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天地-第一百五十章 电台大发展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陆建章来米脂,就和马飞不同了。

    怎么说他也是陕西的最高长官,秦牧没法和他平等交谈。

    只是因为有袁世凯的一层关系,陆建章也不敢在秦牧面前拿大。

    而且这次,他还是有求于秦牧。

    米脂的炼油厂,陆建章是有股份的。这个厂子目前的利润没多少——现在有多少人需要汽油的呢。

    但是不能说一点利润没有,因为煤油大家还是需要的——煤油灯需要煤油。

    米脂的煤油一出现,立刻就打垮了西安城里做煤油生意的商人。

    也不能说打垮,而是他们不再去上海采购了,纷纷转到米脂来买。这样煤油的市场价格一落千丈,百姓也就有更多人用上煤油灯了。

    科技,无时无刻,随时随地,改变着生活。

    陆建章对米脂的一切越来越看不懂。

    秦牧这个人,也太有才了。这么一个小破地,白给自己自己都不要——太穷,可是在秦牧来了一年多一点之后,简直把这里变成了第二个上海。

    这还不同于上海,上海和米脂,不是一个风格。

    陆建章也说不出来,米脂和上海有什么不同,但是肯定是不同的。

    上海是个商业城市,呈现在大家眼前的,是繁华的商店,热闹的百货,发达的金融。

    米脂是一个工业化的城市,各种工厂分门别类。可是市面上,大量的商品还是土特产——这都是各地商人带来的。

    论起工业商品的丰富,显然比不了上海。

    陆建章把一切都记在心里,回去要上报大总统的。

    现在是民国二年十二月,这一年没有几天了。如今的北洋政府,还有袁世凯大总统,都是喜气洋洋的。

    由同盟会带来的麻烦,最终以北洋政府的大胜而结束。

    北洋不但借着这次的事情,把自己的势力深入南方各省,同时袁世凯还把国民党给取缔了。

    如今国民党成了一个非法组织,孙先生又跑日本去了。

    北洋真正做到了一家独大。陆建章自然水涨船高,在陕西坐的越发稳了。

    他的生意也更加发达。大烟馆,妓院,是陆建章的经济支柱,随着局势的缓和,这俩行业空前繁荣,陆建章也越来越有钱!

    这样的人生才有意思呀!

    不过他再有钱,也有买不到的东西。比如广播电台。这个东西全世界都没有,只有秦牧有。

    之前陆建章真不知道别人也能开电台,可是马飞给他了惊醒。马飞都能有自己的电台,那我作为陕西督军,更得有了。

    只是这个东西,陆建章不能强买。对别人可以,对秦牧绝对不行。这是自己求人的事。

    没想到陆建章刚露出了这个意思,秦牧爽快的就点头了。

    “陆督军,这事没问题。你的电台要建立在哪里?”

    “自然是西安。”

    “督军,一个广播电台,是有辐射范围的。米脂的声音能传到西安,是因为在米脂和西安之间,我建立了几个中继站。不知道督军想把自己的声音传到哪里?”

    “这个……”

    纯技术问题陆建章当然不知道。他还以为电台就是戳根铁棍,全世界都听到呢。现在看来,要让自己的声音传播的更广,需要那个什么中继站。

    自己的声音,当然传播的越广越好。全陕西不用说了,每个人都得听到自己的声音,就是隔壁省份,最好也能听到。

    按陆建章的本心,最好全中国,全世界都听到。

    “怎么着也得全陕西吧。”陆建章先少说点。

    “那就得需要好多中继站了。建造中继站的设备我有,不过建造中继站是个技术活,不但建造需要技术人员,以后运行中还需要维护人员。这些人,需要受过教育的人来做,不认字的农民做不了。”

    “这样呀。秦县长,这到底需要多少人?”

    “需要多少人,要看最终需要建设多少中继站。这个现在不好说,不过咱们可以先做起来,就以西安为中心,依次建设。边建设,边培训人才。”

    “这个办法好!就依秦县长的主意!”

    “好,那陆督军可得支援我点人才。”

    陆建章大笔一挥,批准秦牧在西安建立了一个学校。学校名称秦牧起的: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第一任校长就是庄龙。

    秦牧不能亲自跑西安去当校长,他没这个时间。

    庄龙全面参与到米脂的整个电气化过程,他本身就是大学生,如今跟着秦牧学习过后,已经成为中国电子行业事实上的第一人——不算秦牧。

    中国电子第一人,也就是世界电子第一人。秦牧直接把本时空的电子科技拉升了几十年。

    不但那一批上海来的人全留在了陕西,后面周陵还派了两拨人过来,如今也都留在了陕西。

    他们大部分留在了榆林地区,一部分跟着庄龙来到西安,筹备大学。

    秦牧能让米脂顺利跨入电力时代,没有这些上海来的人绝对做不到。而这些人也在米脂,从秦牧身上,学到了全新的知识,获得了质的提升。

    他们,是目前中国唯一在科技上领先世界的一群人。只不过这些人还意识不到这些。他们也不知道这些东西全世界都没有。

    秦牧让他们以为自己这些都是从洋人那里学来的——这样省的给自己惹麻烦。

    中继站需要按部就班的建,电台却马上能有。

    在民国二年的最后一天,陆建章也拥有了属于自己的频道,他也开始在电波里面发声了。

    “公民们,本人,陕西督军陆建章,现在,我要宣布一条重大消息。经大总统裁定,国民党是非法组织,每个国民党的成员,都要立刻来都督府自首!”

    接二连三的电台横空出世,震惊了陕西的上层社会。

    他们也不知道收音机里面原来还能容纳不止一个台。

    现在有周素馨的“人民之声”广播电台,有马飞的“马公子电台”,还有陆建章的“陕西督军电台”,这怎么能缺少了我们。

    以裴廷为代表的一群同盟会人员,还有立宪派的一伙人,他们也需要电台。

    科技的进步,只要不是瞎子都看得到。

    电台比起报纸,那可是强大多了。

    陕西,尤其是西安,目前这个阶段,报纸多如牛毛。上百份一点不夸张。

    因为有钱就可以办报,没人管。今天你办,明天我办,当然,没钱就办不下去了。

    可是报纸有个很大的问题,他的宣传面很窄。

    看报纸,首先你得认字。不认字看什么报纸?

    在广播电台收音机这套系统出现之前,没有人意识到这个问题。他们,就是目前中国的上层,争取的其实就是中国的识字阶层。

    至于底层,入不了他们的眼。那些人是怎么摆弄都可以的。只要掌握了这些认字的人,自然就可以领导全中国了。

    但是科技的发展,打破了他们的固有思维。

    这些人突然发现,原来我们还可以争取更多的人。百姓不认字,但是他们长耳朵。

    如今电台这个利器,只掌握在军阀手里怎么行,我们也得有。

    虽然裴廷和秦牧是大敌,他不能开这个口,但是同盟会和秦牧有关系。周素馨这个县长,还是同盟会给运动出来的。周陵是同盟会身后的大金主。

    因为这个关系,同盟会也搞到了几套播音设备。

    电台目前只局限在陕西,上海都没有。那个地方太远,秦牧没法派出技术人员。

    于是陕西的同盟会,甚至立宪派,都有了自己的电台。

    这一下可就热闹了。

    民国三年,陕西曾经纯净的天空中,充满了看不见的无线电波。

    除了周素馨,陆建章,马飞之外,裴廷裴大人也有了电台。

    一朝台在手,便把人来骂!

    他根本不在乎电台是秦牧提供的,裴大人直接就把文字改成口语,开始了恐吓和谩骂一样的战斗。

    这还真不能怪裴大人自大。这个时期的环境就是如此。

    裴大人在报纸上就是这么干的,现在换了电台,他以为不过是报纸的变种,其主人,还是自己。自己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骂谁就骂谁。

    可是没成想报纸和电台是不同的。报纸,印出来就在那摆着,大家都能看。

    电台不同,听众是有的选择的。尤其大家都在播音,我干嘛听你骂人呢。有周小姐的歌不听,有马公子的戏不听,反倒听你这样发飙,难道我是来找虐的?

    中国总不缺少聪明人。电台的产生,很快让报纸多了一个栏目——收听率调查。

    如今陕西,单西安市内就有五六家电台,铜川,渭南等地,也有电台,听众的选择余地一下大了很多。

    裴大人的“裴家大院电台”收听率垫底——谁没事听他这个。

    这让裴大人非常恼火。这个电台,在自己手里怎么还不如报纸好使呢?

    情况必须得到改变。怎么办?

    同盟会陕西分部要员坐到一起,开始想办法。

    秦牧不管他们怎么闹腾,他抓紧时间在发展生产。

    电台的繁荣,极大推动了电子行业的发展。

    如今收音机厂,电子管厂,再次扩建,产量翻了三四番。就这样,都满足不了广大人民的需要。

    同时米脂的小型机械厂也迎来了大发展。这个厂主要生产秦牧设计的,适合本时空科技水平的柴油发电机。

    陕西不是所有的地方都有电。实际上目前的情况是几乎没有地方有电——除了米脂。

    这些用电的设备,无一例外全依赖柴油发电机。

    同时,石油制品也就有了更广的销路。

    第一批工业盐,已经到货,秦牧的产业升级也提上了日程。

    这时候,越来越多的人口涌入米脂,米脂的县城好像煎饼一样,越摊越大。

    根据常主任的统计,只县城常住人口,目前已经突破十万,全县人口——涵盖绥德,超过了五十万。

    说起这两个数字,常小玉满脸都是骄傲。

    如今的常小玉,早就不是那个愚昧的山沟丫头了。这不得不说科技改变生活,她好多知识还真不是看眼下的报纸得来的。

    现在的报纸,限于目前中国的实际情况,根本就没什么科技上的东西。

    她想要提高也提高不了。

    常小玉的认识是被周素馨带出来的。周素馨天天和秦牧在一起,她的播音,背后全是秦牧在推动。

    正是从电台里,常小玉获得了巨大的提升。她有了全省,全国,全世界的概念。

    所以她知道这个数字意味着什么。这是我们有了这么多劳动力,几十万人呀。而且这里青壮居多——因为大部分是移民过来的,老弱病残也走不了那么远的路。

    常小玉很自豪,这一切也有自己的功劳。

    可是秦牧面对这个数字,真高兴不起来。

    几十万人口,就是全穿上军装,都比不过欧洲一个国家的军队。何况这几十万人哪能都穿军装呢。大量人口要种地进厂。

    目前的近卫团再次扩军,已经达到了五千规模。这也就是秦牧能做的极限了。

    再多人,不说军装都提供不了,关键是枪支供应不上。

    周陵费尽心机,也就能给他提供这么多武器。再多武器,需要等了。

    欧洲和中国有大量的武器交易,但是在上海,在中国,这就是周陵能搜集到,能买到的全部。再多需要从欧洲运。

    欧洲到中国,船运好几个月。

    路途远且不说,关键是周陵做这件事不能明目张胆。你一个商人,买这么多军火干嘛。你要造反吗?

    还是要靠秦牧自己呀!

    县衙办公室的窗外,是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秦牧目光所见的每一个人,都有着这个时期中国百姓没有的精神状态。

    这时期的百姓,可以看看后世民国时期拍摄的照片,他们脸上带着一种非人类的表情——一个个都像木头,比死人多口气。

    可是米脂治下的百姓完全不同。

    他们充满了活力,身上散发着朝气。因为他们有了全新的生活,吃饱喝足不说,关键是他们拥有未来。

    米脂的百姓全坚信,在秦县长的带领下,他们的日子会一天比一天好,最后会好到一个自己完全想不到的地步。

    秦牧在米脂的威信空前高涨,米脂地面上,没有第二个声音。他们只听秦牧一个人的。

    周陵从上海来到米脂,他第一时间就发现了这个异常。

    这里,已经不是中国了。这里,是秦牧的世界。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