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天地-第二百四十五章 群英荟萃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根据地的百姓,也开始根据周娘娘的号召,全力以赴的支持近卫军作战。

    周素馨以身作则,亲自上阵。当然啦,她这样娇滴滴的大美人,是不会亲自下地干活的。

    根据地的百姓也没有这样不切实际的想法。时代不同,现在可不是二十一世纪。

    现在宣统倒台都不过十年呢,皇权思想完全没有退干净。

    周娘娘能在广播里面给大家鼓劲,那就已经是与民同甘苦了。

    于是周素馨演唱的这首歌,一时之间风靡根据地。

    “二月里来好春光,家家户户种田忙。

    指望着收成好,多打些五谷充军粮。

    二月里来好春光,家家户户种田忙。

    种瓜的得瓜,种豆的收豆,

    谁种下的仇恨他自遭殃!

    ……

    加紧生产哟加紧生产,

    努力苦干哟努力苦干!

    年老的年少的在后方,

    多出点劳力也是抗战!”

    周素馨对于这样的局面,已经习以为常了。她现在有很强烈的危机感。

    这个危机感到不是她的感情问题。虽然秦牧没和她成亲,但是她知道秦牧应承下来,打下东北就成亲。对于近卫军取得最后的胜利,周素馨半点怀疑也没有。

    虽然她没有打过仗,但是她看到那些坦克飞机就全清楚了。这个世界上,还有哪一支军队,比得上近卫军呢。

    就是英国人德国人也没有这样的武器。

    她是对于自己的形象担心。不是在陕北,也不是全国,而是全世界。

    周素馨也是有追求的,她现在的心已经不只是安于国内,周娘娘早就放眼全球了。

    如今世界上,娱乐界,或者说科技界,发生了一个划时代的大事。电视机出现了。

    秦牧都搞出雷达显示器了,那么伊丽莎白联合丘吉尔,搞出电视机也是顺理成章的事。

    阴极射线管显示器,和CRT电视机,都是一样的东西,不同叫法。

    秦牧给伊丽莎白规划了一个电视帝国,所以当电视机没下线的时候,伊丽莎白和丘吉尔就联合成立了一个公司。

    BBC。

    BBC于1936年开始提供电视服务,是世界上第一家电视台。

    这是历史上的BBC,现在提前几年,出现在1919年。一战刚结束,伊丽莎白抓住机会就注册了这个公司。

    而且这个公司一开始就提供电视广播服务。这是全球独一份。

    在这点上,BBC到是和历史没走样,依然是世界第一家电视台。

    周素馨早就眼望全球,她对天下的事都很关心。电视的出现,让她立刻意识到自己的广播要被彻底比下去了。

    广播,只有声音,没有图像。

    电视,不但有声音,而且有活动的人像。电视的地位,是无线电广播远远比不上的。

    她立刻意识到这东西一定是自己男人弄出来的。

    只是为什么,他没在中国,没在陕北弄这些,反倒让英国佬占先了呢?

    这个问题她不好问秦牧,不过没关系,她可以问娜塔莉亚。

    从身份上来说,林柔和周素馨都是秦牧的妻子,按说她俩关系应该更好一些,但是林柔这个人,越来越像冰山一样,谁都接近不了。

    反倒是林柔的密友娜塔莉亚性格火爆,周素馨和她到成为了姐妹。

    周素馨毕竟也是个大美人,大美人吗,虽然不是超凡者,这点让娜塔莉亚有点遗憾,但是美人总是不错的。

    娜塔莉亚告诉周素馨,这是秦牧为另一个女人搞的。

    这简直是女人天性,唯恐天下不乱。

    本来是一桩正常的交易,被她说的秦牧和伊丽莎白好像有私情一样。

    周素馨这样难免就担心起来。她寻思着怎么也得见伊丽莎白一面。这个人她从前都没听说过。

    在上海,伊丽莎白只是二德子的秘书,而且她刻意低调,所以周素馨都不知道这么个人。

    她要想见伊丽莎白,现在不用去上海。

    伊丽莎白这时候正在伯力。

    电视的威力是无与伦比的。而且这时候刚刚结束了一场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死伤最多的战争,欧洲的百姓全都需要安慰受伤的心灵。

    这时候电视的及时出现,让百姓得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全新娱乐,电视机的销量空前火爆。

    这比收音机还热销。很多人贷款也要买。而且国家也支持这一点——刺激消费啊!

    电视正在迅速的普及,可是电视帝国怎么搭建,伊丽莎白还要继续请教秦牧。

    这时候的伯力,洋人济济一堂。

    除了伊丽莎白,秦牧这里竟然还来了一个熟人。

    阿道夫-希特勒。

    欧洲的战争结束,德国又清楚秦牧搞出了全新的,威力巨大的武器,自然要派出军方代表来学习。

    他们就作为军事观察员来到了伯力。这种事情非常正常。

    凡事讲究礼尚往来,中外都是如此。

    秦牧当时带着十个中国将军,去德国前线学习,舒曼出了大力。

    现在舒曼要安排德国将军来中国学习,秦牧怎么能不答应。

    只是他比较奇怪,希特勒只是个下士,这简直离军事观察员的层次差到姥姥家去了,他怎么能作为观察员来到这里。

    实际这点还是因为秦牧自己。

    当时他在柏林的巴黎广场阿德隆大酒店遇到希特勒,还和希特勒有过短暂的交谈。

    这样就被德国的吸血鬼路德维希看在眼里。他是实权人物,他认为希特勒被秦牧看重,肯定有自己看不透的原因,也许,希特勒是个人才。

    于是他就安排希特勒加入了观察员的行列,不远万里,从德国来到了远东的伯力。

    随着希特勒一起来的,全是赫赫有名的人物。

    当然,这都是日后赫赫有名的,现在他们还不是太有名。

    路德维希以及德国军方高层认为,如今这些军方将领,头脑僵化,不再适合未来的作战,所以他们挑选了德国军中的新锐阶层。

    曼施坦因,古德里安,隆美尔,格林,邓尼茨等等。

    秦牧望着眼前这一个个未来的将星,简直都傻了。

    这些人全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威震天下的德国将军。

    埃里希-冯-曼施坦因(德语:Erich von Manstein,),原名埃里希-冯-莱温斯基(Erich Von Lewinski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纳粹德国名将,杰出的军事家、战略家,德国德意志国防军中最负盛名的指挥官之一。与隆美尔和古德里安,并称为二战期间纳粹德国三大名将。

    戈林,他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为著名的“王牌飞行员”,有着击落22架敌机的纪录,并获得了德国最高级别的军事勋章——“大铁十字勋章”,二战是德国空军司令。

    卡尔-邓尼茨,德国军事将领曾任潜艇部队司令、海军总司令、第三帝国国家元首、武装部队统帅,德国海军元帅,是德意志民族国家社会党党员,希特勒死后接任德国国家元首,是二战结束后受审的主要战犯之一。

    当然,这都是他们二战时候的光辉,现在,这些人还属于新生代,远没有日后那么大的名气。

    不过从德国挑选这些人来做观察员,就可以看出德国高层的眼界。这些人,的确是未来德军的栋梁。

    更何况这中间还混杂着一个未来德国的元首。

    而且还有一个人,让秦牧不得不留意。

    海因里希-希姆莱。这人可是日后二战德国盖世太保的头子,集中营就是他搞的。

    秦牧转念一想,这别是跟自己学的吧。

    毕竟西伯利亚铁路两侧,都没俄国人了。

    总之二战德国的高层班底,现在济济一堂,都齐了。

    从元首到名将,一个不缺。

    不只是德国人,英国也派人来了。蒙哥马利等等二战名将,还有美国人,巴顿,尼米兹,等等。

    秦牧仔细盘点了一番,发现眼前这群观察员中,除了没有日本人——这个是敌人不可能,也没有俄国人——俄国正乱呢没工夫,二战那一波著名军事将领来了百分之七十。

    尤其是德国人来的全,都到了。

    好吧,这个世界已经乱套了,秦牧也就不再废脑筋考虑了。再考虑,他又要精神分裂了。

    到底是自己跟着这些人学会了打仗,还是这些人跟着自己学会了打仗,简直是个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

    先不考虑这些复杂的逻辑问题,全力备战。

    不过备战之前,秦牧先要把伊丽莎白安顿好,或者说,打发走。

    那些人虽然都是著名的将领,但是全是凡人。

    这里只有伊丽莎白一个超凡者,而且她不是为了战争来的。她是为了赚钱来的。

    “伊丽莎白,电视是个划时代的产品,电视行业,也是一个划时代的行业。划时代的行业,要引领潮流。你做这个行业,在新闻这一块,要讲究永远在现场。”

    “哪个现场?”

    “巴黎和会。”

    巴黎和会是指1919年1月18日,在巴黎凡尔赛宫召开的战后协约会议。27个战胜国的代表1000人参加,其中全权代表70人。苏俄没有受到邀请,德国等战败国也被拒之门外。

    现在已经进入了1919年的2月份,巴黎和会已经召开了。

    “你到是消息灵通。”

    “我就是拿着卖白菜的钱,却操着卖白粉的心。”秦牧随口自嘲了一下。

    “白粉?”

    “就是鸦片。”

    “巴黎和会,我已经派记者去了。这点不用你教。”

    “好,那我教教你更多招式,你看老汉推车这招怎么样……”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