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岛-天气变冷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零下几度——勘察西南的沼泽地带——白狐——海上的景色——关于太平洋前景的谈话——像毛虫那样不停地工作——地球会变成什么样子——狩猎——冠鸭沼泽地

    从此以后,彭克罗夫每天都要去那里观看,他一本正经地把那块地称做“麦田”。要是有什么昆虫胆敢光临,那它可就倒了大霉,彭克罗夫手下绝不留情。

    六月底,连绵阴雨过后,天气真的变冷了。六月二十九日,气温仅为华氏零上二十度左右(摄氏零下六度)。

    第二天是六月三十日,是个星期五,是北半球这一年的十二月三十一日。纳布说,今年的最后一天竟是个不吉利的日子;彭克罗夫告诉他,来年的第一天肯定会是个好日子,这样更好。

    不管怎么说,年初的天气异常寒冷。“惠恩河”河口已经堆起了冰块,整个“格兰特湖”很快就结冰了。

    他们不得不多次补充燃料。彭克罗夫没等河水结冰,就把很多木柴用木筏运到了目的地。河流是架永不疲劳的机器,彭克罗夫用它运回木柴,直到严冬降临,河水结冰时为止。他们不但从森林里运来大量木柴,而且还弄回来好几车煤,为此,他们不得不到“富兰克林峰”去勘察。七月四日,气温下降到华氏八度(摄氏零下十三度)。寒冷的冬天,能产生巨大热量的煤深受大家欢迎。他们基本上都在饭厅干活,所以就在饭厅里也砌了烟囱,生起了火。

    在寒冷的日子里,赛勒斯·史密斯只能暗自庆幸从“格兰特湖”引来了一小股淡水。湖面结了冰,水是从冰下通过原来的出口引来的,所以并未结冰。他们在里边仓库的拐角处挖了个蓄水池,水便流进那里,溢出的水会从井下流入大海。

    这段时间,天气非常干燥。他们尽量穿得暖和点,决定花一整天时间,到位于“惠恩河”河口与“爪角”间的东南地去勘察。那里是一片广阔的沼泽地,肯定会有大量的水禽。他们可以猎取到很好的野味。

    从这里到那里至少有八九英里路,因此,来回得一天工夫。而他们要去的地方又是他们从未光顾过的地方,所以大家都要去。七月五日早上六点,天刚破晓,赛勒斯·史密斯、热代翁·斯佩莱、哈伯特、纳布、彭克罗夫就拿着长矛、套索、弓和箭,带足干粮,离“开花岗岩石屋”,托普蹦蹦跳跳地在前面乱跑。

    他们抄最近的路走,“惠恩河”上结了厚厚的一层冰,最近的路就是从河上直插过去。

    “可是,”记者一针见血地指出,“冰道毕竟代替不了真正的桥呀!”

    因此,建座桥便列入了他们以后的工作计划中。

    他们还是初次涉足“惠恩河”的右岸,来到那片高大挺拔的针叶林里探险,现在这些树木上覆盖着一层白雪。

    但是,他们刚走了不到半英里路,就发现一窝四蹄动物被托普的叫声惊走,从密密的矮树丛中蹿了出来,那里一定有它们的窝。

    “嘿,好像是狐狸!”哈伯特一看见那慌忙逃窜的动物,就大喊起来。

    一点不假,正是一群狐狸,但是这些狐狸不但个子很大,还发出嗥叫声,就连托普好像都被这种叫声吓了一跳,因为它突然停下不追了。那群奔跑如飞的动物趁机消失得无踪无影。

    狗并不了解自然史,难怪被吓了一跳。这些狐狸浑身灰红色的毛,黑色的尾巴梢上长着一绺白毛。它们的叫声恰好暴露了自己的起源。哈伯特便毫不犹豫地告诉大家这些狐狸的真正名称,原来是群白狐。在智利、福克兰群岛以及美国沿海北纬三十度到四十度地带常见这种狐狸。哈伯特感到非常遗憾,托普竟没有捕到一只这种肉食动物。

    “白狐肉能吃吗?”彭克罗夫问道,他只从这一角度来看岛上的动物。

    “不能,”哈伯特说,“可是时至今日,动物学家们还弄不清楚白狐是长着夜光眼还是昼光眼,也不知道把它们归入狗类是否合适。”

    赛勒斯·史密斯见哈伯特思想严谨,勤于思考,情不自禁地笑了起来。水手一听说这种狐狸不是可食类动物,便不再关心此事了。但是当他们以后要在“花岗岩石屋”附近建一个家禽饲养场时,他提醒大家要谨慎行事,以防那些四只脚的盗贼光顾饲养场,对此没有人表示反对。

    他们绕过“遗物角”,发现烟波浩渺的海水淹没着长长的海滩。此时正好是早晨八点,天气非常晴朗,一夜寒冷之后,天气往往会这样。赛勒斯·史密斯和同伴们走得飞快,身上也渐渐暖和了,并不觉得寒气袭人。再说,虽然气温急剧下降,但由于没有刮风,所以他们还可以吃得消。旭日从海面升起,没有丝毫的暖意,像一个大圆盘,在天色之间摇曳着。大海一平如镜,一片蔚蓝,仿佛是晴日的地中海海湾。弯弯的“爪角”宛如一把土耳其弯刀,向东南四英里左右的地方明显弯曲,刀尖越往前越细,左面沼泽地边缘突然形成一个海角,阳光此时正好照射在海角上。“联合湾”这一带的海滩上的确什么都没有,连一道沙梁都没有。遭到东风袭击的船只连个躲避的地方都没有。这里的海面太平静了,水里根本没有浅滩。海水的颜色到处都是一样,看不见一点浅滩的土黄色,连一块礁石都没有。这里的海岸非常陡峭,海水非常深。往西走大约四英里,就是“远西森林”的边缘。如此说来,他们还真以为来到了南极洲某个冰封雪地岛屿的荒凉海岸。他们在这里稍事休息,准备吃早饭。他们用干荆棘和海藻燃起了一堆火,纳布用冻肉准备早饭,同时沏了几杯薄荷茶。

    他们一边吃,一边四处观察。“林肯岛”的这一带的确是一片不毛之地,与整个西部地区形成鲜明的对照。记者不禁想到,要是当初命运把他们抛在这片海滩上,他们就会哀叹自己将要待下去的地方。

    “我甚至认为我们可能连海岸也上不了。因为海水太深,连一块可以立脚的岩石都没有。‘花岗岩石屋’前至少有一片海滩,有小岛,我们脱险的可能性要大得多。而这里什么也没有,只有万丈深渊。”

    “这多少有点奇怪,”热代翁·斯佩莱说,“这岛虽小,但是地形很复杂。按说这种复杂多变的地形只有广阔的陆地才会有。好像真是这样,‘林肯岛’如此富饶肥沃的西部地区一定是墨西哥湾暖流经过的缘故,北边和东南的海岸则好像在北冰洋边上。”

    “你说得很有道理,亲爱的斯佩莱。”赛勒斯·史密斯说,“我也注意到了这一点。我觉得这座岛不但形状奇怪,自然状况也很奇怪,好像概括了陆地的所有风貌。若说这里曾是一片陆地,我一点也不觉得奇怪。”

    “什么!太平洋中的一片陆地?”彭克罗夫惊诧不已。

    “这有什么稀奇的?”赛勒斯·史密斯说,“为什么澳大利亚、新爱尔兰,所有那些被英国地理学家称之为‘澳大拉西亚’,与太平洋群岛连成一片的地区没有形成像欧洲、亚洲、非洲以及南、北美洲同样重要的第六大洲呢?我脑子里总在想,漂浮在茫茫海洋上的所有岛屿仅仅是沉进海洋里某个大陆的脊梁,在有人类历史之前,这些地方一定是露出水面的大陆。”

    “就像过去的亚特兰蒂斯。”哈伯特说道。

    “是的,孩子,不管怎样,曾经有过这么一个亚特兰蒂斯。”

    “‘林肯岛’会不会就是那片大陆的一部分呢?”彭克罗夫问。

    “完全有可能。”赛勒斯·史密斯说,“这样就很容易解释岛上为什么会有各种各样的产物了。”

    “为什么上面依然生活着大批飞禽走兽。”哈伯特接着说。

    “是的,孩子。”工程师说,“你正好给我的论点提供了新的证据。正如我们亲眼所见,岛上的飞禽走兽一定非常多,而且更让人百思不解的是,它们的种类那么繁多。这一定是有原因的。我认为,‘林肯岛’过去可能是某个大陆的一部分,后来大陆慢慢地沉到太平洋里去了。”

    “总有一天,”彭克罗夫半信半疑地说,“那块古老的大陆所留下的这部分岛屿也会全部沉下去,到那时候,美洲和亚洲之间就连一块陆地都没有了。”

    “不对,”赛勒斯·史密斯说,“那时候又有了新大陆。以数十亿计的微生物正在努力建造着这些新大陆。”

    “他们到底是些什么样的建造者呢?”彭克罗夫问。

    “珊瑚虫。”赛勒斯·史密斯说,“正是这些珊瑚虫永不停歇地建造,才有了今天的克莱蒙托奈岛、阿托勒斯群岛和太平洋上其他许多的珊瑚岛。四千七百万这种小昆虫才有一格令[20]重,可是吸收了海盐和海水里的固体物质后,这些微生物就会生成石灰石,在海底形成巨大的底层结构,其坚硬程度毫不亚于花岗岩。在开天辟地、混沌初开的年代,大自然利用火的力量使陆地上升,因而形成了一块块大陆。由于地壳中的能量明显减弱了,地球表面有无数熄灭的火山便是证明,所以大自然现在就用这些微生物来代替火。我坚信,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经过无数个世纪的积累和一代又一代珊瑚虫的努力,太平洋总有一天会变成巨大的陆地,我们的后代将会在那片土地上居住、劳作。”

    “那将是极其漫长的过程!”彭克罗夫说。

    “大自然有的是时间。”工程师答道。

    “可是新大陆到底有什么用呢?”哈伯特问道。“我觉得现在可以居住地区的面积足以满足人类的需要。当然,大自然绝不会创造出无用之物。”

    “确实是这样,什么东西都有用。”工程师接着说,“我们现在只能这样解释,在今日珊瑚岛附近的热带地区将来一定会出现新大陆。至少我觉得这种解释是站得住脚的。”

    “说给我们听听吧,赛勒斯先生。”哈伯特说。

    “我是这样想的:专家学者们通常都这样认为,地球在遭到严寒的袭击后,就会毁灭,或者这样说,动物和植物就无法在地球上生存。他们对地球变冷的原因看法不一。有的认为,几百万年后,太阳的温度将会下降,地球也就相应地会变冷了;也有的认为,地球内部的热源对地球的影响比通常人们所认为的那样要大,所以地球内部热源的逐渐熄灭会导致地球的冷却。我个人比较赞同后一种假设。我的主要依据是,月球是一个实实在在已经完全冷却的星球,尽管太阳还在一如既往地往其表面照射着同样的热量,可月球上不能居住。月球之所以冷却了,是其赖以生存的内部热能完全熄灭了,整个宇宙间的星球都是这样。总而言之,无论是何种原因,我们的地球总有一天会冷却的,只不过这种变冷的过程是逐渐完成的。到那时会是一番什么景象呢?那就是,今日的温带地区在若干年后(无论其年代多么久远)将会和现在的南北极一样不能住人。大批的人群和成群结队的队伍就会向太阳直射的赤道附近拥去,就会形成大规模的移民。欧洲、中亚细亚、北美洲也会和澳大拉西亚、南美洲的南部地区一样渐渐被遗弃,那里的草木也会随着人类移动。植物系和动物系会同时向赤道转移。特别是非洲中部和南美洲中部地区将会成为人类居住的主要大陆。拉普兰人和萨摩亚人将会觉得地中海沿岸的气候和北冰洋一样。谁敢说那时候的赤道地区不拥挤呢?谁敢说那时候的赤道地区还能养活地球上那么多的人呢?为什么要说大自然有先见之明呢?因为它从现在起就在赤道附近的海底打下了新大陆的基础,让那里小小的昆虫来建造未来的大陆,以便给那些迁移而来的动植物提供安身之地。朋友们,我常常在想这些事情,我坚信地球的表面总有一天会面目全非,等那些新大陆出现后,原来的大陆就会被海水淹没。不知道过了多少个世纪后,又会有像哥伦布那样的人去发现钦博拉索山、喜马拉雅山和勃朗峰所形成的岛屿,那就是被水淹没的美洲、亚洲和欧洲的遗留物。然后,这些新大陆最后又变成了人类无法居住的大陆。人的灵魂一旦离开了肉体,生命便不复存在,躯体便会冷却,这些新大陆的热量也会逐渐散发,地球上的生命不是暂时逝去,便是永远绝迹。也许那时的地球处在休眠中,到处死气沉沉,等哪天条件好时会再复活。但是,朋友们,这一切都是万能的造物主的秘密。关于这些昆虫的工作,我是不是扯得有点远了?连未来的秘密都探索到了。”

    “亲爱的赛勒斯,”热代翁·斯佩莱说,“我认为你那些高见简直就是至理名言,总有一天会实现的。”

    “那是上天的秘密。”工程师说。

    “你所说得都很对。”彭克罗夫聚精会神地听完后说,“但是现在,你能否告诉我,赛勒斯先生,‘林肯岛’是否就是你所说的那种昆虫建造的?”

    “不是。”赛勒斯·史密斯说,“它纯粹是火山造成的。”

    “如此说来,‘林肯岛’总有一天也会消失的。”

    “完全有可能。”

    “但愿那时我们已经不在岛上了!”

    “是的,彭克罗夫,请你放心,我们肯定已经不在岛上了。我们根本不想死在岛上,一定会想方设法离开此地的。”

    “不过,”热代翁·斯佩莱说,“现在我们还是要作长远准备,就好像我们要永远住下去。无论干什么事都不能半途而废。”

    谈话到这里就结束了。他们吃完早饭后就继续往前走,来到了沼泽地带的边缘。

    这里确实是一片沼泽地,一直延伸到林肯岛东南顶端那弯弯的海岸处,面积大约在二十平方英里左右。地面上尽是些硅质黏土泥,夹杂着许多腐烂的植物和刚毛藻、灯芯草、芦苇、野草等,好几层厚厚的草就像地毯似的铺在地面上。有不少水坑都已结冰,在阳光的照射下闪闪发光。无论是雨水还是暴涨的河水都无法在这里积成水潭。他们自然而然地得出这样的结论:沼泽地里的水是从土壤里渗出来的,事实上确实如此。天气炎热时,空气中便会产生一种可怕的瘴气,能使人患上疟疾病。

    死水上面尽是水草,水草上有许多飞禽拍打着翅膀飞来飞去。猎手和捕捉飞禽的人在这里打猎绝不会浪费一枪一弹。野鸭、针尾鸭、绿翅鸭、沙锥成群结队地栖息在这里,它们根本不怕人,很容易接近。

    要是在鸟儿很密集的地方随便放一枪,肯定能打死好几打。然而他们只能用弓箭去射,效果虽差点,好处却很明显,弓箭不声不响,根本不会惊动其他飞禽。若换成枪打,响声早就会把鸟儿惊得四处乱窜了。他们对射到的十二只野鸭已经心满意足了。野鸭那白色羽毛的身体上有一道桂皮色的花纹,绿色的头,黑、白、红三色相间的翅膀,扁平的嘴巴。哈伯特认出了这些野鸭,原来就是冠鸭。托普也非常卖力,积极参与捕捉这些冠鸭,因此,他们就把岛上这一带地区做叫冠鸭沼泽地。他们面前就是丰富的水鸟储存基地。现在他们该好好勘察一番这个地方了,也许能发现几种可驯养的鸟类。即使没有可以驯养的鸟,至少也可以把这些鸟赶到湖边去,这样,他们以后要是想吃鸟肉的话,就可以直接到湖边去捕捉了。

    将近傍晚五点时,赛勒斯·史密斯和同伴们穿过冠鸭沼泽地,开始往回走,他们又从“惠恩河”的冰桥上通过。

    晚上八点钟,他们都回到了“花岗岩石屋”。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