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天地-第二百六十八章 战前的政治局面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男人的战争是铁和血,女人的战争就不一样了。

    于凤至和周素馨之间,充满了女人味。

    “周姐姐,这个凤冠是我家祖传的宝物,传闻是秦始皇的皇后戴过的。如今天下,还有谁比姐姐更配的上这个呢?”

    周素馨双手捧着黄金打造,上面布满珠翠的凤冠,笑的眼睛都眯成了一条缝。

    她根本不在意这凤冠新鲜的好像昨天刚出锅,也不管秦始皇实际根本没立皇后,反正于凤至说这是秦皇后的,那就是秦皇后的。

    这份礼物太有意义了。

    周素馨不在乎这个皇冠,她在意的是于凤至送这个皇冠。于凤至是张学良的妻子,在东北,那也是女人领袖一样的存在。她这样表态,无疑是认可了自己的身份。

    尽在不言中!

    周素馨不能含糊,她马上取出一块百达翡丽——秦牧就这种玩意保质期长,亲手给于凤至带上。

    礼物交换完毕,两人之间的气氛变得更加融洽。本来她们都是场面人,是交际高手,如今刻意笼络对方,自然更谈的花团锦簇。

    “周姐姐,把日本人赶出东北,妹妹是双手赞成的。”于凤至先给自己贴个反对日本人的标签,不过接下来她话锋一转:“不过日本人也不全都是坏人。在奉天,妹妹还有几个日本小姐妹。她们现在情况不太妙。”

    “怎么?”周素馨不关心日本人的死活。日本的男人,日本的女人,在她眼里都一样,统统该死。毕竟在上海时候,日本人和自己男人有过激烈的冲突。虽然秦牧没和她说起过,但是周素馨怎么会不知道。

    当日虹口区那一场大火,烧死那么多日本人,绝不是没有来由的。

    “姐姐,日本的领事夫人,武官夫人等等,好多都被抓了起来。她们几个曾经来探望过家公,现在她们在奉天被抓,这个事,妹妹脸上实在有点挂不住……”

    周素馨这才意识到于凤至要说什么。

    原来是为日本女人求情。

    虽然周素馨不关心日本人,但是她很熟悉自己这边的情况。不用问,这一切肯定是孙桂芝做的。

    既然于凤至这样说,看来那几个日本女人还没被杀死。看在凤冠的面子上,周素馨准备帮于凤至一把。

    “妹妹,男人的事,我们女人还是少插手的好。不过既然妹妹开口了,姐姐少不得要过问一下。你说的这事我真不知道,回头我打听打听。如果她们没什么大错的话,我就和功业提一句。”

    “那就多谢姐姐了。”于凤至大喜。她是东北地面上响当当的人物,不过那都是明日黄花了,现在她很清楚,东北的一切,已经不属于她和她男人了。

    不过为了自己的面子,那几个日本女人的事,她不得不提一下。

    “还有一个事,到要提醒姐姐,日本虽然有好人,但是大部分还真都是坏的很。听说,他们最近抓了大批的中国人。”

    “抓中国人?做什么?”

    “这个妹妹也不清楚了。”

    于凤至的确不清楚,为什么奉天的日本人开始拼命抓中国人。

    现在奉天地面上,往往一个村一个村的中国人被集体抓走,不分男女老幼,是中国人就抓。

    因为这件事发生在日占区,所以总参的情报机构还不知道。不过现在秦牧已经知道日本人的用意了。

    他面前摆着航空照片,照片上是日本人的抚顺阵地。阵地上,有着一副秦牧从来没有见到过得怪异景象。

    一个个的中国人被捆绑着,摆在壕沟,要塞等地方前面。他们一个个脖子上都挂着一个大牌子。牌子刷成白色,画了一个红色方框,里面一个大大的红字:中。

    远远看去,这就是一群麻将牌里面的“红中”。

    不过一副麻将只有四个红中,现在抚顺日军阵地上,到处都是红中,这就看起来又让秦牧愤怒,又感觉好笑。

    不只是地上有红中,天上也有。

    日军为抚顺要塞准备了大量的防空气球,还有飞艇。

    这都是欧战的剩余物资,全被小日本买来了。

    有一些“红中”,就挂在飞艇气球下。

    “元首,小日本这招也太损了。”说话的是近卫军的参谋长,韩起。

    他是赴欧十人团之一,按他的水平和能力,也应该带一个装甲师。只不过秦牧为了留洋派和本土派的平衡,再加上现在近卫军也没那么多兵力和武器,所以把韩起放在了参谋部,当参谋长。

    “是啊,老革命遇到新问题。”秦牧也一时无法可想。

    在他的记忆中,日本人曾经这么干过。他们驱赶着中国的百姓打前阵,向中国军队冲锋。

    不过那种情况秦牧有办法解决。他现在有重炮,可以直接超越打击,越过百姓打击日军后方。

    现在这种情况是敌我不分,中国百姓和日本士兵混杂在一起。而且不但地上有,天上还有。

    那些防空气球,防空飞艇,对于飞机的威胁很大。尤其是秋山好古吸取了虎头要塞战例的经验,这一次不惜血本,让抚顺的上空布满了这些玩意。

    这给近卫军的空军带来了极大的威胁。就是这些航空照片,都不是普通飞行员拍摄的。这是娜塔莉亚亲自出马才拍回来的。

    只有她有如此高超的飞行技巧——因为她是狼人,反应速度远超人类。

    凡人飞行员无法在不击落防空气球的情况下在气球阵地中穿梭。

    “韩起,你觉得我们应该怎么应对这种情况?”

    “元首,我认为,战争避免不了牺牲。和打败日本人比起来,任何牺牲都是值得的。这些人,我们可以追认为烈士。”

    秦牧点点头。他到不是认可韩起的对策,秦牧只是觉得自己果然看人的水平大涨。

    韩起是秦牧的高级军官中心最狠的一个。现在他的计策也直接体现了这一点。

    这些中国人全杀死,事后当烈士就好。

    慈不掌兵,这点在韩起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他对自己狠,对敌人更狠。

    “组织大家讨论一下,尽快拿出办法。”秦牧吩咐了一句,离开了司令部。

    实际上这场战争,秦牧已经放手让手下独立操作了。战略他来定,但是战争还是要这些人去打。

    秦牧有更重要的事要做。

    近卫军的战争,是海湾战争时期美军的战争。这种战争真正打的不是武器,是后勤。

    近卫军的整个后勤体系,能不能支撑这么一场战争,全靠秦牧一个人。

    秦牧的后勤基地在中国的西北,战争发生在中国的东北,但是西北到东北之间,目前并没有直接的铁路联系。近卫军的物资要绕一个大大的圈子,走西伯利亚铁路。

    这么遥远的距离,这么海量的物资,换了任何一个本时空的人,都管理不起来。

    就是秦牧如果只靠自己也管不来。他能让这一套系统还正常运转,完全是因为他有电脑,而且还为这次战争设计了一套后勤管理系统。

    各种数据从各个节点通过无线电发送过来,秦牧再把所有数据都输入数据库,然后根据目前情况,发出各种指令。

    他就好像坐镇蜘蛛网中心的大蜘蛛,一个脑袋一堆手脚,八爪鱼一样的控制着一切。

    随着运输距离的增长,困难会以指数级别扩大。如果没有他和这么一套系统,近卫军根本走不到长春。

    正如被于凤至羡慕不已的近卫军的劳军物资,就是借助这一套系统统筹管理的。

    比如水果罐头,这东西实际上是在河南生产,然后运输到陕北,最终通过漫长的铁路线,运送到了东北前线。

    河南,赵倜督军,在周陵的安排下,成为了秦牧整个工农大生产的一个组成部分。赵倜也由此赚了大笔的钱。

    不过这条路的确太遥远了,遥远的只能做罐头,不能送生鲜水果。

    如果河南走上海,然后经海路运输到旅顺,就可以运送生鲜水果,不用做罐头了。只是这时候旅顺还在日本人手里,秦牧无法达成一个环路,所以才要绕这么大一个弯子。

    这种情况,近卫军的高级军官全清楚。他们从而更加意识到把日本人赶出东北的重要性。

    只要把日本人全赶走,近卫军就占据了奉天,就拥有了旅顺港。

    旅顺在手,近卫军就可以和上海通过海路连接在一起。

    这样实际上又形成了对华北大地的包围圈。整个华北,将是近卫军的囊中之物。

    这种战略性的意识,不只是宋老年等高级军官有,就是北洋的高层也有。

    段祺瑞,徐树铮,这样的人物能看不明白这点吗?

    不过这就好像下棋,在秦牧刚开始落子的时候,谁也不知道他要干嘛。等局势已成,大家才恍然意识到他的最终目标在哪里。

    现在各路军阀,完全看明白了秦牧的想法。他这是要借助东北,蚕食华北。

    如果东北和华北全掌握在秦牧一个人手里,那江南岂不是指日可下,然后全中国就剩下东南西南的边边角角。

    这时候近卫军随便派几只部队,就能犁庭扫穴一样的把自己赶跑了。

    绝不能让他把日本人赶出东北,这成了各路军阀默契的共识。

    徐树铮这时候忍不了啦。

    他本以为,给秦牧一个东北王的帽子,然后让近卫军和东北军打起来。这时候,东北地面上还有日本人,肯定会乱成一锅粥。

    皖系可以借此良机,对各路军阀用兵,好统一天下——不包括东北。

    但是他万万想不到事情完全出乎他的计划。张作霖说死就死,一点不犹豫。张学良直接倒向秦牧。东北军中自己能用的上的关系——杨宇霆,干脆利落的被张学良给杀了。

    这样近卫军和东北军不但没打起来,反倒看起来结成了联盟,要一起打日本人。

    如果日本人真的被秦牧给赶下大海,那东北岂不是全成了秦牧一个人的。而且日本人下了海,肯定要跑去青岛。那么山东就丢了。

    山东在民国政府手里丢了,最受影响的就是皖系——毕竟他们在台上,这锅他们必须背。

    徐树铮大感委屈——如果这事真的发生,罪魁祸首肯定是秦牧啊。

    怎么能他得利,我们背锅。这样我还对得起“小诸葛”的名号吗,那不成了“小猪哥”。

    不行,一定不能让秦牧打败日本人。日本,必须给我守住奉天,守住旅顺。

    这时候的秦牧,已经成为了全国军阀的公敌。

    面对这种情况,日本以及各路列强也当然不会闲着。他们纷纷对民国政府施压,要“和平解决东北问题”。

    于是民国政府从善如流,立刻撤销了秦牧东北王的帽子,顺带连陕北王,外蒙王的帽子,一并给他撤了。

    同时,民国政府任命了新的各路镇守使,去接替秦牧的职位。

    陕北镇守使,不是别人,正是之前的井岳秀。

    而库伦镇守使,徐树铮自己任了。

    至于绥远镇守使,就交给了冯玉祥。

    电报是通电全国的。这样一来,群情激奋。

    现在的局面和历史上的中国已经有了很大的不同。因为广播的出现,导致最底层的百姓,也有了接受高级消息的渠道。他们不认字,看不懂报纸,可是耳朵不不聋,能听广播。

    绝大部分百姓都是真心支持秦牧,支持近卫军的。近卫军在东北打的日本人鸡飞狗跳,狼狈不堪。这是百年未有之胜仗,这极大的鼓舞了百姓的士气。

    现在民国政府突然把大功臣一撸到底,那谁能答应。

    不过百姓在没有组织时候,是很难成事的。他们虽然心里支持秦牧,却对局势没有什么影响。他们能罢免大总统吗?能打倒段祺瑞吗?

    就算是学生,如果没有背后势力的支持,也组织不起来真正的行动。

    恰恰在这件事中,各方势力都需要秦牧下台,所以没人对学生以支持,这就连游行示威都没了。

    不过中国整体上也因为这件事,事实上割裂成两个阶级。军阀和百姓,在这件事上彻底的分道扬镳了。

    宋老年等人也时刻关注着舆情,自然都了解眼下发生了什么。不过作为军人,尤其是有了世界性眼光的高级将领,他们都明白一件事。

    那就是一切都是虚的,只有胜利,才是实实在在的。

    只要打跑日本人,把盘踞在东北的洋人全清除干净,就随便那些蝲蝲蛄叫唤。反正他们也不能让近卫军少吃一口饭。

    所以宋老年等人加倍努力的进行战争准备,不为别的事分心。

    这时候,常小玉却坐不住了。作为军艺团的团长,她认为自己必须负担起舆论上反击敌人的责任。

    只是这种事怎么反击,她一点办法也没有。

    于是她连忙找到了秦牧。

    “元首,我们应该怎么做?”

    “常团长,你……”

    “元首,请叫我小玉。”到了秦牧这里,常小玉坚决不允许秦牧称呼她职位,要称呼名字才可以。

    “小玉,你听过三座大山吗?”

    “太行山,吕梁山,华山?”

    “不是。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这是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我们近卫军,一定要掀翻这三座大山。”

    “元首,我明白了!”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