屁”,只不过大多数时候你“拍马屁”是出于玩笑与善意,没有什么“不可告人”的企图,对方也就一笑了之罢了。

    因此,对于身处职场的白领来说,自己得反省一下,应该将“拍马屁”当做是一种正常的交流沟通方式来对待,挣脱那种陈腐过时的意识形态的枷锁。作为白领,你的提升也许并不一定需要去“拍马屁”,但是,“拍马屁”会助你提升得更快,大大降低你晋升的“成本”。

    对于大多数白领来说,在职场上打拼是在为了生存而奋斗。为了多加点薪水,为了晋升得快一点,你给自己的上司说几句好听的话,这有什么错?特别是对于职场新人来说,你的上司在某种程度上将决定你一生有什么出息和有多大出息!我们并不是生活在一个水晶般纯净无瑕的世界里,生存都不容易,就算你再骄傲、再有本事,也极有可能就像电视剧里唱的那样,人家“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你行也不行”。

    在现代职场上,作为白领,与上司相处,很多时候双方都需要适度地“哄一哄”,而这“哄”无非就是嘴甜一点。你的这种恭维无伤大雅,只不过是融洽一下气氛,增加上司对自己的好感和了解。在职场上,包括你的上司在内,有几个人不爱听甜言蜜语呢?换位思考一下,如果你是上司,你会希望你的下属整天对自己风言风语,让自己难堪吗?这一点,在中国的职场上是这样,在欧美乃至世界的职场上也是这样。比如,欧美人在相互交流时,常把“Great”、“Excellent”、“Wonderful”等词挂在嘴边,表示自己对对方的钦佩和赏识,这是真的吗?不一定,他们这么说无非是想让对方心里舒服一点,让彼此距离更近一点,关系更融洽一点。可以说,会“拍马屁”是现代职场白领必备的职业素养之一。

    之所以现代社会需要“拍马屁”,而且还成为人际交往中最佳的交流沟通方式,是因为在每一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渴望得到别人的肯定和尊重,你的赞美正好使对方的这种较高层次的需求得到满足,更是对方自我价值实现的一种重要方式。任何人都不会嫌弃别人对自己的赞美过多,所以,在人际交往中千万不要吝啬你的赞美之词,它不仅使你活得轻松,而且经常能化腐朽为神奇,帮你扭转局面。

    而寻找别人的长处来夸奖,也并不是什么难事。每个人都有一定的长处,懂得欣赏别人,也能使别人了解你的品味。夸奖对方同时是一种表达自谦的方式,有经验的白领总能够在合适的场合合适的时间里用合适的方式来“拍马屁”,只有那些自以为是的人总爱找出别人的缺点加以批评,或者找出不在场的人的缺点来取悦在场的人。虽然背后说人坏话有时会管点用,但有一天也可能会沦为别人的笑料,因为它又挑起了一场是非。

    如果非要说拍上司的“马屁”会对你的人格和尊严造成伤害,那只能说你的心灵稍微有那么一点脆弱和狭隘,或者本质上你是个自大狂。而自大狂在现代职场中往往是不会受到欢迎的。至于有些人“拍马屁”经常遭人非议,这也许一方面是被人妒忌;另一方面则是“拍马屁”的水平问题了。如果你拍马屁拍到马腿上去了,不仅被同事笑话,上司自然也不会高兴。其实,尊重上司,对上司的指示百分之百执行,这是对的,同事也都能理解;同事们讨厌的是那种在大庭广众之下对上司献殷勤的行径。如果“马屁”拍得含蓄一点、有水准一点,说三道四的人也就会少许多了。

    “拍马屁”这件事听上去虽然不那么体面,实际上却是建立职场沟通渠道的有效方式之一,也是飞箝术在现代职场上的用武之地。抛开对这三个字的成见,无论是上司、平级还是下属,试着多去赞美对方,你的职场人际关系或许就此会变得很和谐,很轻松。

    处世活用

    你会“戴高帽子”吗

    所谓“飞箝”的秘诀,便是巧妙运用褒扬之辞来达成箝制对方心理目的的一种语言谋略,也就是要精心研究他人的好恶,待其情志暴露无遗时,再去钳制对方,它是历代纵横家进言的不二法门。

    林肯有一次在写给家人的信的开头便说:“每个人都喜欢听到人家的赞美。”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也认为:“人性中最深切的禀质,那就是被人赏识的渴望。”美国著名的文学家马克?吐温在谈到被人戴上“高帽子”的感受时,也曾幽默地说道:“鄙人在接受了人家愉快的称赞之后,能够光凭着这份喜悦的心情不吃不喝生活两三个月。”因此,当你在说服他人时,不要老是一味地驳斥对方,而是应该适当地说些赞扬对方名誉或成就的话,以便彻底地诱导对方发言。只要能引起对方的兴趣,使其敞开心怀,就不难了解其情志何在了,如此才能真正地说服对方。

    从一般人的心态来看,都不会反对别人给自己戴高帽子的,因为这多半会满足自己潜意识里的自尊心和虚荣心,使自我价值得到体现。然而,要使被戴者感觉到这顶“高帽子”不大不小正合适,却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下面这个故事或许能给我们一些有益的启示。

    众所周知,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包公是位刚正不阿的“包青天”,但据说这位包老爷同常人一样,也有喜欢被人“戴高帽子”的弱点。

    传言包公做了开封的知府后,欲挑选一名称职的文人来做自己的师爷(秘书)。

    包公选师爷的告示贴出来之后,四面八方的文人学士纷纷前来应试。考试的第一个题目是笔试,由包公亲自出题、亲自阅卷,最后从参加应试的上千人里挑出了十来个很有文才的儒生。第二个题目是面试,包公要同他们一个一个单独会面,随口出题,当面应答。

    而包老爷面试的题目出得也很别致,前面九个人一个一个地进去后,包公指着自己的脸庞对他们问道:“你看我长得怎么样?”那些人抬头一看包公的面容,不禁吓了一跳:头和脸都黑得如烟熏火燎了一般,乍一看,简直就像一个黑色的坛子放在肩膀上;两只眼睛鼓而圆,一瞪起来,白眼珠多、黑眼珠少。他们都在心里琢磨着,如果把他的模样照实讲出来,那包老爷一定会火冒三丈的,甭提当师爷了,不挨他的狗头铡都算好的了。人说当官的都爱听恭维话,我们何不奉承他一番,讨个喜欢呢?于是,便一个个地都恭维他长得眼如朗星,眉似弯月,面色白里透红,一脸清官相貌。包公听着他们胡说八道,那脸黑得简直要滴下墨汁来,将他们一个个痛快地打发走了。

    包公轮到第十个应试者了,包老爷也请他看着自己的脸庞,提出同样的问题。那个应试者仔细朝包公打量了一番,才不紧不慢地回答道:“老爷的容貌嘛……”“怎么样啊?”“脸形如坛子,面色似锅底,不仅说不上美,简直要说是丑陋无比。尤其是那两眼一瞪,还真有几分吓人哪!”包公一听,故意把黑脸一沉,喝道:“嘿,放肆!你怎么这样说起老爷来?难道不怕老爷我怪罪吗?”那个应试者不慌不忙地答道:“老爷,您先别生气。小的深信,只有诚实的人才最可靠。老爷的脸面明明是黑的,难道小的说一声‘美’就白了么?老爷既然如此不喜欢听老实话,那以后还怎么秉公断案、做个清官呢?”包公听了连连点头称是,但又接着问道:“你说的倒也在理。不过,我听人说:容貌丑陋,其心必奸。此话可否当真?”应试者又答道:“此言也不一定正确。看一个人奸否在心而不在貌。只要包老爷有颗忠君爱民的心,就是长得再黑,也会是一个清官。难道老爷没见过白脸奸臣吗?”包公听完,心中大喜,大声喊道:“小子,就选你了。”

    其实这第十个应试者被选中的诀窍无他,还是“戴高帽子”这一招。只不过,这位老兄比起前九个来,戴得更精更熟罢了。由此可见,“高帽子”要想戴得合适那可是大有讲究的。

    日本著名的心理学家多湖辉先生曾经在一本书里举了这么一个例子:

    有一次,一位杂志社的记者前去采访当时一名享有很高地位的财经界人士。话匣子一打开,就先称赞对方经营的手段如何高明,继而就想打听一些成功的诀窍。但由于是初次采访,不能很快到达问题的实质。

    这时,那位记者将话锋一转:“听说阁下在业余时间里很喜欢钓鱼,在钓鱼方面堪称行家里手。在下平时也喜欢钓钓鱼,不知阁下可不可以传授一点这方面的经验?”那大人物闻听此言,笑逐颜开,便兴致盎然地“侃”起钓鱼经来,结果主客尽欢,以后记者在采访中自然是方便了不少。

    从这位大人物的心态来看,因为所处的地位,高帽已被人“戴”了不少,继续“戴”下去就会有不舒服的感觉。那位聪明的记者非常了解此类大人物的心理,便选择从他的业余爱好钓鱼入手,大人物出乎意外地感到舒畅,这位记者再战时自然也就容易得手了。

    地不分东西南北,时不分古往今来,人们大都难逃喜欢被人称赞的心理定势,而不愿听贬抑、反对之语,尤其是那些身居高位、权倾一方的大人物。因此,鬼谷子谆谆告诫道:你要别人接受你的主张、达到自己的某种目的,就必须先要毫不吝啬地赞同、恭维对方,取悦于对方,然后才能钳制他、驾驭他。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