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不能不知道的世界哲人.-9.孙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孙子(约前535―?),名武,字长卿,齐国乐安(今山东惠民)人。

    孙子著有《孙子兵法》一书,影响深远,他被后世誉为兵圣、百世兵家之师、东方兵学的鼻祖,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军事家。孙子生平

    约公元前535年,孙子出生在齐国乐安(今山东惠民)一贵族家庭,他的曾祖和祖父都是齐国名将。

    孙子从小受家庭环境的影响非常喜爱兵法,年幼的孙子最喜欢做的就是在自家的书房中阅读兵书,他从古代军事典籍中,了解黄帝战四帝的作战经验以及古代名相伊尹、姜尚、管仲的用兵策略。

    约公元前517年,因不堪忍受齐国的纷争和内乱,18岁的孙子离开齐国,南下吴国。在吴国,孙子与伍子胥结识,并成为莫逆之交。

    孙子初到吴国,隐居在吴国都城姑苏城郊的穹窿山,以务农为业,并撰写兵书。

    公元前515年,吴王阖闾即位后遍求人才,欲成就霸业。伍子胥便将孙子推荐给了吴王,孙子将写成的兵法13篇献给吴王,吴王看后赞叹不已。但由于当时孙子只是一介草民,吴王对他的能力半信半疑,于是便设法考验孙子的能力。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中记载,吴王为考验孙子,挑选了180名宫女接受孙子的训练,并让自己的两位爱妃负责卒长之职。刚开始时,纵使孙子“三令五申”重复表明会执行军法,众�女皆不理孙子的号令,于是孙子便将作为卒长的两名吴王爱妃斩首,即使吴王阻止亦不理会。于是,众�女立即变得严肃起来,对军令绝对依从。吴王看到了孙子斩杀自己的爱妃非常生气,但又知道他是在立军威,所以,认为牺牲两名爱妃�取一位奇才是绝对值得的,因此便拜孙子为上将军。

    公元前512年,孙子随吴王和伍子胥征讨楚国的属国钟吾(今江苏宿迁东北)、舒(今安徽庐江县西),连战连胜。阖闾就想乘胜直捣楚国都城,孙子却劝阻道:“楚军现在还不能轻视,况且我们现在灭掉两国之后已经很疲惫,应该收兵休整,待机再战。”阖闾于是班师回国。

    不久,伍子胥和孙子确定了扰楚疲楚寻机破楚的战略,然后组建了三支精锐军队,轮流袭扰楚国边境。在第一支军队袭击时,楚国便调集主力迎战。但楚军一出,孙子却率吴军撤退了。当楚军刚返回时,吴国派出的第二支袭扰军队又开始了行动。这种车轮式的袭击战搞得楚国被动应付,军队疲惫不堪,国力也消耗严重,致使一些小属国纷纷叛离,吴国却在袭扰中大有收获。

    公元前506年,孙子又运用长途奔袭灵活机动的战法打败了楚军。当时,楚国围攻吴的属国(小国蔡国)。孙子率领3万精兵,乘船逆淮河而上救援。楚军见势不妙,赶忙退兵,在汉水设防。没想到孙子却突然弃船登岸,从陆路奔袭楚国腹地,给楚军来了个出其不意。但孙子并没有用全部兵力奔袭,而是精选了3500人做先锋,披坚执锐,轻装疾进。等到了汉水东岸,楚军迎击时孙子又领兵后撤,引诱楚军追击,三战三胜。此后两军在柏举(今湖北麻城东北)决战,孙子用先发制人的战术冲乱了楚军的阵脚,然后吴王率领主力攻击围歼,又大获全胜。以后孙子用半渡而击、乘楚军用餐时攻击等灵活战术打得楚军毫无还手之力。因为孙子的神勇指挥,从柏举之战到占领楚国国都郢,吴军只用了十天的时间,楚王仓皇而逃。孙子以3万破楚军20万,成为历史上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

    公元前496年,吴王阖闾不听孙子劝阻,出兵攻打新即位的越王勾践,结果被其大败,吴王阖闾气愤病死。太子夫差继位,孙子及伍子胥帮助夫差治国练兵,并助夫差成功大败勾践,报仇雪恨。而其后夫差北上称霸,于�池大会诸侯,亦是因为孙子令士兵训练有素的成果。

    孙子虽然帮助吴国建立了霸业,但夫差日渐骄横,不听忠言,亲信谗言,逼死大臣伍子胥,孙子见状寒心而退,知道自己想辅佐吴王统一南北的大志已无法实现,为免遭杀身之祸,便隐居深山,修订他的兵书去了。孙子著作

    孙子之所以被后人所称道,最主要的还是他留下的那部兵家圣典――《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又称《孙武兵法》、《吴孙子兵法》、《孙子兵书》、《孙武兵书》等,是中国古典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是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赡,逻辑缜密严谨。

    一般认为,《孙子兵法》成书于专诸刺吴王僚之后至阖闾三年孙武见吴王之间,也即前515至前512年,是孙武初次见面赠送给吴王的见面礼。事见司马迁《史记》:“孙子武者,齐人也,以兵法见吴王阖闾。”

    《孙子兵法》全书共十三篇。

    《计》讲的是庙算,即出兵前在庙堂上比较敌我的各种条件,估算战事胜负的可能性,并制订作战计划。这是全书的纲领。

    《作战》主要是庙算后的战争动员。

    《谋攻》是以智谋攻城,即不专用武力,而是采用各种手段使守敌投降。

    《形》、《势》讲决定战争胜负的两种基本因素:“形”指具有客观、稳定、易见等性质的因素,如战斗力的强弱、战争的物质准备;“势”指主观、易变、带有偶然性的因素,如兵力的配置、士气的勇怯。

    《虚实》讲的是如何通过分散集结、包围迂回,造成预定会战地点上的我强敌劣,最后以多胜少。

    《军争》讲的是如何“以迂为直”、“以患为利”,夺取会战的先机之利。

    《九变》讲的是将军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战略战术。

    《行军》讲的是如何在行军中宿营和观察敌情。

    《地形》讲的是六种不同的作战地形及相应的战术要求。

    《九地》讲的是依“主客”形势和深入敌方的程度等划分的九种作战环境及相应的战术要求。

    《火攻》讲的是以火助攻。

    《用间》讲的是五种间谍的配合使用。书中的语言叙述简洁,内容也很有哲理性,后来的很多将领用兵都受到了该书的影响。

    《孙子兵法》自问世以来,对中国古代军事学术的发展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历代兵学家、军事家无不从中汲取养料,用于指导战争实战和发展军事理论。

    《孙子兵法》不仅是中国的谋略宝库,在世界上也久负盛名。8世纪传入日本,18世纪传入欧洲,现今已翻译成30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广为流传。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