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俘太庙后是论功行赏,朝廷下旨,诏日:昔宗周煌煌、威名远扬;功臣昭昭,分封四方,荡平流寇,明德有功,献俘太庙,益显臣节,加封刘裕为大将军,扬州牧,赐班剑卫士二十人,余如故。
刘裕表现很谦逊,全部请辞,并郑重提议,“北伐南燕,南征卢循,之所以成功,都是朝臣支持,百姓齐心,将士用命的结果,我刘裕只是恭逢其事,何德何能受此重奖。
南征北战,多少将士为国捐躯,埋骨他乡,因为有了他们,才有一场接一场的胜利,荣誉归于我们的士兵,我们应从优抚恤在北伐南燕与征讨卢循两次战争中死难的全郑将士及其遗属,不能让他们流血再流泪。
战士的死是为国而死,我们有责任有义务让他们魂归故里,不能让一名战士埋骨他乡,主将得负责此事,层层落实,一定要把每一名阵亡战士的遗骨送回故乡,埋在他们的祖坟中,受到子孙后代的香火与世人的朝拜。”说到动容处,刘裕虎目含泪。
近水想起了天安门广场上的人民英雄纪念碑与日本的靖国神社,及各国的二战纪念碑,上奏表态说:“战士为朝廷而战,为什么不由朝廷出资,建造一座大庙,安放死难战士的骸骨骨灰,四季打扫,逢节烧香,每年清明由高僧大道之士为他们作法做水陆道场,使战土的灵魂得以安息。
战土之中,有全家战死的,也有无后的,即使骸骨归到故里,也魂无所依,如此一来,无后也相当有后,可以魂归极乐,魄得所安,长佑我大晋江山之永固。”
这是收买人心的绝好办法,所费的钱财又不多,朝廷的名义不就是我司马氏的名义吗,现在,司马氏虽不掌兵权,可谁都知道朝廷姓司马不姓刘,想到此节,司马德文立即附议:“可以在皇陵西侧选择一块风水好的场地,筑一高塔,并建一祠庙,由皇家四时供奉。”
由皇家供奉,士兵的人心不归你们司马氏一姓了?刘穆之一眼就看出其中奥妙,起身进言:“战士殉国,多带不平之气,放在帝陵边上,恐惊扰了先帝之灵,另外,帝陵为重地,闲人不得入内,战士的亲朋好友无法入内祭奠,应另择地为好,金木水火土,战士持戈,按五行论戈者金,属西方,应在建康之西,择一高地,建塔造庙,供亲朋后辈祭拜,每年由军方以军礼四时供奉。”
选址是关系到收买士兵与老百姓民心的大事,经刘穆之一提,刘裕立即明白过来了,紧接着发言说:“就按穆之提议,放在建康之西吧。”刘裕一言九鼎,朝臣再无反对之声,于是吩咐工部具体落实。
刘裕民望日高,不知那一天会做出逼晋帝禅让的事,司马德文忧心肿肿,同时忧心的更有很多豪门望族,特别是朝廷中势力最大的谢家,乱世之中要想自保或自个掌兵,得押对宝,否则,可能带来杀身之祸,并牵累整个家族满门抄斩,现任谢家的掌门人是谢混,先是设想捧着刘裕的大腿,可刘裕就是个大老粗,文化修养太差太差了,用四个四来评价“素无术学”,与他对话简直是对牛弹琴,怎么说都说不到一块儿,军界的老二刘毅很不错,虽然不是士族出身,可有着士族的品位,他的书法写得相当漂亮、能写诗,会作赋、平时聊天说地历史啊文学的也有很多的共同话题,在好几年前,谢混就把宝押在了刘毅的身上。
打天下可以靠大老粗,治天下怎么可能靠大老粗呢,刘裕只是个战将而已,这是朝中的共识,所以,把宝压在刘毅身上的高门士族们远远不止谢混一个。
刘裕京口举义刚刚取得成功之时,因为建康城内,世家大族盘根错节、势力强大,自己是山沟沟里走出来的,虽然一夜暴富,顶多算个土豪,城里的老贵族不买他的账。王谧是王导的孙子,祖宗八代都拿得出手,根正苗红。并曾经帮刘裕还赌债。于是被任命为侍中、司徒兼扬州刺史,作为刘裕在建康的“形象代言人”。王谧有前科,桓玄逼迫晋安帝禅让时,他第一个冲进皇宫,抢过传国玉玺,随后屁颠屁颠地跑到桓玄那里,亲手献了上去。所以朝中文人看轻他的人格的也不在少数,刘毅已经想和刘裕分庭抗礼,找到了这个突破口。
在一次朝会上,刘毅突然站出来,大声问王谧:“你说说,皇帝的玉玺如今在哪里?”
王谧吓得面如土色,以为要抓他的“小辫子”。会议一结束,就冲出建康,逃往外地。刘裕听说后,派人把他架了回来,一切官职照旧,又派了20多名武艺高强的侍卫跟随左右。有了刘裕强力的表态支持,王谧态度才强硬了起来。
刘毅初当政,即与名士代表殷仲文等人交游,殷仲文曾依附桓玄,刘裕予以压制,“常怏怏不得志”,又外放为东阳太守,“意弥不平”,后终将其诛杀,但刘毅“爱才好士,用隆重的礼节对待,到达自个的领地时,连续多天地设宴招待”。刘毅对士族名士如此“爱才好士,深相礼接”,加上其个人文化修养等因素,自然深得士族名士的推崇。对于高门士族名士阶层而言,门阀政治格局已经破败,寒门武将势力的不断兴起,自个知文不自武,只能企图在武将中挑选一位与他们在文化心态上更为接近、便于沟通的具有一定权势的代表人物,以充任将来新政权的统治者。刘毅与士族名士人物的文化爱好和基本修养相似,从而与刘裕的粗鄙言行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从门阀士族社会的立场看,显然刘毅比刘裕更为合适,这样,作为士族社会之领袖,谢混与刘毅交结,便是很自然的事了。
自个与刘毅交好,已经持续多年,朝中无人不知,现在,刘毅兵败,威望跌入谷底,刘裕北伐南征接连取胜,威望日隆,自个压错宝家族全被杀怎么办?这可愁坏了谢混,谢混想起了侄子谢晦,谢晦风姿卓越,眉目分明,鬓发如墨,是当朝出名的美男子之一,并且涉猎文义,博学多才, 是谢家下辈中最杰出的人物。于是暗中约见谢晦,对他说:“刘裕粗陋少文,实在不是我道中人,可是,现在他连战连胜,威望远远压过刘毅,刘毅现在虽然处于下风,但取天下靠武人,治天下得文人,刘裕与刘毅将来谁胜谁败还不可知,为了家族长远生存计,我们俩人只能一个辅助刘毅,一个辅助刘裕。从今天开始,我们两人各走各的路,尽可能少作交往。”叔侄深谈后,谢晦应允了下来,从此想方设法投入刘裕帐下。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