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卫军的高层从各地赶赴伯力。科技改变生活,飞机缩短时间。
这些高级将领乘坐飞机——全都是双座轰炸机,前座飞行员,后座军官,很快的就来到伯力。
所有军官都知道战争迫在眉睫,所以他们每个人都十分认真的听着秦牧讲话。
“人生有三个问题,每个人都要面对。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战争也有同样的三个问题,我是谁?我要打谁?谁要打我?”
“我们是光荣的中国近卫军,这就是我是谁的答案。但是接下来,我们要打谁?谁会打我们?谁回答一下?”
这样大的战略问题,每个人都没有举手发言。虽然通过大练兵,高级军官的军事素养提升很快,但是这种政治问题,不是练兵能提高的。
他们现在还回答不了这个问题。甚至如果秦牧不提,他们都不会去想。管它谁不谁的,挡在近卫军前进路上的,全部干死就完了。
“我们要打的,是全世界一切敌对势力,不过针对目前这一战,我认为我们的敌人,主要是日本人。远东这一块,包括东北,张作霖,日本人,俄国人,都是我们要打的,至于其余的势力,比如干涉军中的英国人,我认为这次他们很可能不会参战。”
“现在是一个非常时期,欧洲的大战刚刚结束。这就好像拳手上了擂台,打过几十个回合,双方都累的没体力了。他们只靠现在远东这点军队,不够近卫军塞牙缝的。而大规模增兵,他们暂时没这个能力。所以我们的敌人,基本上可以限定在日本人,俄国人,张作霖三个身上。”
“不过具体问题,必须具体分析。首先说俄国人。俄罗斯十月革命,阿芙乐尔号巡洋舰一声炮响,把旧的俄国打没了,而新的俄国,也就是现在的苏维埃,面临着国内的一摊乱事,它也一样暂时没有精力对外用兵。如今的俄国,就像现在的中国,处在新旧交替时期,大家可以想想,现在的北洋,有能力对国外用兵吗?”
“我认为俄罗斯没有能力出兵远东,所以远东这些剩余的俄国军队,就是他的全部力量了。而这些人也分阶级。军队中高层和低层之间,矛盾重重。这也是俄国目前国内局势的一个缩影。所以俄国人的战斗力不会很强。”
“这样我们面临的最强大敌人只有两个。日本人和张作霖。张作霖认为东北是他的,我们要进入东北,就是侵犯了他的利益,所以他一定会和我们打的。日本人更是认为东北是日本的,他们在东北经营这么多年,现在大举增兵,正是要趁着现在这个机会,独吞东北。他们,也是要和我们死磕的。”
“所以我认为,我们的敌人有两个半,日本人,张作霖,算是两个,半个是俄国人。”
“战争不会是孤立的。欧洲的战争,是各种矛盾的集中体现。我们即将进行的战争,也是各种矛盾的集中体现。在这场战争中,我们的敌人是明确的,但是大家要想一下,我们的敌人,他们的敌人是不是只是我们一家?”
“我们的敌人是日本人,但是日本人的敌人,不只是我们。三国干涉还辽,这件事就发生在二十多年前。”
三国干涉还辽,发生于甲午战争后。1895年4月17日,清朝政府与日本明治政府在签署《马关条约》,割让辽东半岛予日本国。六日后,俄罗斯帝国、德意志帝国和法兰西第三共和国为了自身利益,以提供“友善劝告”为借口,迫使日本把辽东还给清政府。
日本为此深感屈辱,三国干涉还辽也是日俄战争的原因。
近卫军的高级军官都接受过秦牧系统的教育,对于这段时期的历史,完全清楚。
“如今日本人大举增兵中国东北,意图独霸东北,甚至远东,他们的行动一定会受到西方列强的干涉。我说这个情况,不是说近卫军要依靠外部势力打仗。近卫军永远是一支独立的武装,永远靠自己打天下。我说这些,是要大家更加清楚眼前的局面。”
“这关系到在何时,在何地,开始战争。从战争本身来考虑,在东北这一场战斗,要春暖花开之后才能开始,否则不利于我们发挥武器优势。低温也是一个敌人。”
这点军官们现在都很清楚。很多先进的武器装备,军队是才接收,正在训练形成战斗力。
寒冷的天气,极低的温度,让车子启动都不容易。训练中还好说,如果这要是在战斗中,麻烦就大了。
大家都认可等天气暖和一点再打最好。
“除了战争本身,还有战争之外的东西。如今欧洲的大战刚刚结束,巴黎和会已经召开。这是一个分赃大会,胜利者,要获得利益。北洋政府也派人去了。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会议,全世界的列强,重心都在巴黎,包括国内的这些军阀,他们也在看着巴黎和会。这时候,如果我们先打响第一枪,就等于是我们破坏了眼前微妙的和平,舆论上对我们不利,所以我们还要等。”
“元首,我们要等多久?”徐仲康忍不住问道。
“我预计要等到五月份。那个时候,国际国内局势会有一个转变。所以我的意见是,我们准备在五月开打。”
为什么是五月,没有人有疑问。秦牧说什么就是什么,因为元首从来没有错过。
“这一次作战,宋老年的第一师,赵禹的第二师是主力,常升的第三师要确保铁路线的安全。这是我们的生命线。徐仲康的第五师也责任重大,你要看好我们的根据地。防止有人想火中取栗,趁着我们主力部队不在家,来我们老家捣乱。其余部队作为预备队,由我掌握。”
现在已经进入1919年三月,距离五月,没多少时间了。
近卫军按照秦牧的指令,全体行动起来,积极为了即将到来的大战做准备。
秦牧每天都忙的不可开交。这样庞大的一次战争,他之前也没有经历过。
不过经过这么多年的锻炼,再加上他现在已经不是一个凡人,而是一个超凡者了,所以对于这样前所未有的一场大战,秦牧心里到是很平静。
他在备战之余,还有心情留意着巴黎和北京的动向。
今年五月,历史上会发生一场大事。中国的历史,铭记着这一天。
五月四日,历史如期而至。
{这段可以网上搜,我写了发不出去。}
秦牧身在这个时期,对于这件事的看法要深入的多。
巴黎和会,中国是战胜国,理应获得战胜国的权力。所以中国的代表要求日本归还山东半岛。
山东半岛怎么跑到日本人手里?就是因为之前山东半岛被德国人占据,第一次世界大战一开打,日本就把德国人从山东赶跑了,接下来他们对袁世凯提出了《二十一条》。
这个条约袁世凯没签,可是删减一些条款之后,袁世凯就签了。
这样山东就跑到了日本人手里。
只是这件事,几年前就发生了,为什么现在才发酵出来?
秦牧很清楚,当时列强正在欧洲打的不亦乐乎,根本抽不出手来。现在大战打完了,那么中国就再次进入了列强的视野。
眼下日本拼命增兵中国的东北,意图独霸东北,进而独霸远东,这是欧洲人不可以接受的。
派兵打日本人?第一欧洲没这个实力,第二这也是下下策。如果能干,之前三国干涉还辽就不是口头干涉,直接动兵了。
上上策是你占据东北,那我占据全中国。
把中国的水搅混,列强才有机会。
所以二十一条这件事,发生在几年前,当时没多大闹腾,可是现在,在中国难得有几年和平的时期,在一战刚一结束马上就闹腾起来,背后有着深刻的国际背景。
列强当然不会脱光膀子亲自上阵。正如后世的国际战争,大部分都是代理人战争。美国苏联站在后面,小弟在前面打来打去。现在也是一样。
中国现在的高层政府,派系丛生,而且没有一个能抗鼎的人物。之前是袁世凯,袁世凯去世之后就没有这样一个人了。
段祺瑞其实是不行的。他是军头,实际上他没有什么政治主张。他只是要权力。
孙中山也不行。他只是一面旗帜,他没有真正的硬实力。
秦牧呢?秦牧也不行。他太年轻了,只有名声,却无底蕴。这就好像冠军侯虽然猛,但是当时的皇帝,还得是汉武帝,不能让冠军侯当皇帝。
五四运动,发起点在北京。
最先发动的,是北京的学生。
{这段也是网上搜,我写的删掉,否则发不出}
国际上没有友谊,只有利益。一战后得利最多的是美国,其次就是日本。
美国大发战争财,但是美国本身就是列强,谁能怎么的了他呢?
日本不同。日本趁着英法德狗咬狗一嘴毛的时候,在中国闷声发大财,等战争一结束,英国人抽出手来,马上就给了日本人一耳光。
1919年,五月四日,运动如期而至。
“通电全国。”秦牧发出了命令:“为了维护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中国近卫军,宣布对日本开战。我们要把在中国东北的日本人,全部赶出中国。”
上善若水,你可以理解为最高的善良好像水一样。但是以《道德经》的高度,这样的理解就太浅薄了。
如果这样理解,把“善”理解为“善良”,那么和《道德经》的纲领就违背了。
老子说了“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天地都没有仁心,他怎么会要一个人有善良呢?
这里,把“善”理解为“善于”,就比较合乎老子的意思了。
最高的处世法则,就好像水一样,善于利用一切。
或者说,善于利用水的特性——就是趋势。
借势而为,而不是逆势而动。
秦牧等的就是这个机会。如今全国人民都要打倒日本人,可是他们只能喊喊口号,火烧赵家楼,这还是烧了中国人自己的房子。
真正打击日本人的手段,百姓是没有的。
但是秦牧有。他有一支强大的近卫军,这支近卫军早就厉兵秣马,正等着五月份。
宋老年等人不知道为什么要到五月,但是元首说五月份,那五月份一定是最好的时机。
现在他总算知道秦牧在等什么了。没有比现在更好的时机了。
全国人民对日本人喊打喊杀,可是他们没有能力,对日本人造成真正的伤害。
近卫军在这个时候发动攻势,正如火上浇油,必然势不可挡。
解放东北的战争,在1919年五月底打响了。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