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田口廉也发动了九九事变,给秋山好古的战略造成了致命的打击。
实际上秋山好古的战略只有一个字:拖。
以拖待变。从任何方面来说,拖下去对日本极为有利,对近卫军极为有害。
首先,是客观的天气。现在已经是九月份,已经快入秋了,再拖延一阵,就是寒冷的冬天。在冬天没人愿意打仗,日本人不愿意,近卫军也未必愿意。尤其是近卫军的钢铁家伙更多。
钢铁在冬天有多冷,谁都知道。而且寒冷还是武器的敌人,冬天作战,武器装备都不靠谱。
只要拖下去,这场仗很可能今年打不起来。
而且日本经营东北多年,这里可以说是他们的主场。近卫军远来是客,他们的生命线就是那一条细细的铁路线。一旦铁路线出问题,这一支强大的军队就好像没牙的老虎,咬不动人了。
时间越长,近卫军的补给消耗越大。这对日本更是利好消息。
同时日本本土也在积极寻找新式武器。如今英法德美等强国,正在拼命研发新式武器。当然,他们的模版都是近卫军这一套。
一旦这些国家的新式武器大批量投产,日本军队就可以获得这些全新的武器,从而拉平和近卫军的武器代差。
这点不用怀疑列强不卖,实际上现在日本已经大量的采购了欧洲和美国的战争物资。反正这些东西没用完也就是废物,不要浪费,卖给谁不是卖。
也就是近卫军不买他们的武器,否则他们也会卖给近卫军的。
最重要的一点,是列强不允许一个强大的中国出现。所以局势拖下去,列强才能发挥作用。在政治上和舆论上,多重打击秦牧以及近卫军。
总之,只要拖下去,日本就会越来越好。
但是九九事变彻底打乱了秋山好古的美梦。日本主动招惹张学良,这让张学良不得不反击。人家大嘴巴子都抽脸上了,他再不还手,这少帅位子还坐的下去吗?
张学良这时候找不到借口不还手——如果有借口,还真难说。
东北军的反击,让秋山好古对局势的判断犯了犹豫。他不再确定一旦抚顺真的打起来,东北军到底站在哪一边。
别看张作霖被日本人炸死了,可是日本人对东北军还真不在乎。他们觉得东北军不敢动自己。
历史上也的确如此。张作霖死于日本人安排的炸弹,然后呢?就没然后了。
甚至张作霖遗体很长时间都被日本人霸占,不许张学良拿回去下葬,就这样,东北军也没什么反应。
(历史上,张作霖死后,张学良给他修墓,但是在陵墓没修好时候,日本人打过来了,张学良和东北军跑了,连张作霖遗体都没带上。这样张作霖的遗体就落到了日本人手里。日本人刚开始把张作霖的尸身放到了一座庙内,张作霖的尸身在这里待了整整六年的时间,而张作霖的儿子已经都不在东三省了,也因此张作霖的尸身一直不能够下葬。)
秋山好古不了解秦牧,但是他对张作霖,张学良,以及整个东北军的高层了解很深。如果不是因为九九事件,他确信东北军不敢趁火打劫——他们没这个胆量。
可是现在就难说了,毕竟牟田口廉也亲手抽了张学良一个耳光。
东北军就算胆子再小,可是也有几十万人马,这不是一个小数目。这些人马掌握在张学良手里,而且最精锐的二十七师就在奉天城里。
如果战争中,张学良突然捅自己一刀,那也够可怕的。
秋山好古不由得把张学良的名字念了又念。
这时候张学良还不知道秋山好古这么惦记他,他正和自己的媳妇讨主意。
张学良的老婆,于凤至,是个有主见的女人。面对丈夫惶恐的样子,于凤至冷冷说道:“这还有什么好犹豫的,秦牧让你去,你能不去吗?”
少帅担心的就是这一点。近卫军全员出击,直奔抚顺。这时候,近卫军的指挥部设立在了长春(这时候也叫宽城子),秦牧邀请张学良来长春,来一起见证这场战争。
张学良不是张作霖,他这时候还真没胆子去,可是也没胆子拒绝。
近卫军的强大,他是通过铺天盖地的飞机认识到的。
换种说法就好理解了。假设一个没见过世面的人,突然看到二战美军或者德军的轰炸机群,低空飞过,任谁也会畏惧于这些飞机的主人。
张学良没见到这么庞大的机群之前,只是佩服秦牧年轻有为。这般年纪就创下如此事业,自己是万万比不了。
可是当他见识过这些飞机之后,他对秦牧不再是佩服,而是惧怕。秦牧,已经不是一个人,而是蜕变成一个符号。这个符号,代表着毁天灭地的力量。
张学良之前真没见过从天而降的战争——之前也没有啊。
战争的方式,在近卫军的手里已经彻底的改变了。可以说,张学良以一战前的思维,见识到了二战的战法,所以他恐慌了,迷茫了。
现在秦牧在张学良心里,就好像后世的希特勒,被妖魔化了。
和这么一个妖怪在一起,自己小命能有保证吗。
他拿不定主意,也不敢问外人,所以只能问自己的媳妇。
幸亏于凤至心思清明。这事很明显,绝不是张学良拒绝的了的。
如果张学良拒绝去长春,那就是和秦牧做对。这样近卫军很可能放过日本人,先打东北军。
日本人都不是近卫军的对手,东北军够看吗?
于凤至仔细的为张学良分析道:“汉卿,虽然公公不在世了,可是东北还是你张家的东北,东北军,还是姓张的。这就是你的资本。他秦牧为什么邀请你去长春,还不是看重你的东北军。平日里,东北军或许弱了一些,但是在这个时候,在近卫军打日本人的时候,咱们就是秤砣。咱们放哪边,哪边就能赢。他请你去,就是当人质,免得东北军打他。”
“这么说我此去没有危险?”
“肯定没危险。就算有危险,我也和你一起,你怕什么。我和你一起去,听说周素馨这次也来了长春,我去会会她。走走女人路线更保险。”
“好,有媳妇的话,我就放心了。”
于凤至的情报真没错,这时候周素馨来到了长春,到了秦牧的身边。
她的情报当然不会错,因为这是周素馨自己在广播里面说的。
作为秦牧的女人,周素馨自比皇后,这个时候,能出现在最前线,无疑对自己的形象有着巨大提升。
近卫军的战士们对于周娘娘亲临前线,也是欢呼一片。
这让秦牧也无可奈何。毕竟这时候刚民国没几年,皇权观念还深入人心。虽然近卫军用着二战的武器,打着海湾的战争,可是他们根深蒂固的认为,秦牧就是皇帝。
皇后能亲临前线,当然能极大的提升士气。
这一点,就连高志勤这类大学学生都不能免俗。
周素馨的出现,对士气的提升很明显。尤其是她还带来了自己的易俗社那套班子。
这套班子和军艺团不同,他们的表演内容和演出形式,更贴近百姓。这也让战士们换了个角度欣赏艺术。就好像馒头吃多了换吃米饭一样。总要调剂着来。
在于凤至和周素馨见面的时候,张学良也见到了秦牧。
“少帅,你去过朝鲜吗?”
“这个我还没去过。”
“我希望你明年能去朝鲜。朝鲜出美女啊。”
“秦公子,你这是拿我开涮了。朝鲜哪有美女,一个个大饼脸。好像一出生就挨了一迎面棍,都给打扁了。”
“嗯,也有例外。我听说有个叫徐长今的不错。再说了,以后的朝鲜就是你的天下,那么多女人,总能找到几个好看的。这点我很看好你的。”
秦牧不是胡说,张学良一生阅女无数,他去了朝鲜,又是这么年青,肯定消停不了。
张学良这时候真没心情关心朝鲜美女,他关心的是日本鬼子。你说让我去朝鲜就能去吗?能过得了日本人这一关吗?
马上抚顺就要展开一场真正的大战。日本人从来没有聚集过这么多军队,和中国人打仗。
抚顺现在已经成了一个攻不破的堡垒,大小要塞,炮台,地堡,壕沟,建设了无数。那规模让张学良听起来头皮都发炸。
也就是秦牧说要打日本人,而且他还真打败了日本人,否则换任何一个别的中国人,张学良根本不信他的鬼话——你这是吹牛不上税。
“秦公子,抚顺这一战,就在眼前了,你看……”
“少帅,你不相信近卫军的实力吗?”
“这个我当然相信,不过日本人也不是泥捏的,他们……”
“日本人不是关键,关键是你,和你的东北军。”
张学良听到这话,顿时想起媳妇的话了。于凤至果然没娶错,她太精明了。
“秦公子,我这可不敢当。比起近卫军来,我的东北军就是个弟弟。”
“既然如此,兄弟更不能生分。兄弟阋于墙,只能让外人笑话。我愿意和少帅携手,一起把日本鬼子赶下海。”
秦牧指着地图对张学良说道:“抚顺有日本的两个师团,旅大也有日本两个师团。但是在抚顺和大连之间,没有能阻挡东北军的势力。”
“秦公子,你要我的东北军,截断抚顺日军的退路吗?”
张学良心说,总算是明白秦牧的意思了。这是要让东北军去送死啊。
就说英雄无善类,秦牧如果是个好人,他断然创不下这么大基业。
如果近卫军打败了抚顺的日军,日本人撤退的方向必然是大连,如果按照秦牧的计划,东北军岂不是正挡了人家的道。
那能落的了好吗。
如果战争打成胶着,大连的日军上来增援,自己还是挡道的。还是被揍得命。
你这是一招借刀杀人之计!你和以后的蒋校长简直是一个模子出来的,都是借着战争消灭非嫡系啊。
张学良脸色顿时不好看了。
军阀,没有了军队,那还是什么军阀。可以说只要张学良一天没了军队,他的财富女人,一天也保不住。
“少帅,你误会我的意思了。我不需要你的东北军挡住日本人。不论日本人增援还是撤退,都和东北军无关。”
听到这话,张学良脸色才缓和了下来。不是让东北军去送死就可以。
“少帅,我希望你提前派你的精锐部队去丹东。丹东的日本人不多,可是那个铁桥很重要。鸭绿江大桥连接东北和朝鲜。既然少帅早晚要成为朝鲜王,那何不现在就把这座大桥照顾好呢?”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