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学会催眠术-曲与六步走——催眠过程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在进入深度催眠以后,被催眠者在催眠师的暗示下,回忆往事的能力明显增强。这是因为在催眠时,被催眠者不会像清醒时那样产生杂念和相反的观念,而且没有各种外界刺激妨碍其注意力的集中,所以回忆往事的能力就相应提高了很多。就算是平时自己已经忘却了的很多事情,在深度催眠的状态下,经过催眠师的暗示诱导也都能一一想起。

    一、催眠三部曲

    一般情况下,催眠的状态主要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浅度催眠状态,主要特征就是运动支配。在这个阶段,被催眠者可以很快进入状态,一般人都能在几分钟内进入状态,有的甚至在一分钟内就可以做到。

    像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发呆现象就类似于浅度催眠状态。一般情况下,少年儿童发呆的现象比较多一些。少年儿童在发呆的时候,如果不被外界干扰,任其发展下去,就会很容易进入睡眠的状态。但是成年人发呆到一定时间,即使没有其他外界的刺激,一般都能自然觉醒。所以,少年儿童比较容易接受催眠。发呆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忽然被某个事物吸引;二是自由联想或空想所引起的。

    在浅度催眠阶段,催眠师可以支配被催眠者的肌肉运动,也就是指挥被催眠者做一些动作。像人对动物进行催眠时,动物就是处在浅度催眠的阶段,催眠师能让被催眠的动物做一些不可思议的动作等。

    在这个阶段,可以做一个“读心”的实验。这个实验是,将许多如手表、橡皮、笔等物品散乱地放在桌面上,让两个已经进入浅度催眠状态的人参加实验。让被试1站在桌子前面,一只手紧紧地抓着被试2的手。当被试2强烈地想要某件物品时,被试1就会迅速地拿到那件物品。整个过程,就好像被试1读懂了被试2 的心一样。这种实验不难成功,经过几次练习之后,不少人都可以做到。有时甚至会达到让被试2精神统一、被试1万念俱空的境界。

    其实,这并不是读心术。只是在浅度催眠状态下,被试2的想法表现为手的动作,拉着他手的被试1就会感觉到,自然也就知道被试2想要的是哪件物品。特别是在经过几次练习之后,两人就会达到一种观念运动的默契。这是暗示的作用,更是在催眠状态中感觉过敏的表现。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在这个时期内会出现一种“过渡状态”,被催眠者具体表现为眼跳、含泪、眼疲倦、眨眼增加,进而手足疲倦。被催眠者也会感到自己的意识开始变得模糊起来。

    第二阶段:中度催眠状态,主要特征是感知觉支配。在被催眠者进入第一阶段的催眠状态以后,催眠师就可以进行下一步的引导,使其进入更深的催眠状态。在中度催眠阶段,被催眠者会出现一些特定的生理反常现象。

    在这个阶段,催眠师可以通过一些暗示明显地支配被催眠者的感觉。但是,如果催眠师不对被催眠者施加任何暗示,那么被催眠者的感觉器官就会变得迟钝起来。比如,用尖锐的东西刺他的手背皮肤,几乎看不到他的表情有痛苦的模样,他的手也没有条件反射性的缩回。这就是在没有催眠师的暗示下感觉器官出现迟钝。相反,如果这时催眠师给他一些暗示,他的感觉器官就会发挥作用,在用尖锐的东西刺他的手背皮肤时,他就会感觉到疼痛。

    第二阶段的中度催眠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特征:

    1.到了第二阶段,通常情况下首先是触觉受支配,从而引起触觉的迟钝。其次会渐渐发展为味觉、嗅觉,最后是听觉和视觉受到支配。不过,有时也会出现不按这一顺序发展的情况。比如,有的人会出现幻视,但不会发生触觉的异常。

    触觉实验的例子有,让被催眠者闭上眼睛,然后把他没有见过的某个人的名片给他,让他通过手的触摸将名片上的信息读出来,大多数人都能做得到。甚至是摸着光滑的名片,也会感觉到凹凸不平。

    听觉过敏的例子有,让被催眠者听机械手表的声音。在正常状态下,人们与手表相距3~5厘米远时就听不见机械手表的声音了。而在催眠的状态下,人们在与手表相距2米远的地方还是能够听见机械手表走动的微弱声音。

    视觉过敏的例子有,选四张扑克牌——红桃或方块,催眠师自己看正面,让被催眠者看反面,示意说“这是红桃”、“这是方块”。然后认真地一张一张抽出,仍旧将牌反着交给他,叫他拿出其中的红桃或方块,他一般都能猜中。在正常的感觉情况下,扑克牌反面花纹的细微区别是不易被察觉的,但在催眠状态下人们能够完全看清楚这种细微差别。

    其实,这是一种感觉过敏的现象,人们是由被催眠者的所有注意力全部都集中到一点所造成的。

    与此相反,催眠还可以引发被催眠者的感觉出现缺失。例如,催眠师可以一边抚摸被催眠者的手,一边暗示他的皮肤不会有任何感觉。渐渐地,被催眠者的触觉就会变得迟钝起来。这个时候,催眠师如果用手掐他的话,他就不会感到疼痛了。

    人们的触觉和痛觉最容易发生缺失,不仅对皮肤如此,粘膜也是一样的。所以,通过暗示是可以消除被催眠者咽喉部的肿痛的。这种痛感缺失的现象经常会被应用在外科、牙科以及分娩之中。尤其是对于手术和分娩来说,不仅可以通过催眠来减轻人们痛苦的感觉,还可以消除人们不安的情绪。

    2.中度催眠阶段,还会引起被催眠者出现错觉和幻觉。催眠状态能够使视、听、味、嗅、触等感觉产生错觉或幻觉。幻觉完全是人们想象的产物;而错觉则是人们感觉和想象的混合物。

    例如,催眠师对被催眠者说:“现在,你可以看见一片山清水秀的美丽景色。在你的面前有一条很大的瀑布,你可以看见水花四溅,还可以听见震耳欲聋的流水声。”如果被催眠者可以看见山和水以及瀑布,则说明被催眠者产生了幻视。这时产生的幻视好像是梦,但是却比梦境更加清晰。如果被催眠者还可以听见震耳欲聋的瀑布的声音,则说明被催眠者形成了一种复合幻觉。

    如果催眠师这样暗示:“现在你到了南极,天寒地冻的,而你的衣着非常单薄。你光着双脚站在冰冷的雪地上。”一会儿,我们就会发现被催眠者表现得很冷,全身都在打着寒战。催眠师继续暗示:“现在,太阳出来了,冰雪开始融化。阳光非常温暖地照射在你的身上,你感觉到你的身体变得越来越暖和。”这时,我们会发现,被催眠者的寒战消失了,脸色开始变得红润起来。

    如果催眠师把一枚硬币放在被催眠者的手臂上,并暗示:“你的手臂上有一枚烧得通红的硬币,实在太烫了,受不了了。”被催眠者不仅会快速地把这枚硬币甩掉,而且他的手臂上还会出现发红的类似于被烧伤的现象。有的人甚至会出现小水泡。

    如果催眠师暗示被催眠者喝下去的水是酒或者柠檬水之类的东西,被催眠者就会出现脸红等类似于醉酒的样子,或者出现唾液分泌增多的现象。这些都是因为幻觉或错觉而引发的身体上的变化。

    把没有的东西感觉为有,被称为“正幻觉”;相反,把有的东西感觉为没有,被称为“负幻觉”或“消极的幻觉”。这种消极的幻觉通常只有在较深层次的催眠状态下才会被诱发出来,一般情况下,少年儿童比较容易出现消极的幻觉。

    3.中度催眠阶段,还会引起被催眠者的个性变换。情感和意志也是可以支配的。在催眠状态中,被催眠者几乎没有自发性的精神活动,而是处于一种被动的、容易接受催眠师暗示的精神状态,所以自身的意志作用会明显减退。

    意志活动的减退是因人而异的,与这个人平时的个性表现是密切相关的。比如,有的人在日常生活中观看一些影视作品时,很容易跟着剧情发展而表现出自己的喜怒哀乐;而有些人却表现得比较淡定。这两种人中,前者比较容易在催眠的状态中发生意志受催眠师支配的情况。

    许多人可能会对这种现象提出质疑。因为一个人个性的形成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主要由其遗传和成长环境决定。所以,要想对一种多年来形成的个性用催眠的方式进行改变,几乎是不可能的。俗话说得好,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嘛!的确如此,催眠并没有那么神奇,它不能改变一个人的个性。催眠通过暗示的作用所实现的只是某个个性方面的变换。比如,矫正对食物的厌恶,戒烟、戒酒,改变喜、怒、忧、思、悲、恐、惊等情感。像趣味、嗜好、脾性、爱情、厌恶、尊敬、轻蔑等根深蒂固的情感是不可能发生改变的。就算在催眠状态下,催眠师对这些根深蒂固的情感进行暗示性地改变,在被催眠者清醒后他(她)的情感就会马上恢复到原来的个性。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就算这种改变仅仅是与被催眠者所患病症密切相关的一个或两个组成部分,也不是人人都可以办得到的。就算是在催眠状态下,通过暗示得以改变,但在其清醒后多半也会恢复到原来的个性特征。如果要在清醒状态下继续保持改变后的特征,一方面要求催眠师对其进行多次的暗示来完成,另一方面,要求催眠师在催眠的过程中对其所产生症状的原因进行探索,进而对其原因深入分析,以消除形成不良个性的根源。

    催眠的暗示作用在这种状态下还表现为能增进或减退各种欲望。抑制饥渴等感觉以减少吃喝的欲望等,或者施加增进食欲的暗示以增强吃喝的欲望,都是很容易实现的。同时,在其清醒状态下,效果也是可以继续保持的。特别是在催眠过程中伴随着感情等心理因素时,效果会更明显。

    有一名女中学生,突然得了厌食症,骨瘦如柴,以至头部看起来就好像一个骷髅,样子很吓人。更可怕的是,她已经两个月没排便,九个月不来月经了。她的父母带着她到处看病,医生们也开了许多治疗厌食症的方子,可问题是这个女孩儿谁也不理,谁的话也不听,反正就是不肯多吃东西。后来,她的父母听说催眠可以治疗厌食症,就决定试一试。

    催眠师运用催眠诱导的方法,了解了她厌食症的起因。原来,是因为她暗恋的那位男同学在一次偶然的情况下,嘲笑她长得太胖,甚至说她是个“肥猪”。女孩儿很伤心,也很愤怒,一气之下就开始节食减肥。只要在她想吃东西的时候,就会用那次的事件来暗示自己。渐渐地,只要她一看见食物,就会有一种厌恶的情绪。

    既然已经找到了原因,催眠师决定在催眠的时候反复地进行暗示,使她重新燃起对食物的欲望。在催眠的过程中,催眠师不断地暗示这个女孩儿:“你是一个很漂亮的女孩儿,身材很苗条。你现在需要多吃东西来使自己变得更加漂亮。”

    通过对厌食原因的分析,对其进行多次的暗示,在这个女孩儿清醒后,效果依然很显著。女孩儿开始对食物不那么厌恶了,渐渐地,她的食欲也恢复了。现在,她已经恢复到了原来的饭量,成为了一名健康漂亮的女大学生。

    第一、第二阶段的催眠状态是一个渐进的和复合的过程。在第一阶段出现的催眠状态在第二阶段可以说是几乎全部存在的,只是第二阶段的催眠状态比第一阶段表现得更进了一步。而有些比较敏感的人在接受催眠时,在第一阶段就会出现知觉和意识迟钝的现象。

    那么,在第二阶段,催眠师只要稍加暗示,被催眠者就可以出现感觉过敏和个性变化的现象。所以说,第一、第二阶段的催眠状态是一个复合的阶段。这里需要指出的是,被催眠者的错觉和幻觉以及痛感缺失等现象,只有在真正进入第二阶段时,才能被催眠师诱发出来。

    第三阶段:深度催眠状态,主要特征是记忆支配。有许多人在进入前两个阶段之后,就再也无法进入这个阶段了,记忆的提取受到了极大的阻碍。像前面提到的小可就是一个典型,这对其心理问题的解决是非常不利的。

    第二阶段的催眠状态继续发展下去,就会进入深度催眠的状态。这时,首先出现的一个特点就是“暗示大范围的无感觉”。也就是说,被催眠者好像从现实里消失了一样,除了可以听到催眠师的语言暗示以外,其他的感觉完全消失了。

    在第二阶段的催眠状态下,虽然通过催眠师的暗示,被催眠者会出现局部感觉缺失,例如痛感的消失。这是通过暗示的作用使意识集中在某一个方面,使本来已经迟钝了的感觉更加迟钝。但这只是局部的感觉缺失,这个阶段是不可能引发大范围的无感觉的。

    如果说第一、第二阶段的催眠状态是一个复合的过程,那么第三阶段的催眠就是一个单一的过程。这时,催眠师对被催眠者的暗示语也很简单,一般是:“你现在对周围发生的一切和你自身的存在都感觉不到了。”在被催眠者接收到这一暗示后,马上就会出现感觉的大范围消失。但是,这样的暗示语在第二阶段却起不到显著的作用。

    在进入深度催眠以后,被催眠者在催眠师的暗示下,回忆往事的能力明显增强。这是因为在催眠时,被催眠者不会像清醒时那样产生杂念和相反的观念,而且没有各种外界刺激妨碍其注意力的集中,所以回忆往事的能力就相应提高了很多。就算是平时自己已经忘却了的很多事情,在深度催眠的状态下,经过催眠师的暗示诱导也都能一一想起。

    在深度催眠的记忆提取中,还有一个显著的特征就是“退行回忆”。也就是在催眠师暗示被催眠者进行记忆提取的时候,逐渐由现在扩展到童年时期,甚至婴幼儿时期。弗洛伊德曾经提出:人生早期(童年时期或者婴幼儿时期)所遇到的问题如果不及时解决,对这个人以后的发展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虽然,不见得所有的心理问题、行为异常都是童年时期的阴影造成的,但是解决一些心理问题时,有许多心理咨询师还是会选择从了解来访者的童年经历入手。

    当催眠师暗示被催眠者:“我数到三,你就回到了6岁儿童时期了。”被催眠者好像真的回到了自己6岁的时候,他会表现出6岁时的神态、语言、腔调、行为,甚至智力上也退回到了6岁的时候,对6岁时所发生的事情都能清晰地回忆起来,这对其心理问题的解决是非常有帮助的。

    但是,这种年龄退化的现象,有的人是一种真正的年龄退行,而有的人则是对童年时期自我的一种角色扮演,并不是真正回到了自己童年的时候。如一位妇女在接受催眠的时候,催眠师让她唱一首幼年时的童谣,她唱的就是“两只老虎”。可是,两只老虎的童谣在她幼年的时候还没有出现。

    有一位32岁的女患者,她只要一看到4和8这两个数字同时出现时,就会表现得惊恐异常,非常地焦虑,甚至还会恐惧得不想活了。所以,她总是很避讳这两个数字。可是,在日常生活中,却又经常不可避免地遇到这两个数字。于是,她决定找个心理咨询师咨询一下自己的这个心理问题。

    然而,在咨询的过程中,她也讲不出自己为什么会对这两个数字如此敏感。她迫切地想知道原因,心理咨询师就建议她去做一次催眠,看看是不是在她童年时期遇到过什么事情,是和这两个数字有关的。但在进行深度催眠的时候,她记忆的提取受到了极大的阻碍。催眠师在进行过很多次的暗示后,终于打开了她为什么只要一看到4和8这两个数字就会恐惧的心结。

    原来,她从小是在奶奶身边长大的,她和奶奶的感情非常好。可是,在她五六岁的时候,有一天村子里下了一场很大的雷阵雨,她只记得当时电闪雷鸣,天空很黑。奶奶当时踩在梯子上去关自己家的电闸,她就在梯子下面为奶奶扶着梯子。谁知,这个时候正好一道闪电划过,奶奶触电而死。她目睹了整个惨剧发生的全部过程。

    当时家里面也没有其他人,天还很黑,她也不知道怎么办,就在雨地里哭了一整夜。第二天,村民通知了她的父母。她的父母匆匆赶来,很快就处理好了奶奶的后事,并把她带回城里抚养。在催眠状态下,她清楚地记得事发的当天正好是4月8日。她还记得,因为老家电闸已经老化,电闸外边的那一层绝缘塑料已经完全脱落,电闸里面的金属线全部裸露了出来。

    心理咨询师根据催眠师所提供的记忆线索,对这个女人进行了心理治疗,她的病情渐渐好转了。

    二、催眠六步走

    当我们深入研究催眠状态的各种复杂现象时,就会发现以上对催眠状态的三分法虽然有一定的实用价值,但是却无法做到更细致的分类及应用。许多学者为此做过不懈的努力,Davis-Husband把催眠深度分为三十种;LeCron-Bordeaux把催眠深度分为五十种;史丹佛量表把催眠深度分为十二种。但是,在催眠过程中被催眠师们经常使用的是Arons的六级深度催眠测试。

    第一级催眠深度:很轻微,被催眠者不觉得被催眠,感觉好像处在一种完全清醒的状态。催眠师可以对其进行小部分的肌肉控制。

    眼皮胶黏。催眠师可以对被催眠者下达这样的暗示指令:“现在,你坐在椅子上,你的眼睛闭起来了,你会觉得眼睛完全闭起来了。等一会儿,我会请你尝试睁开眼睛。但是你没有办法睁开眼睛,你会发现你的眼睛仍然闭得紧紧的。你可以感觉到你的眼睛、眉毛附近的肌肉还可以活动,可是眼皮的肌肉就是不能动、眼皮睁不开。”

    催眠师:“现在,我开始从一数到三,当我数到三的时候,请你尝试着睁开眼睛,但是你没有办法睁开……”

    催眠师:“一、眼皮被无形的胶黏在一起了;二、眼皮被黏得越来越紧;三、现在开始尝试着睁开眼睛,但是你没有办法睁开……好,现在停止尝试,让眼睛完全放松。开始静静地享受闭着眼睛那种舒服的感觉,然后你会进入更深的催眠状态。”

    第二级催眠深度:被催眠者感觉到更加放松,类似于一种浅睡的状态。这个时候,被催眠者内心的那种细碎的念头和跑来跑去的胡思乱想,会开始减弱,注意力开始集中在潜意识里。此时,催眠师可以对其进行大部分的肌肉控制。

    手臂僵直。催眠师可以对被催眠者下达这样的暗示指令:“现在,我要把你的手臂拉起来,你的手臂就固定在半空中。这时你感觉到,你的肩膀、手肘都好像被钢丝锁得紧紧的。即使我晃动你的手臂,你的手臂也会充满弹性,就像铁棍一样直直的,立刻弹回原来的位置。”

    催眠师:“等一会儿,我会请你尝试把手臂放下来,但是你会发现你的手臂就固定在那里,怎么也放不下来。不论你做什么样的动作让手臂放下来,你的手臂都会立刻弹回去。”

    催眠师:“现在,我开始从一数到三,当我数到三的时候,请你尝试把手臂放下来,但是你的手臂就是放不下来……”

    催眠师:“一、你的手臂像铁棒硬邦邦的;二、你的手臂变得非常笔直、坚硬;三、尝试把你的手臂放下来……但是你会发现,你越用力把手臂放下,手臂越没有办法放下……好,现在停止尝试,手肘放松,肩膀放松,(这个时候,催眠师握着被催眠者的手臂)把手臂轻轻地放下来……然后你会进入更深的催眠状态。”

    第三级催眠深度:催眠师可以控制被催眠者的所有肌肉活动了,催眠师可以让被催眠者坐在椅子上站不起来。被催眠者在这个时期部分痛感开始丧失,但还未完全丧失。

    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舞台秀:催眠师引导被催眠者做一些表演,例如下达这样的指令:“你可以动,但是走不出这个圆圈。”我们发现那个人在走到圆圈边界的时候,果然停了下来,好像前面有无法逾越的障碍。其实,这些表演需要催眠师至少要引导被催眠者进入到催眠深度的第三个阶段,才可以做出来。

    需要指出的是,临床催眠治疗师的工作范围大致都在这三级以内。

    数字障碍。催眠师可以对被催眠者下达这样的暗示指令:“现在,我要请你从一数到五,你会进入更深层次的催眠状态。在你数每个数字的空当,我会说‘更深、更深’,你会进入更深的催眠状态。现在,请开始数数。”

    催眠师:“很好,你做得很好。接下来,我会请你再数一次。这一次你会数成一、二、三、五(催眠师可以重复两遍以加深被催眠者对你所下达指令的印象)。当你数到三的时候,会自动地直接跳到五,在三跟五之间的那个数字消失不见了。就算你想数出来那个数字,你也会发现你的嘴巴和舌头怎么都发不出这个音,所以你会数成一、二、三、五。”

    催眠师:“好,现在请你从一到五数一遍。”

    如果这个时候被催眠者接受了催眠师的暗示指令,在数数的时候跳过了“4”这个数字,催眠师就可断定被催眠者已经进入第三级催眠深度,可以引导被催眠者接受下一个阶段的测试。

    如果催眠师想进一步确定被催眠者是否进入了第三级深度催眠,可以选择询问被催眠者的感受如何,也可以再次下达催眠暗示指令,进行进一步的测试。

    催眠师:“等一会儿,我会请你睁开眼睛,从一数到五。你还是会数成一、二、三、五。直到你听见我两下弹指头的声音,你才会恢复你原来的数数方法。”

    催眠师:“现在,请你睁开眼睛,从一到五再数一次。”

    催眠师:“好,很好。现在请你把眼睛闭起来,你会进入更深层次的催眠。”

    能够通过这个测试的被催眠者,会觉得催眠是如此神奇,并对自己能被催眠充满信心。如果被催眠者在睁开眼睛的情况下,依然还是数不出“4”这个数字,那会使被催眠者感到更大的震惊。所以,这个催眠测试是非常有效的。

    第四级催眠深度:被催眠者开始出现失忆的现象,比如被催眠者会在接受催眠师暗示指令的情况下,忘记数字、名字、地址,等等。

    还有一个重要的特征,那就是痛感的完全丧失,但是触觉还是依然存在。在这个阶段,被催眠者在接受牙科治疗以及外科小手术时,痛感好像被阻断了一样,会感觉到有空气在吹进伤口,但是并不感到疼痛。

    痛感丧失。催眠师可以对被催眠者下达这样的暗示指令:“现在,我会再一次把你的手臂拉起来,你的手臂会自动舒服地停在半空中,把你的手指伸直。现在,让你手上的所有感觉都消失不见(催眠师这个时候可以用自己的指甲轻轻地刮一下被催眠者的手,看一下被催眠者的反应能力),尤其是手腕到手指关节这一部分都没有任何感觉了……你手上所有的感觉都不见了,你什么感觉都没有了……你什么都感觉不到了……”(催眠师这时候可以用指甲用力地掐被催眠者,看看被催眠者会有什么样的反应)。

    催眠师:“告诉我,你有什么感觉?有被触碰的感觉,但是并不会感觉到痛,对不对?”

    如果被催眠者感觉到了疼痛,催眠师就要停止。如果被催眠者没有感到疼痛,催眠师就可以引导被催眠者进入下一个阶段的测试。

    催眠师:“现在,让你的手完全恢复正常的感觉,你可以清楚地感觉到我的指甲在触碰你的手。(催眠师这个时候可以用自己的指甲轻轻地刮一下被催眠者的手,并把他的手臂放回原来的位置。)

    催眠师:“现在,你会进入更深层次的催眠状态。”

    第五级催眠深度:在这个阶段,被催眠者开始出现梦游的状态,完全的麻醉,不仅不会感觉到疼痛,连触摸也感觉不到了,也就是痛感和触感的完全消失状态。出现正幻觉的现象,也就是可以看见实际上并不存在的人和事物。这个时候,如果催眠师拿着一瓶装着清水的瓶子,告诉被催眠者这是一瓶高级香水,被催眠者会真的闻到香水散发出的芬芳。

    正幻觉。催眠师可以对被催眠者下达这样的暗示指令:“等一会儿,我会从一数到三,当我数三的时候,请你睁开你的眼睛,但是你仍然停留在很深的催眠状态里。当你睁开眼睛时,你会看见对面的空白墙壁上有一个钟表。然后请你描述一下,你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钟表。”

    催眠师:“一、二、三,睁开眼睛,感觉很好,是不是?现在,请你注视着你对面的空白墙壁,告诉我你看见了什么?”(如果这个时候,被催眠者并没有马上回答,催眠师不要催促他。给他足够的时间,然后鼓励他描述他到底看见了什么。如果被催眠者看见了钟表,就可以进行下一步的测试,相反就准备结束。)

    催眠师:“现在,请把你的眼睛闭起来。你会进入更深层次的催眠状态。”

    第六级催眠深度:被催眠者开始出现非常深的梦游状态,开始出现负幻觉,也就是可以看不见实际上存在的人或事物。听觉、触觉、视觉等一列的感觉全部消失,只能听得见催眠师的暗示指令。

    负幻觉。催眠师可以对被催眠者下达这样的暗示指令:“等一会儿,我会从一数到三,当我数三的时候,请你睁开你的眼睛,但是你仍然停留在很深的催眠状态里。当你睁开眼睛时,你会想写点儿东西,可是你会看不见你的笔。你的笔突然消失不见了。你想写点儿东西,但是就是找不到你的笔,你甚至会说是我把你的笔拿走了。”

    催眠师:“一、二、三,睁开眼睛,感觉很好,是不是?”(催眠师在这个时候,需要给被催眠者足够的时间,让你的暗示指令逐渐发挥作用。)

    催眠师:“现在,请把你的眼睛闭起来。我们要结束催眠的状态了。”

    催眠师:“等一会儿,我会从一数到五,你就可以睁开你的眼睛,并且完全恢复到正常的意识状态。刚才在催眠过程中发生的一切你都会记住。当你睁开眼睛之后,你会感觉到整个人神清气爽,很舒服的感觉。一、二、三、四、五,很好,睁开你的眼睛,你感到很舒畅,是不是?”

    根据有关临床经验表明,大约有80%的人能达到第一、二级深度的催眠状态;大约有60%的人能够达到第三、四级深度的催眠状态;只有20%的人能够达到第五、六级深度的催眠状态。

    延伸阅读:催眠师与被催眠者

    其实,催眠的整个过程,可以说就是被催眠者与催眠师合作的一个过程。所以,在进行催眠之前,催眠师与被催眠者催眠关系的确立直接影响着催眠是否可以继续进行下去。

    在催眠师与被催眠者确定催眠关系的时候,一般会遵循四个原则,即信任、放松、关注、配合的原则。

    1.信任原则

    这里所说的信任是一种内心的信任,而非头脑主观意识的信任,这样的信任并不容易做到。在催眠过程中,被催眠者对催眠师的信任程度,直接决定了催眠可能达到的深度。有许多人在催眠进行之前都会信誓旦旦地说,自己会完全信任催眠师。可是,在催眠的过程中,由于某些担心而不听从催眠师的指令,自己自动睁开眼睛,自然也就无法进入催眠的状态。尤其是那些有过犯罪经历的人。

    有一个人,他总是做噩梦,他总是能够梦见一个长相很恐怖的人在向他索命。这样的噩梦已经把他折磨得不行了。他每天最害怕的事情就是睡觉,每次只有在困得不行的时候才去稍微睡一会儿,即使这样,他还总是被噩梦纠缠。他想了好多办法,都没有用。后来,他听说催眠可能对他的噩梦有一定的治疗效果,就决定去试试。

    但是催眠师在对他进行催眠的时候,却非常困难。因为他总是无法信任催眠师,警惕性一直保持得很高。好容易进入了催眠的状态,在催眠师对他的记忆进行提取的时候,他马上就睁开了自己的眼睛,然后什么话也不说就匆匆离开了。没过多长时间,这个人就因杀人罪被逮捕了。

    此外,一个人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去进行催眠,也很难成功。因为,你无法做到完全信任催眠师,你会对催眠以及催眠师产生一种质疑,也就会保持一定的警惕性。不过,如果你参加的是一个集体催眠的过程,那么你的警惕性就会降低,催眠也就可以顺利地进行下去了。

    催眠师给被催眠者的感觉以及印象也很重要。比如,被催眠者总是觉得催眠师像一个坏人,那么他的警惕性就会提高很多,更别说对催眠师产生信任了。所以,在你无法接受这个催眠师对你进行催眠时,你可以换一个催眠师再试试看。

    2.放松原则

    这是建立在信任原则基础上的放松。我们发现,不论是做梦也好还是催眠也好,我们都是处在放松的状态下,所以学会放松是我们接触潜意识的第一步。如果一个人连放松都无法做到,那就不可能进入催眠的状态。

    在进行催眠之前的放松,不仅是一种身体上的放松,更是一种心理上的放松,而心理上的放松尤为重要。催眠师一般会对被催眠者进行一次放松的训练。

    在这个过程中,被催眠者要真正摆脱来自外界的各种压力、诱惑以及影响,使自己的内心处于一种非常宁静的状态。因为只有当你的内心宁静之后,你才会清晰地感觉到内心世界的任何细微变化。这样,也才可能更深入地接触到你的潜意识世界。

    可是,要做到全身心地彻底放松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的身体行为已经被打上了主观意识活动控制的烙印,这使得我们的身体一直处于一种自我保护、自我防范甚至是随时准备出击的状态。我们会对周围的环境和人产生一种警惕戒备的心理,自然也就无法做到真正的放松。

    在催眠进行之前,被催眠者首先要相信催眠师和周围的环境是可以信任的,把自己的警惕性降低,然后闭上眼睛。

    当我们闭上眼睛的时候,外部的世界就被我们的主观意识隔绝了。这个时候,我们外在的视觉世界消失了,我们就进入了初步的放松状态。在催眠师的暗示下,我们的听觉、触觉、味觉、嗅觉都被渐渐地隔离起来,感觉自己处于一个安全的环境中。当我们的外部直觉都被屏蔽的时候,我们就获得了放松自己的客观条件。

    但是,由于我们身心的习惯性模式,我们的身体仍然处于一种僵硬的状态。这就需要我们在听从催眠师的指令时,渐渐地让我们身体的每一部分都一点一点地慢慢放松。直到让我们的意识完全放弃对身体的控制,从而使我们的身体进入一种彻底放松的状态。

    但是,这时还是没有达到一种真正的放松,因为我们的主观意识依然在活动,也就是我们的大脑还没有放松。这时,我们会感觉到自己大脑中的念头一个接着一个闪现,只有压力而没有放松。这就需要我们听从催眠师的指令,进行反复地深呼吸,把我们的注意力集中在我们的呼吸上。渐渐地,我们就会感觉到身心的真正放松。我们大脑的意识活动会变得缓慢起来,而我们的潜意识会随之活跃起来。

    3.关注原则

    在我们获得对催眠师的信任以及身心的放松之后,我们就要将自己意识活动的范围限制在关注催眠师的指令和暗示上,对外界的环境采取一种完全不理睬或漠视的态度。

    4.配合原则

    催眠其实就是一个催眠师和被催眠者合作的过程。在许多人看来,催眠的神奇之处就在于,催眠师可以控制被催眠者的一切。也就是说,在催眠的整个过程中,好像主动权一直都掌握在催眠师的手里。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因为不论是多么优秀的催眠师,只要被催眠者不配合他的催眠工作,他就无法对被催眠者进行催眠。

    实际上,催眠的本质就是,被催眠者主动配合催眠师的指令,从而让自己进入催眠的状态。也就是说,在催眠过程中,催眠的主动权一直掌握在被催眠者的手里。

    在催眠的过程中,有四个要素可以说是实现催眠必不可少的,即放松、深呼吸、想象、暗示。

    (1)放松。放松是进入催眠状态的关键所在,同时催眠也是帮助人自我放松的有效方法之一。人在放松的状态下可以感受到一种安静、祥和、愉悦、舒服的感觉。这可以使被催眠者很好地进入催眠的状态。

    在催眠的时候,催眠师一般会选择渐进式的放松技巧,这是一种常用的放松身心的方法。催眠师可以对被催眠者下达暗示的指令,让被催眠者渐渐地由头到脚,慢慢地放松身体的每一块肌肉。一般遵循的顺序如下:头顶、眉毛、眼睛、鼻子、两只耳朵、脸蛋、嘴巴、下巴、脖子、双肩、胸部、腹部、臀部、双脚、双腿、双手。也可以从脚到头按相反方向放松,其中脖子和双肩的放松是关键。如果被催眠者进入了放松的阶段,催眠师一般会发现被催眠者的双肩渐渐松弛下来,头渐渐地低下来,这些都表明被催眠者的双肩和脖子得到了很好的放松。

    如果在催眠的过程中遇到了那些不容易或者不懂得放松自己的人,可以采取边紧张边放松的双向指导。比如,在放松脖子的时候,可以先采取相反的方式,让被催眠者梗直自己的脖子,当被催眠者感到非常疲劳的时候,就很容易让他的脖子慢慢地放松下来。实践证明,这种方法对那些不容易或者不懂得放松的人来说,是非常有效的。

    (2)深呼吸。有许多人都会忽视我们的呼吸,但是呼吸对我们是如此的重要,它是我们维持生命所必需的元素。在催眠的过程中,催眠师通过暗示来指导被催眠者进行有意识的深呼吸,能让被催眠者的注意力集中到自己的身体内部。

    随着深呼吸的进行,可以使被催眠者吸入大量的新鲜氧气,进而使被催眠者身体内血液的含氧量提升,身体各器官的代谢就会达到一种平衡的状态。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通常不会注意呼吸,而是把它当做自然而然的行为。那是因为,呼吸其实是潜意识所掌管的工作。当被催眠者的注意力集中到呼吸上的时候,也就无暇顾及其他,可以减少杂念。

    而且,当我们运用意识进行呼吸的时候,我们的潜意识就会相对轻松一些,它也就会有更大的空间来接受催眠师的指令。深呼吸是使人快速平静下来的最有效的方法。所以,催眠师在催眠过程中下达深呼吸的暗示指令,是帮助被催眠者进入深度催眠状态的关键。

    (3)想象。想象是催眠过程中和催眠敏感度紧密相关的因素。想象力较丰富的人,他的敏感度一般都比较高。据有关的调查发现,想象力丰富的人一般是比较容易接受催眠的。

    当催眠师遇到了那些想象力不好的被催眠者时,可以先对被催眠者进行一些想象力的训练。比如,在催眠的过程中增加一些激发想象力的引导词。

    (4)暗示。可以这样说,催眠就是一个催眠师不断对被催眠者进行暗示的过程。由此可见,在催眠中暗示是多么重要。催眠师在催眠中对被催眠者进行一些正面积极的暗示,对被催眠者是有很大帮助的。

    需要注意的是,催眠师在催眠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自己的每一句话,因为你的每一句话对被催眠者来说都具有暗示的作用。

    催眠师在对被催眠者进行暗示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不使用负面的语言,多使用一些正面的、积极的、肯定的、简单的、可信赖的、容易实现的语言。

    催眠师如果希望你的暗示在被催眠者清醒的时候也可以产生一定的作用,那就需要在暗示的时候多重复几遍,以便加深被催眠者对暗示的印象。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