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意决定生意-众人为秤,半两之差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民国时期,北京海运仓有家小粮店,字号叫“天兴泰”。掌柜的姓陈,是山西人。他做买卖比较公道,尤其对老人和小孩来店买粮食特优惠。称足斤两之后,总要叫伙计再加上半小铁勺(旧时粮店货柜上架着杆秤,顾客买米面等,伙计拿起像现今大炒勺一样的工具,从面箱或米筐箩中舀起,放在秤盘上称分量,或多或少再用长把小铁勺添减。一小铁勺的米面大概有一两)。陈掌柜常向伙计们讲,凡老人小孩来买粮食的,大都是穷苦的鳏寡孤独之人,吃了上顿没下顿,给点儿照顾能积德。

    这正是:众人为秤,半两之差,心明如镜。虽然只是多了半小铁勺的量,但就是这“半两”的人情和信誉,不仅给顾客“足斤足两”的印象,更让顾客感觉受到优待和照顾,从而生意日渐兴隆。

    有句名言叫做“天助自助者”。

    何谓“苍天”?“苍天”就是人心所向。只有能够自省的“人”,才能得到“天”的帮助。

    “天”就是自然条件和环境,也就是自己本身之外的有利因素。顾客就是商人的“天”。要想得到这“天”的帮助,你就得恪守商德,即信誉。

    有一个在中国商人之间世代流传的故事,讲的是商人重信的重要性。

    某县城南街开着两家米店,一家字号“永昌”,另一家叫“丰裕”。

    丰裕米店的老掌柜眼看兵荒马乱生意不好做,就想出个多赚钱的主意。

    某日,老掌柜把星秤师傅请到家里,避开众人,对星秤师傅说:“麻烦师傅给星一杆十五两半一斤的秤,我多加一串钱。”(从前的秤十六两一斤,因此有半斤八两之说。)

    这位星秤师傅为了多得一串钱,就忘掉了行德,满口答应下来。老掌柜吩咐完毕,留下星秤师傅在院里,自己就踱进米店料理生意去了。

    米店老板最小的儿子两个月前娶一塾师的女儿为妻。新媳妇正在屋里做针线,公爹吩咐星秤师傅的话被她听见了。

    等老掌柜离开后,新媳妇沉思了一会儿,走出新房对星秤师傅说:“我公公年纪大了,有些糊涂,刚才一定是把话讲错了。请师傅星一杆十六两半一斤的秤,我再送您两串钱。不过,千万不能让俺公爹知道。”星秤师傅为了再多得两串钱,就答应了。

    不久,丰裕米店的生意兴旺起来,永昌米店的老主顾也赶热闹,纷纷转到“丰裕”买米。又一段时间后,县城东街、西街的人也舍近求远,穿街走巷来丰裕买米,而斜对门的永昌米店简直门可罗雀。

    年底一算账,丰裕米店发了财,永昌米店没法开张了,把米店让给了“丰裕”。

    老掌柜心里高兴,让大家总结自家发财的奥秘。大家七嘴八舌,有说老天爷保佑的,有说老掌柜管理有方的,有说米店位置好的,也有说是全家人齐心合力的……

    老掌柜自以为聪明,洋洋得意地说:“你们说的都不对。咱靠啥发的财?是靠咱的秤!咱的秤十五两半一斤,每卖一斤米,就少付半两,每天卖几百几千斤,就多赚几百几千个钱,日积月累,咱就发财了。”接着,他把年初多掏一串钱星十五两半一斤秤的经过讲说了一遍。儿孙们一听,都惊讶得忘了吃饺子。惊讶过后,大家都说他不显山不露水的,连自家人都没察觉,就把钱赚了,老人家实在高明。

    这时,新媳妇再也坐不住了,就从座位上慢慢站起来,对老掌柜说:“我有一件事要告诉爹,在没告诉爹以前,希望您老人家答应原谅我的过失。”待老掌柜点头后,新媳妇不慌不忙,把年初多掏两串钱星十六两半一斤秤的经过讲给大家听:“爹说得对,咱是靠秤发的财。咱的秤每斤多半两,顾客就知道咱做买卖实在,就愿买咱的米,咱的生意就兴旺。尽管每一斤米少获了一点利,可卖的多了获利就大了。咱是靠诚实发的财呀。”

    第二天吃过年初一早饭,老掌柜把全家人召集到一块,从腰里解下账房钥匙说:“我老了,不中用了。我昨晚琢磨了一夜,决定从今天起,把掌柜让给老四媳妇,往后,咱都听她的!”

    有了信誉,有了诚信,你的生意自然有人捧场,人际交往自然而然左右逢源。行走江湖,不忘济世行德,懂得一视同仁,处处以诚相待,用信誉换取一张靠得住的通行证,不管天涯海角,都会如枯木逢春,如鱼得水。

    做生意,讲究“诚”,做人岂不更是如此?

    生意经:在商业交往中,诚实一致、货真价实是我国一贯的商业道德要求。首先,强调对顾客负责,尺寸满,斤两足,实打实,那些缺斤少两、虚妄不实的人则被视为奸商,为人们所不齿;其次,强调价格保持一致,不随意提价或变相加价,坚持货真价实、货价相当的原则,这是我国历代从事商业活动的人所恪守的信条。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